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景忠
说起中职生,人们总会联想到“初中阶段的差生”“中考的失败者”“学习跟不上,前途无希望”等等,作为从事职业教育30多年的职教工作者,我无论如何不能同意这些说法。当听到有人把中职生说成“垃圾”,把职业学校说成是“垃圾收容站”时,我会拍案而起,怒发冲冠。究竟应该如何看待中职生?我有许多心里话,如骨鲠在喉,不吐不快。
一、中职生不是“差生”的代名词
当把中职生说成是差生的时候,所参照的标准无疑是当今的教育评价体系,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自然是中考和高考了。众所周知,我们的教育体系和教育制度还很不完善,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与发达国家的先进教育理念相比,我们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从这个意义上说,无论是当前的课程体系、评价手段,还是中考、高考这样的选拔性考试,都只能是“现在时”,还远远没有到达“完成时”。
以一个人的成长经历为例,一个孩子从上幼儿园开始,就加入了功利性的竞争队伍,只要有条件,每个孩子的家庭都是全家总动员,千方百计地把孩子送进重点幼儿园、重点小学、重点初中、重点高中、重点大学,一路“重点”下来,我们的教育距离人的全面发展、个性成长、素质培养等就愈来愈远。考进“重点”成了学生和家长的唯一目标。对此,美籍教育专家黄全愈先生提出了一个十分尖锐的问题:我们的教育体系培养出来的是优秀的考生还是优秀的学生?北大的钱理群教授对当前功利性的教育也作了深刻的阐述,他说,功利性的教育制度培养出来的学生,只能是那种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这种人知道怎样迎合体制的需要,但他们缺少的是个性的发展和创造力的发挥。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自不必说,已被世人普遍接受。我要说的是,当选拔淘汰的标准存在缺陷,其结果自然也是不科学、不公正的。因此,被功利性的教育评价体制淘汰下来的学生,我们有什么理由给他们贴上“差生”的标签呢?同理,被这种教育评价机制遴选出来的学生自然也未必是完全合格的、优秀的。目前,高等教育领域中出现的大学精神缺失、教育质量不高,不少大学生毕业生有文凭没文化、有证书没能力等现象,不就是最好的证明吗?
二、中职生的未来不是梦
众所周知,尽管中考和高考制度亟待改革,但是,在目前情况下,坚持中考和高考制度,依然是我国的不二选择。因此,客观地说,读高中、上大学无疑是培养人才的主要途径,与此同时,就读中职学校,也同样是学生成人成才成功的良好途径。我坚持这样的观点:无论是中专还是大专、本科,都带有一定的基础性,都只不过是进入社会、谋取职业的“通行证”,而一旦进入社会,就全凭自己的坚持和努力了,“通行证”的作用也就所剩无几了。大量的事实表明,在职场的竞争中,学历的高低不是关键因素,甚至算不上什么重要因素,只要你有能力、肯吃苦、全身心投入工作,忠诚于企业,就一定能受到企业的重用。
与大学生相比,中职生还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第一,职业预备期长。中职生避开了高中三年的应试教育,较早地进人了“职业预备期”。而一个人的职业预备期越长,就越有可能在职场上取得较大的成功。第二,就业时间早。中职生要比大学生提前四五年就业,这意味着当大学生毕业时,中职生已经有四五年的实际工作经验了。第三,文凭之间的差异在缩小。中职生的文化基础知识与大学生相比相对薄弱,这是客观事实。从理论上说,中职生的就业起点要比大学生低。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在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阶段的今天,中专、大专、本科学历之间的差异也在相对缩小。众多企业在录用新员工时,已经由重学历逐渐转向了重能力、重素质。不仅如此,包括本科生在内的新员工无一例外地都要先安排在最基层的一线参加实践锻炼,然后,根据他们的实际表现再进行必要的调整。这样的变化趋势,对中职生的发展无疑是有利的。
大学文凭不是确保一个人成功的必备条件,自我懈怠才是阻碍一个人发展的致命障碍。我不太赞同用“技能成就人生”这样的口号来鼓励学生学习,我认为,对于中职生来说,只要脚踏实地,从小事做起,从最基层的工作做起,毫不懈怠地抓住今天,充满信心地走向明天,他们的未来就一定不是梦!
三、中职学校不能办成“劳动力加工厂”
社会上对中职生的误解、误读和误判,源于浮躁的社会环境和功利性的教育体系。中职学校身在其中,有意无意地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这是我深感不安和自责的。近些年,在国家高度重视、大力发展中职教育的同时,中职教育自身也存在着实用主义当道、浮躁之风日盛、办学理念芜杂、发展战略功利的不良倾向。在一些中职学校里,现代化的硬件建设掩盖了学校的内涵不足,标准化的课程体系代替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迎接各类评估检查成了学校的中心工作,把学生送进企业似乎成了中职学校的唯一目标,技能似乎成了中职生唯一可以掌握的本领,人格养成不被重视,综合素质备受冷落。于是,这些中职学校背离了学校教育的宗旨,成为“劳动力加工厂”。
当中职学校成为“劳动力加工厂”的时候,学校教育的崇高性、理想性必然消失殆尽。中职生也就真的成为“差生”的代名词,他们的未来也许就真的成为一场梦。
消除社会上对中职生的误解、误读和误判,尚有许多工作需要做,但我想,中职学校首当其冲,责任重大,这是不言而喻的。中职生处在十五六岁的年龄段,可塑性强,发展潜力大,只要中职学校担当起教育人、培养人、影响人的重任,只要中职生自身担当起自己人生的责任,一切皆有可能!
我认为,中职学校的根本任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为学生的一生发展夯基础。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关注每一个学生的精神成长,就成为职业学校育人理念的应有之义。二是为学生的顺利就业做准备。为学生的顺利就业提供优良服务,帮助学生在职业认同、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素养等方面做好准备,是中职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三是为学生的继续学习打底子。在当今时代,终身学习已成为每个人的发展需要。学习,这一贯穿人的一生的任务不应该在中职学校里出现“断档”。
中职教育是个广阔的天地,中职学生有着广阔的前景,只要师生共同努力,在人生的大舞台上,中职生一定能够大有作为!
(责编 王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