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正艳
【考场真题】
请以“那天,雨一直下”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写作要求:①将题目写在作文格的第一行;②文章贴近生活,言之有物,禁止抄袭或套作;③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④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名师解析】
1.咀嚼文题,把握要素——审题求准。这道命题看似简单直白,如若匆忙下笔是很难成就佳作的。静心思索,题目是有一定限制性的。“那天”交代了时间,它是特定的某一天,作文中就不能一连写到好几个时日。“那天”有别于“那一刻”“那一瞬间”,一定要拿捏好时间的跨度。“雨一直下”为故事设定了特殊的场景,其实就是雨一直未停息过,这是行文中应该注意的细节。只有准确理解题意,才不会出现失误。
2.遴选材料,确立中心——选材求新。典型的材料是考场作文制胜的关键。尽量挖掘出新鲜的材料达到引人注目的效果,不要老生常谈,一写到下雨就是爸爸送伞、妈妈冒雨背“我”去医院看病,这样的陈词滥调是乏味的。将写作的触角延伸到生活的各个层面,写家庭,写童年,写动物,写社会见闻……从身边找寻材料,从媒体获得材料,从阅读中积累材料……可以展现温馨亲情,甜蜜友情,童年之乐,凡人善举,传递正能量;也可以反弹琵琶,写不和谐的一幕,引发深层次的思考。
3.锁定细节,工笔细描——叙述求精。要让习作具有感染力,就少不了对细节的雕琢。抓住那些能够凸显人物形象的语言、动作、神态等,进行细致入微的描写,人物才会鲜活生动。当然,细节必须真实,且要用到关键处,力求精练准确地表达。
4.景物造境,妙笔传情——情感求真。雨景的描写是文中必不可少的一笔,是设置的特定环境,它能渲染气氛,烘托心情,推动情节的发展,深化中心。和风细雨、凄风苦雨、疾风骤雨……不同的意境会演绎出不同的故事,传达出不一样的情感。雨,是最能牵惹人的情思的,借雨抒情,融情于雨,让真情自然地流淌于笔端,悄然无声潜入读者心灵。
【佳作展示】
那天,雨一直下
荆州一考生
那天是周末。我坐在窗边抬头看天,外面的天阴沉沉的,几片乌云在天空慢慢地聚拢了,让原本并不明亮的天变得更加阴暗。远处的景色透出朦朦胧胧的灰色,窗边的树叶无力地耷拉着,天地苍茫一片,显得安静且压抑。过了一会儿,“啪”的一声,一滴雨打在了玻璃上。噢,下雨了。
我走了出去,发现爸爸在修车。听到雨声,他也抬起头往外望,像是想到了什么,转过头急忙说:“快去,下雨了,给你妈送伞,她还在田里。”我迅速拿起两把伞向池畔跑去。爸爸急着大喊:“路滑,穿筒靴。”我顾不上这些了,迅速跑了出去。雨开始下大了,一滴滴打在池塘里发出“叮咚、叮咚”的声响,越来越急促,好像在催我再快些。地面也变滑了,我只好放慢了脚步。落在草叶上的水珠逐渐打湿了我的裤脚,湿的裤子贴在腿上很不舒服。
终于,我到达了池畔的另一边。我看见妈妈艰难地挑着一担棉花,费力地往水池边挪。她抬起头看到了我,却将眉一皱,说:“谁让你来的?快回去!”随后将棉花挪到了船舱里,又左右看看说:“算了,路打湿了,我们坐船回去。”这时,雨下得更大了,水珠从妈妈的帽檐儿上一滴滴地淌了下来。妈妈顾不得身上的雨水匆忙转身要往田里钻,我急忙说:“别,雨下大了,我们回去吧!”她转身看了我一眼说:“还有两袋,搬上船我们就走。”“雨伞,给。”我将雨伞递了过去。妈妈笑笑没接,走向田间。她两手不空怎么打伞?
雨还没有削减之势,风更大了。池塘里的水和着风卷起了浪,一阵阵地拍打着船身。风刮得我一阵阵地发冷,我心里更是焦急。就在这时妈妈回来了,她的身子弯成了一张弓,双手死死地拽着肩头的口袋。那后背上的两袋棉花胀得鼓鼓的,看起来沉沉的。我快步迎上去帮忙,费力地将这最后两袋棉花搬上了船。
雨还是有增无减,风刮得脸生疼。我坐在船上不敢动,生怕那船外乱拍的水浪冲进来。这时抬头看妈妈,发现水从她的脸上淌下,从她的袖里流下。我知道这一定不好受,真的好想为她遮挡住风雨,但在这摇摇晃晃的船里,我却无能为力。妈妈叮嘱我不要乱动,她起身小心地撑起船篙,向家的方向划去。妈妈孱弱的背影让我一阵心酸。转身向另一边看去,发现爸爸一直静静地站在屋檐下望着我们。我的心里不觉又增添了一丝温暖。
终于到岸了,妈妈拍了拍身上的水,露出了舒心的微笑,而爸爸却埋下头继续修他的车,好像根本没有多看过我们一眼。
雨还没停,可天空似乎明亮了许多。
【佳作亮点】
1.平淡之中见真情。习作展现了一个雨天里一家人相互关爱的故事,没有矫揉造作,没有甜言蜜语,很平淡,很真实,却令人动容。本文没有一句直接点到“雨中情”,却时时处处在表现雨中真情:忙着修车的爸爸催“我”给妈妈送伞、“我”冒雨送伞、妈妈怕“我”挨浇让“我”先回去、“我”帮妈妈搬棉花、在屋檐下守望母女的爸爸……夫妻情、父女情、母女情,种种深情含而不露,无需修饰,也不浪漫,但就是让人感觉温暖。
2.景物穿插,适时烘托。文中不断点染着写雨的句子,紧扣文题“雨一直下”。“下雨了”,“我”给田间劳作的妈妈送伞,这是故事的起因。“雨开始下大了”,地面湿滑,“我”裤脚打湿,为后文返回改乘船做铺垫。“雨还没有削减之势,风更大了”,妈妈冒雨将棉花搬上船,衬托了妈妈的不辞辛劳。“雨还是有增无减,风刮得脸生疼”,“我”和妈妈坐船回家,烘托了“我”内心的焦急和对妈妈的心疼。“雨还没停,可天空似乎明亮了许多”,烘托了到家后的舒畅,言有尽而意无穷。对雨的描写,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烘托了人物心情。
3.通过细节展示人物形象。文中对妈妈着墨最多,细笔写了妈妈冒雨搬运棉花的情景,通过对妈妈神态、语言、动作的描写,使得一个吃苦耐劳能干持家的农村妇女形象跃然纸上。写爸爸的句子不多,开篇处他提醒“我”给妈妈送伞,叮嘱“我”穿筒靴,结尾处写到爸爸远远地默默地望着“我”和妈妈,然后又若无其事地修车,这符合爸爸内敛含蓄不善表达的性格特征,笔墨简省但个性鲜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