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建筑设计类专业顶岗实习相关机制研究

2015-11-14 05:53张春华
职教论坛 2015年9期
关键词:顶岗建筑设计校企

□张春华 闫 石

高职建筑设计类专业顶岗实习相关机制研究

□张春华闫石

高职建筑设计类专业顶岗实习相关机制既具有高职土建类专业顶岗实习的普遍机制模式,也具有偏艺术类顶岗实习的特殊模式,包括职岗链接机制、校企联动更新机制、协调共管运行机制、多元评价机制等方面。研究建筑设计类专业顶岗实习运行特点,总结其运行机制的基本特征,可供类似专业借鉴。

高职;建筑设计类专业;顶岗实习;相关机制;运行

建筑设计类专业群在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包括建筑装饰工程技术 (省级特色专业)、建筑设计技术、环境艺术设计三个专业,是培养社会急需的、掌握必备的有关建筑设计、建筑装饰及景观设计的专业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建筑设计类岗位职业能力,能在相关单位从事建筑设计、建筑装饰设计与施工、景观设计与施工等工作,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建筑设计技术专业实施“实践引领、多元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实施“三三三”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①,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实施“重视基础、突出主线、促进发展”的平台加模块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三专业均采用具有建筑设计特色的顶岗实习教学内容来总结整个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通过构建顶岗实习的职岗链接机制、校企联动更新机制、协调共管运行机制、多元评价机制等,完善顶岗实习的目标体系、运作体系、保障体系和评价体系[1],实现动态轮岗和三导师制,形成高职建筑设计类专业学生顶岗实习有效合理的运行机制。

全程式工学结合是将理论知识的学习、职业技能的训练和实际工作的经历三者结合在一起,使学生课堂学习与职业训练有机结合,不断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并获得相应的实际工作经验。工学结合模式下建筑设计类专业顶岗实习是实践全程式工学结合,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加强适岗性技能训练。

一、职岗链接机制

建筑设计类专业顶岗实习在时长安排和时序选择上首先基于职业岗位链接的需要,通过对口实习单位和岗位的选择,实现职岗的有效衔接和岗位迁移能力及发展能力的培养,从而形成各专业良好的高质态就业。

(一)时序选择与时长安排

建筑设计类顶岗实习合理的时间长短及前后关系是经过多次讨论研究和实践逐步形成的,建筑设计类专业知识特征体系要求学习时间相对较长、知识范围广博且丰富;另一方面,高职教育的职业技能培养需要有针对性的岗位训练和与一线工作岗位的无缝链接。同时建筑设计类高职学生也需要具备相对广泛的专业基础,以满足未来的岗位迁移和发展。所以强化实践技能的人才培养模式,要求工学结合模式下建筑设计类专业顶岗实习在时长选择上找到理想的契合点。

建筑设计类专业岗位需要不断积累实践经验,并从个人的专业基础和工程实践以及外部信息引入等以促进获得知识和岗位适应能力的持续成长。一方面需要连续且集中学习专业新知识,同时扩大专业视野,这类似于英国职业建筑师的培养方式;另一方面,从实际工程实践中了解材料选择、施工方法、节点构造、专业配合以及工程总体驾驭方法等,从而使学校实践技能训练具体化,锻炼面对具体工程实践的应变能力。许多由非智力因素决定的职业能力在顶岗学习过程中得到充分发挥,形成与智力因素互补的合力,提高了学生岗位适应力和社会适应性,也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如表1所示我院建筑设计类专业模仿中创新的特色实践教学体系,尤其是毕业设计配合顶岗实习的安排方式满足了这种工学交替的培养模式。

表1 不同年度各专业顶岗实习与毕业设计安排[2]

(二)顶岗实习与职业生涯的有效衔接

建筑设计类顶岗实习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或者家庭需要确定自己的工作岗位,没有明确意向的同学按照人才培养模式预设的工作岗位,来统筹安排联系实习单位。同时安排时要尽量考虑学生籍贯和单位地域性的关系,借此提升职岗衔接耦合度(图1、图2和图3)。

图1 建筑设计技术专业顶岗实习单位类型数量

图2 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顶岗实习单位类型数量

图3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顶岗实习单位类型数量

顶岗实习过程也是实习单位了解学生是否适合其所需岗位的过程,因为大部分建筑类单位看重的是学生的发展潜力,不是很在乎学生当时的工作能力。学生通过实习了解自己的知识需要和专业能力诉求,从而增强不断持续学习的动力。因为建筑设计类岗位相对于其他专业,学校学到的知识到实际应用更需要较长的过程磨练。经过一学期的深入了解,主雇双方明白了各自的需要,并共同努力达到双方均较为满意的结果。

