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本刊记者 夏镇龙
解读反腐新常态
文_本刊记者 夏镇龙
策划人语
“新常态”是“习式热词”之一,《咬文嚼字》将“新常态”列入了2014年度十大流行语。习近平最初提出的“新常态”主要是阐述经济领域方面的状态。那么,何谓“新常态”?《经济日报》评论员文章是这样表述的:新常态之“新”,意味着不同以往;新常态之“常”,意味着相对稳定。在新常态下,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从高速增长“换挡”为中高速增长,中国经济要谋求优质化增长。在新常态下,习近平提出了“四个全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更是治国理政的战略思想。
“新常态”一词也被用于解析中国的反腐败斗争形势。在中国的政治、经济均已步入“新常态”的同时,反腐新常态无疑也是受到海内外高度聚焦的一个重要“看点”“亮点”。在反腐新常态下,反腐利剑高悬,惩处腐败不收手,不降温,不设限,“打虎”不设禁区,“拍蝇”不留死角。在反腐新常态下,要标本兼治,“要使作风建设落地生根成为新常态”(王岐山语),公权力都要关进健全的制度“笼子”,官员都要戴上被全方位监督的“紧箍咒”。在反腐新常态下,反歪风、正作风都在路上,干部敬畏制度、群众监督干部应是普遍现象,“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应成为常识性的政治伦理。在反腐新常态下,谁敢弄权腐败,谁就必然是下一个被依法处理的对象……
反腐新常态是实现廉洁政治的重要保障。解读反腐新常态,就是感触这个时代的脉动。反腐新常态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强度、广度、深度为特征,深入人心,也深入社会的每一个领域,反腐新常态必将且正在加速打造风清气正的政治新生态。在反腐新常态下,从政府到市场,从官员到民众,方方面面正在发生且必将出现好的改革和变化。面对反腐新常态,是顺势而为,还是逆流而行?老百姓心里自有判断,不过,那些仍心存侥幸的官员可要好好掂量掂量了。
(本策划部分稿件的部分内容摘引自媒体报道及相关资料,特此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