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先进中距空空导弹”AIM-120的发展及启示(1)*

2015-11-15 05:13樊会涛王秀萍刘晶晶
航空兵器 2015年1期
关键词:空空导弹研制导弹

樊会涛,王秀萍,任 淼,刘晶晶

(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河南 洛阳 471009)

0 引 言

美国的AIM-120“先进中距空空导弹”(AMRAAM)是当今世界上最早进入现役的第四代主动雷达型空空导弹,在近40年的研制和改进过程中,AMRAAM 沿袭美国传统的系列化发展思路,吐故纳新,常改常新,在中距空空导弹领域始终保持着领先优势,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空空导弹之一,享有经久不衰的盛名。它的出现引发了空战基本模式的变化,标志着以超视距空战为主的时代真正来临。作为第四代雷达型空空导弹的杰出代表,AMRAAM 在世界空空导弹发展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和地位。

AMRAAM 导弹具有全天候、全方向、全高度作战和超视距攻击、发射后不管、多目标攻击、抗多种电子干扰等先进能力,能够提供非对称的空战和空防优势。凭借卓越的性能、前所未有的作战灵活性、独一无二的高可靠性以及低维护费用,AMRAAM 导弹赢得了国际上的广泛认可,不仅大量装备美国部队,还出口到36个国家和地区,成为美制和欧制先进战斗机首选的超视距作战武器。

AMRAAM 导弹于1976年开始研制,研制方案充分考虑了美国多个军种的作战需求和技术发展,研制工作经历方案论证、演示验证、全尺寸研制三个阶段。为了按进度完成研制,在全尺寸研制阶段并行开展了大量的研制试验与鉴定和作战试验与鉴定工作,这些试验与鉴定于1989年1月完成。基本型AMRAAM 从1991年服役以来,历经多次改进,发展出AIM-120A/B/C/D 等8个型号。目前,AMRAAM 是世界上生产数量最多且出口数量最多的现役中距空空导弹,已经向美国空军和海军交付了10 288 枚,向36个国外用户交付了6 636枚,完成了3 000 余次实弹发射,而且它的生产计划将延续到2024年。

AMRAAM 导弹1992年首次用于实战,先后在伊拉克战争、波黑战争、科索沃战争中进行了13次发射,其中10 次命中目标。AMRAAM 导弹的整个发展历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它在研制、生产和使用过程中遭遇了许多难以攻克的技术难题和各种类型的故障;面对险些使项目被取消的成本暴涨和进度拖延等问题,项目管理者采用了一些先进的管理方法,其中有值得借鉴的经验,也有发人深省的教训,这对我国武器装备的研制和生产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对该型导弹的研制、生产、装备、作战使用、遇到的问题、项目管理经验和教训以及重要启示进行全面阐述,以期对我国空空导弹武器装备的研制和生产提供参考和借鉴。

1 AMRAAM 项目的研制情况

1.1 作战要求

1975年越战结束后不久,美国国防部成立了一个由有实战经验的空、海军飞行员和维护后勤人员组成的研究小组,耗时一年多,围绕越南战场上双方飞机交战时遇到的实战问题(主要是AIM-7“麻雀”导弹在实战中所暴露的缺陷)以及未来三十年可能出现的各种空中威胁展开广泛而深入的讨论和研究。研究结果认为,对战机的威胁来自在海平面到对流层高度范围内以亚音速到3 马赫速度飞行的各种目标,并建议在中距范围内实施攻击,因为大多数目标都处于5 ~74 km 的区域,这些区域以外(更近和更远)的目标可以留给其他导弹和机炮来对付,因此先进中距空空导弹(即AMRAAM)的概念被接受了。1976年9月,该小组发表对先进空空导弹的“多军种联合作战要求”。这份“联合作战要求”明确地阐述了作战部门的实际需求。

美国军方对先进空空导弹的作战要求可以概括为:①导弹与一个目标交战时,在导弹系统全寿命周期内的任何天气条件和任何电子干扰环境下都能摧毁目标,即具有高的杀伤概率;②导弹的使用要简单便捷,并能适应多种战机;③导弹离开载机后可自主寻找目标,无需载机长时间照射,即具有“发射后不管”的能力;④导弹及其辅助系统必须可靠,且易于维护,库存多年仍应完好无损,并能经受住苛刻挂载环境的考验(包括在海上经盐水浸蚀和在发动机燃烧产物的环境中仍能保持性能完好);⑤导弹应当体积小、重量轻,可增加载机一次作战飞行的载弹量;⑥导弹速度要快,能够迅速击中目标;⑦导弹系统的成本应当相当低廉。从技术层面来看,对于当时的技术水平来说,某些作战要求是非常超前的[1]。

