余秀华大热的传播学和诗歌学解释

2015-11-17 15:19荣光启王成晨
长江丛刊 2015年5期
关键词:余秀华脑瘫首诗

荣光启王成晨

荆楚风

余秀华大热的传播学和诗歌学解释

荣光启王成晨

余秀华可以说是2014年下半年中国最轰动的文化事件之一:一位曾经患“脑瘫”的农村妇女,竟然写出了许多优美的诗篇,成了媒体疯狂追逐的对象!2015年3月下旬出炉的第13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提名名单中,余秀华获“年度最具潜力新人”提名。这也意味着“余秀华”不是昙花一现的新闻现象、一个被娱乐化的人物形象,而是已经被当代文学的评价机制所认可的“作家”。

余秀华早就在写作,文学写作是她的呼吸,但今天成为如此有名的作家,与这个发达的传媒时代大有关系。从传播学的角度,首先,余秀华本身具有的新闻热点。

余秀华一直有三个标签如影随形:脑瘫诗人、农村诗人、网络诗人。诗歌与“底层”、残疾人的结合,使得余秀华有着独特的新闻性。即便是《诗刊》的专栏,题目依然是《摇摇晃晃的人间——一位脑瘫患者的诗》。这些描述并非完全不实,但是标签的使用就意味着遮蔽,媒体在挖掘余秀华的新闻价值的同时,也遮蔽了余秀华诗歌的价值。《诗刊》编辑刘年的推荐使得余秀华在诗歌文化圈里小有名气,但余秀华真正的旋风式走红是始于《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这首诗在微信圈的病毒式传播,即使现在搜索“余秀华”,网页自动推荐的唯一一首诗依然是这首。其实在余秀华的2000多首诗歌中,并非全部都是佳作,但是优于这一首《穿过》的还是不少。而这首诗本身标题具有的新闻性、争议性,内容上的不深不浅、雅俗共赏,成为了余秀华走向大众的良好起点。

其次,意见领袖的推波助澜。先有中国诗坛最高级别的杂志《诗刊》的郑重推荐。2014年《诗刊》下半月刊9月号“双子星座”栏目,重点推出了湖北诗人余秀华的诗。《诗刊》编辑刘年如是评价:“更喜欢余秀华的诗,因为我也是农村长大的,因为也曾不管不顾,也曾痛彻心扉,也被世俗抓住头发在墙上磕。更重要的是,她的诗,放在中国女诗人的诗歌中,就像把杀人犯放在一群大家闺秀里一样醒目——别人都穿戴整齐、涂着脂粉、喷着香水,白纸黑字,闻不出一点汗味,唯独她烟熏火燎、泥沙俱下,字与字之间,还有明显的血污。”①

继而是旅美学者沈睿将之比作中国的艾米丽·迪肯森(Emily Dickinson,1830~1886)。沈睿是美国俄勒冈大学比较文学博士,现任美国Morehouse College中国研究项目主任,教授,是较为知名的诗评家、诗人和翻译家。据沈睿自述,2015年1月12日她在微信上看到一个朋友转的《诗刊》推荐的一个诗人的作品,题目是《摇摇晃晃的人间——一位脑瘫患者的诗》,极为震撼,这位言语向来锐利的女权主义文学批评家,毫不吝啬写道:“这么清纯胆怯美丽的爱情诗!我被震动了。我接着往下读,一共十首诗,我看了第一遍,第一个感觉就是天才——一位横空出世的诗人在我们的面前,她写得真的好。我又再读了一遍,一个字一个字地读,读完了,我在床上坐直了,立刻在微信上转这位女诗人,并写:这才是真正的诗歌!……我一遍又一遍地读她的诗,体验语言的力量与感情的深度。对她实在好奇,在网上查她,我查到了她的博客,博客里全是诗歌,我开始读,一发不可收,好像走进了斑斓的秋天的树林,每一片叶子都是好诗,都凝聚着生活的份量,转化成灿烂的语言,让你目眩,让你激动得心疼,心如刀绞,让你感到心在流血——被诗歌的刺刀一刀刀见红。我一篇一篇地读下去,我再也无法睡觉。本来就是常常失眠的年龄,我被余秀华的诗歌——她的永恒的主题:爱情、亲情、生活的困难与感悟,生活的瞬间的意义等等感动,震动,读得直到累了,在网上看看有没有她的新闻。……这样强烈美丽到达极限的爱情诗,情爱诗,从女性的角度写的,还没有谁写出来过。我觉得余秀华是中国的艾米丽·迪肯森,出奇的想象,语言的打击力量,与中国大部分女诗人相比,余秀华的诗歌是纯粹的诗歌,是生命的诗歌,而不是写出来的充满装饰的盛宴或家宴,而是语言的流星雨,灿烂得你目瞪口呆,感情的深度打中你,让你的心疼痛。……”②

