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顾效率与公平——欧洲向社会市场经济的转型

2015-11-14 14:25秦爱华
当代世界 2015年8期
关键词:福利制度福利市场经济

■ 秦爱华/文

欧洲是世界上将效率与公平兼顾得最好的地区之一。众所周知,欧洲是福利国家的发源地,拥有完善的福利制度,人民享有丰厚的福利待遇。同时,欧洲的经济效率也位居世界前列。欧洲是世界上最具竞争力的区域之一,拥有众多竞争力较强的国家。根据世界经济论坛公布的《2014—2015年度全球竞争力报告》,位居世界竞争力前十名的国家中有六个是欧洲国家,包括瑞士、芬兰、德国、荷兰、英国和瑞典。

在债务危机阴霾下的欧洲如何保持了较强的竞争力?当欧洲艰难地走出经济危机泥沼之时,欧洲是否会选择甩掉福利制度这个“包袱”,步履轻盈地迈向美国式的重效率轻公平的经济模式?欧洲仍然会兼顾效率与公平吗?探究这些问题的根源,要看欧洲所奉行的经济和社会模式。2009年欧盟出台《里斯本条约》,首次将强调效率与公平兼顾的“社会市场经济”写入条约,将其确定为欧洲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模式。由此,欧洲确定向社会市场经济模式转型,以兼顾效率和公平而著称的社会市场经济将主导欧洲未来的经济政策走向。

何为社会市场经济?

什么是社会市场经济?社会市场经济的概念由德国经济学家米勒—阿尔马克·阿尔弗雷德首先提出,他指出社会市场经济是指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辅之以社会保障的经济制度,它的意义是将市场经济的原则和社会公平结合在一起。社会市场经济是在德国弗赖堡学派的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二战后德国依据弗赖堡学派的相关理论制定经济和社会政策,也就是社会市场经济政策,在这一政策的指导下德国成功实现了经济腾飞,社会市场经济也因此而被世人瞩目。

社会市场经济不仅对德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主导作用,对欧洲大陆国家也有很大影响,并在欧洲大陆国家形成了以社会市场经济为特征的莱茵模式。可见,随着欧洲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模式已经在欧洲范围内产生了重要影响,特别是在《里斯本条约》生效之后社会市场经济模式已成为欧洲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模式。

社会市场经济是经济效率和社会公正两个方面的紧密结合,这二者不是一种替代关系,而是相互促进和补充。一方面,社会市场经济强调竞争原则,主张用法律限制垄断和特权,通过完全的市场竞争实现经济效率;另一方面,社会市场经济又强调社会福利政策,通过社会福利制度提供社会保障、社会公正和社会进步。社会市场经济通过制定经济宪法保障经济体在市场中进行完全竞争,实现效率最大化;同时,社会要节约并有效地利用自然资源,最终实现大众的福利目标,维护社会的公平和进步。

根据德国经济学家阿尔马克对社会市场经济的定义,社会市场经济的意义在于将市场自由同社会均衡原则相联系。自由竞争和社会公正不是一种妥协和服从的关系,这二者呈现得更多的是一种互补关系,在实际应用中不能因为过度强调自由竞争而损害社会公平,或者反之。正是在这种政策理念的引导下,欧洲国家的社会保障做得十分完善,人民的生活富足稳定。例如,丹麦一直被认为是世界上幸福感最强的国家,2015年在全球最幸福的国家排名中,位居前八名的有七个是欧洲国家(包括北欧所有的五个国家)。同时,欧洲的竞争力也位居世界前列。非常有趣的是,福利优厚的国家竞争力也颇强。例如,芬兰曾经连续四年位居榜首,2015年瑞士更是实现了六连冠。由此可见,自由竞争和社会公平可以并存,二者不是必然的此消彼长关系,而是可以相互促进的。

在社会市场经济中,国家的责任是制定经济秩序,避免特权和垄断,保障经济体在市场中的自由有序竞争,从而提高经济效率,实现国家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同时,在社会保障制度的保护和激励下,扶持和鼓励弱势群体,使其发挥最大程度的效用,以此提高社会公平和实现社会进步。