1.2 研制方案

为满足上述作战要求,AMRAAM 导弹采用大长细比、小展弦比尾舵控制的正常式气动布局,弹体中部装有保证低速飞行机动性的小弹翼,如图1所示。这种气动外形具有零升阻力小、法向力大的特点,可实现射程远、平均速度高和机动能力强的性能。与鸭式、旋转弹翼式气动布局相比,正常式气动布局所需要的舵机功率小,可采用体积小、重量轻的电动舵机,同时还具有全弹气动力线性度好、易于滚转控制和舵面控制效能高等优点,能极好地满足中距空空导弹的性能和作战要求。从图1中可以看出,得益于制导舱段和战斗部的小型化,火箭发动机占用了一半以上的弹体长度,这代表了采用常规固体火箭发动机的空空导弹所能实现的最佳性能[1]。

图1 AMRAAM 导弹的结构布局图

与AIM-7“麻雀”导弹相比,AMRAAM 导弹的弹径减小12.5%(由8 英寸减为7 英寸),翼展减小47.5 %,重量减轻32%。粗略估计,AMRAAM导弹的阻力比“麻雀”导弹减小30%。由于AMRAAM 阻力小、重量轻,比“麻雀”导弹具有更高的速度和更大的机动过载,因而它采用了钛合金前弹体和钢制后弹体壳体,以适应气动加热和大过载要求。这样的弹体配合高总冲的发动机,就可增大导弹的发射距离和F 极。

AMRAAM 导弹的制导系统主要由大功率发射机、接收机、低旁瓣天线及其伺服机构、惯性基准装置和电子组件组成。设计人员利用当时的微电子等先进技术,实现了该系统的小型化,并进行了一些创新性设计。例如利用混合薄膜微波集成电路技术把雷达接收机的射频处理机夹在平板缝阵天线的中间,以消除接收机中所有微波的“波导效应”,同时减轻了接收机的重量、成本和复杂程度。

制导体制采用惯性中制导和I 波段(8 ~10 GHz)主动雷达末制导相结合的复合制导,提高了导弹最大发射距离和载机的解脱距离,并使导弹具有多目标攻击和“发射后不管”能力。该弹有四种制导模式:中段指令惯导和末段主动雷达制导、中段惯导和末段主动雷达制导、主动雷达制导以及雷达干扰寻的。在末段较远距离上用高脉冲重复频率测速,以提高导引头截获距离,而在低空下视或近距时,采用中脉冲重复频率,以提高对目标的分辨率和低空下视能力。

AMRAAM 导弹是全数字化的,由中央处理器完成所有计算功能,并根据优先次序和功能元件进行系统决策。自检功能、自动驾驶仪控制、引爆时间计算、拦截导引、雷达数据处理及数据链的处理都由数字处理器完成。在该处理器上运行的软件控制着导弹的飞行,在制导模式之间进行转换,运用其多种制导方式来抗衡目标的机动和干扰。因此,AMRAAM 导弹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软件的质量,而且该软件会随着时间推移而不断升级,以对抗新的威胁和干扰措施。

AMRAAM 导弹的飞行控制系统采用自适应增益控制自动驾驶仪和与之相配的四个独立控制的电动舵机。该电动舵机由三个锂-铝热电池组供电,传动机构为滚珠丝杠减速器,直流无刷整体式4 极电机用脉冲调宽电子组件控制。

AMRAAM 导弹的动力系统采用少烟、双推力、高总冲固体火箭发动机,使射程比AIM-7M“麻雀”导弹远。发动机尾烟少可降低敌方发现导弹发射或逼近而采取规避动作的机会。助推-巡航单室双推力方案,可在导弹点火后先用大推力把导弹快速推进到最大速度Ma=4,然后用小推力巡航,以满足中距导弹的射程和末端机动能力要求。该发动机采用贴壁浇注成型的HTPB 推进剂,其长度比“麻雀”导弹的发动机长0.57 m,大大增加了装药量,使总冲达到104 kN·s,以确保导弹的高速度和远射程。

