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混合学习的高职物联网专业分层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15-11-13 12:23林东升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5年23期
关键词:混合学习物联网人才培养

林东升

摘要:针对高职院校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问题,构建了一种基于混合学习的分层次人才培养模式,将学生和岗位分别划分层次,不同类型的学生定位于不同层次的岗位,体现了“以人为本”和“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关键词: 混合学习 ;人才培养;物联网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5)23-0078-02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逐步扩大,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教育,高职院校的生源受到影响,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既有普通高中的毕业生,也有对口升学的中职学生,个体差异较大。部分学生基础扎实,热爱学习,能够被培养成行业的高端人才,而大部分学生基础比较薄弱,学习主动性不强,定位不能太高,比较适合被培养成生产、服务和管理一线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专门人才。因此,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应该体现层次性,较高层次如研发工程师、开发工程师,较低层次如生产集成人员、运营维护人员都应该是高职教育的培养对象。高职院校现行人才培养由于采用的是“统一标准、统一模式”,不能“因材施教”,结果导致“优生吃不饱、差生受不了” [1],迫切需要探索出一条能立足较低层次、兼顾较高层次行之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

1 分层次人才培养的内涵及理论基础

分层次人才培养要求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心理差异、基础和能力差异,从学生实际出发,制定培养目标,确定培养岗位,并且在教学中有区别地制订教学计划、设计课程内容、控制教学进度、变换教授方式、确立评估体系,从而使每一个学生在最适合自己学习的环境中求得最佳发展。分层次人才培养的内涵可以概括为“承认个体差异,重视个性发展,因材施教,引导个体获得最快、最大发展”。

早在两千多年前,教育家孔子在教学实践中就体现了个性差异的理念,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对当今的教育仍然有着很大的启发。学生有个别差异,只是学生发展处在不同的层次和起点,而不能抹杀学生的个性差异,用同样的标准要求学生,不能保证面向全体的教育。作为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相应的起点,确定不同的培养目标,制定相适应的培养方法和考核标准,达到最佳的培养效果。

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也认为,任何学生在学习中都存在着两种水平:一是现有水平,被称为“最近发展区”;二是潜在水平,被称为“教学最佳区”。教学就是这样一个使潜在水平转化为新的现有水平,并不断创造新的现有水平的过程。根据这种理论,学生的个别差异既包括现有水平的差异,也包括潜在水平的差异。我们组织的教学活动只有考虑到这种差异,尽可能靠近各个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循序渐进,才能顺利开发其“教学最佳区”,并不断地建立新的最近发展区,阶梯递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分层次人才培养就是为了给学生寻找贴近各自最近发展区、适合自身特点的培养方法,使他们获得成功体验,产生愉快情绪和强烈学习动机,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学习质量。

2 岗位分层、学生分层、充分对接

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充分对接岗位,服务于企业和产业。教育部副部长鲁昕曾指出,职业教育服务经济与社会发展,必须紧紧跟上产业发展步伐,随着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而“动”,跟着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而“走”,围着企业技能型人才需求而“转”,适应市场的需求而“变”。高职物联网专业须紧跟物联网产业发展步伐,找准高职生在物联网行业的就业岗位,采用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满足社会对物联网人才的需求。

高职物联网专业培养的人才层次应该是立体的[2],较低层次如物联网技术支持工程师、物联网产品测试工程师、物联网产品销售专员是培养的重点,但也要兼顾较高层次,如物联网应用开发工程师、物联网产品研发工程师等。不同的层次的岗位要求不同,培养的目标不同,学习的起点和终点也不同,调研表明,约有10%至20%的学生通过有效培养能达到较高层次,但是大部分学生只能达到较低层次。所以,人才的培养要体现层次性的特点,一方面,要向大众教育转变,适应大部分同学的需求,立足于较低层次;另一方面,也要顾及到少数基础较好、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发展需求,职业教育也需要培养行业的高端人才,以适应未来经济发展的需要,适应现代产业体系升级的需要。高职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岗位设置与分层方案如图1所示。

图1 高职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岗位设置与分层

高职院校的学生既有来自普高,也有来自职高对口升学的,而普高生中既有文科生也有理科生,学生的学习基础各不相同,对口升学的学生有一定的专业基础,理科的学生由于逻辑思维能力强,往往在专业上容易上手,而文科学生进展就会相对慢些,所以,需要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分层,让每个学生都能对应一个合适的岗位。学生分层首先要解决分层时机的问题,分层不宜过早或过晚,关键是教师要对学生的现有起点和潜力有清晰、客观的认识。分层也不能由教师主导,而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双方参与,由教师客观地给出建议,学生自行选择合适的岗位,这样才能到达较好的效果。

3 基于混合学习,实施分层人才培养

分层次的人才培养最大的困难在于实施,教学的分层是实施分层次人才培养的中心环节,实施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整个分层次人才培养的成败。学生分层的最理想做法就是重新分班,处于相同层次的学生重新组成一个班级,但是,往往难以实现,原因是专业学生规模可能比较少,而较高层次的学生数量更少。所以需要探索立足一个班级内部实施分层次人才培养的可行方法。

班级内部实施分层次人才培养面临的主要问题在于“怎样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课堂教学如果定位过高,只有少数优等学生能跟得上,如果定位过低,优等生的积极性和潜力都会受到影响。显然,很难指望传统的课堂教学解决这个矛盾,所以在实施过程中采用了混合学习模式,混合学习将多种学习活动、学习手段与传统面对面的课堂活动相融合[3],达到了在“适当的”时间为“适当的”人采用“适当的”学习技术和为适应“适当的”学习风格而传递“适当的”技能来优化与学习目标对应的学业成就[4],能满足优等生的学习需求。

开展混合学习的具体方案是,课堂教学立足于大部分学生,针对低层次岗位开展,强化基本技能,简化学习难度,能确保绝大多数学生跟得上,达到低层次岗位的基本要求;另一方面,依托工作室和网络学习平台,培养高层次的岗位技能,优等生由于学习基础好、学习兴趣浓厚、自我约束能力强、自学能力强,能够在教师的辅导下达成培养目标,达到高层次岗位的要求。实施思想如表1所示。

4 结束语

基于混合学习的分层次人才培养模式承认个体差异,是一种符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特点的、且易于实施的人才培养模式,必定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所有学生的最大发展,也就是达到朱熹所谓“各施其材,小以小成,大以大成,无弃人也”的良好结果。

参考文献:

[1] 董旻昱.分层教学在教学中的运用[J].当代教育科学,2007(14):63.

[2] 张维津.高等院校“分层教学”培养技能型人才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1(32):145-147.

[3] Kirwin S,Swan J,Breakwell N.Comparing Online Learning with Blended Learning in a Teacher Training Program[J].Journal of Eesearch Center for Educatbnal Technobgy,2009,(5)2:67-74.

[4] 金一,王移芝,刘君亮. 基于混合式学习的分层教学模式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3(1):37-40.

猜你喜欢
混合学习物联网人才培养
SPOC平台下IPAD在初中生物混合学习中应用初探
基于Unipus的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
中国或成“物联网”领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