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头筑防线 过程有标准荣成叫响“食安”品牌

2015-11-09 19:24王长亮
农产品市场周刊 2015年43期
关键词:荣成食安荣成市

王长亮

抓住源头筑防线,控制过程有标准,创新方法提效能,在推进双城联创工作中,荣成市思路清晰,方法独到,成效显著。自启动双城联创工作以来,荣成市将其作为保障区域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核心要务和根本抓手,双线并举,一体推进,因地制宜,创新工作方法,牢牢抓住食品农产品安全的“生命线”,实现了管理无盲区、投入无违禁、产品无公害、出口无隐患、百姓无担忧的局面,成为“食安山东”中的一大亮点。

源头管控 牢筑三道安全防线

农产品质量安全是食品安全的源头。为把好农产品质量安全源头关,荣成市按照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的要求,遵循“建设十大体系,构筑三道防线,实施全程监管”的总体思路,全方位、无缝隙地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

眼下,荣成华峰果品有限公司2000多亩的标准化果园内硕果累累,一株株通过集约栽培模式栽种的果树挂满红色的果实,即将被采摘、装箱,发往全国各地。“今年天旱,这套滴灌系统可是帮了大忙。这滴的可不是普通水,都是按土壤养分含量和苹果当前的需肥特点,根据专家指导配兑出来的营养餐。”荣成华峰果品有限公司生产经理孙义俊指着地里的黑色管道说。

荣成华峰果品有限公司是一家集苹果种苗、种植和果品储存、加工、销售、休闲采摘于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通过实施现代苹果种植模式和技术创新,节省农药施用量 70%,化肥施肥量减少80%,土壤有机质提高1.2%以上,使果树始终处在最适宜的生态环境。

正是靠着现代化、标准化、规模化的种植方式,从这里走出来的“翠虹”牌苹果不仅风味独特,各项营养指标皆优于常规栽培苹果,还被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认证为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及无公害农产品,并通过京东等电商平台进入全国高端市场。

在荣成,像华峰果品这样的标准化种植基地共有120万亩。“农产品是整个食品安全链条的前沿与源头,而保证农产品质量的根本在于化解小农户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荣成市农安办主任丛培杰说。

为此,荣成市加快农业标准化推广,实施农业品牌战略,一方面指导农民科学种田,另一方面,建立农业标准化基地体系,重点按照“公司+合作社+基地+标准+品牌”模式,打造“三品”基地及农产品出口基地,实行统一品种、统一农业化学投入品供给、统一生产标准、统一检验检测和统一销售五统一制度,并通过制定标准规范,严格备案监管,实现种植业标准化生产全覆盖,水产品标准化养殖面积达到30多万亩,畜牧标准化养殖场有30多个,让标准化种养成为荣成农产品安全的一道有力防线。

源头布控,高筑农业投入品防线,是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首道关卡。如今在荣成,禁用、限用高毒农药已经实现零销售,严重影响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乙草胺、富美神等也早已全面禁止销售。为建立农业化学投入品控制体系,荣成市投资8500万元,建立4万平方米的农资配送中心,承揽全市农药批发业务,执法部门进 驻监管,实行一个关口流入,一个管道流出的经营模式,防止假劣农资流入市场;实施农药经营告知制度,未向主管部门和用户告知的农业化学投入品严禁上市销售。

农产品要顺利从田间地头走向餐桌,还必须经过检验检测这道最后的防线。荣成市建立了完备的检验检测体系,设立市级检验检测中心一处,统领农业、海洋与渔业、检验检疫等部门检测分中心四处、重点企业第三方实验室两处和企业、镇街、合作社检测室近600处,各司其职,实现检验检测全覆盖。

多措并举,荣成市逐步建立起“建设十大体系,构筑三道防线,实现全程监管”的农安监管模式,打造了全国“一流质量、一流效益”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实现了“食用安全有保障,产品出口稳增长”的效果。

