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琦
“没见过像你这样的学生” “你要不想学就回去”……9月1日,湖北省教育厅公布教师“十大美语、十条禁语”征集活动遴选结果,引导广大教师多讲“美语”、不说“禁语”,自觉规范职业行为。(9月2日《楚天都市报》)
在去年的第30个教师节主题展上,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老师在学生心目中具有重要位置。老师无意间的一句话,可能造就一个天才,也可能毁灭一个天才。”的确如此,老师简单的一句话,可能激发学生内心的小宇宙,也可能毁灭一个世界。“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请不要低估语言的力量,这或许会伤了灵魂的支点,成为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十大禁语曾在多个地区和行业出现,真的能管住骂人的嘴吗?没有教育机制的改变和法律法规的依托,恐怕公布禁语也只是让民众听听看看,沦为一次饭后谈资罢了。现在我国多地都曾将语言暴力加入地方法规,比如北京、浙江等。但是国家的《未成年保护条例》《教育法》却未对此明确规定,应尽快将其纳入法律体系,明确语言暴力的概念,给禁语禁的理由,方能让十大禁语不只止于“十”,发挥其规范教育的力量。
教师禁语,禁的正是教师们一些常见的伤人之语,大多数学生都耳熟能详,或许这些过激的话只是一时冲动,也或许只是爱和教育的一种表现方式,但是给孩子们带去的却是实实在在的伤害侮辱,是语言暴力。诚然,批评是教育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手段,惩戒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但是这两者的使用却不能等同于简单粗暴的体罚或恶语伤人,语言暴力与惩戒教育无关。如何让批评成为一种艺术,这考验着每一个教育者的经验和智慧。批评中应充分考虑批评的方式、效果、被批评者的承受能力等,从而建立一套更有效、也更能让学生接受的批评体系。
同时,教育部门、学校更应尽快建立惩戒体系和尺度标准,给老师如何惩戒指出明路和边界。近年来由于权利意识的提高、教育的逐步规范,体罚、冷暴力等曾广泛存在于教育中的惩戒体系被打击或取消,曾有教师写下《如今教育只剩下“宠”字了》的文章来表达对惩戒教育的困惑。现实中的确有大量学生不听管教,和风细雨的规劝和一味的夸奖并没有用,反而会让孩子成为温室的花朵,抗打击能力差,因此惩戒教育必不可少。笔者认为,惩戒可以有很多种,并不一定要伤要痛,比如《哈利波特》中的哈利犯错后就曾擦奖杯、抄写、帮老师工作等。我国教育也可发挥想象力,多样化惩戒方式,比如让差生帮老师改作业,不仅变相学习了,又完成了惩戒。
让禁语在校园中消失,是教师素质的体现,是教育素质的前进,更是学生素质提升的开始。同时,在教师十大禁语的背后,家长们也应反思自己是否曾口出类似禁语(“父母挣钱你就考这几分、怎么生了你这么个笨儿子”!)。由于教育知识的缺乏,很多父母的语言暴力更为常见,对此,相关部门可出台相应教育指导,学校也可利用家长会等开展教育交流,提升父母教育素质,让教育禁语的伤害彻底止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