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真珍 商姚 石莹
摘 要 高校学生干部作为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一环,加强自身能力素质建设和作用发挥的必要性日益凸显,其中心理素质在高校学生干部能力素质结构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将“皮格马利翁效应”应用于高校学生干部心理素质的构建当中,具体从营造正向积极的外部环境和塑造良性健康的内部自我激励机制两方面入手,为高校学生干部心理素质的提高提供了若干现实可行的路径。
关键词 皮格马利翁效应 学生干部 心理素质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5.10.081
Application of Pygmalion Effect in College Student Leaders'
Psychological Quality Construction
FU Zhenzhen, SHANG Yao, SHI Ying
(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Chengdu, Sichuan 610031)
Abstract Necessity of college student cadres in university personnel training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strengthening their capacity-building and the role played by quality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prominent, which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psychological quality in university student cadres ability and quality structure. This article "Pygmalion effect" applies to the college students' mental quality among the concrete and create a positive from the positive external environment and internal mold benign and healthy self-motivation mechanism two-pronged approach, to improve the psychological quality of college student leaders provide some realistic paths.
Key words Pygmalion Effect; student leaders; psychological quality
高校學生干部是指在高校学生组织中担任领导工作或管理工作的学生,包括校内各级学生党团组织、学生会、班委会以及各类学生社团中的学生管理者。高校学生干部是大学生群体中的特殊人员,在教育教学工作、尤其是学生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如何培养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高校学生干部成为摆在高校学生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
1 皮格马利翁效应引入学生干部心理素质构建的尝试
皮格马利翁效应又称“期待效应”,是由哈佛大学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提出的。1960年,两人在加州一所学校做了一个著名的实验,试验中,心理学家拟定了一份“天才学生”名单,并将这个名单交给了校长和任课教师,并要求他们对这份名单严格保密。8个月后实验结束,名单上学生的成绩都有了明显的进步,而名单上的这些学生实验者都是随机挑选的。研究者对这种现象的解释是:当教师受到心理学家的暗示后,以为这些学生都有发展潜力,于是期待他们成才。这种期待心理反映在教师的日常言谈举止当中,对这部分学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并在具体行动中做出积极的响应。
皮格马利翁效应所揭示的心理学现象为高校学生干部优良心理素质的构建提供了有益的启发,其核心启示在于:积极的期望和暗示是一种正能量,它能激励被期望者努力向好的方向发展;同时,当一个人获得他人的信任和肯定时,就会更加自信和自尊,从而获得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并在行动上做出改变,以期实现他人对自己的期望。
2 皮格马利翁效应在高校学生干部心理素质构建中的作用路径分析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提出了“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的辩证思想,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为此,我们可以将皮格玛利翁效应的作用路径分为内、外辩证统一的两个层面:高校学生工作者在培养学生干部优良心理素质的实践过程中,一方面,应以“期望”和“暗示”等手段为学生干部营造正向积极的外部环境,并通过环境创设,帮助学生干部塑造良好的心理素质;另一方面,要在外部环境的刺激和作用下,结合学生干部的不同特点,以信任和肯定为手段,激发学生养成良性的内部自我激励机制,引导学生干部发挥主体能动作用,促成自我的内在转化,从而积极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树立良好的心理素质。
2.1 运用皮格马利翁效应创设正向积极的外部环境
运用皮格马利翁效应创设正向积极的外部环境,其关键是学生工作者应当意识到积极的“暗示”和合理的“期望”对学生干部良好心理素质的构建具有引导作用,合理的利用“暗示”和“期望”,以“润物无声”的隐性方式教育。