顶岗实习代替了任职前的实习期,实现了专业实操技能培养和实践工作经验的传承,避免了人才招聘时各种测试和考察时间过长,选择非常慎重,反而导致单位招收新人的结果不甚理想。因为建筑设计类单位考察用人相对时间较长,且利用工作过程考察更加合理。

将建筑类职业资格证书的标准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体系中,需要在实训教学内容上与知识体系有机融合,所以在顶岗实习教学中突出职业素质和职业标准的培养,能够实现高职实践教学与职业工作岗位零距离对接。

(三)岗位迁移能力和发展能力的培养

建筑设计类顶岗实习让学生作为绘图员理解并贯彻设计师意图,完成相应的设计图纸;能够学习设计师(一般为指导老师)的设计思路和整体工作方法;也知晓不同专业之间协调、沟通的内容和方法;对接图纸细节交底与现场施工服务;为进一步岗位迁移或发展成为合格设计师奠定专业实践基础。顶岗实习让学生或者作为施工技术员和工程管理人员,了解现场施工程序和工种组织技巧,理解最新材料的运用以及相关的施工方法,反馈并逐步融入具体的设计中,增加了建筑施工和管理经验,为学生迁移至相关施工和管理岗位提供职业实践基础。

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实践本身也是系统工程,牵涉到建筑设计、室内设计、景观设计等相关专业内容,顶岗实习时会主动或被动地实现岗位迁移。大型企业的工作岗位一般划分较细,众多不同的中小企业也会提供相应的实习岗位,实习时一般均会涉及人才培养模式确定的主要岗位及迁移岗位,顶岗实习岗位的多样性也为岗位迁移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契机,从而实现学生的高质态就业(表2)。

表2 职岗一致率(一年内)

二、校企联动更新机制

高效、有活力、合理分布的校内外实训基地有利于建筑设计类专业顶岗实习单位的选择和顶岗实习的有效运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与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应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同时需要不断完善校企联动发展和有机更新的良性循环机制,合理优化实习基地的资源配置,每年建工学院组织召开专业共建共管委员会,为校企深度合作建立了基础平台,加强了校企合作成员单位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一)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包括如建筑设计院、装饰装潢公司、项目顾问管理公司、施工管理公司等,作为校外顶岗实习基地重要的补充,需要借鉴校外实训基地市场化的企业管理和运营方式,让学生真实面对实际的市场环境,并了解其相应的运营策略,按市场方法承接相应范围的工程业务。学生顶岗实习及其他实训内容结合工程项目需要穿插进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通过市场运营既获得了相应的经济收益,又承担了有关的实训教学任务,锻炼了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校企共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借助学校的软硬件资源和政策措施,扩展自己的业务范围,提高市场竞争力,为学生的顶岗实习提供真实的实践锻炼机会。

动态、弹性的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使顶岗实习面向更为广阔的市场,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和就业以及扩大学校影响力等提供了不同的发展途径。通过技术服务、员工培训、合作项目、地方建筑学会年会、专业研讨会、建筑类高职教育校企合作联合体等多途径拓展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扩大校外顶岗实习基地的数量和质量。校外顶岗实习基地建设总体上应该是动态发展的,在现有基础上不断增加总体数量,形成一批成熟稳定的实习基地,其工程规模较大、数量较多、经营模式和发展理念清晰、社会声誉良好,能够实现校企共同、有效的顶岗实习教育和管理,保证一定的对口顶岗实习岗位,也可实现建筑设计类专业群多专业同时参加的顶岗实习及其它实习。如2014届本地的泰州市海陵建筑设计院、泰州市建筑设计院、江苏现代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泰州市规划设计院共安排了8名建筑设计技术专业顶岗实习学生,苏州金螳螂建筑装饰股份有限公司共安排了两批10名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2013届顶岗实习生。

一般建筑设计类专业实习基地每年接受顶岗实习生的数量1-2名,所以要求实习单位的总体数量相对于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较多,而且布点分散,分布于不同层次、不同经济条件的城市之中。校外实习基地的数量和岗位需求与经济发展形势紧密关联,也与劳动力市场直接有关。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由原来的一个班扩招为两个班后,校外实习基地岗位需求数量明显不足。实习基地的行业类别比例和数量也应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就业岗位和迁移岗位相对应。

