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客星球三部曲

2015-11-14 22:22
时间线 2015年6期
关键词:众筹星球创客

所有创客都为创造而生,对于好项目而言不存在“资本赛冬”

自从“创客”一词及其所代表的创客精神进入中国以来,大众对于创客的认识就在不断地被刷新。如果从起源上讲,创客们其实是一群愿意动手创造新事物(特别是硬件)的“自造者”群体,由于3D打印机的出现,他们被誉为最有可能改变传统制造业的颠覆者;而中国,“创客”一词越来越朝着“创业”的方向发展,特别是在提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当下。

有趣的是,在中国两座创业中心城市北京和深圳,创客们的生存状态也分别因地域而有所不同。很典型的,北京的创客们大多都演变成了跻身商业大潮的创业者,而且以软件项目居多;而深圳的创客们在一定程度上更接近早期推崇分享和开源精神的“布道者”们,所专注的项目也以硬件居多—这与深圳独有的制造业氛围有关。二者唯一的相同点,大概就是其创造的本质。

所有创客都为创造而生。如果说遍布中关村的各式孵化器可能会令人产生身在中国硅谷的错觉,那么,一个以众筹为初衷的真人秀节目更能令人看清中国创客风潮的本质。至少,创客星球是在努力这么做。

创客星球将自己定义为“全球众筹加速器”,是一个为创意项目和想法提供集资的平台和社区,同时也是全国首档原创电视众筹节目。尽管听上去传统电视媒体与新兴的时髦创客概念有点不搭,但实际上,大众媒体的介入对于将原本属于小众群体的创客运动发扬光大,乃至成为风靡全国的流行风潮,功不可没。

登上这档节目的创客和点评嘉宾们就没有地域之分了,观众们看到的是全中国创客创业风潮的一个缩影,同一个项目也可能会遭到同台嘉宾完全不同的犀利评价。例如,曾经被媒体过度追捧、甚至称其为“建立了中国版Space X”的90后创业者、翎客航天创始人胡振宇,曾经在创客星球上获得一位嘉宾“把很多不可能变为了可能”的高度赞誉,也被同台的另一位嘉宾斥责为“过度包装梦想”。

总之,创客星球记录了这一切,并在年度星球盛典上为所有创客们的梦想和价值做了一个“总结”。今年的10 月 16 日,是创客星球节目2015年年度星球盛典举办的日子,也是2015创客指数发布暨颁奖典礼。

这一次,创客星球邀请了在开源硬件、人工智能、无人机、穿戴设备等领域的知名创客代表和企业代表,与观众分享他们的前沿探索。同时,有超过50个创客团队在盛典现场布展,展示他们新奇酷炫的产品创意。为鼓励和表彰今年倍受大众认可的创客项目以及为创客发展做出贡献的机构和组织,今年的星球盛典颁出 6 大年度创客奖项和 6 大年度行业奖项。

不过,相比这些奖项,《时间线》杂志观察到了更具价值的事实—创客本人、专家和投资人、大数据,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共同勾勒出了中国创客风潮的全貌。

被推到风口浪尖的孩子

深圳柴火空间创始人潘昊在题为《中国创客这一年》的演讲中说:“这一年对于中国的创客来说非常精彩,我们就像在海边拾贝壳的孩子,突然被一个大浪推到浪尖上。”

自李克强考察柴火空间以来,柴火空间接待了过万人的探访,“创客”也变成热词。从中央到地方各个省市直辖市都开始推出自己的政策,去助力更多的创客空间。光是在上海,我们就可以看到至少有36家空间开始诞生。这可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机。但当每一个风口聚集了太多资源的时候,效率是非常低下的。创客应该是一群制造风口的人,他们有自己的兴趣,自己看到一个非常细分的需求,并且去完善它去创造它。然而在刚开始的时候,这可能跟商业化完全没有关系。

他认为,在“创客”这个概念传播的过程中,人们更多地把创客们看作创业者。而当人们太多地谈创业时,其实忽略了一个创新的基础,就是只有当大家都做一些与众不同但一开始看起来没有太大价值的东西时,才可能产生更多有价值的创新,和真正有竞争力的企业。