AMRAAM 导弹采用主动雷达近炸引信,有四根天线,能在所有可能的末端遭遇条件下对付多种类型目标,包括歼击机、轰炸机和巡航导弹。AMRAAM 采用高爆预制破片式战斗部,重22 kg,尺寸和重量都比“麻雀”导弹小,但威力更大。该战斗部配合高精度制导系统和最佳延迟引信,具有很高的杀伤概率。

1.3 研制过程

AMRAAM 项目的研制分三个阶段实施:方案论证阶段、演示验证阶段、全尺寸研制阶段。

在方案论证阶段(1976 ~1978),福特航宇公司/马可尼防御公司、通用动力公司、休斯公司、诺斯罗普/摩托罗拉公司以及雷神公司/麦道公司等五家集团/公司参加了方案竞标,广泛地进行了杀伤力、性能、火力、可靠性/维修性等方面的比较性研究。最终休斯公司和雷神公司获胜。这两家公司的初步设计方案十分相近,都主张采用主动雷达制导系统和小型战斗部,但是在推力变化曲线和气动布局方面有所不同[1]。

在演示验证阶段(1979 ~1981),休斯公司和雷神公司分别获得33个月的AMRAAM 研制合同。在此阶段,两家公司的飞行样机都要对照“多军种联合作战要求”进行飞行测试和鉴定。由于在满足所要求的制导发射机功率方面遇到问题,两家公司研制样机所花的时间都比预期的要长。作为过渡,两家公司制造了低功率的发射机进行飞行试验,在没有电子干扰的环境中表现良好。在样机研制阶段快结束时,两家公司都提交了全尺寸研制方案。雷神公司坚持采用新技术——IMPATT(碰撞雪崩渡越时间)二极管发射机,指望其研制获得成功。休斯公司提出基于现成技术行波管的一种研制方案。当时美国军方面临困难的选择,因为两家公司的方案都具有高风险。雷神必须成功研制出完全满足性能要求的IMPATT 二极管,休斯公司必须在18个月内把纸面设计的行波管发射机变成完全试生产状态。最终休斯公司的设计方案中标,因为即使研制进度再棘手,毕竟研制工作所需的全部技术都是现成的[1]。

在全尺寸研制阶段(1981 ~1989),休斯公司于1981年12月获得为期54个月的研制合同。除了需要研制新的发射机之外,该阶段早期基本上是工程设计的改进完善期,计划制造99 枚试验导弹。1985年1月,美国空军、海军和休斯公司着手重新编制计划,将全尺寸研制阶段延长到79个月(实际用了85个月),试验导弹的数量也增加到122 枚(最终制造了128 枚)[1-2]。

然而AMRAAM 的研制过程异常艰难,费用持续上涨,进度一拖再拖。1984年,AMRAAM 项目比原进度拖后两年,导弹计划单位成本从18.2 万美元增加到43.8 万美元(1987年)[3]。

1.4 试验与鉴定

美国武器的试验分为两大类:研制试验与鉴定(DT&E)和作战试验与鉴定(OT&E)。研制试验与鉴定是由研制部门的研究人员在零部件、分系统或整个系统级别上进行的试验,主要检验所设计的系统能否满足技术性能规范、武器系统的集成等。作战试验与鉴定是由使用部门的作战人员在整个系统级别上进行的试验,主要鉴定系统在真实作战环境下的作战效能、作战适用性等。作战试验与鉴定又分为初始作战试验与鉴定(IOT&E)和后续作战试验与鉴定(FOT&E)。前者试验与鉴定研制样弹,后者试验与鉴定小批量生产的产品[3]。

1.4.1 研制试验与鉴定和初始作战试验与鉴定

在采办管理上,AIM-120A 项目执行了当时出台的新采办计划倡议。采用这种管理方法时,要想使项目按预定进度进行,在系统研制和试验过程中就需要同时进行大量工作。为此,有关部门制订了两个并行的试验计划:一是联合试验计划,即由美国空、海军共同成立一个联合试验部队,对AMRAAM 进行试验。联合试验初期着重于研制试验与鉴定,中期既进行研制试验与鉴定,又进行初始作战试验与鉴定,后期主要进行初始作战试验与鉴定;二是F-16/AMRAAM 初始作战试验与鉴定计划,由空军作战试验和鉴定中心独立进行,并与联合试验计划保持同步。此外,海军也制定了自己的试验计划。