(二)校企联动发展

建筑设计类专业顶岗实习的校企联动发展机制是指学校专业人才培养及职业教育与企业运营共生共赢,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企业以良好的专业素质教育、训练方法和优秀的品格养成提供给顶岗实习的学生,学校可以提供给企业新技术、新理念以及最新的工程案例处理手法,校企共同成长。同时建筑设计类专业顶岗实习为企业适应市场需求的业务扩张和开展研究型工程项目提供了人才资源储备优势。

强化校企合作,定期与企业讨论在校学生订单联合培养、企业员工继续教育培训、建立校企“双师”工作站、开展技术服务与科技攻关、共同参加设计竞赛等方面内容,派专任教师到企业做访问工程师,聘请有较强实践经验的设计师、项目经理到学校兼职等,遴选顶岗实习优秀指导老师,使顶岗实习指导更具有针对性和现实性,不断完善实践教学具体内容。

顶岗实习企业根据行业发展和企业目标需要反馈到历年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如微调专业发展目标、开设新专业方向和修改专业拓展课程等。

(三)实训基地有机更新

主要用于顶岗实习的校内外实训基地可以分为基本相对固定的紧密合作型企业和广泛的松散合作型企业两大类,均根据相关专业的职业教育需求和行业发展需要进行不同程度的有机更新。校内基本固定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和逐年形成的紧密型校外实训基地共同构成了基本、长期紧密合作的顶岗实习单位,数量相对固定,更新速度较慢。泰职院建筑设计类专业紧密合作型的顶岗实习单位不同专业侧重有所不同,建筑设计技术专业主要是泰州地区和苏北地区地级市(主要生源地)的主要建筑规划设计院(表3),分布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是泰州及沪苏锡常地区的装饰公司、幕墙公司等为主,家装和公装公司兼具;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以泰州和苏锡常宁地区景观设计及施工企业为主,与建筑装饰一样分布于经济发达地区。这些企业包括分院已经签订长期合作协议的固定实习基地和通过往届生口碑回馈的、有稳定对口岗位的企业。

表3 建筑设计技术专业紧密合作型实习基地

用于顶岗实习的松散合作型企业数量相对较多,更新速度较快,不同专业更新方式不同。松散合作型企业来源有多种渠道,有些是通过招聘会、人才市场、人力资源部门推荐等获得,有些通过教师及相关工作人员的业务交流时获得,有些是学生自主联系实习单位时获得。由于建筑设计类学生的就业企业新入职人数和职工流动性因不同行业、不同工种、经济形势而不同,从而导致顶岗实习的松散合作型企业更新方式因专业而异。建筑设计技术专业实习企业由于入职培训时间较长,成长为主要技术骨干需要较长的时间历练,因而每年新入职较少,流动性低,顶岗实习学生需求较少但持续或间年招新;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实习企业量大面广,尤其是家装企业,企业规模较小,设计施工一体化,人员流动频繁,入职门槛相对较低,因而顶岗实习学生需求较多,当然也与整体经济形势密切相关;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实习企业主要以环境景观类设计施工居多,有些与建筑设计和建筑装饰企业重合,相对专业性强,人员流动较多,顶岗实习学生需求稳定。因此松散合作型企业中建筑设计技术专业更新缓慢但持续,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更新多、快且频繁,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更新介于两者之间。

三、协调共管运行机制

顶岗实习是一门重要的综合实践课程,它由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同参与,具有管理主体多元化、实习地点分散化、实习内容多样化等特点[2]。建筑设计类专业顶岗实习相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单位分布更广,岗位跨度较大,需要三方共同协调配合,校企协同管理,根据各专业的具体情况合理运行、有效实施。

(一)实行双师培养和三导师制

建筑设计类专业顶岗实习重点需要注重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才能使校内专业导师发挥不同于企业导师的纽带作用。双师型教师是指具有教师资格与职业技能资格,具备传授知识与技能操作能力,并能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的教师[3]。传统学科体系的高校教师作用主要是校内教学和管理,而高职双师型素质要求其能够同时具备顶岗实习的对外联系和过程管理的复合型功能,既能讲授专业知识、又能开展专业实践;既能引导学生实现人生价值,又能指导学生获得与个人个性匹配的职业。建筑设计类专业需要教师不断培养专业职业素质或自觉的具体实践操练,或者引进具备相应双师素质的职业建筑师或项目经理作为指导教师。

积极探索由思想导师(学校职业规划师)、专业导师和企业导师组成的“三导师”制;尝试专业培养目标、顶岗实习岗位和毕业设计课题相统一的“三统一”制,使毕业设计课题和建筑设计类顶岗实习相结合。三导师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事业观的成长过程起到引领作用,让学生懂得如何做事做人,塑造学生优良的人格品质和正确的专业理想追求。明确学校导师、企业导师、思想导师各自的权利和职责,加强相互间沟通,利用顶岗实习网上管理平台和QQ群、微信等现代通讯手段,做好定期指导和答疑。

