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辉艳/著
由中国作家协会诗歌委员会和广西文学杂志社、广西理论家协会联合主办的“广西诗歌双年展作品研讨暨诗歌创作高级培训班”在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开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吉狄马加、中国作家协会诗歌委员会副主任叶延滨、《诗刊》常务副主编商震、南开大学文学院副院长罗振亚、《小说选刊》副主编王干、《诗探索》主编林莽等数十位专家出席会议。广西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石才夫,广西理论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唐春烨,《广西文学》主编覃瑞强,《广西文学》副主编冯艳冰、李约热,以及刘频、盘妙彬、刘春、非亚、羽微微、黄芳、庞白、黄土路、吉小吉、三个A、陆辉艳、罗雨、铂斯、高力等诗人参加了研讨会和开班典礼。会议由中国作家协会创研部研究员、诗评家霍俊明主持。
广西诗歌双年展一直得到中国作家协会诗歌委员会的支持与关注。研讨会总结了本次诗歌专号的创作成果,畅谈了广西诗歌现状与发展。研讨会上,专家们逐一发言,针对专号的作品给予高度评价的同时,也提出了具体而中肯的意见。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吉狄马加谈了对广西诗歌的几个印象。首先,广西的诗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有自己的地域特色,在中国的诗坛上占有重要的位置。他认为广西的诗歌传统起源于一个民族文化非常深厚的地方,包括人的生存环境,地方多元的民族文化,以及文化中间的创造都是有关系的。因此,整个广西的诗歌创作是非常好的,充满鲜明的个性。他谈到广西诗歌创作也是当下诗歌创作的几个关键词:“真实”“个性”“灵魂”,即面对现实的时候,写得更接近于心灵,更接近于灵魂。在表达现实的时候,在写所思所想的时候,它所呈现出来的诗歌应该来源于它的血液和它的性格。其次,广西诗人阵容较强大,诗歌氛围不错,非常注意诗歌品质。《广西文学》以“双年展”的方式整体推出诗人的诗歌,说明《广西文学》的组织机构对诗歌是非常重视的,尤其是在今天这样一个消费主义的浮华时代,需要这样一种精神。再次,广西诗人形成了不同的诗歌梯队,令人非常欣喜。广西诗歌有鲜明的个性,但同质化也比较严重。诗人写作最重要的是能否坚守诗歌操守,能否坚守自己文字的信念。在保持文化品格和诗歌品格方面,诗人相对别的领域,整体来说保持得比较好。最后,他指出在城市化进程加速的大环境以及自媒体时代背景下,诗人应该站在更高的时代高度,写出一些真正代表这个时代,在人性纬度上能真正写出一些有深度、有内容、有高度的作品,表现人在非常复杂的社会环境下一种人性的光芒,这是每个诗人需要提升的。无论是在思想层面上,还是在哲学层面上,都要进行很好的延伸和探索。
