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淀粉甘薯新品种泉薯19 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2015-11-16 07:21张欣荣
福建农业科技 2015年9期
关键词:出粉率宁化县鲜薯

张欣荣

(福建省宁化县种子管理站 365400)

泉薯19 系泉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以潮薯1 号与泉薯148 杂交选育而成的淀粉型甘薯新品种。在宁化县经过3 年试种,表现出产量高、干物率和淀粉率高、品质优等特点,于2014 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14 年宁化县种子管理站在安远镇销坊村、石壁镇江家村进行该品种示范种植。现将泉薯19 的种植表现及其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 特征特性

1.1 产量表现

2011 年泉薯19 每667 m2(下同)鲜薯产量4040.0 kg,比对照金山57 增产13.86%;薯干产量1105.75 kg,比对照增产17.28%;淀粉产量705.02 kg,比对照增产18.58%;均达极显著水平。2012 年续试,泉薯19 鲜薯产量3638.00 kg,比对照金山57 增产17.21%;薯干产量992.45 kg,比对照增产32.13%;淀粉产量632.02 kg,比对照增产38.57%;均达极显著水平。2013 年生产试验,泉薯19 鲜薯产量4866.15 kg,比对照金山57增产29.89%;薯干产量1390.27 kg,比对照增产44.23%;淀粉产量 900.25 kg,比对照增产49.90%。3 年平均鲜薯产量4181.38 kg,比对照金山57 增产20.63%;薯干产量1162.82 kg,比对照增产31.25%;淀粉产量745.76 kg,比对照增产35.49%。

2014 年在宁化县安远镇销坊村作春薯示范种植7 hm2,平均鲜薯产量3937.5 kg、薯干产量1137.5 kg,分别比对照湘薯 75 -55 增产 60.3%、59.92%;石壁镇江家村作春薯示范种植4 hm2,平均鲜薯产量4133.00 kg、薯干产量1235.40,分别比对照湘薯75-55 增产58.14%、56.53%。

1.2 主要性状

该品种株型短蔓半直立,单株分枝数5 ~11条,成叶心齿形,叶片大小中等,顶叶、成叶、叶柄和茎均为绿色,叶主脉色、叶侧脉色、叶柄基色、叶脉基色均为淡紫色;蔓粗中等;单株结薯2 ~5 个,结薯习性较集中,整齐度好,大中薯率89.0%,薯块纺锤形,薯皮红色,薯肉淡黄色。

1.3 薯块品质

2011 年省区试,泉薯19 薯块品质表现:干物率27.37%,出粉率17.45,食味评分86 分,外观评分83 分。2012 年续试,干物率27.28%,出粉率17.37%,食味评分82 分,外观评分82 分。2013 年生产试验,泉薯19 薯块品质表现:干物率28.57%,出粉率18.50%,食味评分81 分,外观评分82 分。3 年平均干物率27.74%,比对照高2.24 个百分点;出粉率17.77%,比对照高1.94个百分点;食味评分83 分,比对照高3 分;外观评分82.3 分,比对照高2.3 分。泉薯19 薯块大小较均匀,外观品质优,蒸煮食用质地细腻、纤维少、味香甜。薯块贮藏性鉴定结果:2011 年表现好、2012 年表现较好。

1.4 抗病性

据省区试抗病性室内鉴定结果:2011 年高抗蔓割病、中感薯瘟病;2012 年中抗蔓割病,感薯瘟病。综合评价为中抗蔓割病、感薯瘟病,抗病性与对照相当(表1)。2014 年在宁化县示范种植,田间观察均未发现薯瘟、蔓割病等病害。

表1 泉薯19 与对照金山57 抗病性比较

2 高产栽培技术

2.1 培育壮苗

育苗方式可采用塑料大棚或薄膜小拱棚育苗,苗地宜选择背风向阳、土壤肥沃、管理方便的田块。埋种前15 d 左右清理苗地、去除杂草、翻耕晒白;播种前1 d 适当灌水,使苗地有较高的湿度。薯种要剔除带病虫、皮色异常以及严重破损的薯块,用三氯异氰脲酸1000 倍液浸种消毒。排种行距约25 cm,每平方米排放种薯30 kg 左右,覆土3 ~4 cm,并适当压实。薯块出苗后,应加强草、肥、水、温的管理,晴天温度高时及时掀膜降温,防止烧苗。每次采苗后,及时追施肥水,确保后茬苗好、苗壮。