为了节省人力和物力,并避免数据重复或不全,各试验计划之间紧密协调,所有数据均予共享。数据采集菜单和数据整理设备是共用的,需要不同的数据结果独立分析(根据研制试验与鉴定或初始作战试验与鉴定任务而定)并报告结果时,数据整理设备可分开使用[4]。

试验内容围绕系统研制,装备F-14、F-15、F-16、F/A-18 四种飞机,作战任务演示以及后勤保障等事项进行。导弹与飞机的系统集成包括软件的兼容性、机械与电气接口、导轨和弹射发射架以及控制与显示。作战任务演示包括对单个和多个典型威胁目标在有电子干扰和无电子干扰的环境下进行单发和多发实弹发射;还包括对地面和水面上飞行的高、低空目标,从不同的发射方位,以不同的导弹发射模式,使用和不使用空中截击雷达进行试验。对于美国海军来说,还要鉴定舰船的适用性、电磁干扰和飞机弹射起飞/拦阻降落。可靠性、可用性、维修性和保障性分析要通过实弹发射、系留挂飞试验、环境实验室仿真、与试验相关的导弹勤务处理和维修任务以及贮存试验的数据来检验。软件评审小组评定导弹和飞机软件的集成、导弹和保障设备软件的性能和适用性[5]。

为了确定AMRAAM 的作战适用性,在试验期间除了采集后勤数据外,还进行了系留可靠性试验。AMRAAM 的系留可靠性试验计划是在大约10个月内使用F-15、F-16 对10 枚导弹进行1 200 h的多架次飞行试验。系留可靠性飞行试验要在飞行员的一般性飞行训练中完成。在每次飞行期间,要对AMRAAM 进行多次自检试验,并记录累积飞行时数和失效率[4]。

整个全尺寸研制阶段的试验与鉴定从1984年12月开始[4],1989年1月结束,使用94 枚制导试验弹以及6 枚分离控制试验弹,共进行了79 次研制试验与鉴定和21 次初始作战试验与鉴定[6]。在此阶段进行的各种试验,总的来说是成多败少,有记录可查的75 枚导弹发射中,有58 枚成功,其中19 枚直接命中目标,发射成功率达77%。

1.4.2 后续作战试验与鉴定

空军作战试验和鉴定中心在1990年2月到1993年5月期间进行了后续作战试验与鉴定第一阶段的工作,包括下列试验:通过系留可靠性计划,鉴定在AIM-120A 第2 生产批导弹中采用的修改和调整;鉴定在“沙漠风暴”中已积累实战挂飞时间的6枚导弹;鉴定第2 和第3 生产批导弹在作战环境中的效能;鉴定第4 生产批导弹的软件能力;鉴定第2、第3、第4 生产批导弹在多目标、电子攻击、箔条干扰和机动目标环境中的作战效能[6]。

海军从1991年1月至7月进行了里程碑ⅢA阶段的作战试验,从F/A-18C/D 飞机上发射了6枚第2 生产批的AIM-120A 导弹,以支持作出里程碑ⅢB 大批量生产的决策。为支持导弹装备F/A-18C/D 机群,海军在各种环境条件下从航母上对AIM-120A 进行了作战鉴定。在F/A-18C/D 飞机上进行了系留试验并发射了29 枚导弹。海军还制定了广泛的系留可靠性计划,包括在航母上弹射起飞和拦阻降落试验[6]。

美国空战中心在1993年6月到1996年3月期间进行了后续作战试验与鉴定第二阶段工作,进一步测试AMRAAM 的作战能力。这些试验用来鉴定在真实战术环境下导弹的作战效能和适用性。试验包括广泛的系留可靠性计划和AIM-120B 的首批生产软件的初始鉴定。使用第4,5,6,7 生产批导弹鉴定了AIM-120A 的改进型软件在电子攻击、箔条干扰和多目标环境下的性能,确定作战能力和缺陷[6]。

据作战试验和鉴定负责人透露,在初始作战试验与鉴定以及后续作战试验与鉴定第一阶段期间,导弹可靠性未能满足要求,而在第二阶段后续作战试验与鉴定测试中导弹可靠性则大幅超过了用户要求[7]。

