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昌 李永华
“双十一”大战在即!一如往常的滚滚硝烟下,今年不同的是,农村成为阿里巴巴、京东与苏宁等巨头势在必得的新战场,诸多县市也争先恐后地牵手巨头,意欲打造农村电商基地。
在湖南素有“涟商”之称,以传统商贸批发著名的涟源市(县级市),试图凭一己之力,打通一条截然不同的道路,重建本土区域性商贸生态。
农村电商风口下,传统商贸还有求生的时间与重建的机会吗?
巨头围攻,传统批发商面临危机
10月27日,阿里巴巴副总裁、农村淘宝事业部总经理孙利军对外称,“我把整个‘双十一’定义为互联网进农村的一次体验之战。”
2014年,阿里巴巴启动“千县万村”计划,3年内投资100亿,建立1000个县级运营中心和10万个村级服务站,覆盖全国三分之一强的县以及六分之一的农村地区。近一年来,农村淘宝已在全国23个省份、126个县域展开布局。
京东商城与苏宁云商也不甘落后。京东商城2014年12月发布“星火试点”计划,至今年9月下旬已开设1000家“京东帮”服务店。苏宁云商预计5年内设立1万家苏宁易购服务站,覆盖全国1/4的乡镇。
巨头们来势汹汹,传统的批发商陷入焦灼之中。
“阿里巴巴、京东这些互联网巨鳄推崇的就是直接从‘厂家到平台到买家’的模式。这样一竿子插到底,就是要消灭传统商贸流通领域的采购批发企业。这样的产业链条完全没有了经销商的立足之地。”干了20多年批发的涟源人吴胜前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传统的商贸企业再不转型,肯定做不下去。
涟源的商业很发达,湖南最大的批发市场如长沙高桥批发市场中,涟源人的比例都很高,全国各地的批发市场里也不乏涟源籍商户。
“淘宝、京东现在都已经到了涟源,确实影响我们的生意。这两年,销售额能保持不下滑就算很好了。”一位批发商说,不少人也去淘宝上开店或在微信朋友圈做推广,但是并没有多少效果,因为一是不会做;二是不敢做,怕投入;三是做了也大多亏钱。
吴胜前也曾打算自己独立做电商平台,但算算账就打了退堂鼓:仅软件系统开发就在100万以上,此外还有服务器购买等一系列费用,一个移动电商企业前期投入运转至少需要花费超过200万,后期的运营维护费用也像一个无底洞,还不一定有结果;如果做“B2B2C”或O2O的电商软件,投入同样不小。
据媒体报道,2015年初淘宝集市店有600多万个卖家,真正赚钱的不足30万个,仅占5%;天猫商城店,6万多个卖家,不亏本的不足10%。
“不做电商是等死,做电商就找死”,当地的传统商贸企业进退维谷。
据涟源市副市长梁育清介绍,商贸批发是涟源的传统支柱产业,对经济贡献大,仅涟源蓝田市场就汇聚着3000多家中小商户,承担着城区近10万人的日常生活用品的主要供应。若传统商贸体系坍塌,其税收、就业与稳定都必将受到难以估量的影响。
梁育清表示,“从国务院到湖南省政府,都在大力提倡发展电商,我们也希望探索出符合涟源实际的方式,寻找一条既能保住商贸批发产业,又符合国务院与湖南省政府‘互联网+’政策要求发展当地经济的新路子。”
主动出击,
本土电商3个月完成全覆盖
“对涟源传统的商贸企业与便利店来说,只有抢在巨头们布局之前,主动出击,找到并建立适合本土的电商模式,才可能生存下来。”互联网营销专家、湖南云采惠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执行总裁黄海春认为。
10月28日,涟源市政府组织了一次规模颇大的“互联网+农特产品”交易会,共135家企业参展,但并未看到淘宝、京东与苏宁的身影,湖南本土最大的电商亦缺席。交易会的主角是当地的涟源家利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简称“家利多”)。
家利多由涟源7个规模较大的批发商于2013年合伙成立,今年引入“云采惠电商采购批发”平台(简称“云采惠”)后,各村镇的便利店业主通过平台下单,家利多按订单统一组织配送。
今年8月的一次座谈会上,家利多董事长张国良介绍了公司的电商模式。参会的梁育清副市长听后,多次暗中摸底家利多仓储货场,数产品、数员工人数、数发货车辆,之后涟源市四大班子在家利多现场办公,决定大力发展本土电子商务,目标直指争创国家示范县市。 “家利多是本土企业,他们的模式也是最直观的,商品渠道、物流仓储和销售网络都是现成的,政府支持他们抱团触电。”梁育清说。
较之于众多拥抱阿里巴巴、京东等电商巨头的县市来说,涟源的选择显得特立独行。然而,在黄海春看来,这其实并不奇怪。从全球来看,今后零售的三种形态:便利店、电商和大型购物中心,都会有自己的生存空间;电商并没有一统天下。
传统商贸企业也并非毫无优势。张国良说:“我们原本就有产品、有渠道、有物流、有诚信、有资金,欠缺的只是互联网思维与运营经验。”
7月21日,云采惠平台上线,短短3个月后,聚合效应立竿见影:4条城区物流专线、19条乡镇物流专线、2396户商家,覆盖涟源全部城区和19个乡镇,每天2000多笔订单,平均日交易金额20万元。按订单配送让每一趟发往村镇的运货车都能最大程度“吃饱”,仅此一项就为入驻商家节省物流成本近30%。
此外,家利多原本空车返城的车厢里,如今也会顺带捎回一些农产品。涟源市欣旺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吴立国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今年最大的一笔金秋梨订单就来自云采惠。
涟源模式,县域电商最佳选择?
闭环式的县—乡—村三级农村电商体系,在涟源雏形初现。 “我们希望这个体系今后可以接入淘宝、京东这类大平台,延展涟源的电商产业。”梁育清称。
这也意味着,涟源原有的商贸体系得以保留,数千万元的本级税收得以保住,数万人的就业也得以保证。
涟源此举也让周边不少县市闻风而来。10月28日,辰溪县工业园区主任刘小平带队赶到交易会现场,其目标是引进云采惠,组织辰溪的批发商抱团入驻工业园区,复制涟源的电商模式。“从我多地调研的情况来看,涟源模式尤其适合运输半径50~100公里的县域落地、发展。”刘小平说。
最大化保留原有商贸系统并非结束,重建生态才刚刚开始。为此,涟源自9月开始,组织全市乡镇、村干部、商贸业主与农民开展大规模集中轮训,先后培训3700余人。梁育清表示,教会老百姓用电商之后,就要在各村镇建设农村电子商务信息服务站,打通工业品下乡的最后一公里和农产品进城的第一公里。“传统体系还在,但经营形态会发生根本的改变”。
巨头们正在加速前行。涟源式努力,能否承受巨鳄们的雷霆之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