广西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石才夫分析并总结了广西诗人的诗歌创作近十年来的状况:广西涌现出了一批创作成绩斐然,在国内外诗坛颇有影响的诗人,已经成为中坚力量的70后、80后空前活跃,正值壮年的50后、60后诗人功底扎实,笔法老练,他们构成了阵容整齐的诗歌梯队,活跃着的“扬子鳄”“自行车”等一批诗歌社团也成为广西诗坛独特的生态景观。再加上各个高校文学社团的诗歌生力军,使得诗人之间、诗人与社团的交流日趋频繁,在写作中相互取暖、互相学习,广西诗歌由此呈现出多元发展、稳定提升的态势。他指出,文学是我们共同的事业,诗歌是我们心灵的殿堂,今天这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无处不在的互联网,彻底改变了社会的情态和我们生活的状态,这种巨变毫无疑问已经传导到文学层面,诗歌也不可避免。这样的时代需要怎样的诗歌,诗歌应该怎样书写生活,接近我们的心灵,是我们在写作时应该叩问的。人民和时代需要优秀诗歌,而优秀的诗人心里应该始终装着人民。
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评论家何向阳从文本细读的角度切入广西诗歌,认为广西诗人的作品中既装有时代的风景,更装有个体对时代的独特解读,强调外和内之间的转换,即风景转换为心境,人和自然的关系,人和土地的关系,相互的互换关系对每个时代的作家和诗人的重要性。广西诗作传达的对于时代、对于土地、对于自然、对于心灵穿透的力量,令人尊敬。
在研讨会上,中国作家协会诗歌委员会副主任叶延滨从三个方面进行了阐释。第一,首先来看广西诗歌创作的数量、姿态、位置这三个元素。网络时代或者自媒体时代为广西诗人创作和发表的数量空前变化提供了重要背景;广西诗人民族和传统的符号在逐渐减弱,在中国诗坛上留下的特色是先锋性、本土意识以及个人的意识,因此广西诗人与其他地域的诗人处在一个平台和位置上。第二,广西诗人的创作中有许多值得肯定的方向。如明显的个人化写作与荒诞的可进入性,诗人对日常生活保持了自己的立场,将日常化的东西引入诗歌,同时对世俗生活用一种批判的眼光看待等等。在中国诗坛上活跃的广西中青年诗人60后、70后、80后,正从十万大山走向新的高峰。第三,对广西文学提升的空间和想法。他强调写作要真诚,有追求,有情怀,讲究自己的素质修养,把自己的灵魂放在纸上,然后打开镜子,确认自己的位置。在众生喧哗中应该有自己的操守,同时要认清到底是为个人写作、为批评家写作还是为读者写作的关系,避免过多炒作。
《诗刊》常务副主编商震认为,广西一直是有着很适合诗歌发展的环境,很多不同风格和不同表现手法的民间社团在这块土地上有效地生长。广西这块土地给诗人提供了足够的阳光雨露与和谐的村庄。广西本来是一个多民族的居住区,它的包容能力、融合能力非常好,又是刘三姐故事的发生地,应该是民歌的故乡。但遗憾的是,广西的诗人去民歌化去得挺多,他提倡诗人还是要给自己的诗歌打上一个或弱或强的地域符号。另外,诗歌需要独具特色而反对模仿,把自己的创作特点释放出来,作品应该有自己的DNA,即本土意识。
《诗探索》主编、著名诗人林莽肯定了“广西文学双年展”这种方式。他认为应该向全国推广,甚至向权威性的杂志进行推广,各个省的刊物做这件事情是对当地文学的一种关注、一种培养。他指出,对每个诗人来说更重要的是完成自己,是不是具备这种能力。如果都去一味地写传世之作和大师之作,诗歌可能会出现问题。他希望诗人在学习、努力和自我发展上再下点功夫,都应该去了解和学习中国旧体诗歌,以及向西方和现代的诗歌作者们学习,这两点缺一不可。诗人应该处理好个性和共性的问题,文化经验和生命经验结合,才会产生好的诗歌。诗歌应该向内,是内心的心灵抚慰;做到自我控制和自我要求,包括对语言的控制和认知的明确,不急于追求数量和速度;在情感的真切和历史的价值中有所选择,不过于放大自己,或者生拉硬扯地往大意上炒。同时他还希望诗人可以去做点别的事情,比如散文,不能写成诗的写成散文或者其他的,甚至做一点诗歌批评,因为诗歌批评可能对每个诗人来说是自我反省和针对别人的问题进行思考的一个很好的方式。