欧洲向社会市场经济的转型

随着欧洲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欧洲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逐渐向社会市场经济转型。20世纪60年代,社会市场经济首先在德国确立并取得了成功。1955—1966年联邦德国经济飞速发展,年均增长率高达10.5%,国民生产总值增长近四倍。之后,在欧洲经济一体化过程中,欧洲始终受到社会市场经济的影响,社会市场经济逐渐在欧盟层面确立了主导地位。70年代,欧洲经历了石油危机和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欧洲国家经济陷入滞涨,并从此进入经济改革和调整期。80年代,欧洲的经济政策开始从凯恩斯主义向社会市场经济回归。1986年《欧洲单一法令》出台,规定1992年前建立统一的大市场,实现要素自由流通,推动市场的自由竞争。由此可以看出,欧盟国家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向社会市场经济转型。尽管此时欧盟层面没有正式提出社会市场经济,但是社会市场经济的实质性内容已经在欧盟经济政策中得到体现。2000年,负责制定欧盟经济政策的布鲁塞尔组织首次在欧盟层面提出社会市场经济,将其作为政策制定的基本指导思想。2009年欧盟在《里斯本条约》中明确写入社会市场经济,并将欧盟的经济模式确定为一种“具有高度竞争性的社会市场经济”模式。由此,社会市场经济正式在欧盟层面以法律形式确立,欧盟也实现了向社会市场经济的转型。

2007年,欧盟国家先后陷入金融危机和主权债务危机,为了应对危机,欧盟提出福利制度和财政紧缩等一系列改革,此举非但没有动摇欧洲社会市场经济模式的基础,反而进一步凸显了社会市场经济的竞争性原则。具体表现在:第一,欧盟向社会市场经济转型的特征是更加强调具有竞争性。竞争原则是社会市场经济的首要原则。2011年欧盟提出经济再平衡战略,强调通过提高竞争力缩小欧盟内部的经济差异和不平衡。提升竞争力不仅是走出主权债务危机的主要措施之一,也将是欧盟未来一段时期内经济政策的主导方向。因此,欧盟的经济转型是向具有高度竞争性的社会市场经济转型,欧盟未来的经济发展会更加强调竞争性原则。第二,欧盟进行福利制度改革,向灵活保障方向转变。20世纪80年代北欧国家通过改革开始实行积极的福利制度,提高福利制度的效率,实现更加有效的社会公平。90年代北欧国家改革力度加大,率先建立灵活保障模式。90年代末以来,欧盟的福利制度改革也开始转向灵活保障的方向,2005年欧盟提出向北欧国家的灵活保障学习,从此欧盟整体向高效率、灵活的福利制度过渡。

虽然欧洲国家在此次危机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经济持续下滑。即使是欧洲深陷危机之际,欧洲的救助措施仍然以平衡效率与公平为宗旨。欧洲并没有摒弃福利制度,而是采取灵活保障等方式提高福利制度的效率。同时,以德国为首的欧盟国家也希望在危急之际,倒逼欧洲国家进行改革,特别是希腊等危机最严重的国家。在众多的改革措施中,福利制度改革首当其冲,削减福利开支,提高福利措施的效率,使福利制度水平与经济发展程度相适应,等等。这些常常导致政府下台的改革措施在危机期间不得不向前推进。

我们以希腊为例来观察欧洲的福利制度改革。希腊是深陷金融危机的欧洲国家之一,此次危机也暴露出希腊的福利制度弊端。首先,希腊的高福利水平与其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社会保障支出增长超过经济增长的承受能力。其次,福利的公平性较差,希腊对体制内和体制外人员的福利待遇有较大差异,主要表现在公务员等公共部门雇员的福利待遇非常优厚,而私营部门和弱势群体则享受不到必要的社会福利。这种福利制度的不公平现象不仅没有缩小收入差距,反而扩大了社会人群的不平等,加深了社会分裂。总之,希腊推行超前的高福利制度、特权阶层利益制度化和弱势群体利益边缘化使得希腊经济失去活力、财政压力巨大,最终诱发了金融危机。