(1)尊重和理解学生干部,给予积极的“暗示”与“期望”。尊重和理解就是要对每一个学生干部一视同仁,整体接纳。高校学生工作者应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干部,不能因为有的学生干部成绩优异、表现积极,就“青睐有加”,有的学生干部常犯错误、能力欠缺,就“打入冷宫”,这样,后者就可能产生逆反甚至是自卑心理,不利于其身心发展。学生工作者应给予学生干部积极的“暗示”与“期望”,鼓励学生干部勇于尝试,强化自我认知,确知自己的目标和愿景,确信有能力胜任某项工作,并积极投入其中,在潜移默化中塑造自我的价值感,激发信心,提升学生干部的抗压能力和抗挫能力。
(2)了解和熟悉学生干部,建立实事求是的“期望”。只有准确了解自己的工作对象,学生工作者才能对学生干部进行有效的教育和培养。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学生工作者要在坚信学生干部都有成才潜能的同时,了解并熟悉每一位学生干部的个性特征和现实需求,并根据每位学生干部成长发展的不同阶段,进行差异化培养,施加恰当的期望水平,使学生干部认识自己、相信自己,避免因期望过高给学生干部带来心理负担,取得适得其反的效果。
(3)关爱和呵护学生干部,接纳并帮助学生干部克服自身的“缺点”。高校学生工作者应尊重教育的客观规律,尊重个人成长发展的客观规律,接纳并理解学生的“过失”和“不成熟”。不能因为学生干部一时没有达到“期望”水平,就对学生干部丧失信心,应当针对学生干部发展成长过程中的问题,调整“期望”的目标追求,帮助学生分析原因,消除困惑,探索实现“期望”目标的解决途径和方式。
(4)支持和支撑学生干部,动态运用各种激励措施。在对学生干部提出合理“期望”的同时,要为其实现期望目标提供必要的支撑和支持,这就要求学生工作者根据学生干部的个体差异及其不同的成长发展阶段,动态化采取持续性、针对性的物质和精神激励措施,做到挑战和支持并重,为学生干部实现期望目标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2.2 运用皮格马利翁效应塑造良性健康的内部自我激励机制
皮格马利翁效应作用路径的另一个层面,就是来自学生工作者的“信任”与“肯定”。 “信任”是对学生干部能力和素质的认可,而“肯定”則是对学生干部行为结果的褒扬。
(1)提升自信心。他人积极的肯定、持续的赞许与鼓励,会帮助学生干部不断形成积极的自我心理暗示,从而充分肯定自我价值,提升自我尊重程度,加深自我理解的水平。在自信心的激励下,学生干部就会获得来自于内心深处的强大力量,相信自己有能力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并积极地为解决问题寻找思路和方法,从而获得成功的心理体验,这种成功一方面满足了他人对自己的信任,另一方面也进一步刺激了学生干部个体自信程度的提升,从而进入一个自我不断完善、不断提高的良性过程。
(2)增强成就动机。麦克莱伦认为,成就动机对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成就动机是一个人优良心理素质的重要方面,成就动机越强,就越能激励个体为既定的目标而奋斗,激发个体求知、自我提高和不断创造的内在动力。皮格马利翁效应对学生干部的信任和肯定,一方面能提升学生在工作、学习中的自信心,另一方面,也能进一步帮助学生明晰奋斗的目标和将来可能取得的成就,这两方面的因素都能为学生干部带来愉快的心理体验,这些愉快的心理体验反过来能很好地激发和增强学生的成就动机。
(3)锤炼意志品质。从心理学上讲,人的意识品质是人的心理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 “人类本性上最深的企图之一是期望被赞美、钦佩和尊重”。与人的心理期许相一致,人的意识品质能够获得不断完善和提升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来自他人的信任和肯定,在信任和肯定的持续激励下,个体追求目标的行为就会内化为自己的意志行动,并与自信心和成就动机相互作用,相互转化,促使学生干部不断地克服困难和挫折。
(4)养成良好行为。一方面,皮格马利翁效应通过营造正向积极的外部环境,给予学生干部积极的暗示和期望,提供有效的支撑和支持,从而能够有效刺激学生干部提高所期许行为的出现频率,并使良好的行为转变为个体的习惯;另一方面,从根本上说,个体良好行为的养成是内在思想矛盾转化的结果,离开这一内化的过程,良好行为的外化体现就失去了长久的动力和源泉。“信任”和“肯定”能够为学生工作者和学生干部之间提供互动交流的“心灵纽带”,塑造学生干部良好的内部自我激励机制,使学生干部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能够有效调动学生干部的主体自觉性和能动性。
基金项目:本文系四川省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2014年度课题“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干部优良心理素质培育创新研究”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 杨建民,张飞鹏.心理素质在高校学生干部素质结构中的地位及培养途径分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6(4).
[2] 赵晓伟,王高洁.叙事辅导与高校学生干部心理素质的培养[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8(12).
[3] 崔丽莹.心理素质教育论[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2.
[4] 刘建新.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疏导[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5.
[5] 邓黎颜,吴吉惠.皮革马利翁效应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理性运用[J].南阳理工学院学报,2013(4).
[6] 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基础[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