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因论信息观与中式英语和中国英语

2015-11-17 11:09李含雪张爱红
长江丛刊 2015年22期
关键词:模因中式语言

范 柯 董 艳 李含雪 张爱红 岳 朦

(太原科技大学,太原 030000)

模因论信息观与中式英语和中国英语

范 柯 董 艳 李含雪 张爱红 岳 朦

(太原科技大学,太原 030000)

模因论是一种基于达尔文进化论观点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一种新理论。模因作为一种文化单位,其在人脑中的复制与传播越来越受到广泛学者的重视,同时也形成了不同的流派。模因论在语言领域的研究也逐步开展。本文主要介绍了语言模因论和模因论信息观,并分析了模因论信息观下某些中式英语的成因和中国英语的选择及其错误的规避策略。

模因论 模因信息观 语言模因 中式英语 中国英语

一、前言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们进行沟通交流的各种表达符号。英语作为一种国际通用语言近年来已逐步呈现全球化趋势,体现本土化特征。中式英语和中国英语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两种语言形式,是标准英语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部分中式英语对中文本身的理解存在一定的信息偏差,因此在英语的表达上出现一些错误。模因论信息观为中式英语语义偏差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本文将以模因论信息观为切入点,以期对中式英语和中国英语的研究有所裨益。

二、语言模因论

模因论是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语言模因论是将模因论应用于语言研究,为翻译、语言学、跨文化交际等等方面的研究提供新方法。

(一)模因论

模因(Memes)是文化资讯传递的单位。这个词在1976年,由理查Ÿ道金斯在The Selfish Gene (《自私的基因》)一书中所提出,我国学者何自然与何雪林于2003年将“memes”翻译为模因。

模因论(memetics)是一种基于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它指文化领域内人与人之间互相模仿、散播开来的思想或主意,并一代一代相传。我国学者何自然将“meme”翻译为“模因”是因为“meme” 用了与基因(gene)相近的发音并表示“出自相同基因而导致相似”的意思。模因是通过模仿而传播,是文化的基本单位。

(二)模因论信息观

模因学的学者们在研究中主要形成了信息观、思想传染观、文化进化观和符号观这四个流派。信息观以Lynch和Dennett为代表,他们把模因看作一种信息图示,并认为模因载体既存在于头脑中,也体现为物体本身。而Dawkins认为模因只存在于人的头脑中。

Lynch认为,模因是储存在大脑神经中的记忆信息元件,但不等同于神经学中的记忆单位,模因是记忆复制的单位。他认为如果两个人想法一致,这种一致性并不是面面俱到的、具体的一致,而是说这两种想法具有某种相似的实质。这个实质就是想法复制。在中式英语中,若许多人对一个中文词语的语义存在相同的偏差,就会形成一个或多个错误的模因从而导致英语语义表达有误。例如:明日黄花(意为过时或无意义的事物,原指重阳节过后菊花已经枯萎,没有什么好玩赏的了)这个词可能会以以下几种模因形式存储在不同人的大脑:

模因A:明天即将盛开的黄花 模因B:明天即将开的黄花,未来的希望

模因C:后起之秀,明日之星 模因D:喻指遥不可及的事物

四种模因信息都不完整且有偏差,但由于主要意思相似(都有未来的含义)即便信息量不同,错误的理解依旧为大众所广泛接受。

三、中式英语与中国英语

(一)中式英语

中式英语(Chinglish)的基本含义从其英文拼写显然可以得知(Chinese 和English两次掐头去尾的拼缀)。中式英语是不符合英语思维方式、表达方法以及文化习惯的不规范的畸形英语。一方面,受汉语的干扰和影响,中式英语是中国学习者学习英语时由于对词汇理解得不透彻、机械地套用汉语思维和用法而产生的。另一方面,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内涵,倘若忽略英语社会的社会习惯和表现形式,而生搬硬套中国的文化习惯,便会造成信息传递的不完整,甚至是信息的不对等,从而给我国的跨文化交际带来不利,影响我国对外交流以及对外宣传效果。

(二)中国英语

1980年,葛传槼先生首次提出“中国英语”的概念,肯定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正确的英文表达方法。中国英语这一英语变体的出现,一方面使广大爱好中国文化且以英语为母语的人们通过对中国英语的认识和学习更好地接受并理解中国特有的文化;另一方面,中国本土的英语工作者也可以通过翻译、交流等方式把本国特色文化传递出去,推向世界。

中国英语通常被认为是一种标准英语,它是以规范英语为基础,主要运用于中国人和非中国人之间,通过对不属于英语民族所惯用的词语的使用,来表达中国本土社会文化特有的现象和事物,它是具有中国特点、承载中国文化的英语变体,例如,四个现代化(four modernization),中国特色社会主义(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等。中国英语可以作为国际交际的工具,完整传递信息,向世界更好地宣扬中国特色文化。

四、模因信息观和中式英语与中国英语

(一)模因信息观与中式英语

起初,相关专家学者,将模因基本定义为通过模仿进行自我复制的任何实体。1976年,牛津大学动物学家Richard Dawkins在其畅销著作The Selfish Gene (《自私的基因》)一书的最后一章中首次提出模因是文化传递的一种单位。这种观点突出了模因在文化传播中的重要性与地位。作为文化传播的单位,模因是否完整、全面,以及作为传播个体的人对模因的理解是否深刻到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文化中相关知识和概念传播的准确性,并决定了信息的保真程度。而模因信息观这一流派认为,由于模因信息无法量化,一种文化观点或是概念可能以多种理解存在。何自然教授曾在文章中举过这样的例子,“惩恶扬善”可以有如下四种模因:第一种,凡是邪恶的就该被消灭。第二种,邪不胜正。第三种,人人都有权捍卫自由。第四种,以牙还牙,以眼还眼。这就好比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由此看来,中式英语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虽然与中国英语相比缺少规范性与准确性,但它的产生也无法脱离模因的影响。