本文从渡槽施工实际出发,采用新的科学技术、优化施工工艺、提高工程质量管理,使渡槽施工质量得到有效的控制。总之,只有切实抓好每道工序、每个环节的质量控制,才能确保整个工程顺利完成。

1.5 改进改型

1.5.1 改进改型的发展思路

AIM-120(AMRAAM)从1991年服役以来,历经多次改进,发展出一系列改型。总结起来,AIM-120 的发展改进有以下几方面的需求牵引:削减生产成本;适应先进战机的挂载和作战需求;应对新型威胁目标;对抗新型干扰模式。美国军方为满足上述需求,通过“AMRAAM 可生产性增强计划”、“预筹产品改进计划”(P3I)和软件升级计划等多个改进计划,推动了AIM-120 的持续发展。AMRAAM从AIM-120A 发展到如今的AIM-120D,导弹的气动面展宽变得更小,速度更快,射程更远,制导精度得到提升,毁伤效能大幅增强,抗电子干扰能力持续提高,具备以载机为中心的全向攻击能力和网络作战能力。

为适应美国先进战机如F-22 的高密度内挂需求,AIM-120 导弹减小了翼展,变得更加纤细。按照P3I 计划发展的AIM-120C 型导弹从一开始研制就考虑提高与F-22 的匹配能力,把两组气动面切梢变小,使F-22 战机的挂载数量从4 枚AIM-120A增加到6 枚AIM-120C,大幅提升武器系统的作战能力。

为了应对不断出现的新战机、新导弹和新的干扰模式,AIM-120 导弹持续提升导弹的战斗部效能、制导精度和抗电子干扰能力。例如,AIM-120C-5 的战斗部通过增加破片数量和速度,增强了对敌方新型战机的杀伤能力。

AIM-120 导弹在发展过程中试图增加射程,曾考虑过多种推进系统的候选改进方案,包括“改进型海麻雀”导弹的大直径(254 mm)火箭发动机、加长火箭发动机、加长双脉冲火箭发动机,以及变流量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等。后来考虑到诸如成本、技术成熟度等因素,加上制导装置采用先进电子技术后变短腾出了多余空间,就采用将固体火箭发动机加长127 mm 的过渡方案[2,8]。

随着战场网络化和信息化程度的提高,战斗机配备了360°探测器,对战况的把握不断增强,使探测和攻击载机后半球的目标成为可能。因此,要求空空导弹的攻击区从前向扩展到侧向、后向,最终达到以载机为中心的360°覆盖范围。2000年初,雷神公司就开始研究大离轴角改进型AIM-120,以充分利用新一代战斗机上的广角雷达和红外探测器吊舱。这些技术将增大先敌发射的机会,使导弹发射到摧毁敌机的时间达到最小。

未来战场将是一个网络化和信息化的战场,要求战场中的各种武器必须具备网络链接能力,空空导弹也不例外。只有具备这种能力,空空导弹才能共享来自非载机平台的各种信息,提高武器信息化作战效能。AIM-120D 把AIM-120C 的单向数据链改换成双向数据链,就是充分考虑了空空导弹在未来网络中心战模式下所应具备的网络作战能力。

1.5.2 AIM-120A

AIM-120A 是AMRAAM 的基本型,1976年开始研制,1991年、1993年先后在美国空军和海军服役。AIM-120A 不可以重新编程,武器操作软件的任何修改都必须返回制造厂才能实现。

AIM-120B 于1989年开始研制,1994年服役。为克服基本型的上述缺点,AIM-120B 采用可重新编程的信号处理器,使其具有外场级的重新编程能力。新的战术软件送到外场后,无需从包装箱中取出导弹即可对其进行软件更新。作为“AMRAAM可生产性增强计划”的产物,AIM-120B 还对制导舱中的6 块电路板进行重新设计,采用大规模集成电路电子部件和新的数字处理器,大幅降低了生产成本,新的制导舱代号为WGU-41/B。

1.5.4 AIM-120C

AIM-120C 是在AIM-120B 的基础上,按照“预筹产品改进计划”(P3I)经过多阶段系列化发展而日益完善的。AIM-120C 的主要特点是翼展和舵展有所减小,便于内挂;增强了抗电子干扰能力和战斗部杀伤能力;加长发动机舱段以增加射程;可以拦截巡航导弹等小目标。在此阶段,形成AIM-120C-3、AIM-120C-4、AIM-120C-5、AIM-120C-6 和AIM-120C-7 共5个型号。图2 所示为AIM-120C 导弹的结构示意图。

