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鉴中
遇见简洁平和的美丽——读王洁平先生新著 《旅游即生活》
黄鉴中
此刻,我刚合上手里的新书,心情如同跟着作者神游归来,打开行囊,收获颇丰。
《旅游即生活》是王洁平先生继其首创性地提出并著述的 《旅游即城市》之后的又一本关于旅游的书。这两本书既是姊妹篇,又是对于中国旅游业实践和实地考察后的演进性和创造性探索的思想成果。当2012年荟萃他多年的理论研究和工作经验,出版发行 《旅游即城市》一书时,引起了业界轰动。国内著名旅游行业专家魏小安先生告诉我,他遇见许多城市的市长在引用 “旅游即城市”的说法并以此作为理论依据推进城市旅游发展。不难想象,《旅游即生活》的出版将在更广泛的领域里引起热议。试想:《旅游即城市》一书是放到官员案头,那么,《旅游即生活》是放到了每个市民手中。在我看来,同时以一个旅游行政领导、旅游企业专家和一个旅行者的三重视野来探寻 “旅游即生活”的内涵,诠释 “旅游让生活更美好”的意义的人不多,即使有,系统性地思考并以优美的文笔写出来的更是鲜见。
读 《旅游即生活》一书最大的感受是 “真、多、亲”,即——真情实感、多维思考、亲切温暖。
无论是叙述语言还是思维流动,《旅游即生活》中的每个章节都具有极强的现场感。几乎每一篇文章的素材都是作者亲历。正如无锡作家协会主席黑陶先生评价的那样,王洁平先生的文章都是在 “真情实感下的观察、思考、沉淀、发酵后迸发出来的。”王洁平先生认为,游客通过切身体验实现美好生活,美好生活体验由诸多细节来成就。因此,诸如 “枕头”、“如厕”、“度假助理”等成为他文章的素材也即思想的触发点——“谁动了我的枕头?”是他一夜未眠的一声叹息;而 “玉米那些事”则是他对过往生活的无限眷恋;“为度假助理点赞”又是他作为游客的潜在需求得到满足后的喝彩。我跟他出行时有个感受,就是他的感受深、感悟多、感觉准。
多维思考是本书作者独具的另一个特点。毕竟不是很多人都有当旅游局长的经历,况且一当就是十年。对于一些现象,王洁平先生常常从行政管理的角度来看问题。例如当沸沸扬扬的景区 “门票经济”遭遇挑战时,当人们对“黄金周”、“古镇开发”褒贬不一时,当 “民居民宿”成为热词时,王洁平先生立刻意识到:“变”是唯一之不变,并就如何 “变”提出真知灼见。因此,像 “古镇开发怎么啦?”“话说黄金周旅游”、“慢城与慢游”等文章都是在这种背景下诞生的。他说,创新让旅游更精彩。创新是旅游发展的不竭源泉,探索与思考、创新与实践必然是当今旅游发展之研究主题。由此再联想到他曾在2005年被评为 “影响中国旅游十大人物”之一,绝非偶然。
王洁平先生在无锡马山旅游度假区任职期间参与了灵山景区建设;在旅游局长任期打响了 “太湖”牌;喜欢与一线旅游企业打交道的他,在担任旅游协会会长五年多来,更是热心帮助旅游企业转型升级。他时常会站在旅游企业的角度看问题。例如企业营销对 “80后”和“她”等小众的关注;经营管理者对 “游客所需”、“年产业”、“定制旅游”等的研究;高星酒店直面市场跌宕、乡村旅游接受新的期望等等。“当 ‘小众旅游’渐成潮流”、“值得关注的80后旅游”、“‘她旅游’时代”等文章都是着眼于小,放眼于远,给旅游企业以启迪。“景区转型之三题”、“旅行社的品质”等,则指导着新时期的发展。王洁平先生就像是一个老到的钥匙修配者,一直在精心挫磨每一个齿,以至让这把钥匙能像万能钥匙般滑润地开启旅游业的每一扇门。
难能可贵的是,王洁平先生自己也热衷于旅游。站在一个游客的角度看问题谈感受想发展成为他的自觉行为。他有时很不像一个官员或者会长的样子,他时而被 “猪油那般香”勾起的过往记忆所感动,时而又为 “玉米那些事”感怀,时而又像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人那样踌躇满志。书中有许多文章谈了关于他作为一个行者的心情。他当然懂得生活的节奏如同音乐,总有徐疾张弛。在快节奏生活的今天,让匆匆的脚步再慢一些,等一等淡定的心灵。“适时空杯”、“江南梅雨季”等就是他作为旅行者的驻足和人生哲思;而 “节气心情”、“姆妈烧菜”、“油菜花颂”则是他旅途上的悠然情怀,还有那 “你正年少,我还未老”的一颗旅游人永不言老的心。
不老的心最健康。读王洁平的散文就是让我们跟随他如洁白的羽毛一样好心情好心境出世入世地生活。从“悠悠荡口”到 “雨中枫泾”,从“云湖禅境”到“知秋的落叶”,从“欣赏自己”到 “适时空杯”,是他告诉我们生活有时应有细数芥子般的散漫悠闲。“酒喝干,再斟满!”那是闲散之外应有的豪迈情怀。
在王洁平先生看来,最美的风景在旅行的路上。诚如 “如梦的同里”、“禅意的云湖”;生活的趣味在旅途中也是俯拾皆是。譬如 “八大碗”、“马山杨梅”、“鸡子杜饼”余香悠悠,它历经时光的磨砺,却成隽永;而 “邻居”、“芦苇”、“马山”等背后的故事里都饱含过往生活的鲜活气息。
记得一个阴雨的早晨,躺在床上的我在微信群中看到王洁平先生的散文 “江南梅雨季”:“旖旎梅雨季,时值江南这位美丽的女子最抚媚的时光。古镇老街,粉墙黛瓦,小桥人家,深浅雨巷,翠绿茂叶,池塘涟漪……大地若隐若现在朦朦胧胧的雨帘里……此刻,太阳正从我的心底升起。”顿时我被这满满的正能量彻底唤醒。“你正年少,我还未老”是常挂在王洁平先生嘴边的一句话,更是他对生命的感怀,对故乡的热爱,对读者的激励。
读万卷书是心在时空的旅行,行万里路是身对大地的体悟。他的身与心总有一样在路上。
《旅游即生活》的字里行间,正是充满了作者对于旅游的挚爱和再认识,对于生活的热爱和新感悟。一边在人生的旅行中发现生活的美好,一边在旅游的生活中感悟人生的精彩;一边倡导着旅游业的创新开拓,一边体验着旅行者的时光妙曼。真是另一种霞客人生!