南开大学罗振亚教授认为广西诗歌是一种经验,一种生活情感和感情的回味,一种心物契合的情感哲学,拓宽了诗歌本体内涵的疆域,和现代人繁复、严密而又趋于理性的心灵达成了突破;广西诗歌在日常化书写方式的践行当中,表现出一种与诗歌本质一致,让人认可的纯正的诗风;总体上给人一种优雅精巧的感觉,兼具山的宁静和水的婉约。广西诗歌凭借多元化风格的建构,满足了读者丰富的审美需求,但过于沉静气质的另一面就是不善于和时代,和现实大面积地接轨,爆发性和冲击力相对匮乏。同时,哲学意识、理论知识的薄弱也决定了广西诗歌穿透力和厚实度还不够理想,尤其是缺少让人交头赞誉的大诗人和让人顿感天高地阔的伟大作品。他建议广西诗人应该悟透中心和边缘的关系和实质,注意扬长避短。
《小说选刊》副主编王干认为,“诗歌是文学皇冠上的一颗明珠”,又是文学之根,艺术本身的形成也是从诗歌开始,说明诗歌有弹性。广西诗歌的多、大、久,它持续繁衍的能力值得进行研究。不过他指出,广西诗歌没有标志性人物和代表性人物,这是二十年来或者这十年来整个文化的一个表征,因为这是一个多元时代,一个媒体和资讯发达的时代,把很多都淹没掉了。最后他提出斗争哲学的概念,文学需要竞争和超越,释放生命的能量,诗人应该有争论、争鸣,百家争鸣才能出诸子百家。
到广西诗人提问及发言阶段,非亚率先发言。他认为一个诗人的修养、修为、知识面、视野非常重要,也是能不能够支持他往下走的关键因素。现实是非常广大的素材,能够给诗人提供非常丰富的原料,现实与生活的关系是诗人必须思考的。从细微的东西里发现,不是故意,而是来自自己的感受。诗人刘频更是激情满怀地提出让广西诗歌狼烟四起,建立强大的意志,不断扩大自己的灵魂,成为精神上的成吉思汗。这就要求从自己出发,从民族出发,并且与世界接轨,大面积跟生活、时代碰撞,在现代化的进程中保持民族精神的纯洁性,诗歌才会向前迈进更大一步。
诗人刘春剖析了自己的创作状态,说近年专注于诗歌史的研究,有可能把对诗歌的感情抹平了,希望自己能够尽快恢复到诗歌创作的状态中。认为这次来到北京,视野比以前更加开阔了,能够辐射全国,而不是站在桂林或南宁的角度看待广西诗歌。并提出,诗人之间应该不断提意见,互相促进,互相磨合,才有利于创作。诗人羽微微觉得在诗里呈现自己,比在诗外呈现自己更深更多。觉得专家们说的对自己非常有启发,一直在思考和消化。
在谈到广西诗歌坚持与坚守的力量时,广西理论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唐春烨认为《广西文学》也和广西的诗人一起成长。作为广西评论界,会一如既往给予关注。她希望广西诗人的根也更加深深地扎在沃土中。《广西文学》主编覃瑞强认为,作为办刊人、杂志的编辑,是读者和作者中间的第三方,诗歌双年展办了十年,努力地想为广西诗歌繁荣做一点有意义的事,往后也会继续办下去,将更加有创意、创新。《广西文学》副主编冯艳冰认为诗歌编辑要做的事情,是通过时代性的社会事件,来凝聚诗人的目光;通过“诗歌双年展”,展示诗人的创作成果,希望一届一届办下去。并提出诗人应考虑叙事诗的写作,计划与中国作家协会诗歌委员会一起联办叙事诗栏目,连续数年推出。
霍俊明先生最后作了精彩的总结。他说,十年对一个刊物来说,对诗人来说是很重要的,十年能使一个孩子从爬行到奔跑,使一个少女变成家庭的主妇,但是唯一不能变的是诗歌的情怀。能写诗的人都是最真实的,矛盾也是最真实的。诗歌有一个伟大的标准,写出优秀的诗很优秀,写出重要的,甚至流传下来的也不容易。北京春天即将结束,它的结束因为有了一次广西的诗歌,在诗歌的声音里呐喊一声春天离开了,即使夏天的暴雨来得再激烈,甚至雾霾来得再严重,诗歌起码能够给我们带来一点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