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慧敏
摘 要 作为日语专业学习必修课之一的精读课,目前其主要的教学方式还是以讲授为主,这导致了学生在用日语表达个人观点和思想这方面的能力比较欠缺。为了提高学生的日语综合能力,笔者尝试在高年级的日语精读课中引入讨论课,通过实践研究来探讨和分析这一灵活自由的教学方法在日语教学中的运用和利弊,为今后的进一步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关键词 日语精读课 讨论课 组织实施 点评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5.10.044
Practice Research on Introducing Discussion Class
in Japanese Intensive Reading
WANG Huimin
(Foreign Studies College, Hu'nan Normal University, Changsha, Hu'nan 410081)
Abstract As a compulsory course of Japanese major, the Japanese Intensive Reading Course is mainly teacher-oriented, therefore resulting in the students' inability to express their own opinions and thoughts well.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Japanese majors' all-round ability, the author has introduced discussion sections in Japanese Intensive Reading Course, and then investigated the application of this active teaching method in Japanese teaching practices, and analyzed its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expecting to offer references for further educational reform in the future.
Key words Japanese Intensive Reading Course; discussion section; implementation; evaluation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外语教学存在着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现象,现行的教学模式,依然是以传统的填鸭式知识灌输为主,在这种背景下我们有必要探讨适合新时代环境下的新型教学模式。本文将从大学日语精读课程的教学实际问题出发,分析“讨论课”在日语教学中的实践运用。
大学日语教学是日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而大学日语精读课程是日语专业基础阶段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内容涵盖日语的听、说、读、写等多个方面,它是一门为专业服务的综合性极强的课程。它既能传授日语语言知识,还能学习日本的社会文化,为今后的进一步学习和深造打下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进入高年级之后的精读课对学生日语综合能力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教师是否能有效地、有益地开展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日语精读课程目的的实现。在这一背景下,在高年级阶段采用灵活高效的教学方式变得更为重要。笔者尝试在传统性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中引入“讨论课”,把课堂的中心交给学生,让学习者们在一个自由的环境中积极愉快地投入到日语学习的课堂,这样可以更加真实地检测到学生的学习效果。
1在精读课中引入讨论课的必要性
在日语专业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到了三年级以后虽然日语读写的能力提高了,但口语表达能力却提高得很慢,尤其是用日语表达个人观点和思想这个方面比较欠缺,这与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有很大关系。学生进人高年级后已经积累了较多的语言知识和材料,具备了用日语进行日常交际的有利条件,在这个阶段的课程设置和安排中应以老师引导为辅,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因此在精读课中引入讨论课,组织学生提出问题,进行讨论,以互相启发帮助、共同研讨的形式进行教学显得尤为重要。这样可以使学生与教师、学生与教材之间有更多的接触和了解,其学习效果远远超过课堂讲授,同时也能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培养学生的日语表达能力。讨论课的引入可以有效缓解学生考试前背得快、考试完忘得快的现象,也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一种切实可行的方式。
讨论课不是简单地调换讲台和课桌的位置,它能使学生由客体变成主体,由被动变主动,由旁观者变成参与者。实践证明在精读课中引入讨论课这一教学方式深受学生的欢迎。
2讨论课的组织形式和实施
2.1 讨论课的形式
讨论课在日语里叫做“ゼミ”(seminar),一般是以某话题为中心,大家进行研究、调查,撰写报告,并在课堂上发表讨论。老师和同学们可以就发表提出质疑,共同切磋,发表者再根据大家的意见进行修改。还有一种形式是依照某个文本内容的次序,先对文本的内容作一个要约,然后各人阐述自己根据需要就相关事项所做的调查结果,再针对文本的主张,各自发表见解。其最大目的是依靠集体智慧,实现对文本的细读,进而提升学生的研究意识和技能。
