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忆甲午

2015-11-14 16:40赵京战
心潮诗词评论 2015年1期
关键词:甲午战争军旅李鸿章

赵京战

诗忆甲午

赵京战

一提到“甲午”这两个字,就会勾起中华民族每个公民沉痛的回忆,那就是当年的“甲午战争”。它已经过去了两个甲子轮回,整整120周年了。现在,我们回顾一下历史上与甲午战争有关的几位著名诗人,重读一下他们的诗作,领略一下他们的诗的精神内涵和艺术魅力,对于今天军旅诗的创作,是会有一定借鉴作用的。

中日甲午战争是19世纪末日本侵略中国的战争。我们都记得电影《甲午风云》,它生动地再现了当年的黄海海战,这场战争以中国战败,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告终。中国清朝政府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它既给中华民族带来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也给中国社会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使中华民族特别是知识分子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反映到诗人群体,以忧国忧民、杀敌报国为特征的边塞诗风、燕赵诗风成为志士仁人抒情的主旋律。

首先来看倡导“诗界革命”的黄遵宪写给梁启超的一首诗:

赠梁任父同年

寸寸山河寸寸金,侉离分裂力谁任。

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

梁任父即梁启超,黄遵宪比梁启超大25岁,也非同年中举,称“同年”,是表示亲切和敬重。诗共写了六首,此诗是第四首。诗中用比喻法呼吁国人像杜鹃一样忧国,像精卫一样坚持努力,以制止国土分裂。

台湾爱国志士丘逢甲,写了很多慷慨激昂的诗篇,例如:

春 愁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甲午战争的结果,就是台湾割让给了日本。作者对国家衰败任人宰割的状况,真是痛心疾首。丘逢甲还给郑成功祠写了一副对联:

由秀才封王,主持半壁旧江山,为天下读书人顿增颜色;

驱外夷出境,自辟千秋新事业,语中国有志者再鼓雄风。

联语中渗透着保家卫国、蔑视列强的英雄主义气概,是很鼓舞人心的。

马关条约的签订,震动朝野,士子官员,对于割地赔款,均表愤慨,纷纷上书反对议和条款。有个叫易顺鼎的官员,也是个诗人,慨然赴京上书朝廷,请求“罢和议,褫权奸,筹战事”,辞锋锐利,但是没有被慈禧采纳。传说易顺鼎被慈禧召见时,曾亲眼看见皇帝和太后对甲午战争的后果非常痛心,二人泪流满面。易顺鼎非常感动,因而进献了一首《纪恩》诗,诗中有两句如下:

金掷民膏二万万,珠含天泪一双双。

诗中虽然有对皇帝、太后的吹捧,但对赔款白银二亿两,称之为“民脂民膏”,表现了对屈辱的马关条约的抵触情绪。这个传说还有另一种版本:光绪帝的孝钦皇后,也对慈禧肆意抛掷民脂民膏强烈不满,她出了一上联“金掷民膏二万万”求对,宫廷内外竟无人能对出。易顺鼎因事进京,有人禀告给了孝钦皇后。孝钦召见了这位昔日的“神童”,让他对下联。易顺鼎当即对道:“珠含天泪一双双。”其意为:皇后娘娘痛心的泪水, 也一双双地流下来了。 可见,甲午战争的结局对这个清朝统治阶级的震动是如何巨大。

甲午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它直接激发了戊戌维新运动,酝酿了辛亥革命。甲午战争以后,中华民族一步步觉醒、行动起来。从不满到改革,从改革到武装斗争,轰轰烈烈的历史大动荡,一浪高过一浪。我们来看看革命家秋瑾的诗:

对 酒

不惜千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

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

要把“一腔热血”,化为改天换地的“碧涛”。这不仅仅停留在“愤怒”,而是要付诸行动了。

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

万里乘云去复来,只身东海挟春雷。

忍看图画移颜色,肯使江山付劫灰。

浊酒不销忧国泪,救时应仗出群才。

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

这里不仅仅是个人的“一腔热血”了,而是“拼将十万头颅血”,组织起千百万革命大军,和清朝统治者展开殊死的斗争。

感 时

炼石无方乞女娲,白驹过隙感韶华。

瓜分惨祸依眉睫,呼告徒劳费齿牙。

祖国陆沉人有责,天涯飘泊我无家。

一腔热血愁回首,肠断难为五月花。

面对“瓜分惨祸”,只是“呼告”,已是“徒劳费齿牙”了,面对“祖国陆沉”的悲惨局面,彻底抛弃对腐败的统治者“改良”的幻想,“天涯漂泊我无家”,毅然决然走上革命的道路。秋瑾的诗,代表了那个时代的志士仁人的豪情壮志,从某种意义上说,都是被甲午战争激发出来并推上历史舞台的。这可看出甲午战争对晚清诗词界产生的巨大影响。

甲午战争加速了清朝统治的灭亡,作为甲午战争代表人物的李鸿章,历史对他的评价也是诸说纷纭。就诗说诗,李鸿章也是个诗人。他在24岁时,进京赶考,写了《赴都就试途中有感乃成十律》十首七律,其中第一首如下:

丈夫只手把吴钩,意气高于百尺楼。

一万年来谁著史?八千里外觅封侯。

定将捷足随途骥,那有闲情逐水鸥。

笑指卢沟桥畔月,几人从此到瀛洲?

诗中除了追求功名以外,也充满了少年意气、建功立业的豪言壮语,隐约还透露出一副“愤青”的心态。甲午战败,李鸿章已是72岁的老人,执掌国柄之重臣,代表清政府前往马关议和。就是这次议和签订了《马关条约》。日本首相伊藤博文故意出了个上联,让李鸿章来对:

内无相,外无将,不得已玉帛相将;

这个上联充满了傲慢和蔑视,显然是对李鸿章的羞辱。李鸿章煞费苦心,对出下联:

天难度,地难量,这才是帝王度量。

李鸿章对出的下联,虽然也硬着头皮不服软,但其中的屈辱和无奈,显而易见。李鸿章是战败者,是来签订“城下之盟”的。败军之将,无可言勇,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作为诗人的李鸿章,能对出这样的对联,也算是不辱诗人名分了。

腐败带来战败,战败带来屈辱。清末民初大学者梁启超,有一首著名的诗篇:

读陆放翁集

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

集中十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

“兵魂销尽国魂空”,这不正是甲午战争的活生生的写照么?梁启超生于1873年,卒于1929年,亲历了甲午战争、戊戌维新、辛亥革命。说他这首诗是对甲午战争的深刻反思和沉痛总结,也许是说中了几分。兵魂销,国魂空;兵魂壮,国魂雄,已成为整个民族的共识。在这个意义上看,中华军旅诗词研究创作院的成立,《中华军旅诗词》杂志的出版,具有多么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意义。回忆120年前的甲午风云,借鉴甲午时期的诗词创作,对于更鲜明的凸显军旅诗词“杀敌报国、英雄主义”两大特征,应该是有所补益的。育兵魂、扬军魂、壮国魂,应该是军旅诗创作的正确道路。

(作者系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

猜你喜欢
甲午战争军旅李鸿章
李鸿章的尴尬
李鸿章
军旅题材受关注 2022年03月立项表分析
本期主题:军旅
军旅雅士
李鸿章的崛起
改变李鸿章一生的那顿早饭
浅谈中国在甲午战争中失败的原因
SKAP秋冬军酷系列新品上市
美国在甲午战争中偏袒日本的经济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