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对脑出血患者术后神经功能的影响

2015-11-13 00:55王晓锋
河南医学研究 2015年1期
关键词:脑出血神经功能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对脑出血患者术后神经功能的影响

王晓锋

(伊川县中医院神经内科河南洛阳471300)

【摘要】目的探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对脑出血患者术后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于2013年6月至2014 年5月收治的58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9例。对照组采用脑出血内科保守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进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对两组患者NIHSS评分及治疗总有效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58. 62%,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9. 66%;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 05)。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可明显改善脑出血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治疗效果优于传统保守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脑出血;神经功能

脑出血是神经内科的常见疾病,致死率较高。有研究结果显示,脑出血患者急性期的死亡率为40%~70%[1],这是由于血肿产生的占位效应及梗死后脑积水导致的中线移位或脑疝引起了患者的最终死亡。即使脑出血患者安全度过急性期,仍会出现较为严重的神经功能缺损[2]。传统治疗方法包括开颅手术、内科保守治疗,但开颅手术创伤大,内科保守治疗治疗周期长、疗效较差。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特点是损伤小、操作简单、费用低,疗效肯定。本文通过对58例脑出血患者分别采用不同方法进行治疗,以探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对脑出血患者术后神经功能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伊川县中医院于2013年6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58例脑出血患者,均经脑部CT检查确诊为脑出血,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9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13例;年龄为42~74岁,平均(55. 31±7. 15)岁;出血部位为脑叶8例,基底节21例;出血量为35~60 ml,平均(48. 30±6. 37) ml。观察组中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14例;年龄为43~75岁,平均(55. 57±7. 02)岁;出血部位为脑叶10例,基底节19例;出血量为30~55 ml,平均(48. 01±6. 24) ml。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出血部位及出血量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及排除标准①发病后6 h内入院;②经脑部CT确诊;③出血量≥30 ml;④伴有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⑤排除严重心、肺、肝、肾等器官严重功能障碍;⑥排除凝血功能障碍者;⑦排除颅内动脉瘤、脑肿瘤所致脑出血;⑧排除复发性脑出血;⑨取得患者家属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

1.3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脑出血内科保守治疗方案:给予降颅内压、降血压、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营养支持,并经口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对出现的并发症给予对症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进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该手术具体方法:发病6 h内根据CT所示血肿位置选择仰卧位或侧卧位作为手术体位;穿刺点选择血肿最大层面和血肿中心最近处,局部浸润麻醉;选用YL-1型穿刺针进行穿刺,依次穿透颅骨及硬脑膜,更换塑料针芯,继续进针;退出针芯,接引流管,抽吸血肿表层液态部分;更换塑料针芯插入血肿中心,抽吸血肿;肝素生理盐水冲洗,注入尿激酶对残留血肿作腔内引流;引流出80%以上血肿后将引流管及穿刺针依次拔除。

1.4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治疗后3个月按照NIHSS评

分及ADL分级法评价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评分减少91%~100%,日常生活能力完全恢复即治愈;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评分减少46%~90%,日常生活能力基本恢复即显效;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评分减少18%~45%,日常生活部分不能自理即有效;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评分减少低于18%,日常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即无效。总有效率即治愈率、显效率及有效率之和。

1.5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5. 0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定性资料采用χ2检验,P<0. 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治疗前后NIHSS评分比较两组治疗前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 ;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均减少,观察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 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比较(珋x±s,分)

2.2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58. 62%,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9. 66%;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 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n,%)

3 讨论

脑出血是临床中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多发于中老年人群,残死率较高,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脑出血造成的组织损伤包括两个方面:血肿的占位效应造成的机械性损伤及血肿引起周围组织产生的继发性损伤,如周围组织水肿、缺血、外渗凝血酶的毒性作用等[3]。已有大量研究表明,大部分脑血肿在脑出血后20~30 min基本形成,约有83%的血肿会在6 h内扩大[4]。所以,脑出血血肿周围组织在血肿形成6~8 h后会出现水肿、缺血、移位等病理变化,6~12 h后会出现组织坏死[5]。因此,若血肿周围组织受压迫时间越长,产生的不可逆性损伤也越重,神经功能缺损也会越重,残死率越高。早期清除颅内血肿可最大程度降低对脑组织的损害,改善患者预后。近年来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逐渐被应用于临床,该方法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快速、安全性高、花费低的优点,并且只需局部麻醉,不受场地限制,手术时间较短。已有大量研究报道称,该法可显著减少脑出血患者的残死率[6]。本研究结果显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保守治疗组,总有效率达89. 66%。该结果表明,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可明显改善脑出血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治疗效果优于传统保守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宋洋,崔益细,万青,等.高血压脑出血的外科治疗[J].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2004,3(4) : 325-327.

[2]Xi G H,Keep R F,Hua Y,et al.Mechanisms of edema formation following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Does hemolysate cause ischemia in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J].Nenrosurg,2001,94(8) : 162-163.

[3]Xi G,Hua Y,Bhasin R R,et al.Mechanisms of edema formation after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Effects of extravasated red blood cells on blood flow and blood brain barrier integrity[J].Stroke,2010,32(2) : 2932-2938.

[4]Avella D,Servadei F,Scerrati M,et al.Traumatic intracerebellar hemorrhage: Clinicoradiological analysis of 81 patients[J].Neurosurgery,2002,50(1) : 16-25.

[5]南光贤,杨艺敏,王岩,等.微创穿刺清除术治疗脑出血10例临床分析[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02,19(2) : 118-119.

[6]任宇红,张先丛,李新江.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微创清除术后超敏C反应蛋白及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0,8(8) : 945-946.

(收稿日期:2014-08-24)

doi:10.3969/j.issn.1004-437X2015.01.042

【中图分类号】R 743.3

猜你喜欢
脑出血神经功能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逐瘀祛痰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急诊科抢救脑出血患者的护理应用
脾切除后伴发脑出血1例并文献复习
高压氧辅助治疗对卒中后抑郁患者血清5-HT、NE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纳洛酮在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探析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脑出血微创置管吸引术对老年脑出血患者血清IL-6、TNF-α和hs-CRP的影响分析
针刺改善血管性痴呆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2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