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宝军
【摘 要】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的重点内容,是学好数学的前提和基础,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由于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变化阶段,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在广度和深度上都不够成熟。计算问题时,只要一有变化,思维就会受阻,就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
【关键词】小学计算能力;思维障碍成因;思维障碍表现;思维障碍突破
小学数学中的计算具有一定的基础性和工具性。单就四则混合运算而言就有着相当广泛的应用范围,任何学科的规律归结为公式之后,基本都要用到它。然而,由于小学生受年龄和身心的制约,形象思维强于抽象思维,在实施计算的过程中,极其容易出现计算正确率低、速度减慢的现象。
一、小学生运算思维障碍的成因
由于受某些因素的制约,构建知识不一定一次就能完成。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如果不根据学生实际进行或者教法不得当,就会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分析和理解产生偏差,进而出现各种计算方面的思维障碍,影响学生的计算能力。
除此之外,导致小学生产生数学运算思维障碍的原因大致还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一是教师缺少情境创设,很难激发学生兴趣;二是教师把多种计算办法单一化,对算法贪多求全,不注重梯度训练;三是学生练习时间难以保证,缺少足够的课堂巩固练习,不能使学生形成基本的运算能力;四是口算练习少,教师对学生口算能力培养的意识淡薄,致使学生口算的速度慢正确率下降。
二、小学生运算思维障碍的表现
作为小学高年级学生,由于经历了几年的学习,积累了一定的解题经验和方法,所以在解答问题时,思维僵化,解题方法陈旧,不能根据新题特点给予正确的解答,甚至出现错误,不能使有效的思维正常进行。
例如,一块地4/5公顷,种白菜占1/3,种香菜占去了1/4,其余的种胡萝卜。问种胡萝卜的面积是几分之几?
受思维定势的影响,多数学生会用总面积4/5减去种白菜和香菜的面积,就得出了问题答案。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思维方法,正确的计算应该是将总面积看做单位“1”,再用整体“1”减去种白菜的1/3和种香菜的1/4,余下的就是种胡萝卜的5/12。这个案例充分说明了学生由于受思维障碍的影响,不能对知识实行正迁移,反而产生了负迁移。
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对数学概念、运算规律、运算方法如果没有正确的理解和掌握,自然就会以偏概全,无法正确运算。
例如,把一根圓木锯成两段,第一段长3/4米,第二段长3/4,问哪段长一些?
很多学生在解答这道题时,都会产生误解,一个是3/4米,一个是3/4,两段不一样,根本无法比较。而事实上,大家都清楚,第二段长是3/4,第一段长就应该是1/4。但是,在解答时,由于学生的思维受阻,只停留在表象状态,进而形成了错误的认识。
综上所述,每一个小学生的数学思维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从而导致小学生对数学运算理解的偏差,结果无法得出正确的结果,这是一个极为普遍而且有十分的严重的问题,确实值得我们去深思和探讨。
三、小学生运算思维障碍的突破
口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应培养的基本技能。众所周知,在计算中,最常用的是口算和笔算,而口算是笔算的基础,直接影响着笔算的准确和熟练程度,所以我们要采取看横式、看口算表、听算让学生直接说出结果等训练形式,加强口算训练。或者通过有趣的游戏、比赛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学习的兴趣,尽量少讲精练,切忌单一反复的机械训练。教师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阵地的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向学生传授教学运算知识、运算方法、强调运算的准确性、规范性、熟练程度。新课程理念提倡算法的多样化,是为了提倡学生独立思考,提高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防止运算错误,提高计算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和方法。教师在教运算题时,首先要让学生学会审题,先看清题中的数字和运算符号,再明白应该先算什么、后算什么,想好什么地方可以口算、什么地方用笔,是否可以用简便方法计算等;然后再动笔进行运算。其次,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运算习惯,若遇到步骤多、数字大的繁琐运算习题时,要不急不躁、认真分析、冷静思考、耐心运算。第三要让学生养成仔细、按步检查的良好习惯,检查是否抄错了题,检查是否计算出现了错误,检查出错误要及时纠正。最后对能进行估算的计算题进行估算,在正式计算前,学生课估算运算结果的大致取值范围,然后再与运算结果比对,以确保运算的准确性。教师要结合具体的试题教给学生估算方法。引导学生掌握估算规律,增强学生估算的能力。
总之,计算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和有义务去努力专研和探索,找准教学的着眼点,突破学生数学思维障碍,让学生通过运算练习将自己的“客观认识”转化为“主观认识”,进而形成必备的数学基本技能。
参考文献:
[1]徐华森.谈数学教学中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J].河南农业,2008(7).
[2]杨庆余.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