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青军
所谓互动教学,就是把教育活动看作是师生共同进行的生命与生命的交往和沟通,把教学过程看作是一个教与学交互影响和交互活动的过程。数学课堂互动的本质是数学思维的互动,有了思维的互动,才有互动的课堂。但是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课堂互动大多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是课堂教学互动的启动者和主宰者,学生则相对处于一种消极被动的地位,这样的互动往往存在某种“失真”现象,即为了互动而互动,不能真正地起到引发学生创新的火花,就不可避免地导致了课堂氛围不活跃,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受束缚。那么,怎样的课堂才是互动的数学课堂?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若能居高临下,纵横交错,多视角、多维度地创设学生思维的场景,构建起灵动的思维,就会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欲望,有利地促进、活化学生的思维活动,有利地引导、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只有有了这样的思维互动,才有互动的数学课堂。那么,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构建起活生生的思维互动呢?
一、巧设问题情境,点燃学生思维火花
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交流应是“随机”发生,教学情境的利用没有固定的方式方法,教师要根据具体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设备及教师本人素质,选择适当的创设情境的方法,点燃学生思维火花,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回答,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及培养学生创设思维能力。
例如,在“平面基本性质”的教学中可以创设如下问题(教师先让学生取出一支笔和一个纸板(三角板也行)):1.谁能用一支笔把纸板水平支撑住且能绕教室转一周?(此时所有学生的兴趣都调动了起来并开始尝试但都失败了)2.谁能用两支笔可以把纸板水平支撑住吗?(学生尝试结果还不行)3.那么用三支笔可以吗?(通过实验发现现在可以了)。4.那么你能从中发现什么规律呢?(通过三个点的平面唯一确定)。5.任意三个点都可以吗?(教师把三支笔排成一排发现无法支撑住)6.那么我们添加什么条件就可以确保能撑住呢?(绝大部分学生都认为要添加不共线的条件)。在这样问题情境的设置下,整个课堂教学完全是学生的发现而不是教师强给的。通过学生动手实验,强烈地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主动地、自觉地加入到问题的发现、探索之中,符合学生的自我建构的认知规律。
二、评价反馈,调控学生思维进度
评价反馈具有检测、激励、调控、导向以及推进学生后续学习的功能,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学生的回答给予恰当、合理、及时的评价,教师可以把握课堂的学习情况,调控教学活动,调控学生的思维进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习方法的有效性、认知策略的选择等,再引导学生展开联想、组合、对比、归纳、尝试、调整等思维活动,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利于建立愉快和谐、心理相融的师生关系,也能为学生营造一个积极探索、求知创造的思维氛围。在教学实践中,评价反馈可采用如下方式。
(一)纸笔测试
纸笔测试是我在评价学生过程中常用的方法。教师设计课堂练习或学生设计题目让学生做。它规范统一、便于了解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情况。
(二)口头测试
口头测试是我在课堂教学评价反馈过程中每节必用的方法。教师以提问的方式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让学生小结本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概括自己本节课的感想或收获;让学生就本课内容提问,同伴回答,它易于操作,能及时反馈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三)课堂观察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随时观察学生的注意状态,如听讲是否全神贯注;要随时观察学生的参与状态,如学生是否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学习;要随时观察学生的交往状态;要随时观察学生的思维状态,如学生的思维是否时时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学生是否善于用自己的语言来解释、说明、表达所学知识,学生是否善于质疑,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学生是否有自己的见解,有自己的思想或创意。
(四)自评互判
课堂上让学生对自己或对同伴的回答进行评价,包括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让学生对课堂上的纸笔测试进行互判包括同桌互判、小组互判、对组互判、全班互判等。
(五)教师点评
德国教育家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与鼓舞。”教师真诚地回应,中肯地修正,适时地表扬,另外教师还应及时表扬学生的奇思妙想,闪光之处,优异表现,正确的做法,良好的习惯,激励学生不断进步,强化学生这种学习的积极行为。
(六)网络平台
教学中可通过网络平台,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掌握情况,如用展台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设置一些“当堂练”,让“电脑”当场为学生批改作业,当堂补偿矫正,把问题解决在课堂上,做到“堂堂清”;充分利用“网络互动平台”,共享他人成果,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
在课堂评价反馈这一环节中,教师所运用的评价语言尤为重要,恰当的语言作出评价能够点燃学生思维火花,让理智与冲动交融,让智力与情感碰撞,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色彩,否则,会导致评价效果大打折扣,甚至适得其反。
三、思维的互动是一种体悟
学生学习和体悟的过程是一个生成的过程、创新的过程。从学习结果看,不仅仅是理解、领会了存在于学生个体之外的文本知识及其内含的情感、价值观,而是通过体悟形成了实实在在的“自己的东西”。这个过程只有在学生发挥了自主能动性的情形下才可能发生。可以说,体悟本身不存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有无自主性的问题,关注的是自主性的程度及如何发挥,因为它自觉地对学生的地位进行了内在的规定,那就是,教学过程中学生处于主体地位。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是新课程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理念,也正在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接受并运用于课堂教学实践,但是,那种为追求热闹而“经历过程”,为获得某个结果而“经历过程”的教学现象常常充斥我们的数学课堂。有话说:“纸上得來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里,需补充一句:“心中悟出始知深。”一句话,学生唯有“悟”,才能把握知识的真谛。
现代课堂教学不仅强调教师的教,更强调学生的学;不仅要让学生获取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思维互动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之一,课堂教学的良好氛围是建立在有效的思维互动的基础之上。数学课堂教学中,没有教师独巨匠心的思维活动的设计,没有有效地形成师生、生生之间的思维互动,就不可能有学生认知的冲突、思维的碰撞、智慧的火花,就不可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现代的教育工作者,我们应扎根于课堂,心系学生,潜心构建灵动的思维,着力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培育新课程下的思辨课堂,精心演绎数学课堂本质,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彰显教师的智慧。
(责编 田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