沈睿的文章《什么是诗歌?余秀华——这让我彻夜不眠的诗人》一石激起千层浪。沈睿说余秀华的诗好得不得了,好得让人受不了,很快,著名诗人、出版人、北京磨铁图书有限公司创始人沈浩波就针锋相对,说“余秀华的诗写得并不好”——“……在此之前,我就曾经读过余秀华的诗歌,无论是从其诗歌的整体水平看,还是审视其中的局部的语言、内在情感与精神,都没有太多可观之处。再客观一点说,余秀华的诗歌已经进入了专业的诗歌写作状态,语言基础也不错,具备写出好作品的能力,但对诗歌本身的浸淫还不深,对诗歌的理解也还比较浅。……不同层面的读者,在余秀华的诗歌中各取所需。但殊途同归的是,这是一场对平庸诗歌的赞美运动。”③

沈浩波的针锋相对不仅引发了接下来沈睿激烈的对中国男诗人的嘲讽,也在网络上引发了“下半身”的世仇们对他的大肆反攻,一时间诗坛甚是热闹,余秀华的知名度在沈浩波、沈睿这样的名人口水战中,更是直线上升。最有意思的是,素来利用网络资源传播诗作和诗观点的著名诗人、北京大学教授臧棣也加入进来,臧棣当然不是骂谁,而是说了一句让许多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话:“余秀华最大的特色就是写得比北岛好”。为什么?也许这是余秀华事件中最大的谜案。无论答案在哪里,受益者也许都是余秀华。

《锵锵三人行》的高质量传播平台。著名主持人窦文涛在节目中深情背诵余秀华的诗作,而即使是在电视的声音中,余秀华的诗句都能打动人。余秀华与近几年走红网络的诗人相比,一个很大不同在于,以往的赵丽华等多是被调侃的对象,而余秀华则获得了诗坛和普通大众的双重认可。

第三,社交平台的病毒式传播。

前些年微信、微博等社交平台还未兴起、普及之时,赵丽华等的走红主要是新闻制作者对于受众的单向推送,而余秀华热则起于微信用户主动的海量传播。社交媒体本身具有的广泛参与性,扩大了余秀华在网络的轰动效应。

2014年1月12日,沈睿的文章《余秀华: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在微信公众号“民谣与诗”上发布。此文“两三天内迅速形成刷屏之势,单在这个平台上转发量就有100多万次,算上微信至少20倍的‘乘数效应’,总转发量在千万次以上。文里对余秀华的诗歌给予了极高评价,称她‘是中国的艾米丽·迪肯森’”。有意思的是,余秀华的走红事件中,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是沈睿的诗评被一位熟谙网络传播之道的网站员工改了题目,这位员工认为“什么是诗歌?余秀华——这让我彻夜不眠的诗人”,显然不如“余秀华: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那么吸引眼球。”在更换标题之后,仅在这位网站员工自己的公众号上,这篇文章就转出去百多万。④残疾人、女诗人及其写的关于“睡你和被你睡”的诗作……等等元素,一下子使余秀华成为媒体关注的文化焦点。

在当代诗歌边缘化的背景下,近期被大众熟知的诗人多是因为与诗歌艺术无关的外部因素走红。同时,现代传播媒介的大众性、时效性决定了它们不可能对余秀华的诗歌艺术做出深刻的解读,这是媒介属性使然,无可厚非。就此而言,大众媒体、新媒体的传播仅仅是打开了一道门,而门后余秀华的诗歌艺术、文学价值则需要更加专业的阐释。在诗歌学的层面,余秀华如何?

