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母情深》教学设计

2015-11-09 17:50王永海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15年11期
关键词:情深意图细节

王永海

【教学内容】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18课

【设计理念】

注重以人为本,以读为本,尊重“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大胆放手让学生在圈点批注中潜心会文,在自主感悟、合作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提高阅读能力,同时结合文本语言的特点在语言文字运用方面加以指导,努力做到“以读为本、情文相生”。

【学习目标】

1.认识“陷、碌、攥”3个生字,借助文本具体语言环境理解词语“失魂落魄、震耳欲聋、龟裂”等。

2.重点抓住对人物语言、特殊句式这样一个扶手来指导学生进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借助对母亲描写细节的交流、品读来体会母亲的慈祥与善良和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让学生懂得抓住重点语句来品味语言、品味形象。

【教学过程】

一、猜想质疑,导入课题

1.出示课文开头与结尾两段话

就这样,我有了第一本长篇小说。

师:读了这两段话你认为中间部分可能讲些什么内容?

2.师:我们这节课就一起来学习节选自梁晓声的《母亲》的《慈母情深》,大家一起来读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有什么要说的?

师:如果我在深字下面加上着重号,你又会有什么话说?

【设计意图:学生读文章往往比较注重故事情节,这样设计一是符合学生阅读心理,二是让学生有个整体阅读意识,让学生走近作者的构思。学贵有疑。抓住课题这一文章的眼睛,找准教学切入点,真正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

二、初读课文,想象画面

1.师: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品读一篇课文,这是我国著名作家梁晓声写的《慈母情深》。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中也只有3个生字,请大家在默读的时候注意。读后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说清故事的内容。)

2.师:这么小的一件事,可在梁晓声的笔下却写得这么生动、感人,很多画面会情不自禁地浮现在我们眼前。快速浏览课文,到文中找一找,根据课文内容填一填。

课件出示:

3.师:请你默读这些词,读着读着,你的眼前会出现一幅幅怎样的画面?

【设计意图:五年级的学生已被初步要求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教师要有意识地训练学生搜集信息、提炼信息的能力。同时课标指出“五年级学生默读要有一定的速度”。本环节就是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默读速度,从而使教学目标落到实处。】

三、抓住感觉,定格形象

1.师:作者太想拥有这样一本书了,于是来到了妈妈工作的地方,看到了妈妈工作的环境,给作者第一感觉是什么?

2.师:不错,作者第一感觉就是“呆呆”的,“呆”的是什么?

3.师:课文出现了许许多多的画面,这些画面就像电视中的特写镜头一样永远定格在作者的记忆之中,分别是哪些镜头呢?

【设计意图:阅读教学要尊重学生的第一阅读感受,这也是顺学而导的切入点。】

四、聚焦细节,彰显形象

(让学生交流,出示相关句子,教师重在指导。)

1.细节一:一个形象

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

(1)说说看,你读了这些仿佛看到了一位怎样的母亲?(疲惫的母亲)

(2)谁能说说这句话的特别之处?

(3)如果把这句话说成下面这样可以吗?

“我的母亲背直起来了,转过身来了,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

(4)我们不妨还原一下母亲这个形象,你看到了怎样的背、怎样的脸以及一双怎样的眼睛?

(5)面对这样一位疲惫的母亲,你心里会有怎样的感觉?

(6)是啊,母亲的疲惫里深藏着慈母的情深啊。带着自己的感受再读这段话。

【设计意图:教学时,让学生通过改说句子,感受作者的语言特点,抓住关键词句这一细节描写还原体会母亲形象,让学生在深入阅读、充分感悟中品味文字,习得语感,领悟文章遣词造句之妙。】

2.细节二:一个场景

(1)结合具体语言环境理解“震耳欲聋”,并指导学生读出震耳欲聋的感觉。长期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会有什么后果?

(2)作者一遍又一遍地告诉我们母亲就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挣钱。你认为其实作者想告诉我们什么?

(3)这震耳欲聋的声音响了多久?(没停过)找出依据

(4)出示其他文本:

当你读了这些,再看看这瘦弱的脊背,你想说什么?

【设计意图: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感悟母亲工作环境的恶劣,初步体会母亲工作的艰辛。】

3.细节三:一番对话

(1)如果把这四句话合成一句话,你会怎么说?但作者却用了四句话表达,还用了那么多的省略号,你知道为什么吗?

(2)“失魂落魄”是什么意思?既然“失魂落魄”,那为什么又不想说了呢?不妨先来看看写作背景。

(3)师生分角色朗读。

【设计意图:适时补充课外资料,进行拓展阅读就使学生更深一步体会到这“一元五角”的不容易,也感受到母亲的艰辛。】

4.师:一句话、一个词在文中反复出现能增强感人的力量。像这样的句子文中还有很多,你能找出来吗?

5.师:通过抓住细节,我们品读了语言,母亲这一形象在我们头脑中越来越清晰起来,请你说说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

五、课外延伸,真情告白

1.师:怪不得作者这样说:“忘不了我的小说第一次被印成铅字时的情景,我避开人群躲在一个地方哭了,那一刻,我最想我的母亲。”

2.师:让我们再次深情读课题。

3.师:此时,“我”内心一定感慨万千,作者用了一个“……”,你能把他省略的心理活动写出来吗?

出示句子: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                   。

4.学生交流,教师补充汪国真的《母亲的爱》当中的几句诗:“我们也爱母亲,却和母亲爱我们不一样。我们的爱是溪流,母亲的爱是海洋。                      ,母亲的爱是                。”

【设计意图:借助文本的补充,丰富学生的感知,读出文章的“味”来。读写结合是语文教学实践的一种重要方式,在此安排小练笔,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表达出作者的心声,从而体会作者对母亲的爱。】

猜你喜欢
情深意图细节
原始意图、对抗主义和非解释主义
陆游诗写意图(国画)
制定法解释与立法意图的反事实检验
以细节取胜 Cambridge Audio AXR100/ FOCAL ARIA 906
我的情深你若懂
留心细节处处美——《收集东·收集西》
峡谷情深
细节取胜
从来缘浅,奈何情深
情深一刻 恋恋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