图2 AIM-120C 导弹的结构示意图

(1)AIM-120C-3

AIM-120C-3 是P3I 第一阶段的产品,1991年开始研制,1996年交付使用。为适应F-22 隐形战斗机的内挂和增强抗电子干扰能力,它采用截梢的弹翼和舵面、新型WGU-44/B 制导舱,并配装改进的自动驾驶仪。

(2)AIM-120C-4/5/6

AIM-120C-4/5/6 是P3I 第二阶段的产品。

AIM-120C-4 于1994年开始研制,1999年8月交付使用。主要改进是采用性能更强的WDU-41/B战斗部,毁伤能力提高10%。

AIM-120C-5 于2000年7月交付使用。主要改进是将发动机舱段加长127 mm,增加推进剂的装药,总冲增加10%,射程增加15%。在AIM-120C-4 战斗部方面所发现的扩爆管问题也在AIM-120C-5 中得到了纠正。除此之外,它还进行了大量的软件改进。

AIM-120C-6 通过采用象限目标探测器的新型引信系统,提高了杀伤能力。

(3)AIM-120C-7

AIM-120C-7 是P3I 第三阶段的产品,1998年10月开始研制,2003年进行首次发射试验,2004年3月完成工程研制,2007年8月完成作战试验与鉴定。2008年初在美国空军服役。

AIM-120C-7 保留了AIM-120C-6 的引信、战斗部、火箭发动机和舵机舱,但对雷达导引头进行了重大改进,包括导引头天线、接收机、信号处理器以及软件算法等,使导弹即使处于恶劣的电子干扰作战环境下,也能够探测、截获和跟踪各种目标。在2003年进行的演示试验中,该型号导弹击落了由电子干扰保护的两个目标,从而证明了它的抗干扰性能。AIM-120C-7 导弹是F-22 隐身战斗机2005年投入使用后的主要武器。

1.5.5 AIM-120D

AIM-120D 是P3I 第四阶段的产品,2003年12月开始工程研制,2006年雷神公司获得首份系留训练弹的生产合同。2007年,AIM-120D 开展研制试验,2011年8月完成。2012年5月,美国军方进行了作战试验准备情况的评审。2013年5月,AIM-120D 开始作战试验,截至到2014年3月,已经完成7 次作战试验中的6 次,计划2014年年底部署使用[9]。

AIM-120D 的主要改进包括GPS 辅助惯导、双向数据链、增大离轴发射角、改进制导软件以改善运动学性能、扩大不可逃逸区、射程提高50%,以及提高抗电子干扰能力,以进一步提高导弹的精度、射程、杀伤力和生存能力。但其火箭推进系统和AIM-120C-7 相同。AIM-120D 首先装备美国海军的F/A-18E/F,随后装备美国空军的F-15、F-16、F-22 和F-35 战斗机。

图3 所示为AIM-120 的系列改进和生产批次图,表1 给出AIM-120A/B/C 的主要战术技术指标。

图3 AIM-120 系列改进和生产批次图

表1 主要战术技术指标[7,10]

2 AIM-120 的生产装备情况

AIM-120 导弹于1976年开始研制,1991年进入美国空军服役,1993年进入美国海军服役。AIM-120 导弹已经完成200 万小时的挂飞试验,3 000余次实弹发射。AIM-120 导弹的第1 ~11 批次由休斯公司和雷神公司共同生产,1997年雷神公司收购了休斯公司的宇航和防务业务后,雷神公司成为AIM-120 导弹的唯一生产商。表2 给出1987 ~2024 财年AIM-120 导弹的订购数量。

AIM-120 导弹1987年开始小批量生产,生产6个批次,共计4 159 枚。1993年从第7 批次开始大批量生产。AIM-120A 为基本型,共生产6个批次,1994年12月停止生产。AIM-120B 从第6 批次开始生产,1994年服役,第7 批次开始对国外销售,第15 批次后停止生产。AIM-120C 从第8 批次开始生产,1996年服役。导弹生产率在第8 批次达到最高,为1 100 枚/年。AIM-120C-7 是AIM-120C 的最后一个型号,从第16 批次开始生产,2007年开始对外出口。最新型号AIM-120D 从2006年第20 批次开始生产。2014年2月,第26 批次导弹开始以平均每月54 枚的速率交付,预计其后4个批次的月平均生产量将达到70 枚。

