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平凹与中国当代文学”全国学术研讨会综述

2015-11-14 22:27张文诺黄元英
小说评论 2015年1期
关键词:商洛副教授当代文学

张文诺 黄元英

“贾平凹与中国当代文学”全国学术研讨会综述

张文诺 黄元英

2014年11月6日—7日,由商洛学院、丹凤县人民政府联合主办,商洛文化暨贾平凹研究中心、《商洛学院学报》、《小说评论》编辑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当代文学研究中心等联合承办的“贾平凹与中国当代文学”全国学术研讨会在商洛学院隆重召开。陕西省作家协会主席贾平凹先生、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吴义勤教授,西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山西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国民航大学、长安大学、西北政法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等高校的知名学者,以及《小说评论》等知名期刊的编辑等百余位与会代表,就“贾平凹与中国当代文学史”“贾平凹作品解读”“贾平凹与商洛文化关系”等议题展开了热烈的研讨。

贾平凹先生在会上做了《我的故乡是商洛》的演讲,贾先生首先表达了他对商洛的深情,他说:“我无法摆脱商洛,如同无法不呼吸一样,如同羊不能没有膻味一样。”他指出故乡商洛与他创作的关系:“商洛是我文学立身的全部……站在商洛观察和认知中国是我文学的秘密。”他表示要把文学当作神圣的事业来做,不敢稍有懈怠。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吴义勤教授在致辞中首先谈及这次研讨会的意义,他认为这次大会可以解决两个问题:一是贾平凹与中国当代文学的关系。中国当代文学的很多现象、很多特点,都可以在贾平凹先生的作品里面找到,因此我们可以很系统地探讨贾平凹与中国当代文学的关系;二是可以解决贾平凹跟商州的关系。贾平凹跟商州已经成为两个互相成就的文化符号,贾平凹对于商洛文化的影响以及商洛给予贾平凹的写作动力和源泉等问题,可以得到进一步探讨。

著名评论家李星和王春林教授分别在大会上做了主旨发言。李星通过对贾平凹几部作品的评述,指出贾平凹的文学真正是与社会发展同步的、反映社会转型的文学,是切合社会问题、切合社会心理的文学。其次,他认为贾平凹以过人的胆识表现了普通中国民众在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的困境与尴尬,贾平凹用中国美学精神讲述中国故事,反映了人类共有的问题,具有一种高远的人类意识。他认为贾平凹在文学上是创造者、领先者,是中国当代文学的经典作家。王春林教授报告以“贾平凹与中国当代小说”为题,提出可以从中国当代文学史的角度、从20世纪中国文学史的角度来给贾平凹定位,贾平凹是中国当代文学的中坚力量,贾平凹引领了两次长篇小说创作高潮。他认为中国当代文学已经出现了多位经典作家、伟大作家,贾平凹就是其中的一位。中国当代文学已经获得世界的承认。《小说评论》主编李国平教授对李星教授和王春林教授的发言做了精彩点评,他认为贾平凹小说深刻揭示了转型过程中的中国人的社会心理,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进程和贾平凹有深刻的关联,我们应该给贾平凹小说以充分的历史定位。著名作家孙见喜认为贾平凹的小说是真正的具有民族风格的、中国化作品,从叙述语言、人物塑造以及言行方式都是中国化的。西北大学杨乐生教授分析了贾平凹创作中的西方现代性因素,他认为贾平凹作品中最有价值的恰恰是那些非现实主义因素。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的储兆文教授认为我们不能仅仅把贾平凹置于中国当代文学史中进行考量,还要把他放在更广阔的坐标中进行观照。

西安工业大学的邰科祥教授认为对贾平凹的研究不能只是从宏观视野上观照,还要注意文本细读。岭南师范学院的熊家良教授与史习斌副教授探讨了贾平凹笔下小城文化空间,他们指出贾平凹是一位书写小城文化非常优秀的当代著名作家。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的韩鲁华教授认为贾平凹通过叙述革命的形式来告别革命。陕西师范大学的李震教授认为贾平凹的作品真正反映了我们的集体无意识与民族无意识。中国海洋大学的温奉桥教授指出长篇小说《废都》是一部被文学史严重忽视、艺术价值被严重低估的作品,《废都》代表了中国当代文学的某种精神向度。山东书画社的苏海坡编审认为,贾平凹新作《老生》反映的不是原生态的生活,是记忆中的百年生活史,《山海经》的几个片段是提醒我们可以用《山海经》表现出的思维方式来感悟自然、感悟社会、感悟中国这一百年的生活史,这种历史书写可能是最有普世价值的、能够经得起历史检验的一种书写,这种书写使他的小说具有巨大的张力。商洛学院的席忍学教授以具体作品为例探讨了贾平凹的文学境界问题,贾平凹有意识地追求文学的大境界,就是要表现与人类相通的东西,要表现人类意识与生命意识。陇东学院的张存孝副教授论述了贾平凹小说与中国古代笔记小说的艺术传承关系。商洛学院的程华副教授认为贾平凹不但积极地开拓了新的汉民族语言,透过生活细节传递思想,而且通过构筑富有意蕴的语言传递文化精神。张晓倩副教授从女性文化的角度探讨了贾平凹《带灯》,认为《带灯》揭示了在矛盾错综的农村社会和男性至上的男权世界中的女性生存困境,表现了女性的柔韧、智慧、无私,小说最后带灯患上精神病的情节让读者看到光亮之下的一些黑暗。张文诺博士认为贾平凹的作品超越了宏大叙事与新历史主义叙事的局限,呈现了一种新的知识分子叙事,长篇小说《老生》通过唱师的记忆书写二十世纪的中国历史,能深入到历史的深层,能触摸到历史的细节,呈现出一种全新的历史,表现出一种不同凡响的历史观,给读者以极大的震撼。陇东学院的孙立群副教授从空间理论的视角探讨了贾平凹小说对农村的呈现特征。四川理工学院的王小平副教授分析了贾平凹作品在民族传统形式与现代意识对接方面的特征。楚雄师范学院的洪丽霁副教授分析了长篇小说《秦腔》的叙事特征。陕西理工学院的陈一军博士从叙事学的视角对《废都》进行了再解读。长安大学的岳红记副教授分析了贾平凹小说的女性塑造特征。