余秀华持久的名声首先因为她的诗篇,媒体炒作可以带来一时的热闹,但读者持久的关注和喜爱则是需要文学本身的魅力。凤凰卫视2015年1月22日的“锵锵三人行”为“‘脑瘫’女诗人余秀华”,即使是这样的新闻性访谈类的节目中,你都能约略窥见余秀华的文字的力量。窦文涛在节目中背诵了余秀华的一首叫“掩埋”的短诗:“夜色掩埋他/掩埋的很清/而不彻底/他是一次次复活的人/他熟悉死亡/熟悉生活/也熟悉这两者之间的心绞痛……”我想他背诵这首诗一定不是因为它短,而是因为这首诗里有余秀华文字特有的直接与疼痛。我在第一次听到这首诗,就被它击中:夜色里,我是一个正在被掩埋的人,但还没有完全被掩埋,像生死之间,所以是“一次次复活”,想起余秀华那艰难的生活,这“一次次复活”多么沉重!而我们,不也一样吗?诗的最后一句极为自然,“心绞痛”经常掠过我们的身体,余秀华将之当做与“死亡”和“生活”并列的一个生命状态,但此并列意味深长:“死亡”与“生活”的交替,“活着”对“死亡”的胜过、“死亡”/困难给生活带来的疼痛,正如那些一阵阵掠过心头的心绞痛!

面对余秀华的作品,很多人深感当代诗歌很久以来没有这样的在经验、感觉和言辞上的深情、直接,打动人心。余秀华的写作方式,更多的是依赖直觉和独特的想象,这其实是很多写诗的人都不具备的能力。许多所谓的诗,其实只是理性、观念的衍生物,它们要说的,我相信散文或纪实文学会表达得更好。疾病、孤单和痛苦的个人生活使余秀华远离了时代的那些庸俗的理性和写作方式,她没有用自以为是的“脑袋”写诗,而是用疼痛的心灵发声。如果余秀华的诗歌直觉和独特想象来自于她的疾病——“脑瘫”的话,我想说:当代中国诗歌,太需要这样的“脑瘫”。

我爱你

巴巴地活着,每天打水,煮饭,按时吃药

阳光好的时候就把自己放进去,像放一块陈皮

茶叶轮换着喝:菊花,茉莉,玫瑰,柠檬

这些美好的事物仿佛把我往春天的路上带

所以我一次次按住内心的雪

它们过于洁白过于接近春天

在干净的院子里读你的诗歌。这人间情事恍惚如突然飞过的麻雀儿

而光阴皎洁。我不适宜肝肠寸断

如果给你寄一本书,我不会寄给你诗歌

我要给你一本关于植物,关于庄稼的

告诉你稻子和稗子的区别

告诉你一棵稗子提心吊胆的春天

余秀华诗歌动人的地方是,像《掩埋》一样,她从自己的艰难发出的诗歌,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也就是说,她写个人化的痛苦,却道出了许多人对于生活、生存和生命的感受。她自己的疼痛经验,在诗歌的意象和境界中,也能够成为你的疼痛经验。像这首广为人知的《我爱你》,许多人在电视上听过她那颤颤巍巍的朗诵,如同她自己的生活一样,那声音也是“摇摇晃晃”的,但非常感人,这种感人不是因为观众对一个残疾人的同情,而是她那抒情的诗句。一个每天“按时吃药”的人,对生活仍然有美好的盼望,在喝水的杯子面前,她想到,在阳光下的自己如同杯子里的花茶。但她心悸于这些美好的事物,她怯懦于人间的那些“肝肠寸断”之事,所以她说,“如果给你寄一本书,我不会寄给你诗歌/我要给你一本关于植物,关于庄稼的/告诉你稻子和稗子的区别”,因为在这人间,“我”时时在危机之中,在一次次“生活”、“死亡”与“复活”之中煎熬,如同“稗子”的提心吊胆:在春天里,“稗子”因为妨碍“稻子”的生长,也许有一天它必会被拔出。这仅仅是余秀华的提心吊胆吗?关于晦暗的人生与生命,我们没有这样的忧心?