关于创客如何创造风口,亿航联合创始人熊逸放则提供了一个有启发性的未来视角。他以现场试飞一架自己公司研发的小型无人机作为开场,正好与他的演讲主题《无人机的下一个引爆点》相呼应。

“地面变得越来越拥堵,而我相信天空还有很大很大的空间。”他展示了一幅来自英国城市规划局的图,上面是有关伦敦未来的设想,天空飞着各种飞行器,“而未来所有的一切都发生在空中。”

熊逸放说,无人机未来有两个趋势:一个是无人机的聪明化和智能化。天上每个飞行器都必须越来越聪明,具备像谷歌无人驾驶一样的技能,有在空中感知环境的能力;另一个是无人机的傻瓜化,未来空中的任何飞行器都会像如今坐地铁一样简单和方便,智能设备可能取代传统遥控器,开启更多人机交互方式。

这一年,全民皆创客

2015 年是创客腾飞的一年,无数产品从0走向1,普通大众也从不知道创客是什么到全民皆创客—无论是草根还是名人,都想投身这片蓝海。在这次星球盛典上,几位跨界代表从不同视角分享了作为创客的感受。例如:

曾被李克强总理点赞的机器人创客Ai.Frame 创始人孙泽波认为,创客这一年来最大的改变是提供了一个思考生活的新方式。

微软 Xbox 中国区负责人谢恩伟表示,创业不光是自己走出来做一些自己想做也喜欢做的事,在一些大的公司也会有很多创业的机会。这位全球 500 强企业高管盛赞创客们的创新精神。

北大心理学教授 Dr. 魏的观点有些犀利,他认为现在创客变成了一个时髦的词,甚至出现了泡沫,很难看到真正的创新,“潮流退去后会留下什么?”

洛可可集团董事长贾伟今年看到的最大变化是,创客已经不是一两个人,而是壮大为几千人、几万人、几十万人甚至上百万人的创新联盟。

不过,光有这些代表的观点还不足以令我们看到创客这一年的全貌,身处行业一线的投资人们更有发言权。几位金牌投资人在这次盛典上共同讨论了“资本寒冬”这个热门话题。例如:

GGV 纪源资本管理合伙人童士豪表示,寒冬来临对于有本事的创业者是件好事,雷军创业时也被认为是处于资本寒冬期。

持相同观点的还有真格基金合伙人李剑威。他说,资本市场转冷对于优秀的创业者而言是一个好消息,竞争对手融不到钱,创业者则可以更多地关注产品和市场需求本身。戈壁创投合伙人徐晨也基本赞同这一点。

还有另一种观点并不认同“资本寒冬”的说法。峰瑞资本创始合伙人李丰根据专业的数据给出自己的观点,未来五年直接融资占社会融资的比重有望大幅攀升,而现在的难点是如何让更多的投资进入需要转型和升级的企业中。

创客指数道出的“真相”

相比活生生却常受限于主观感受的人,数据通常扮演冷静而准确的角色。今年,创客星球联合零壹财经发布了国内首个以数据形式反映中国创客活动、产品和文化发展现状的调研报告—2015 中国创客指数。创客星球希望能够借此为中国创客和相关群体提供更加专业的产业洞察。

据众筹指数报告显示:截止到2015年8月,全国权益众筹平台总数达到167家,多集中在北上广;1月至8月,主要权益众筹平台发布的创客项目为3043 个,共获得了8.08亿元的筹款,共有335万人为创客项目贡献了资金,权益众筹行业交易总额达到15.7亿元,累计支持人数近700万人次。

从项目数量上来看,公益类项目占比最高,达到了 22%,创意设计类(约15%)、智能家居(约14%)紧随其后;智能家居(26%)、智能交通(22%)、智能穿戴(14%)三类项目筹款额最高,获得的支持人数也最高。

与此同时,这些项目同质化现象突出,3D 打印、无人机、虚拟现实等项目数量稀缺;机器人项目有望成为下一个引爆点。

创客们,被鼓励到了吗?

猜你喜欢
众筹星球创客
摧毁吞噬星球
众筹
新闻众筹初探
让路人都可以坐下来当创客
创客
创客
定增相当于股权众筹
试水“众筹+新三板”
米弯弯的星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