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条河流

2015-11-11 04:38金娜
作文评点报·初中版 2015年38期
关键词:碧波河湾保护环境

金娜

我怀念那条河流。

 远远地看,它就像一根孤独的琴弦绷在原野上,任风雨和岁月弹拨。

 我是生长在它旁边的一双耳朵。当时我不觉得幸运,以为这音乐、这波涛的诉说、这不尽激情的灌注,都是理所当然的。以为这柳荫是理所当然的,洋槐洁白芳香的花絮是理所当然的,竹林里布谷鸟黄鹂鸟的啼鸣是理所当然的,两岸湿润的炊烟和歌谣是理所当然的。当时幼稚的心里,却有一个与生俱来的念头:这河流以及与它有关的一切,理所当然属于我们。

我在河湾里学会了游泳。我把蝴蝶的姿势、青蛙的姿势展示给水中的鱼;我仰躺在水床上,看天,在天蓝和水蓝之间,我是飘浮的梦。我捉螃蟹,石缝里小小的反抗弄疼了我的手,而它并没有多余的恶,小小的身体上全是武器,一生都在战争的恐惧里度过,最大的成功仅仅是防止过分的伤害。在横渡河湾的时候,我遭遇过一条水蛇,小小的头昂着,更小的眼睛圆睁着打量陌生的天空,它也在不测的水里横渡它的命运。

 我在竹林里制作了第一管竹笛,模仿北斗的指法(它也是七个音孔),在静夜里向身后的村庄和远方的岁月吹奏。

 当时,我不觉得这一切都是奇迹,我不觉得我内心的水域,有一多半来自这河流的灌溉。我那单纯、蒙昧的心里,以为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我没有想过这河流会有断流的时候,我没有想过它似乎源远流长的水,是来自哪里,它的温柔碧波和浩然激流,是怎样一点一滴汇成的。

 带着它的涛声和波光,我湿淋淋地走了。我走到哪里,就把它带到哪里,我是它站起来行走的一部分,我的记忆里流淌着它的乳汁。

  我仍然觉得它理所当然存在于那里,理所当然属于我,属于我们,而且永远。

 年前回家,我愕然了。我再也看不到那条河流。横卧在面前的,是它干涸的遗体,横七竖八的石头,无言地诉说着沧桑;岸上的柳林、竹林、槐林、芦苇荡都已消失,荒堆上,有人在埋头挖坑淘金;三五个小孩,在放一只风筝,几双眼睛一齐向上,望着空荡荡的天空,和那只摇摇晃晃的风筝。

 我已找不到当年游泳的地方,那让我感到河水深度、照过我少年倒影、用蓝色的旋涡激起我最初诗意想象的地方,已被高大的垃圾堆覆盖。

 我多想,我多想找到死去的源头,去大哭一场,让泪水复活这条梦中的河流。

 这时候,才痛彻心扉地明白:天地间没有理所当然永远属于我们的事物。

 理所当然,理所当然地去珍惜——这才是唯一属于我们的理所当然。

 我们不过也是游荡于河流中的另一种鱼。我们不愿成为干鱼,但我们很可能要把自己折腾成干鱼。许多河流枯竭了,污染了。爱,枯竭了;我们内心的河床,不再是碧波倒影,而是注满了污水,堆满了垃圾。

 我该怎样打开内心的纯洁水源,复活那死去的河流?

(选自《散文》,有删改)

【赏析】

  大自然是包括人类在内的地球上的万物赖以生存的环境,人类往往以为它可以默默地承受一切,以为它理所当然地永远属于我们。而当我们发现大自然环境遭遇破坏,并开始威胁到人类的生活时,才知道珍惜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评点】

  保护环境并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而本文却写出了新意。在文中我们并没有读到那些环境是如何被破坏得触目惊心的情景,反而会觉得字里行间充满了诗意,这是因为作者大量运用排比句式,充分描绘了河流两岸的美丽风光,句式整齐,节奏鲜明;细节描写生动,如对小蛇的描写很传神。在此基础之上,作者把河流现在成了“干涸的遗体”与当初的“温柔碧波”进行对比;运用拟人修辞,将河水枯竭写成“遗体”,韵味深厚。正是这样的笔法,使得环境遭到破坏,我们要保护大自然的主题更加得以凸显。

猜你喜欢
碧波河湾保护环境
碧波一树
保护环境
保护环境
河湾春夕
Boundary Value and Initial Value Problems with Impulsive Terms for Nonlinear Conformable Fractional Differential Equations
大地彩画 古朴村庄 宜良县河湾村
浩浩碧波润江淮——洪泽湖
项链
虹桥碧波太平湖
保护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