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语

2015-11-14 09:02程光炜杨晓帆
小说评论 2015年3期
关键词:贾平凹文明作家

程光炜 黄 平 杨晓帆

主持人语

程光炜 黄 平 杨晓帆

《废都》与陕西文化的关系,在《废都》研究中还是一个有待开发的领域。作家创作小说前后,全国各大城市的城市开发,也就是老城拆迁、新城建设正轰轰隆隆地进行。大量有历史记忆的传统建筑魂消烟灭,群山般的高楼大厦拔地而起。新的文明取代旧的文明,正在成为一个不可逆转的大潮流。这种情况下,一向以写乡村题材见长的贾平凹突然把目光投向城市,这本身就具有巨大的隐喻意义,他的深刻忧虑,挽留传统文明无奈而深沉的叹息,充斥作品的字里行间。但是作品一经发表,却招来不尽相同的解读。我们认为,作品深处这部分意蕴在这种解读中被严重压抑了,剔除掉了。或者说,当时人们的解读转向了另一个方向。在文学史上,误读作家作品的现象是相当常见的,然而对后来研究者来说,他们行之有效的研究,就应从这个历史起点上重新展开。我们不期望这种研究能推翻过去的结论,而且这种简单推翻性的工作实际也是无意义的。但我们期望这种重新研究,能打开作品世界的另一扇窗户,令读者看到一个作品原有的沉睡的风景。因为从文学史的经验看,一个作家的创作是存在多种面向的。有的是有意为之,有的则无心为之,但后者意义却非同寻常。没有多种面向的小说,算不上是伟大的作品,所以我们根本不相信过去人们草率得出的那些结论——虽然它们依然是看待《废都》的参照之一。本期刊发的魏华莹一文,重点聚焦《废都》与古都西安的关联。作者从贾平凹《废都》对于街巷风貌、人文历史的呈现,以及《废都》之前关于西安的书写入手,将当代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读成一个大文本,比照贾平凹的写作与大时代的进程的互动。在这个意义上,小说毋宁说是一种特别的“社会史”。当然,怎么进入到“社会史”的深处,挖掘出文本深层的历史逻辑,还有相当繁杂重要的工作要做。

猜你喜欢
贾平凹文明作家
作家的画
作家谈写作
捉鱼摸鳖的人
作家现在时·智啊威
漫说文明
文明过春节
贾平凹手稿管窥
月迹
对不文明说“不”
文明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