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做好六七年级学生的衔接教育

2015-11-14 14:40何亚娟马忠福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5年10期
关键词:七年级学生

何亚娟 马忠福

【摘 要】现在由于农村人口的减少导致农村学校生源减少,各地为了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将小学和初中合并办学,形成了九年制学校,在九年制学校内部由于小学和初中教学管理、课程设置等方面的差异导致小学生升入初中后学生成绩下滑,如何做好小学高年级段和初中的衔接教育成为当务之急。

【关键词】六、七年级;学生;衔接教育

现今由于社会的发展,农村出生的小孩越来越少,同时由于大部分青壮年到城市打工,部分人把自己小孩转到城市接受更好的教育,各地出现了“微型”学校,促使各地进行教育资源整合,建立起更多的九年制学校,但是由于小学生和初中生在各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异,如何让更多的小学生从六年级毕业升入初中后,更好的适应初中的学习是目前学校教育科研的重点。就拿我校来说我校今年七年级招生82人,小升初水平测试时90%的学生成绩都是优秀,进入初中后大部分学生成绩下滑。

究其原因,因为学生从小学进入初中后,学校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要求也不同了,而且老师也从小学生为对象的未成年人语言,改变成速度、频率都快速的成年人语言。所有这些改变都会造成初一新生在心理上、学习上的不适应。通过研究小学高年级和初中学生在心理、性格、学习上的区别,可以使我们更好的找到学生成绩提高的切入点。

一、小学高年级学生和初中生心理、性格以及学习上的区别

1.小学高年级和初一学生心理上的区别

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属于学生的心理的少年阶段,在各方面处于半成熟期,对许多事情的好奇心,超乎咱们的想象。同时在其他方面也是成熟阶段(集中力、记忆力、思维有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在这个阶段是培养学生对知识认知度的最好的时机。

初一虽然学生还保留小学生的特点,但在这一时期由于发育速度的突飞猛进,使其在智利能力上有了显著的提高。记忆力系统发展更加完善,记忆能力随着记忆方法与技巧的掌握明显增高。在这阶段学习强度与学习压力骤然增大,学习方法与小学时出现了明显的差别,学生自学能力的作用逐渐显现出来,成绩也会有较大的变化。新的人际关系(是一个让学生认可,信任的好机会)。

2.小学高年级学生和初中生性格发展的区别

小学四年级到六年级学生性格发展较快,处于性格的快速发展期。六年级是小学生性格发展的关键期。这个阶段小学生性格特征的总体发展是不稳定的,在对社会、对集体、对学习、对劳动或是对自己与他人的态度上,还很容易受暗示,模仿性很强,缺乏自我分析和自我宽慰的能力。小学生的情绪特征还是处于比较稳定发展阶段,而且在各年级之间,情绪的稳定性的差异达不到显著水平。

初中生的性格发展呈现一种剧烈、动荡的状态。即从原来较和缓、平静逐渐进入高速发展变化的态势。他们的性格特征发展的速度和性质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是最不稳定的时期。初中学生的性格情绪特征是情绪情感变化很大,很不稳定,激情在初中生的情绪生活中占有一定的地位。他们容易激动,好走极端,情绪表现比较强烈,起伏大,急躁,做事鲁莽。在行动中常常把坚定与执拗、勇敢与蛮干混同在一起,常常不能深思熟虑,沉稳地处理问题。有时激情胜于理智,以情绪来代替理智的思考。

3.小学高年级和初一学生学习上的区别

初中学习小学阶段的学习相比,表现出以下明显的差异:

小学阶段学习主要主要是通过观察法和准备性实验法了解学习新知识所必须的感性材料,以便建立起所学知识的鲜明正确的表象和观念,是感知学习的过程。在感知学习过程中,小学生是由被动感知向主动感知转变。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学习经验的积累,小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感知成分逐渐增加。