2.2 适时早插,合理密植

适时早插便于延长生长期,增产效果显著。早薯于5 月中下旬、烟后薯于6 月中下旬插植。株距19 ~20 cm,每667 m2植3300 ~3500 株。扦插时,剪苗长20 ~23 cm、有5 个节位以上的顶端嫩壮苗斜插,入土节位为3 ~4 个节,苗尖露出地面2 ~3节,栽后4 ~5 d 查苗补苗,确保全苗,生长期控制在145 ~150 d。

2.3 选好田块,精细整地

种植地宜选择土层深厚、透气排水好的轮作地块,更能发挥该品种的高产优势。宜选择晴天进行深耕,可加快土壤养分分解、增强蓄水能力和改善土壤透气性,但深翻不宜超过40 cm,以免打乱土层。结合施基肥进行精细整畦,要求畦形高胖、畦沟深窄、畦面平、畦距匀、无大的硬土块、畦带沟宽100 cm、畦高30 cm 左右。

2.4 施足基肥,适时追肥

全生育期每667 m2施N 11 ~13 kg,N∶P2O5∶K2O 为1∶0.5∶1.5。基肥、点穴肥、夹边肥比例为4∶1∶5。整畦时在垄中间开沟条施基肥,每667 m2施用有机无机复混肥(8-5-7)40 kg;插后10 d左右结合中耕施点头肥,每667 m2用高氮型三元复合肥(25-10-16)10 kg 对水点蔸浇施或株间穴施;插后30 d 左右结合中耕重施夹边肥,每667 m2用50%硫酸钾8 ~10 kg、高钾型三元复合肥(15-5-25)40 kg,择晴天破垄晒白后施入畦两侧,再培土恢复垄形。遇干旱天气,可采取灌跑马水或人工喷水,以提高肥效。种后100 d 左右,视地上部长势情况,每667 m2用尿素200 g、磷酸二氢钾150 g、硼砂150 g 对水80 kg 进行叶面喷施,每隔15 d 喷施1 次,连喷2 ~3 次,以保证后期有较多的绿叶面积,提高产量。

2.5 合理灌水

插后视土壤墒情,酌情灌(浇)水。生长前期土壤田间持水量以60%~70%为宜;随着分枝结薯和茎叶的盛长,中期土壤田间持水量应增加到70%~80%;生长后期持水量保持在60%~70%,有利块根快速膨大。生长中后期气温由高转低,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块根累积养分、加速膨大。遇到涝害要及时排水,做好防涝排涝工作,避免涝渍而影响薯块膨大及烂薯。

2.6 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防治遵循“以生物防治、物理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无公害防治原则。大面积种植可采用药剂浸种、浸苗,种植地轮作,土壤消毒等手段进行预防。主要注意防治小象虫、斜纹夜蛾、红蜘蛛等害虫。小象虫可采取清洁田园、改良土壤、使用性诱剂诱杀雄虫、灌水溶田、轮作等方法进行防治,水旱轮作是最有效的防治途径。斜纹夜蛾1、2 龄幼虫高峰期时,每667 m2用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100 mL 对水60 kg 于傍晚进行喷雾效果最佳。红蜘蛛用20%四螨嗪·三唑锡复配剂1000 倍液或15%哒螨灵700倍液喷雾,可达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2.7 适时收获,提高品质

收获时间和作业质量对薯块产量、干率、安全贮藏和加工等都有影响。过早收获,生长期不足,薯块产量和干率较低;过迟收获,产量不增加,薯块还易受低温冷害,导致干率、出粉率和耐贮性下降。因此适时收获对提高产量、品质和防止烂薯具有重要意义。泉薯19 生长期掌握在145 ~150 d,收获选择晴天或阴天进行,切忌雨天挖薯,同时要注意轻装、轻运、轻缷,尽量减少薯块损伤,提高品质和延长贮藏时间。种薯应与食用薯分开,并注意品种保纯。

猜你喜欢
出粉率宁化县鲜薯
基于灰分含量的累积出粉率对小麦粉及馒头品质的影响
出粉率对小麦粉特性和馒头品质的影响
出粉率对小麦粉理化特性及面条品质的影响
“巫溪洋芋”鲜薯质量控制技术现状及对策探讨
宁化县农业可持续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
不朽的丰碑 永久的纪念——宁化县打造红色遗址群
鲜薯储藏技术
宁化县贫困空壳村村财增收的实践探索与思考
不同出粉率小麦粉挥发性物质研究
浅谈宁化馆藏《中国工农红军军用号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