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欣
摘 要 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的职业技能已经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当前的国际贸易专业在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方面中还存在着很多突出问题,主要包括实践教学不够完善、培养方法不适应要求、对应用能力重视不足等。因此,高职院校应当深入分析经济社会发展对于国际贸易专业人才的职业技能要求,通过实施模块化教学等措施,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实际应用能力。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国际贸易专业 职业技能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5.10.023
Vocational College International Trade Professional
Students' Professional Skills Training Path
WANG Xin
(Hu'nan Biological and Electromechanical Polytechnic, Changsha, Hu'nan 410007)
Abstract International Trade Majors in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s vocational skills has caused great concern in the community. The current international trade in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vocational skills, there are still many outstanding problems, including inadequate teaching practice, training methods suited to the requirements, the ability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application inadequate. Therefor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hould in-depth analysis of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for international trade professionals in vocational skills requirements, through the implementation of modular teaching other measures to improve their professional skills and practical ability.
Key words vocational college; international trade professional; professional skills; talent training
近年来,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已经成为社会高度关注的重要话题,培养应用型高技能人才,摆脱传统人才培养观念的束缚,积极探索提高学生职业技能的有效模式,已经成为高职院校的必然要求。因此,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应当积极探索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强学生职业技能培养,不断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能力,努力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实力,把学生培养成为技能应用型的专业外贸人才。
1 当前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学生职业技能培养存在的问题
根据外贸行业的发展需求状况,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训练,将理论学习与外贸实践工作结合起来,引导他们在掌握一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参加国际贸易专业的实践锻炼与职业训练,从而为顺利开始自己的职业生涯奠定坚实的基础。但是,我们应该看到,当前很多高职院校的国际贸易专业对于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中还存在着很多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实践教学不够完善。由于国际经济贸易专业很多课程的理论性较强,专业教师为了提高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的理解力,重视采用实践案例教学方法,但是,由于该方法缺乏系统性及针对性,教学效果不太理想。尤其是在教学过程中,因为部分教师缺乏经贸工作的实际经历,他们选择的实践教学案例与国际经济贸易专业的理论知识没有有效结合起来,造成学生难以深入理解国际贸易专业知识,不仅课堂教学质量不高,而且无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2)培养方法不适应要求。培养方法指的是在一定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按照特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要求,实施人才教育的方法或手段。当前我国经济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对国际贸易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教学观念及教学方式已经很难适应社会以及学生的要求。例如,很多教师沿用传统的教材,沿袭传统的教学方法,不仅讲授的知识陈旧过时,而且无法有效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无法真正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3)对应用能力重视不足。由于受到各種因素的影响,很多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的课程安排以学科性课程为主,对综合性课程以及职业性课程不够重视,尤其是忽视国际贸易专业突出的实践性,无法有效培养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学生无法适应外贸企业工作岗位的要求。尽管有些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注重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训练,但是这种训练只是针对某一具体岗位进行的,学生的综合技能训练不足,使学生难以适应毕业之后社会的发展要求。
2 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学生职业技能培养的基本思路
2.1 实施模块化教学
模块化教学作为一种以现场教学为主的强调技能培训的教学模式,要求专业教学以社会需求为根据,以市场为导向,按照岗位技能要求为目标来制定课程方案。因此,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在开展教学过程中,要大力实施模块化教学,根据岗位需求状况进行专业教学及成绩评估。
具体来说,要把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的职业技能模块划分为专业基础类模块及专业岗位類模块。其中,专业基础类模块指的是国际贸易专业理论知识及技术要求的专业课程,使学生具备从事国际贸易工作中比较通用的能力,使学生能够胜任外贸及相关岗位工作的能力。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基础类模块包括经济学基础、基础会计、商务英语、国际商法、世界文化与地理及商务谈判等。专业基础类模块的教学,应当加强国际贸易专业学生从事相关工作所必需的基础性理论及普遍性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及转岗能力,引导学生掌握国内外经济形势及经济政策的分析能力、企业财务处理能力、外语应用能力以及应用国际金融知识的能力等,为学生未来职业的发展奠定必要的知识基础。
