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 濂/文
在美国主导的国际经济秩序日渐僵化、广受发展中国家诟病的背景下,由中国主导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简称“亚投行”)的横空出世,无疑为现行的国际金融治理体系注入了新的活力。作为立足亚洲区域的多边开发机构,亚投行的主要使命是解决亚洲地区在基础设施建设中日益扩大的资金缺口,以谋求亚洲经济持续稳定的增长。4月15日,亚投行的57个意向创始成员国已全部确定,除了以中印为首的广大亚洲发展中国家之外,还包括了英国、德国、澳大利亚等西方世界的发达国家。
拥有4400万平方公里的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除了日本、韩国等国以外,大部分国家都处在经济起步阶段。近年来,随着亚洲各国工业化的不断推进、城市化的快速起步,整个区域对能源、通信、交通等基础设施上存在着巨大的需求。因建设资金有限,许多亚洲国家无力在铁路、公路、桥梁、港口等公共设施上快速投入建设。
亚洲开发银行曾预计,从2010—2020年,亚洲内部的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缺口每年有8000亿美元。致力于减贫的亚洲开发银行每年为亚洲基础设施建设所能提供的资金仅为200亿美元,而世界银行、IMF等国际金融机构能为亚洲提供的帮助也十分有限。区域性的基础设施具有较强的正外部效应,亚洲各国对这一公共品的紧缺将直接阻碍亚洲经济的腾飞,也不利于推动各国间经济、贸易的往来。亚投行的筹建是对现有国际金融治理体系强有力的补充,缓和了世界银行、亚开行支持亚洲发展捉襟见肘的尴尬现状。
此外,现存的国际经济秩序也存在着诸多弊病。早在2010年,G20峰会便达成了共识,着手改革IMF,转移6%的份额给新兴市场经济国家,以增强新兴经济体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话语权。然而,这一改革最终因美国国会的拒绝而流产。与此同时,美日主导的亚洲开发银行在近几年表现出较浓厚的政治倾向,在贷款发放的标准上也存在不一致的现象,亚洲国家在这样的体系下很难得到融资支持。
在经济体量已经突破十万亿美元的中国,有责任也有义务在全球经济舞台上提供一个致力于亚洲发展的融资平台。而亚投行的建立,对于处在“抽穗拔节”时期的亚洲经济,无异于一场“及时雨”。
亚投行的筹办过程不仅吸引了众多亚洲国家积极参与,还吸引了欧洲、澳洲等众多的发达经济体。从世界各国积极加入亚投行的态度中就可以看出,亚投行将对世界经济格局和秩序产生重要影响。
毋庸置疑,亚投行在繁荣亚洲经济过程中将起到基础性的作用,通过支持大型跨国互联互通项目,在运输条件上联通亚洲各个经济体。诸如“泛亚公路”、“泛亚铁路”等跨越国界的大型基础设施建设,不仅需要庞大的资金支持,还需要多边开发机构的统筹和协调,这是亚投行以外的单边金融机构无法推动完成的宏大项目。而这些基础设施一旦建立完成,将从宏观层面上打造出“亚洲大市场”的新型经济格局。
首先,便捷和完善的交通运输设施将大大降低产业链各个环节的交易成本,提升各产业的利润空间,在推动制造业发展的同时带动第三产业的起步;其次,基础设施的完善将极大促进国与国之间经济、贸易之间的联系,有助于产业布局的细化,更有效地利用每个国家的比较优势,促进区域经济整体实力的提升;第三,交通网络覆盖率的提高将有助于将原本割裂的市场统一为横跨亚洲各国的区域大市场,产生庞大的内需提振经济,加上要素更加充分流动而形成的规模经济效应,有望在亚洲大陆腹地产生新的区域经济中心。“亚洲大市场”格局的形成,不仅会促进亚洲整体经济的繁荣,也将加强亚洲各国在经济领域的联系。
随着欧洲国家积极参与亚投行的筹建工作,亚投行的影响力也将从亚洲地区辐射至整个欧亚大陆,在促进欧亚之间经贸联系的同时,积极推动亚洲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虽然,亚投行的着眼点落在亚洲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建设上,但是,基建项目往往涵盖了经济活动中多个产业,并最终服务于国际贸易的发展。以亚投行为切入点,跨越国界的合作可以扩展到经济领域的各个方面,并最终在文化和政治上实现与达成交融与合作。
亚投行的成立对于现行的国际经济秩序而言是重要的补充。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拉加德曾表示“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在全球治理结构中应享有更大分量的话语权”。中国作为新兴经济体的重要代表,通过亚投行这一平台,在与世界银行、IMF、亚洲开发银行等多边金融机构的合作中,可以更深入地参与到国际事务中去。
对于中国经济发展而言,参与亚洲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能够获得良好的回报,能够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从而使中国更好地充当亚洲经济火车头的作用。截至2015年3月,中国的外汇储备仍有3.7万亿美元之多,国内出口疲软、制造业不景气,使得大量的储蓄流向资本市场。通过参与亚投行建设不仅能够让中国的部分行业通过参与亚洲基础设施建设消化过剩的产能,进一步实现国内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也为众多的企业和投资者提供输出资本和商品的广阔平台,拓宽中国的海外市场,促进企业的国际化经营。此外,亚投行能够帮助人民币扩大跨境结算和货币互换的规模,通过人民币的投资、贷款,能够培育离岸人民币市场的发展,有利于人民币的国际化。
亚投行或将在2015年底投入运营,而如何运营并发展好亚投行,是中国面临的一大挑战。
首先是亚投行的制度构架和资金来源。虽然亚投行的法定注册资本为1000亿美元,但是这一注册资本不算太高,低于世界银行的2784亿美元,欧洲投资银行的2433亿美元,而亚投行的融资模式与主要的国际机构相似,以实缴资本为基础,在市场上通过发债券等方式融资。如果要支撑起亚洲基础设施建设的庞大资金缺口,亚投行的融资模式和手段需要在力求多样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以满足亚洲各国的资金需求。亚洲开发银行和世界银行等国际机构的成功经验可以作为亚投行的重要借鉴,例如世行和亚开行曾通过增加杠杆率扩大贷款的规模,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立足中国,亚投行可以通过与商业银行、养老基金等合作,拓宽融资规模。
其次是亚投行的管理和运营。虽然,亚投行正在积极筹备管理团队,且已经招募到了诸多的国际人才,但是对于初次主导国际机构的中国而言,仍然面临诸多的挑战。如何建立与现有机构同样高标准的区域投资银行,如何在贷款的发放和审查上建立严密规范的制度是两大主要难题。美国和日本在新闻媒体上公开表示对亚投行在贷款和机构运营方面的担忧,并怀疑亚投行对贷款对象的审查能力以及与现有国际机构在贷款上的协调能力。亚投行在筹备阶段,一方面要挖掘有成熟国际金融机构运营经验的高级管理人才,引进国际标准,另一方面也要通过对成熟体制的研究和借鉴,形成有亚投行特色的制度,服务亚洲经济。
最后是亚投行与现有开发性金融机构与国际多边金融组织之间的关系问题。亚投行不是第二个亚开行,也不是第二个国开行。但是,亚开行和国开行都是亚投行重要的合作对象,且能在项目评估、贷款制度等方面给予亚投行诸多的建议与经验。国开行在多年的经营过程中,建立了一个涉及64个国家的数据库,涉及900多个项目,投资金额达8900亿美元,亚投行可以通过与国开行的合作,快速汲取国开行的运营经验。亚投行还可与世界银行及亚洲开发银行开展国际投资与房贷等方面的技术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