2.2 讨论课的组织和设计实施
在我系的高级日语这门程中,笔者尝试把讨论课的形式引入课堂,下面以《日语综合教程》第六册第四课“诗四篇”当中的一首诗歌“小景异情”为例,用上面介绍的第二种讨论形式来讲解分析讨论课在日语精读课中的应用。
(1)课前准备。首先确定学习内容为日本古典诗歌,教学的主要目的是理解和鉴赏诗歌内在含义。然后根据诗歌的内容将学生分组,分组安排以学生自由沟通、合作为标准,每组五人左右。具体任务包括诗歌里面的词汇解释、现代文译文斟酌、对诗歌意境内涵进行分析,最后发表讨论。endprint
(2)课堂实施。老师对日本诗歌的特点稍作讲解后导入本次学习重点——日本诗歌鉴赏,接下来请每组成员依次发表自己调查的成果。就“小景异情”为例,学生们首先把诗歌中的古典用词按照自己的理解用现代日语进行解释。例如「あるまじや」相当于「あるまいよ」,「ばや」可理解为「~したいなあ」等意思。然后讲解整首诗歌如何译成现代日语和中文,最后通过自己的分析总结出作者在诗歌里面所要表达的心情和意境。在发表当中学生就作者写作场所这一问题展开了讨论,有学生根据《新诗及其写作法》当中的语句“这是我在城里吟唱的诗”推测写作地点是东京。另外,有一种观点认为把它看作不是东京的作品,是故乡金泽的作品。围绕这个问题,全班同学展开了讨论,分别阐述了自己的理由和论点。老师针对学生们讨论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记录,并适时把握讨论时间和节奏,调节课堂气氛。
(3)课终点评总结。组员发表完毕,并且讨论结束后,教师及时给予总结和评价,评价内容主要包括:一是对学生的语言表达准确性进行评价,指出哪些地方的词汇解释有错误,应当如何改进。以本课为例,发表中学生表述的用词基本正确,只是在书面语和口语用词方面需要更为细致。二是对讨论中涌现出来的独到见解给予肯定和认可,以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然后对讨论中出现的模棱两可的问题进行正确解释,总结完善和调整学生的知识结构。针对以上讨论环节关于写作地的讨论,经过分析和说明,后一种观点即故乡金泽的可行性更高。三是提出本次发表和讨论的成功之处与不足之处,建议学生取长补短,以提高其综合能力。老师给出的建议是在PPT发表环节中,可以根据诗歌内容选择与意境更为符合的背景,日语语速尽量减缓,这样效果更佳。
3讨论课的特点
通过笔者在精读课中引入讨论课的实践研究,总结出以下几点体会和特点,可以为以后精读课的进一步实施提供参考。
(1)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积极性。通过讨论课的实施,我们可以发现讨论式教学法与以往的传统讲授式教学法相比,更能体现教与学的双向互动。笔者在讨论式教学课堂中发现很多以前上课不积极的学生在讨论课的发表中异常活跃,展示出了平时看不到的学习能力。与以往安静严肃的课堂相比,讨论课的课堂气氛相对轻松自由,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对老师要求更高。讨论课上老师不仅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也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为了整个讨论过程能顺利进行,要求老师能在课前做好详细计划,具备一定的讨论技巧,这样才能合理控制整堂讨论课的节奏。最后点评时也要恰到好处,让学生认识到不足,并积极改进运用到下次讨论中。因此这也需要老师从常年的教学工作中总结经验,引导学生如何有效参与到讨论课中来。
(3)局限性。因为讨论式课堂比较开放自由,学生可以畅所欲言,这样会花费大量的课堂时间,我们会遇到因为没有充裕的时间而达不到教学的理想效果这个问题。因此笔者尝试只是在精读课中适当引入讨论课,但却不能成为教学形式的主流,今后根据课型不同可以考虑加大这一新型教学模式的比重。
另外,课堂上讨论时出现冷场的情况也需要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一起营造一个没有压力的思考空间。师生之间需要积极沟通,商量下一次讨论的内容和形式,避免讨论课流于形式、走过场。
讨论课是学生之间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的一种重要形式,它符合新课程标准的客观要求,为学生提高综合语言能力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学习平台。它能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创新意识。在日语精读课中引入讨论课,是一个长期的摸索研究过程,笔者相信这种顺应21世纪社会建设需要的、新型的外语教学模式在任课教师的不断实践中应该可以为现今的日语教学提供参考和借鉴,让这种讨论式教学更好地为学生服务,培养他们成为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姜瑛俐.创新教学模式与方法[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01.
[2] 丁国旗.日语专业学科建设的反思与前瞻[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7(3).
[3] 吴价宝.大学课堂讨论课教学的一种新模式[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1).
[4] 周飒.德语高年级精读讨论课的教学组织和设计[J].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学报,2010(2).
[5] 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6] 周恩萍.课堂讨论的契机与策略[J].湖北教育(教学版),2003(2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