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明威与桂林

2015-11-17 10:29沈东子
作品 2015年19期
关键词:盖尔海明威桂林

文/沈东子

大名鼎鼎的海明威来过桂林,恐怕多数桂林人都不知道。那是1941年春,正是抗战最胶着的时候,当时美国民众对美国是否参战分歧很大,这多少缘于对远东的真实情况缺少了解,海明威受《科利尔》周刊老板英格索尔委派,来中国实地看看究竟是怎么回事,同时了解蒋介石的抗战意志到底有多坚定,国民党军队到底有多少战斗力,等等。至于中共方面的情况,他倒是没想过要去接触,他的好几个同胞如斯诺、史沫特莱和斯特朗,都已经先他一步去过延安了。

海明威是大作家,这个光环掩盖了他的另一个身份,他其实也是大记者,曾经历过西班牙内战的枪林弹雨,有着丰富的战地采访经验。海明威与新婚妻子盖尔霍恩先到香港,逗留了一个月。这位盖女士是他的第三任太太,也是一位不同寻常的人物,公开身份是战地记者,曾采访过苏联与芬兰的武装冲突。近年曝光的史料表明,盖1940年已加入苏联情报机构,是一位非常优秀的红色间谍,不过当时世人只知道她为左翼杂志《PM》撰稿,并不知道她的真实身份。

说起海明威与盖尔霍恩的认识过程,也很有意思,他们第一次见面是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南段的一个小岛上,当时海明威正在那里修改《永别了,武器》,一次在酒吧喝酒时见了盖一面,相互问候后,就没联系了。后来西班牙发生内战,两人在对方不知情的情况下,同时加入国际纵队支援共和军,同一天抵达马德里,住在同一家酒店的同一层楼,还有呢,一次躲避空袭时,发现两人居然躲在同一个防空洞里。有这样的缘分,不做夫妻都说不过去。

1941年3月,海氏夫妇搭乘飞机穿越日军阵地,到达第七战区属地韶关,面见战区司令余汉谋,在国军官兵的护送下,两人曾靠近广州城,近距离观察日军防线,撤退时,海明威亲手炸毁了日军的一段电缆,算是遂了与日本人作战的心愿,四年后他又在巴黎与德军残余交火,成为与纳粹和日寇都打过仗的美国人之一。随后一个多月,夫妇俩在国军护送下,坐船骑马,穿山越岭,于1941年4月4日到达桂林,住进大华饭店。

他们运气不太好,四月是桂林最潮湿的季节,墙上都出水。盖尔霍恩说这是她有生以来见过的最肮脏的酒店,床上、地板上和墙壁上都有臭虫,那些小虫子不但咬人,还发出恶臭。所有的家具都是竹制品,煤油灯下放着脏兮兮的碗,连倒脏水的地方都没有。厕所在走道尽头,倒是铺上了瓷砖,但被堵死了。盖往房间各个角落撒消毒粉,还是不放心,不敢在床上睡,跟海明威吵架,说叫你不要来中国,你不听,要是跟我直接去新加坡多好。

海明威酒量很大,一路上都有酒喝,在韶关还第一次喝了蛇酒,在日记中大加称赞。但到桂林后没人关照他了,原先说好去重庆的飞机也不能落实,加上对战区安排的英文翻译不满意,于是打电话给老板英格索尔,发了一通脾气,逼老板马上安排飞重庆。男女还真是不一样,海明威对战时旅馆,一句怨言也没有,反而对桂林极尽赞溢。桂林本来并不在海明威的行程计划中,可是在行军途中,他不停地听人说起桂林的景色,说桂林如何如何美,是中国最美的地方,于是临时改变主意往桂林而来。

他写道:“成千上万的微缩小山,在原野上列队,都仅有三百英尺高,我们都以为中国画上的风景,是想象出来的,其实不然,完全是桂林山水的翻版。这里还有一座很有名的岩洞,现在用来做防空洞,可容纳三万人。”海说的防空洞,应该是七星岩。盖尔霍恩从桂林给母亲发信,说中国之行很败兴,再艰难的环境她都能忍受,但让她受不了的是沉闷,哪怕在香港,生活也麻木不仁。盖是个追求激情的理想主义者,海则随遇而安,他给自己的出版商写信,说中国很不错,他想更深入了解下去,与国军将士相处的日子也很有意思。他希望有朝一日还要去北方看长城。不过这只是愿望,他一生都没看到长城。

两天后海氏夫妇离开桂林,乘美军飞机前往重庆,飞机上除了他俩,就是大包大包的美金,这是美国政府给中国的军援。盖尔霍恩坐在美金中,跟飞行员插科打诨,幻想这一飞机的钱全是她的。两人在重庆见到了蒋介石和宋美龄,对蒋印象不好,觉得宋还不错。海明威在中共安排下,还与周恩来秘密见了一次面。海氏夫妇离开中国后,回到在古巴首都哈瓦那的居所,一天盖尔霍恩不辞而别,跑到意大利去采访盟军登陆,海大为恼火,去信质问她,你究竟是战场上的记者,还是我床上的老婆?

盖未予理睬,她的心此刻已飞向诺曼底,盟军很快就要登陆欧洲大陆了,几个月后,她第一个进入达豪集中营,向世界报道纳粹大屠杀的罪行。海明威见状不甘落后,马上赶往法国,成为第一批进入巴黎的记者之一。海氏夫妇于1945年离婚,之后海明威以盖为原型写出《丧钟为谁而鸣》,后来获诺贝尔奖,再后来,在古巴自杀了。盖尔霍恩活到90岁,晚年接受采访时,她不许记者提海明威,说他是他,我是我。1998年盖学海在寓所自杀,不同的是海饮弹,盖服的是安眠药。

海明威在1941年那个潮湿的春天,站在漓江边眺望下游的迷蒙烟雨时,一定不会想到40多年后,他的小说会用汉字在这座城市印刷出版。80年代初经由卢存学先生推荐,我翻译的海明威短篇小说《士兵之家》在《桂林日报》副刊发表,彼时刚改革开放,副刊发表当代外国文学作品尚属首次,可谓开风气之先。1987年,由董衡巽等译家翻译的《老人与海》,作为获诺贝尔奖作家丛书之一种,由坐落铁西的漓江出版社出版,系中国大陆最早系统介绍海明威小说的图书之一,收入的小说除了《老人与海》,其余都是第一次译成中文。

猜你喜欢
盖尔海明威桂林
桂林行
海明威的《老人与海》
海明威名言
母亲的影子
《老人与海》与海明威
暴力之旅——伊恩·麦克盖尔访谈录
乐!乘动车,看桂林
桂林师范大学与桂林王城、雁山园
沉睡在掌心的大拇指
沉睡在掌心的大拇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