与会学者还研讨了贾平凹创作与商洛文化的关系。宝鸡文理学院的孙新峰教授以具体作品为例分析了贾平凹作品中的地域文化特色,他认为商洛文化是贾平凹小说中最富于艺术魅力的部分。商洛学院的李荣博老师认为贾平凹的创作方法丰富了我们对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理解。余琪副教授从语言角度分析了贾平凹小说的地域文化特色。宝鸡文理学院的王渭清副教授从文学地理学角度分析了贾平凹与商洛文化的关系,他认为贾平凹和商洛文化之间不是一个相互的影响关系,而是双向的互动关系,一方面贾平凹的空灵、古拙、奇幻的艺术风貌来自商州特殊地域的文化支持;另一方面,今天的商洛文化又因贾平凹创作而大放异彩。贾平凹与商洛文化的关系,提醒我们文学中的地域文化表现不能那样简单地视为对某些地区特点的简单描述。来自贾平凹故乡丹凤县的学者邵志强以《带灯》的改编为例谈了贾平凹与商洛文化的互动关系。

贾平凹作品的跨文化传播也是本次研讨会的热点之一。西北大学的胡宗锋教授结合长篇小说《废都》,探讨了贾平凹作品对外翻译的现状与对策。西北大学的外籍教授罗宾·吉尔班克通过《废都》阐述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汉英词语转换模式。商洛市作协主席董发亮认为商洛的农耕文明构建了贾平凹的叙事方式和文本语言,他的风格以农耕文明为主,必须对商洛农耕文明有独特的理解才能翻译好贾平凹的作品。西北大学的田慧芳讲师认为贾平凹的作品中有非常浓郁的地方情结,怎么处理这种非常浓郁的乡土特征是翻译过程中必须处理的问题,应该用新的理论和方法来处理和凸显这样的乡土特色和民族特色。商洛学院的冯丽君老师分析了贾平凹作品的英译现状,提出了一些具体的翻译策略。邵霞讲师分析了陕西作家翻译的几种模式以及翻译效果。西北大学讲师杨一铎归纳了贾平凹作品在英语世界的接受现状。中国民航大学的刘晓峰讲师、商洛学院的任桂婷副教授、商洛学院的罗建周讲师等与会代表,就贾平凹作品与外国作家的比较研究谈了自己的看法。

陕西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商洛文化暨贾平凹研究中心主任黄元英教授在闭幕式上作了总结发言。他指出,商洛是贾平凹先生的生养地,是贾平凹文学创作的基地,也是贾平凹艺术之河的上游。贾平凹属于商洛,更属于中国属于世界,贾平凹笔下的“商州”世界,是商洛的也是中国的;贾平凹眼中的世道人生,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贾平凹的文学艺术发展之路,也清晰地指向了世界文学的殿堂。基于此,全国的专家学者齐聚商州,共同研讨这位以商洛为基地的世界级作家,就具有特别的意味和感受。会议期间的交流碰撞,视野宽广,深刻新锐,纷呈胜义,充分展现了各位专家的学术风采,全面呈现了与会代表对“贾平凹与中国当代文学”这个学术命题的探究和解答。

张文诺 商洛学院

黄元英 商洛学院

猜你喜欢
商洛副教授当代文学
陕西商洛商州区:抓早动快精心谋划产业
萌鸟呱呱表情包设计
你不是“生”而为父母,而是“学”而为父母。
作品赏析6
如何认识中国当代文学?
Seven Suggestions on How to Enlarge English Vocabulary
Study On Pragmatic Competence in ELT
浅析大众传媒对当代文学的影响
我的是故乡商洛
文化商洛生存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