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

其实,睡你和被你睡是差不多的,无非是

两具肉体碰撞的力,无非是这力催开的花朵

无非是这花朵虚拟出的春天让我们误以为生命被重新打开大半个中国,什么都在发生:火山在喷,河流在枯

一些不被关心的政治犯和流民

一路在枪口的麋鹿和丹顶鹤

我是穿过枪林弹雨去睡你

我是把无数的黑夜摁进一个黎明去睡你

我是无数个我奔跑成一个我去睡你

当然我也会被一些蝴蝶带入歧途

把一些赞美当成春天

把一个和横店类似的村庄当成故乡

而它们

都是我去睡你必不可少的理由

很多人以为“脑瘫”是脑子出了问题,几乎要与智障无异了,但事实上余秀华幼时的遭遇只是导致了她后来行动与说话不便,她的脑子其实非常好使,她是湖北省象棋运动员,代表过地区参加湖北省运动会。这首《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很多人熟悉,但有几人能读懂?开头一句“其实,睡你和被你睡是差不多的”,我觉得余秀华是在逗读者玩,她调侃了一下爱情、约会、相遇这些神圣的诗歌命题,这种语气和后面的“无非……无非……”是相应的。这首诗动人的地方不是“睡你”这个事实,而是为什么“去睡你”的理由,因为“睡你”的事实其实可能是“误以为生命被重新打开”,也许不如期待中那么美好,但“去睡你”的理由却是最令人震颤的,也是难以言说的。在解释为什么要“去睡你”的话语中,余秀华“穿过”的不只是“大半个中国”,不只是“枪林弹雨”,而是人间万象,是生命中的所有时间和空间,是自我的固执与命运的注定,她那些几乎不是理由的理由,来自于她的“直觉”:人间所有发生的一切、“我”所有的时间与生命,因为与“你”有关,才有了意义,才出现在诗歌之中。

这首诗在语言和意象方面看起来没有什么头绪,但其说话方式恰恰是非常有意味的,它的线索在直觉中,是一个人的充沛、完整的感觉,这是余秀华诗歌的特点,她的天才在于不用头脑说那些清晰的话,而是用直觉表达人常常强烈而混沌的感觉。

我在阳光下点一支蜡烛

我不以为这是徒劳的

和我两年前在奥地利格拉茨Schöckl山上所感受到的越野体验不同的是,Schöckl山上那些崎岖的碎石山路需要的是精准控制油门踏板每一毫米的行程,以及差速器锁的使用时机;而在红山军马场的积雪中,这样的动作在去除了差速器锁操作的复杂流程后,控制油门踏板行程的动作被快进了数倍,双手操作方向盘的动作也同样被快进了不少。虽然没有在Schöckl山最终登上顶峰一览众山时的那种豪迈,但事后通过无人机实时传回的画面,看着积雪中犹如印象派画作一般的车辙痕迹,我也颇有一种完成了一桩要事的成就感。

光明充满想象,抵达另外的事物或者黑暗

在长久的获取中

我想起了偿还

我想起偿还的时候,阳光盛大

从尊重卑微开始

我收起粗糙的泪水

被我叫嚷的日子固执的沉默

一只虫重复的春天我叫不出低处的事物我的诗句多么空洞

并持续往前走

如一个夜行者

偷取世界,和世界之外的情分

如同把自己交还给沉默

然后引领阳光打开心扉

摇晃之中

一切走来,一切离开

谁会看到我对爱情的另外书写由此涉及的生命和

生活本身

这是今年《长江文艺》第02期上余秀华的一首诗,非常令人感动的一首佳作。这一期《长江文艺》上余秀华的11首诗,以及2014年第03期《汉诗》上的诗作,还有其他的地方,每一次,在她的10首诗中,你至少能感到有5首以上能完整地打动你,这样的诗人,岂能不成为当代中国诗坛的热门话题?

注释:

①刘年:《多谢了,多谢余秀华》,http://blog.sina.com.cn/s/blog_3f7d31760102vas7. html。

②《什么是诗歌?余秀华——这让我彻夜不眠的诗人》,http://blog.sina.com.cn/s/ blog_5fb7c5b80102vf0z.html?tj=1。

③沈浩波:《谈谈余秀华的诗歌以及大众阅读口味》,http://book.ifeng.com/fukan/ shikan/detail_2015_01/20/1530820_1.shtml。

④《揭秘余秀华怎么走红的小编:这件事很荒谬》,http://www.mszz.cn/2015/ 0130/171532_1.html。

猜你喜欢
余秀华脑瘫首诗
《上课没人抢》
引导式教育在小儿脑瘫康复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The Poet on Earth
康复护理在小儿脑瘫护理中应用效果
无耻当有种
余秀华的慢写作
过得再粗糙,心里也要有首诗
秋千
心理干预对轻中度脑瘫儿童综合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脑瘫患儿332例临床资料与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