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传佛教中尼姑的地位与作用

2015-11-17 11:09:09霍续龙
长江丛刊 2015年22期
关键词:僧尼尼姑王妃

霍续龙

(阿坝师范学院,汶川 623002)

藏传佛教中尼姑的地位与作用

霍续龙

(阿坝师范学院,汶川 623002)

本文着眼于具有代表性的尼姑及尼姑寺在藏传佛教中的地位与作用,分析尼姑及尼姑寺在当时及现在的社会大背景下所处的地位以及她们对藏传佛教佛法的弘扬所起的作用,并进一步剖析她们在藏传佛教中所面临的困境,进而提出某些思考与建议。

藏传佛教 尼姑文化 传承

一、绪论

藏传佛教是藏族的灵魂,在藏族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发挥重要作用,而作为一个独特的群体,尼姑(小至普通信众,大到大师、活佛等)在藏传佛教发展历程中举足轻重。佛教在公元七世纪传入吐蕃,当时的松赞干布为了寻求政治上和思想上可与传统苯教相抗衡的力量,大力弘扬佛教,并先后迎娶赤尊公主、文成公主,二人均来自崇佛国度,赤尊公主带来释迦牟尼的“不动佛像”(8岁等身像) ,并兴建了举世闻名的大昭寺,为印度佛教的传播铺开了道路;而文成公主则从汉地迎请释迦牟尼的“觉卧佛像”(12岁等身像),建立小昭寺,为汉传佛教传入吐蕃作出了贡献。与此同时,松赞干布的其他王妃亦建立相应的佛殿,“如松赞干布的第一位王妃颇恭东萨赤尊建行了卡尔扎佛殿;第二位王妃芒萨赤嘉在今日拉萨以东的达孜县扎叶巴山崖,建立了扎叶巴神殿;第三位王妃茹雍萨嘉姆尊建行了藏传佛教历史上的第一座石窟拉萨扎拉鲁普(查拉路甫);第四位王妃象雄萨勒托曼公主建行了牟阿采佛殿。”[1]凡此种种,都为佛教的进一步传播提供了固定的场所。这一时期,王室贵族中的女性最为显眼,成为佛教传播的媒介。

公元八世纪中后期,佛教在藏地传播迅猛,桑耶寺创建,出现第一批僧人“七觉士”,大约同时,出现了佛教中的第一位尼僧——赤松德赞的王妃卡钦萨措杰,其被来藏地弘法的莲花生认为具有“智慧空行母”之相,进而收为弟子,成为吐蕃藏地第一位出家女性,并修持密法,进而成为吐蕃首位女密宗大师——益西措杰。之后,以王妃觉姆赞赤嘉姆尊(卡萨绛曲杰)为首的30位贵族妇女师从汉地禅师摩诃衍那,削发为尼,成为佛教历史上第一批尼僧。在宁玛派大师索波切·释迦琼乃(公元1002--1062)时期,独立体系的尼僧与尼僧教团组织在藏地广泛发展,出现了空行母洛赛旺姆、觉姆蔓姆、空行母卡卓本、协嘎多杰措姆、明久贝仲、杰尊赤勒曲仲、香色杰尊仁波·仁增曲央桑姆等著名尼僧大德和女活佛。公元11世纪,著名女密宗大师玛久拉仲创立觉域派,丰富了佛教内涵。与此同时,噶当派、萨迦派、息解派、噶举派、格鲁派中也都存在尼僧团体,并在教派的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直至当下,尼僧仍在藏传佛教的领域内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女性在佛教早期传播中扮演的角色

公元七世纪中期,吐蕃王朝基本实现了青藏高原的一统,王国的势力逐渐壮大,与周边各国的交流日渐频繁,佛教也就是在这个时期开始正式在吐蕃传播。在这期间,吐蕃王室与周边友邦有过多次的联姻,而几位嫁到吐蕃的异域公主恰恰就成了佛教撒在青藏高原的种子,极大地推动了佛教在当地的普及和发展。

来自尼泊尔的赤尊公主在公元613年嫁入吐蕃,因受家庭影响,其自小便笃信佛教。出嫁之时,她便随行携带了众多佛像、法物及佛教经典。来到吐蕃之后,她大力宣扬佛法,还历时多年修建了大昭寺。

赤尊公主之后,大唐王朝的文成公主也嫁入吐蕃。佛教在青藏高原又有了一位新的传播使者。文成公主从汉地带来了佛像以及三百六十卷佛经,并在吐蕃修建了众多的神殿庙宇,而后世的藏民也将文成公主视为“绿度母”的化身。

以这两位王妃为代表,女性在藏传佛教的早期传播中所起的作用集中体现在少数王室和贵族女性的身上。他们在佛教在吐蕃传播的早期扮演了重要角色,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早期尼僧的出现及对藏传佛教的影响

在松赞干布时代,佛教虽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传播,但仍然没能摆脱当地苯教的压制,并没有出现出家僧尼。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公元八世纪以后,伴随吐蕃第三十八代赞普赤松德赞大力扶植佛教,建寺度僧,本土的出家女修行者正式涌现。