希腊政府在金融危机期间对福利制度进行了改革,尽管改革的阻力巨大,但是在提高福利的公平性和效率方面仍然取得了一些进步。希腊公务员人数庞大,占人口的十分之一,臃肿的公务员机构不仅降低了公共服务效率,而且增加了财政压力,因此希腊大量削减公务员人数,2010—2013年间公务员人数减少20%;同时,缩减公务员的福利,例如大幅度降低公共部门的工资,取消第13和14个月工资,并引进工资绩效制对政府人员的工资进行彻底改革。另外,政府承诺对贫困家庭提供“社会安全网”,通过减税等措施改善他们的贫困状况。希腊主要通过福利改革减少公共支出,提升福利的公平性和运行效率。同时,希腊对公共管理体系进行改革,通过简政放权等措施提高公共管理效率,创造好的商业和投资环境,提高经济效率和推动经济增长。

总之,希腊等欧洲国家在金融危机期间纷纷对福利制度进行改革,削减财政支出。但是,欧洲的福利制度改革不是对福利制度的否定,而是通过改革减少不必要的福利支出,提高福利制度的效率和灵活性,从而实现对福利制度的发展和完善。因此,欧洲的兼顾效率和公平的方向不会发生改变,而是在改革中不断前行。

总体而言,欧盟向社会市场经济转型,在欧盟范围内建立高度竞争的社会市场经济,宗旨是通过提升欧盟内部的竞争力,在自由竞争和社会保障的共同作用下,实现经济效率和社会公正的均衡发展。

由此可见,欧洲逐渐向社会市场经济转型,最终用《里斯本条约》这种法律的形式明确了以社会市场经济为特征的欧洲模式,充分体现了欧洲兼顾效率与公平原则的决心。面对金融危机的挑战,欧洲在强调公平的同时也更加注重竞争的作用,希望通过对社会福利制度的改革提高经济和社会效率。

对中国的借鉴

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不同于欧洲的社会市场经济模式,也不同于美国的自由市场经济模式。就目前情况看,社会市场经济模式对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目前,中国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越来越关注社会公平与进步,特别是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以此改善民生,扶助弱势群体,提高社会公平程度。国家更加关注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社会进步,对社会公平、能源利用、环境保护等问题的关注度进一步提高。

欧洲奉行社会市场经济政策理念,在兼顾效率与公平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以实践经验表明效率与公平可以兼得,既促进了社会公平与进步,又保持了世界领先的竞争力。这对于中国在经济发展同时兼顾社会公平的政策选择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由于欧洲在经济发展程度、资源禀赋和人口状况等方面与中国存在较大差异,中国不可能照搬欧洲模式,但是,欧洲国家的部分成功经验可以为我所借鉴,特别是欧洲社会福利制度的改革对中国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第一,中国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可以借鉴欧洲国家的福利制度的发展经验,根据中国的国情和特征,逐步建立健全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促进国内的社会公平和社会进步,为良好的经济发展提供稳定的社会基础。

第二,中国在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同时,也要参考欧洲近些年的福利改革经验,特别是欧洲金融危机时期的改革措施,尽力避免社会福利制度的滥用,提高社会福利制度的灵活度和效率,避免希腊等国家的危机再现。

第三,在福利制度的建设过程中,要避免希腊等国家的福利不公平现象,保持福利制度的有效性和公平性,不能使福利制度成为部分阶层的福利特权。不公平和低效率的福利制度不仅不能缩小收入差距,反而会促使社会阶层的分裂,成为社会不公平的另一个源头。中国在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时,应当吸取希腊的经验教训,缩小体制内和体制外的差异,使得最应该资助的弱势群体受益,建立公平高效的社会保障制度,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

总之,欧洲向社会市场经济转型的发展经验表明经济效率和社会公平可以并存,并且能够相互促进,这为中国解决当前的社会问题,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均衡发展提供了具有价值的启示与经验。

猜你喜欢
福利制度福利市场经济
“旅友视界”征稿啦!福利多多
市场经济中的司各特:文学出版业与历史小说的兴起
关于对市场经济的认识
西方福利制度的内在悖论
欧洲社会保障制度为何进退维谷
关于国有企业报酬与福利制度研究
“中式教育”,路在何方?
Take Away Pizza ?
论市场经济行为的善恶原则及对传统道德的印证
重用懂得市场经济的英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