而国际贸易专业岗位类模块主要是以具有完整性、综合性以及代表性的工作任务为目标,科学划分相应的专业领域,引导学生通过若干专业领域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完成某一领域内的综合任务。一般来说,国际贸易专业岗位类模块包括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国际市场营销、外贸单证实务、报关实务、国际货运代理实务以及进出口实务等。专业岗位类模块应当遵循“行动优先”的原则,根据岗位实际需求状况安排教学,强调学习内容的针对性及应用性,把国际贸易专业的培养目标更加具体化与个性化。在教学过程中,要借助于典型案例及工作任务的要求,开展针对性训练,使学生逐步具备国际市场调研及预测的能力、市场信息获取及处理的能力、成本预算核算与定价能力、进出口单证处理的能力以及外汇申请与核销的能力等。
通过实施模块化教学,在巩固国际贸易专业学生专业认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从事国际贸易相关的岗位工作技能,进而根据国家外贸职业资格的标准以及外贸企业的实际需求,提高学生与专业方向高度吻合的岗位技能。另外,鼓励学生在掌握外贸专业基本技能的同时,考取至少一项职业资格证书,为以后从事外贸行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2.2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由于国际贸易专业的很多专业课程具有实践性、应用性强等特征,因此,在学生职业技能培养过程中,为了提高学习效果,必须要运用一定的教学手段。例如,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由于一笔贸易业务从其成交到交易结束,涉及到很多环节及相关机构,包括保险公司、海关以及商检等。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引导学生更加清楚地了解相关机构的职能及其在外贸工作中的作用,可以拍摄或者挑选一些反映外贸行业业务及流程的录像资料,在搜集补充相关资料的基础上,运用相关软件,制作出内容丰富、形象生动的多媒体教学课件。通过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专业课程教学质量。借助于多媒体课件,可以直观展示出与国际贸易业务有关的机构及其职能。借助于多媒体教学手段,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营造出积极的课堂教学氛围,而且使学生掌握了有关知识,熟悉了与国际贸易相关的业务,为他们以后从事外贸工作打下了基础。
2.3 根据市场需求安排教学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对外商业交流更加频繁,对外贸易不断发展,国际贸易行业对于专业人才的需求极为旺盛。因此,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的人才培养就应当深入分析市场需求状况,合理确定人才培养的市场定位,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只有这样,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才能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熟练运用实用性的专业技能强,在毕业之后就能直接上岗开展工作。例如,在海运教学模块中,海运提单是一种重要的物权凭证。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了解海运提单的功能及其作用,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熟知海运提单栏目内容以及制作样本提单的要求,使他们明确审核船公司签发的正本提单是否符合信用证的要求等。根据市场需求状况开展教学活动,使教学内容始终以提高学生的实用操作技能为目标,突出教学工作的实用性与实践性特征。
2.4 锻炼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在国际贸易专业学生职业技能培养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与锻炼。首先,要重视专业课教师的实际操作经验,优先选聘具备一定从事外贸工作经历并获得相关专业技术执照的教师作为实践教学的指导教师。对于那些缺乏实践经验的专业教师,应当安排进入相关企业进行实践培训。其次,高职院校要组织开展国际贸易相关的职业技能竞赛,鼓励并支持学生参加各类各级相关的专业比赛。通过鼓励学生参加技能竞赛,强化学生获取专业知识提高操作技能的自主性。最后,要重视学生参加校外实践活动。例如,不同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之间开展联合教学,互派专业课教师到合作院校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吸收对方学校在国际贸易专业教学以及职业技能培养方面的好经验好做法,不断完善国际经济贸易专业实训实践体系。
2.5 加强模拟操作训练
高职院校的国际贸易专业在教学模块完成之后,要积极开展模拟操作训练。通过训练,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与操作技能融合起来,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首先,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要重视实训基地建设,通过与外贸企业开展合作,对学生进行订单式培养工作,不但解决了学生的动手操作以及专业实习等问题,而且增加了学生毕业求职的机会。其次,要加强实验室建设。通过建立国际贸易专业实验室,借助于相应软件的支撑,模拟相关公司或者某些交易环节,不仅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国际贸易的环节以及相关流程,而且掌握实际单据的填写以及商业谈判中应当注意的问题等,通过模拟训练,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
3 结语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很多企业重视开拓国际市场,国际贸易活动更加频繁,对于国际贸易专业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因此,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学生职业技能培养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在教学活动中,必须要加快转变教学观念,对国际贸易专业的实践教学方案进行及时更新与调整,采取针对性措施,重视并加强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使其适应现代经济社会事业的发展需求。
基金项目: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课题“高职学院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的阶段性成果(13QN08)
参考文献
[1] 傅东平.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法制与经济(下旬),2014(5).
[2] 陈卫华.以技能竞赛推动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实践与研究[J].职教论坛,2013(23).
[3] 敬丽华.“三战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以高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为例[J].中国成人教育,2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