最早的出家比丘尼便是前文述及的益西措杰,她是赞普赤松德赞的王妃。

益西措杰在整个藏传佛教史上都是一个值得大书特书的人物。她十二岁入宫为妃,十六岁随莲花生大师修行,深得莲花生大师真传。他曾掌管吐蕃佛教,大力推行佛法,后来又云游四方,广收门徒,布道弘教。她还曾摄收尼僧千余名,组建了吐蕃第一个女众僧团组织。益西措杰对藏传佛教的巨大贡献集中体现了尼僧在藏传佛教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而在她身后的女众僧团组织更是为藏传佛教提供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四、“后弘期”尼僧对藏传佛教的影响

后弘期是藏传佛教大发展的时期,这一时期藏区教派林立,学说众多,呈现出十分繁荣多彩的局面。

在形形色色的藏传佛教派别中,其中有一个教派与尼僧的关系最为密切,也可能是最独特的一个——觉域派。觉域派是由著名的女密宗大师玛久拉仲开创的,是唯一一个由女性开创的藏传佛教派别。这个教派拥有独特的修行方式,其中包括大手印觉法、四魔觉域法等教法。这个教派收纳了大量的僧尼,在整个后弘期都是一支很活跃的力量。

五、现代尼僧在藏传佛教中的地位与作用

现代尼僧包括藏地的出家女性,也包括一些来华的西方考察家,如大卫·妮尔,公元1904年,她在罗马意大利妇女大会上,宣布自己将信仰比耶稣哲学更为优秀的佛教哲学:“佛陀成了我脑海中的导师,我只通过佛陀来观察世界”。公元1918年7月--1921年2月间,她居住在塔尔寺,历游青海和甘南藏区的佛寺,潜心研究佛学。

妮尔返法后,与庸登再次引起轰动。1947年她在巴黎大学举办有关“藏传佛教特征”的讲座,后又到比利时举办该讲座。1949年在巴黎出版了《在喜马拉雅的腹地》一书。此后,她写出了一系列与西藏有关的著作,如1951年的《印度的昨天、今天和明天》(1951年再版时改为《我生活过的印度》)、1952年的《西藏面对新生的中国》、1954年的《西藏巡礼记》和《西藏的神秘巫术》、1961年的《永生和转世》、1964年的《中国4000年的开拓史》。

除了妮尔之外,更多的僧尼则是来自普通的藏族人家。他们或是皈依信仰,或是寻求解脱。总而言之,在政教合一的体制不复存在的情况下,藏族女人的出家大多是出于个人原因,而这些僧尼们对藏区社会仍然保有影响力,他们对区域稳定的贡献始终不容忽视。

从历史上来看,藏传佛教的僧人与尼姑同时存在、同时发展。尽管僧人是藏传佛教佛法的主要承载体,但尼姑的作用也不可轻视。现代也存在众多的尼姑寺,还有一些僧尼合寺,比较著名的如南宗尼姑寺,还有拉卜楞的三大尼姑属寺等。通常情况下,尼姑寺的规模不大,人数不多。如拉卜楞的三大尼姑属寺为例,三大寺的规模差不多相当于拉卜楞的一个扎仓大,几乎没有什么收入来源。

六、总结

女性在藏传佛教中扮演多重角色,她们充当被崇拜的女神、佛母祖师、创立宗派的一代宗师,有护持佛法的护法女神、空行母化身、女活佛、传法布教的住持、修持佛法的行者等,这些不同的角色定位,受到了藏族文化传统和藏传佛教包括佛经关于男女两性观点的影响。因为任何宗教性的体验都是以社会文化的传统为载体的,每一个人的宗教体验常常是受到他们成长于其中的文化类型的制约。

相对于其他某些宗教信仰对女性的歧视和压迫,藏传佛教在这一点上显得比较进步。这应该与青藏地区古来已有的女性崇拜有所关联。所以不论是在神佛的体系中,还是在历史上,藏传佛教中都不乏值得崇敬的女性形象。女性在宗教事务中获得了相对较多的发挥空间及相对平等的身份,这在藏传佛教中难能可贵。基于这一点,僧尼在藏传佛教中,无论是历史上还是当下,都扮演重要角色。藏传佛教第一支僧人群体出现时,尼姑随伴而生;在僧人队伍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尼姑群体也不断发展壮大。一定程度上,她们起到了平衡雪域大地男女比例的作用。在有限的社会生存资源下,僧尼的出现都为社会的稳定和谐奠定了基础。同时,尼姑也是藏传佛教在藏地传播的重要使者,藏传佛教的发展繁荣,延续至今,都少不了历代僧尼的贡献。

[1]德吉卓玛.藏传佛教出家女性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僧尼尼姑王妃
僧尼遗留财产的分配路径——从民法解释论到宗教法治方案
法律方法(2022年1期)2022-07-21 09:21:56
一脸青春甜美 活得潇洒强悍 摩纳哥最美王妃的外孙女也很亮眼
海外星云(2021年6期)2021-10-14 07:20:24
守夏节
王妃是这样炼成的
海峡姐妹(2018年9期)2018-10-17 01:42:52
碑志所见辽代僧尼的圆寂与安葬
平常见深刻
虽然我颜值低,可是我眼光高啊
文苑(2016年10期)2016-11-07 21:12:01
虽然我颜值低,可是我眼光高啊
文苑·感悟(2016年10期)2016-11-07 09:18:42
虽然我颜值低,可是我眼光高啊
文苑(2016年28期)2016-10-25 07:46:35
凯特王妃用 Mulberry搭配经典手包出席慈善日活动
花样盛年(2016年1期)2016-01-09 04:4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