通过对2014年《美国国防部武器选购项目报告》和《世界导弹预测》的综合分析,到2013年为止,AIM-120 导弹的生产订单已经达到18 090 枚。美国空军和海军计划到2024年共购买AIM-120 导弹16 427 枚,目前已经交付了10 288 枚,完成了总额的62.23%。美国政府计划到2024年向国外用户出口AIM-120 导弹9 258 枚,现已经交付6 636枚。

AIM-120 导弹2014年的平均采购单位成本(APUC)为83.1 万美元,AIM-120D 导弹2014 财年的单价预计为121 万美元,AIM-120D 系留训练弹的单价为69.7 万美元[7,9]。

表2 AIM-120 导弹订购数量一览表

AIM-120 导弹可以与F-15、F-16、F/A-18、F-22、F-35、“鹰狮”、“狂风”、“台风”等几乎所有北约的战斗机兼容。AIM-120 导弹投产之后,出口到英国、澳大利亚、芬兰、德国、挪威、以色列、意大利、日本、中国台湾、沙特阿拉伯等36个国家和地区[9]。2001年,AIM-120 的国外订购数量首次超过了国内的订购数量。目前,AIM-120 仍居世界空空导弹出口市场的首位,2013年其出口数量占世界中距空空导弹出口量的69.3%[11]。

[1]Bradley E P. Advanced Medium Range Air-To-Air Missile(AMRAAM)System Overview[C]∥AIAA 25th Aerospace Sciences and Meeting,AIAA-87-0462,1987.

[2]Zaloga S. AIM-120 AMRAAM[J]. World Missiles &UAVs Briefing:AIM-120 AMRAAM,2013.

[3]The Congress of the United States Congressional Budget Office. Advanced Medium-Range Air-to-Air Missile(AMRAAM):Current Plans and Alternatives [R].ADA529898,1986.

[4]Wheeler T. Testing to User’s Requirements:AMRAAM IOT&E[C]∥AIAA/AHS/IES/SETP/SFTE/DGLR 2nd Flight Testing Conference. AIAA-83-2684,1983.

[5]Carlson D M. AMRAAM Test Program Overview[C]∥AIAA/SETP/SFTE/SAE/ITEA /IEEE 1st Flight Test Conference. AIAA-81-2355,1981.

[6]Fox B,Boito M. Graser J C,et al. Test and Evaluation Trends and Costs for Aircraft and Guided Weapons[M/OL]. SANTA MONICA CA:Rand Corporation. 2004[2014-11-14]. http:∥www. rand. org/pubs/monographs/MG109.html.

[7]Hevwson R. AIM-120 AMRAAM(Advanced Medium Range Air-to-Air Missile ). Jane ’s Weapons:Air Launched,2013-2014:86-92.

[8]何一波. 雷锡恩公司研制更好的先进中程空空导弹[J].飞航导弹,2002(11):4-5.

[9]Defense Acquisition Management Information Retrieval.Selected Acquisition Report(SAR):AIM-120 Advanced Medium Range Air-to-Air Missile (AMRAAM)[R/OL].2013[2014-04-16]. http:∥www. dod. mil/pubs/foi/logistics_material_readiness/acq_bud_fin/SARs/2012-sars/13-F-0884_SARs_as_of_Dec_2012/Air_Force/AMRAAM_December_2012_SAR.pdf.

[10]Dickerson L. AIM-120A AMRAAM[J]. Missile Forecast,Nov,2013.

[11]Zaloga S.Air-to-Air Missile Market Overview[J]. World Missiles & UAVs Briefing,Teal Group Corporation,Jan,2013.

猜你喜欢
空空导弹研制导弹
红外空空导弹抗干扰效能评估建模
仿生眼的研制有新突破
导弹燃料知多少
拦截空空导弹成新趋势
一种新型固定翼无人机的研制
正在发射的岸舰导弹
XV-24A垂直起降验证机的研制与发展
美国将为F—35战机增加内部武器挂载量
导弹转运
137Cs稳谱源的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