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加明,杨仁仙
(1.福建省浦城县临江镇农业技术推广站 353401;2.福建省浦城县农业局土肥站)
随着现代农业、集约化农业及机械化农业的大力发展和土地复种指数的提高,科学安排茬口、增强苗期管理等已成为水稻生产中的关键技术环节。水稻机插秧苗秧龄弹性控制、壮秧提质等是当前研究的热点。本文通过在水稻秧苗期施肥、喷施多效唑,探讨其对秧苗株高、叶龄的影响,为水稻秧苗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试验设在浦城县临江镇新街村大棚育秧棚中;供试水稻品种为天优华占。
试验设6个处理,处理1:不施肥 (CK1);处理2:不施肥+喷200 mg/kg多效唑;处理3:不施肥+喷300 mg/kg多效唑;处理4:施肥 (CK2);处理5:施肥+喷200 mg/kg多效唑;处理6:施肥+喷300 mg/kg多效唑。每个育秧盘为1个小区,10次重复,采用随机区组设计。
采用育秧盘育苗,每盘播种量50 g。试验于6月24日播种,施肥处理于播种当天每盘撒施复合肥 (18-22-6)5 g,7月2日再施5 g作断奶肥;在6月29日,即水稻1叶1心期喷施多效唑。不同处理间用空盘隔开,试验田四周用防虫网围住,试验其他操作按常规进行。
在7月2日、7月4日、7月7日、7月10日及7月14日进行水稻株高及叶龄的观测,每盘定点挂牌5株观测。
采用DPS 7.05和Excel 2003进行数据分析。
从表1可知,施肥有利于促进水稻秧苗生长,与CK1相比,CK2明显增加水稻苗期株高,增幅为13.4%~44.6%,处理间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 <0.01)。
喷施多效唑均有利于降低水稻秧苗株高,播种后20 d(7月14日),与CK1相比,不施肥处理喷施多效唑的秧苗株高降低1.4%~15.0%;与CK2相比,施肥处理喷施多效唑处理的秧苗株高降幅为8.1% ~10.4%。
表1 不同处理对水稻秧苗株高的影响 (单位:cm)
从表2可知,与CK1相比,CK2除7月7日外,不同时期对水稻秧苗叶龄影响差异均不显著;在不施肥和施肥条件下喷施不同浓度多效唑对秧苗叶龄的影响基本没有明显差异。与CK1相比,7月14日处理5和处理6的叶龄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P <0.01)。
表2 不同处理对水稻秧苗叶龄的影响
从表3可知,施肥对水稻秧苗株高增加速率存在较大差异,除7月7日外,株高增幅呈上升趋势,均以7月14日增幅最高;而施肥对叶龄增幅的影响 (表4)则是先增加后降低,不同处理均以7月7日叶龄增幅最高。
表3 施肥对水稻秧苗株高增幅的影响(单位:%)
表4 施肥对水稻秧苗叶龄增幅的影响(单位:%)
从表5可知,处理3、处理6秧苗株高生长抑制率分别高于处理2、处理5。表明喷施多效唑300 mg/kg对株高生长抑制率优于喷施200 mg/kg。而喷施多效唑对不同时期株高生长抑制率上存在差异,除处理3外,均呈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不同处理中均以7月7日株高降幅最高。
表5 喷施多效唑对水稻秧苗株高生长抑制率的影响(单位:%)
从表6可知,在施肥与不施肥条件下,喷施不同浓度多效唑对水稻秧苗叶龄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在不施肥处理中,处理2比处理3更有利于提高叶龄增加率;而在施肥处理中,处理6比处理5更有利于提高叶龄增加率。
表6 喷施多效唑对水稻秧苗叶龄增加率的影响(单位:%)
施肥有利于促进水稻秧苗生长,增加水稻株高和叶龄。如果以机插秧秧苗株高控制在20 cm为标准,那么施肥可缩短水稻育秧期7 d左右。随着秧苗期延长,施肥对秧苗株高促进作用更加明显,而对叶龄影响则以追肥后5 d左右效果最佳。水稻秧苗期虽然对养分需求量不高,但是增加养分投入对叶龄有明显的促进效果。因此在水稻秧苗期宜适当增加肥料施用量。
喷施多效唑能明显降低水稻秧苗株高,同时有利于增加叶龄。对于烟后稻或双季晚稻而言,往往既要考虑前季作物收获时间,又要考虑后季水稻能安全齐穗,同时还要满足机插秧对秧苗株高的要求,因此需要用多效唑进行调控。多效唑对水稻秧苗生长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喷施8 d以内,而后随着时间延长对株高生长抑制率逐渐降低;本试验以不施肥并于1叶1心期喷施300 mg/kg多效唑对水稻秧苗控制效果较好。
施肥和喷施多效唑具有一定的互作效应,两者相结合更有利于增加叶龄。因此,在生产上要根据对株高、叶龄及秧龄期等目标要求,采用多种技术进行有效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