(二)注重校企协同管理

顶岗实习实现了互利互惠、三方共赢,学校是“主办方”,企业是“协办方”,学生是顶岗实习的主体,也是主要的受益方。既是学校学生也是单位员工,需要接受企业与学校的双重管理;必须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也要按学校规定完成相关的实习成果和资料要求。

以往存在与实习单位具体导师或负责人的沟通协调不够,双重管理不到位、少量实习生频繁变动实习单位甚至放任自流等问题。校企协同管理要求企业首先将学生作为单位员工严格要求,培养其专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同时按照学校顶岗实习的要求完成实习手册填写、网上汇报、实习周记等,根据实习总体进度要求与学校专业导师沟通对接。培养学生做事待人、团队合作的方法,用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实习工作,以勇于面对困难的精神解决各种现实的问题。

学校顶岗实习除常规的两次巡视、网上交流外,定期检查学生在岗及学习情况,督促专业导师利用与实习基地企业专业合作与交流时,与企业导师、企业负责人等相关人员了解学生实习情况,共同管理好学生实习进程。学校教务处、督导处也采取网络督查、实地巡查和电话排查等多种检查方式样结合,确保学校与顶岗实习的学生之间的紧密联系[1]。形成日常管理和定期巡视相结合、岗位现场答辩和网上视频答辩相结合等教学柔性管理体系,使分散、复杂的顶岗实习得到有效、规范的管理。

以学生顶岗实习为纽带,不断培育校企双方“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合作互动机制,确保了顶岗实习的质量,密切了校企合作关系,壮大了合作企业队伍。

(三)不断完善流畅的运行机制

建筑设计类专业顶岗实习经过多年实践,按照顶岗实习安排、巡视、返校等固定过程环节,每年不断修正细节、完善内容、渐变形式,逐步形成适应各年级学生特点和时代要求的运行机制。地方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使不同地区学院顶岗实习的实施方式不完全相同。

为使学生尽快适应新的岗位,应做好岗前综合实训和教育,加快学生角色定位和自身认识的转变,通过岗前毕业设计的综合演练,强化各种技能训练和知识运用。顶岗实习安排时实行学生企业自愿双向选择,大部分通常由学校统一安排到校企合作单位(实训基地),也可尊重学生及其家长意愿,自行选择到符合顶岗实习要求的企业。

建立了比较完善并逐年改进的“333”顶岗实习组织管理运行机制:围绕3个阶段——准备阶段、实习阶段、综合考评阶段,实施3项管理——企业员工化管理、学校网络化管理、学生自我管理,开展3项考核——过程考核、企业考核、综合考核;形成了组织周密、管理细密、考核严密的顶岗实习运行模式。

四、多元评价机制

秉承传统的实训教学评价优势,研究针对建筑设计类专业顶岗实习特点的评价方法和模式,构建科学、合理、综合的多元评价机制,有利于建筑设计类各专业顶岗实习的运行和质量监控。

(一)强化过程评价

从总体上通过规范化的、持续改进的各种顶岗实习管理制度,与企业共同加强顶岗实习过程的组织管理和评价考核,共同制定有针对性的评价标准和具体实施细则,重点考察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和分析、解决专业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岗位的适应能力。

从细部上通过预设的表格和关键指标体系评价表(以设计、施工和管理岗位为主),关注顶岗实习的全过程,如熟悉实习岗位及进入角色的快慢程度、理解指导老师的设计意图并进行方案深化的能力、将设计方案转换为具体施工图纸的能力、与团队成员的合作精神和协调能力、整个项目的全程参与度等。实习单位过程考核除了常规的日常考勤外,重点考察月度(季度)工作量统计、工程项目的完成度及质量、独立完成项目的数量质量;学校过程考核重点考察两次巡视考核内容、网络汇报考核、实习报告检查、实习周记的完成数量情况等。

同时对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职业态度、职业道德、价值观念、决策技能和信息处理技能等职业能力和职业表现也要进行综合的评价。

(二)细化成果评价

顶岗实习成果包括实习周记、包括项目成果的实习报告、顶岗实习成果汇报课件以及顶岗实习手册上的其它内容等,建筑设计类专业顶岗实习成果一般偏重于设计文件、施工图纸,应考察完成具体工程项目的数量、参与或主持中标方案的数量、提供主要创意的项目数量;也应了解学生现场施工经验的总结,重点考察节点构造绘制以及具体做法和施工程序的合理性。