王洁平先生身上有一种英气。早年随父母下放苏北农村,艰苦的知青生活磨砺使他接通了中国厚土文明的元气;以灵山大佛为标志的马山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开发实践又使他屡有神来之笔恰如接通了仙气;这为他之后长期担任地方旅游局长期间,无论是旅游产业的整合、开发、推广,还是探索、创新、实践中频有惊世之举,积累了足够的底气;他毅然选择协会工作后,以其待人宽容、处事执着的独特人格魅力深得业内外人士的欣赏和追随,积累了丰沛的人气;加之他时常信手拈来、出口成章的过人才气,在旅游业界和旅游跨界旺气十足。
从 “旅游即城市”到 “旅游即生活”,旅游到底是什么?
王洁平先生在他的心得分享时说道:《旅游即城市》是旅游发展的真谛,《旅游即生活》是旅游发展的本质;《旅游即城市》的理念指导实践,《旅游即生活》的情怀打动别人。从《旅游即城市》到 《旅游即生活》,不仅是他的旅游思想的演进,还是他对生命意义的进一步诠释,也是他对人生价值的自问自答。就好像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幅至美的风景,而旅游则好像手握着调色板的画家手中的笔,每一次重新审视后总要添上几笔,而这种添加又总是会覆盖掉一些过往的印记。也许这就是再认识的过程吧。
依我看,王洁平先生的行动已经为旅游作了最好的注脚了。你看哪!他就像是一位游仙,带着一壶老酒出发,喝下的一半是豪情,变成了前行的能量;接下的一半是心情,勾兑了思想,积蓄了再出发的激情!
魏小安先生在 《旅游即生活》的序中写道:“旅游即生活,生活即旅游——人生何尝不是一次旅游呢?”揭示了旅游的本质的同时也洞悉了生活的本真。
洁平先生在他的书中是这样诠释他的名字的:“崇尚简洁、平和”。从文章 “简洁平和”看到他的境界的同时,我们还读到了这里所蕴含的无穷信息和内涵。他像沙漠玫瑰那样,总是生长在旷远的戈壁,起初是那么不显眼,只是慢慢地蕴酿慢慢地开,最后总是美丽得让人落泪。
远远地欣赏一处风景,也许比走近一处风景更美。但只有用脚步丈量大地,用身体感悟时空,才会发觉更深刻的美丽。就像一位诗人说的那样:“行走在光阴的水岸,润一笺水墨的情怀,一颗心在红尘之外,亦在红尘之中。留不住光阴的流逝,却可以留住心底淡淡的温暖,若水的时光里,淡守一窗清风明月,完整的人生,恰似一半风雨一半彩虹。”
“旅游即生活,生活即旅游,有闲才任性,抬腿走天下。”“天地有长风,生命自浩荡;莫道夕阳近,当下好风光。”王洁平先生在他的跋——《甲子回想》中如是说。
十月的太湖,波送长风千重爽,风吹秋波去荡漾,自古秋波互相送。
秋日的无锡,天高云淡游人闲,菊花含笑懒梳妆,从来游人爱看花。
《旅游即生活》在这样一个秋季面世了。美文共欣赏,其意耐思量。然而,请原谅我们的贪婪,大家在问:王洁平先生旅游三部曲的下一部会是什么呢?是 《旅游即未来》吗?
王洁平先生被业界誉为 “领导型专家、专家型领导”。其实不啻如此,他还以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人生阅历、永不疲倦的对旅游事业的挚爱之心,和带着体温的文字,铸就了他心中的“旅游金字塔”。
倘若说 “文化是旅游的根本,旅游是文化的剧本”,那么,王洁平先生应是中国旅游最好的编剧之一。
作者简介:
黄鉴中,无锡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发表小说、散文作品若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