小学期间,学生的学习内容是比较简单的,学科也相对简化,主要学习语文、数学、英语等最基础的课程。语文主要是识字教育和简单的听说读写能力培养;数学主要掌握基本的运算能力;其他方面只是接受一些直观、感性的知识,并没有细化了的完整的学科知识。老师的教学也更重趣味性和直观性,而不是强调知识的完整体系。

初中是由小学向高中过渡的时期,进入初一以后学习的内容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学习的课程门类逐渐增加,内容也逐步加深。语文、数学、英语这些小学曾学习过的课程,由直观的、感性的、零碎的知识点变成了更为完整、系统的知识体系,并更加突出能力要求;同时历史、地理、生物等人文社科知识也成为重要的学习内容。这些学科知识对于初中学生来说,都是必需的文化素质积累,这就使初中生的学业负担客观上大大增多了。老师的教学也越来越注重传授知识的严密性和注重学生思维方法、思维能力的培养,除要求学生识记大量的定义、原理等知识点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掌握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怎样做好小学升初中的衔接教育

学生由小学升到初中,大部分学生在各个方面都显出很不适应。怎样做好学生小学升初中的衔接显得尤为重要,在这个衔接中既要做好心理方面的衔接,又要做好知识方面的衔接,还要做好个性学习方法的形成和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

首先做好“学前教育”。对于要升入初中的小学生来说,同样也应该有一个初中的“学前教育”。这个学前教育应该使即将升入初中的学生明确认识到进入初中后应达成的目标:知识方面的目标要包括,①使学生对初中新的学习特点和学习任务有基本认识。②引导学生掌握一些基本学习方法和策略。③引导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能力方面的目标要包括,①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②提高学生收集、整理、运用信息的能力。③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意识和借鉴他人成功经验的能力。情感方面的目标要包括:①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对新的学习生活的适应性。②培养学习兴趣,不断引发学生对学习的需要,及时调整学习习惯提高自己的成就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其次,加强自我意识教育的指导。一是引导他们端正自我认识,防止消极倾向出现。如在小学经常受教师表扬的学生,入学后不可能全都照样得到经常表扬。这就需要使他们正确认识和对待这种差异,保持较强的学习动力。二是指导他们摆脱学习上过多的依赖性,通过讲座指导他们学会独立钻研课程和做作业,知道如何养成自觉预习新课,阅读教材,查找资料的习惯,全面掌握中学课程学习方法。三是要求他们学会把学习、娱乐和休息结合起来并行成习惯。以便于今后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从而为在中学阶段良好个性品质的发展打下基础。在学习习惯和方法上要:学会制定学习计划,合理利用时间。优化学习风格,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立新型学习方式,把握学习主动权。

第三,加强心理引导教育。初一新生的心理教育,绝不是单靠学校教师就可以完全做好的,要全面完成这方面的任务,还必须依靠学校,家庭和社会各方的紧密配合,只要各方协调一致,最终总是可以取得较好的结果。所以父母和老师的共同努力是很必要的。学校要将初一新生的心理引导及早提上工作日程,在学生一入学就对学生从行为、学习、学校管理各方面进行引导教育,让学生及时认清自己所处的环境和以前学习环境的区别,新阶段学习的任务、目标和小学阶段的区别,明白初中阶段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和小学阶段的差异;班主任等相关教师在日常班级管理和教学中要有正对性的进行适应性引导;学生家长要从小学一毕业就从各方面对学生进行初中入学前的教育,让学生及早从心理上接受这种变化,进而从行动上引起重视。

初一新生能否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对整个中学阶段的学习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初一学生考试成绩下降,在很大原因上是还没有适应初中学习,这是抱怨、责骂是没有意义的,我们应该想方设法,共同努力,积极帮助孩子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环境,是每一个学生都成为栋梁之才。

猜你喜欢
七年级学生
快把我哥带走
《李学生》定档8月28日
赶不走的学生
怎样激发初一学生初学英语的兴趣
浅谈七年级英语教学的有效方法
学生写话
浅谈如何提高农村初中七年级学生在英语课堂上的参与度
浅谈七年级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
足球:脚内侧踢球的教学设计(片段)
学生写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