以中国成语为例,在传播中,由于模因的影响,不同个体对于其理解就难免会产生偏颇与疏漏。如“首当其冲”这一成语,本义是指“首先遭到冲击或灾难”,然而在语言的演化与传承中,许多人将其错误地理解为首先接受任务或是首先应做某事,将其代替“首先”一词使用,这种在语言的源头上就产生的模因形式的错误,造就了不少中式英语。如“七月流火”一词,本义是指“天气转凉”,而后人望文生义,将其理解为天气过热,这就形成了错误且不规范的中式英语“wildfire in July”。又如“三人成虎”一词,本义指谣言或讹传经多人重复述说就能使听者信以为真,而错误模因“三个人的力量巨大”影响了人们对于本意的理解,因此就有了“three people make a tiger”的不规范中式英语的应用。

模因在中式英语产生中所发挥的作用和带来的影响不容小觑。模因信息的无法量化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诸多中式英语的泛滥。

(二)模因信息观与中国英语

中国英语作为一种对外传达中国文化的载体,已受到越来越多英语翻译爱好者的青睐。翻译工作者们通过音译(Transliteration)如,功夫(kungfu),豆腐(tofu)等;译借(Borrowing)如,中草药(Chinese herbal medicine),改革开放(reform and opening up program)等;语义再生(Semantic shift)如,一箭双雕(one arrow, two hawks),一石二鸟(kill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等,这些手段尽可能地传达出汉语所想要表达的意思。在保持符合标准英语规范的前提下,这些方法也使得中国英语在世界英语中成功占有一席之地。

根据模因信息观,中国英语的形成与其源语言在不同译者大脑中所存在的模因形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一些中国特有的语言表达(如成语,歇后语等)的不同模因形式往往能带来不同的翻译结果,翻译结果的好坏则取决于译者对于这些特有表达的模因信息获取与理解是否完整。

在中国英语的形成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些不成熟的形态比如中式英语。这些翻译结果的汉语表达首先是模因复合体,这些模因复合体,其本身有着丰富的语义,但是译者大脑中所存在的模因形式往往是这些模因复合体的子集,有的只注重表达了字面的意思,而忽略了其本意,有的恰巧相反。例如,成语“明日黄花”,在吴光华主编的第三版《汉英大辞典》中有如下几种翻译的版本(未全列出):1. chrysanthemums after the Double Ninth Festival; 2. a chrysanthemum on the morrow----a thing of the past; 3. something no longer of use or interest; 4. out-of-date,这四种翻译的版本正是四种模因形式的体现,所给出的不同版本的译文都有一定的相似性,在保证其正确性的同时,个体对不同翻译结果的接受程度也有差异,单从模因信息的完整度分析,版本2则更胜一筹,因为其不仅表达了原语言的字面含义也解释了其本意。

因此模因信息观在某种程度上虽不能够量化模因信息,但是将译者对源语言的不同译文的信息量作一个笼统的比较,我们还是能够较为容易地分辨出某些中式英语与中国英语,同时也能为一些特殊的翻译情况提供具有针对性的中国英语的表达策略。

五、结语

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承载着民族的风土人情,体现着各国的社会背景。通过模因论深入了解英语在中国的发展——即中式英语和中国英语,从而为现今社会中式英语的规范化和中国英语的推广以及融入到标准英语的环境中提出有益的意见与实施策略。同时,还能更加恰当、合理地理解并处理自己民族与异质民族之间的关系, 使我们在跨文化交际中能以一种更高的文化认知境界来表达我们的民族文化,对促进跨文化交流有着重要的意义。

[1]许文婧.从中式英语、中国英语到标准英语[J].中国校外教育,2009(7):93-93.

[2]陈琳霞,何自然.语言模因现象探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38(2):108-114.

[3]蔡少莲.模因论与语言变异[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6,17(3):31-35.

[4]何自然,何雪林.模因论与社会语用[J].现代外语,2003,26(2).

本文系太原科技大学UIT项目 项目号xj2014008 项目名称:模因论视角下的中式英语和中国英语及其所反映的英汉思维差异问题研究。

范柯(1993-),男,汉族,浙江金华人,太原科技大学,学生,研究方向英语;董艳(1973-),女,汉族,山西霍州人,太原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主任,院长助理,副教授,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话语对比分析;李含雪(1993-),女,汉族,黑龙江北安人,太原科技大学,学生,研究方向英语;张爱红(1993-),女,汉族,山西大同人,太原科技大学,学生,研究方向英语;岳朦 (1991-),女,汉族,山东济宁人,太原科技大学,学生,研究方向英语。

猜你喜欢
模因中式语言
蓝光·雍锦湾中式雅奢样板房
中式餐厅包间设计
语言是刀
最美中式酒店,你去过几个?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模因论研究综述
An Analysis on Advertising Languag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emetics
我有我语言
美籍华人修辞的形成——解读中式签语饼
新闻标题与模因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