建筑设计类专业顶岗实习成果评价由于兼具艺术专业特点,需将评测项目按定量和定性分类,定量项目有实习周记数量、网络汇报次数、实习总工作量统计等,定量评价宜以分数划分(5或10分进阶);定性项目有校外指导老师月度测评成绩评定表、实习单位职业素质终评表、两次巡视情况表、实习报告、毕业答辩等,定性评价宜以好、一般、差分级;当然部分定量项目也需要统筹考察其质量,同时合理分配各评测项目的权重,最终量化为五级评定标准,由精细到粗略。

(三)采用多种评价形式

多元评价主体和多种资料形式需体现全面性和全程性相结合,使评价体系具有导向、鉴定、改进、调控以及服务等功能。建筑设计类专业顶岗实习需要提倡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包括实习单位、学校、三导师、客户等,注重企业与学校的互动。评价主体分校外和校内两部分,采取不同的权重和评测方法,校外评价主体有企业导师、企业业务领导、客户等,校内评价主体有专业导师、班主任(职业规划师)、答辩小组等。也需要建立评价总体结果反馈机制,用以不断完善顶岗实习运行机制。

传统采取答辩方式的评价,往往由于答辩过程中所提问题与实习过程脱节而难以科学客观地评价,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实习情况。所以建筑设计类专业除顶岗实习答辩外,还有实习资料审核(专业导师)、实习单位荣誉证明、职业素质考评(企业业务领导与班主任)、学生自我评价等内容,注重评价考核的实效性。评价成果呈现多种资料形式包括顶岗实习手册、实习报告、顶岗实习周记、网上汇报记录、实习情况反馈调查问卷、平时访谈记录、实习巡视照片等。

学生经过由校企双方共同考核,获得相应的顶岗综合实训的成绩,并获得由学校和企业共同签发的《工作经历证书》。最终评价结果分布应成为橄榄形,两头少中间多,达到宣传优秀榜样(优秀顶岗实习生、优秀周记)、鞭策一般、警示落后的效果,并历届传承下去。

五、结语

顶岗实习是建筑设计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工学结合的重要综合实践课程,实现与职业岗位的直接对接。顶岗实习也是毕业设计与职业生涯的有效衔接方式,让学生知道还有哪些课程知识及实训环节需要加强,增强继续学习的针对性和目的性。通过多年的实践和总结,形成了适合建筑设计类专业特色的顶岗实习相关机制,包括职岗链接机制、校企联动更新机制、协调共管运行机制、多元评价机制等方面,并不断完善改进,体现其系统性、发展性、动态性和可操作性。

建筑设计类专业顶岗实习不但提高了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也同时锻炼了学生的创业能力及创新欲望,提高就业竞争力。

注释:

①建筑装饰工程技术实施“三三三”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指“三大核心能力”:建筑装饰设计能力、建筑装饰施工管理能力、编制装饰工程造价及工程管理的能力。“三线并进”:一是建筑艺术线,包括建筑美术基础、装饰造型设计基础、建筑画表现技法、建筑装饰简史等方面的课程。二是建筑装饰设计线,包括建筑装饰制图与识图、计算机CAD绘图、建筑装饰材料与构造、计算机图形处理、电脑效果图绘制、建筑装饰原理与设计等方面的课程。三是建筑装饰施工与管理线,包括建筑设备、建筑装饰施工与管理、建筑装饰工程计量与计价、建设工程监理与法规、工程经济与管理、建筑装饰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等方面的课程。“三线不断”:是指在三年的教学组织过程中,坚持艺术训练不断线、计算机训练不断线、技能训练不断线。

[1]蒋凤昌,周桂香,等.高职高专土建类学生顶岗实习体系的构建研究[J].职教论坛,2012(21):74.

[2]谭辉平,李芹,廖俊杰,等.做好高职顶岗实习,有效推进工学结合[J].中国高教研究,2008(1):70.

[3]叶群声.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1(32):84.

责任编辑吴学仕

张春华(1973-),男,江苏姜堰人,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建工学院副教授,博士,高级建筑师,研究方向为建筑设计类专业教学及城市规划实践;闫石(1988-),男,河南开封人,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为中国文学。

G710

A

1001-7518(2015)09-0078-06

猜你喜欢
顶岗建筑设计校企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小型商业建筑设计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绿色建筑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思考
建筑设计的困惑
教育部要求保障顶岗学生实习安全
高职市场营销专业顶岗实习内容探析
一个平台 四项合作 多方共赢——“政府搭台、校企唱戏”之校企深度合作的模式探索
高职煤炭类顶岗实习“421”运行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