规范生产

“标准+检测”两手抓

作为全国第一渔业大市,海洋食品生产是荣成市食品加工领域内的大头,生产主体数量多、规模大、种类杂,把好海洋食品质量安全关尤为重要。

严把生产加工的每一道工序,将产品安全作为最低底线,这是荣成市绝大多数食品生产企业的基本原则。本着这一原则,荣成建起一套完整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海藻、食品工业等各类海洋产品行业协会各司其职,行业规划、行业质量标准等纷纷出台,565家海洋食品加工企业严把质量关,保证食品质量安全。

在泰祥集团投资5000万元建起的检测大楼里,透过检测室的可视玻璃窗,记者看到检测员们正在一台台专业的检测设备前忙碌。农药残留、过敏源、添加剂、重金属……检测室目前具备对600多项物质的检测能力,能够轻松应对国际上最严苛的进口标准。

大型企业集团建立检测中心,辐射周边区域内食品安全检测,具有浓郁的荣成特色。为加强食品质量市场监管,荣成市整合全市检测技术资源,及时引导发挥大型企业检测中心的区域带动作用,好当家、泰祥等企业先后投入5000多万元新上检验检测设备,在加强常态自检的同时,为周边农产品出口企业提供检测服务。目前,荣成市共建起200余家企业检测中心和实验室,基本满足了企业对收购和出口农产品的检测需求。形成以政府部门为主导、大型企业检测中心为骨干、中小企业实验室为补充的监测网络。

在大企业规范生产、加强检测力度的同时,干海参、海米等作坊式的生产加工环节也被纳入了食品安全管理范围内,并加以重点监管。

针对干制海产品的加工特点,荣成市因地制宜对全体加工业户实行备案制管理,与加工业户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一旦抽检出现问题可直接追溯到责任人。在生产环节,荣成市将干制海产品加工基本要求以“明白纸”的形式发到每一家业户手中,并在加工生产旺季加大检查力度,突击抽验,随时监控干制海产品生产质量。一旦发现有违规添加色素、工业用盐的质量安全问题,依法从重处罚,并第一时间通过各种途径曝光。

在高压监管态势下,目前,荣成市共抽检干制海产品750批次,未发现有违规添加的行为。endprint

创新监管

智慧平台高效全覆盖

推进双城联创,高效监管是重要一环。

日前,荫子镇监管所的两名工作人员来到荣成市第十一中学食堂检查卫生情况,只见工作人员掏出手机,打开荣成市食品药品信息化监管平台,对照着平台上显示的检查条目逐一检查,并将信息录入系统,最后点击确认键,一份电子版的执法文书便在系统中正式生成,且成为该校食堂海电子档案的一部分。

移动执法已经成为荣成市智慧监管的一大亮点。今年年初,荣成市投入130多万元建立的食品药品信息化监管平台正式开始使用,借助食品药品信息化监管平台,执法人员可通过手机终端执法定位、现场拍照取证、同步上传归档,系统后台对工作流程进行查询、会签、提醒,将网格化监管落实到实处。

10月20日下午,荣成马大哈配餐中心,工人们有条不紊地配餐。而荣成市食药监局电子监管中心的工作人员则通过视频实时监控着配餐全过程。荣成市食品药品信息化监管平台将全市食品农产品等监管对象纳入数据库,形成食品农产品企业电子地图,并与 12331、荣成民心网、民生110、荣成征信系统进行联网整合。借助监管平台的视频,荣成市食药监局工作人员能实时看到27家学校食堂、近百家食品生产企业的生产加工活动,并将逐步扩大到大中型酒店后厨和大中型商超,让更多的食品生产过程“亮”在监控眼之下,真正让不安全的食品行为无所遁形。此外,通过平台,监管人员能第一时间将监管发现的问题、其他渠道反馈的社会投诉举报等,向基层监管机构、终端执法系统发出指令,并及时有效处理。

在荣成市食品药品信息化监管平台中,诚信评价体系建设独具荣成特色。打开诚信评价板块的界面,按照“分级分类”的原则,所有纳入监管的食品药品生产流通企业均有着自己的相应等级——ABCD和待评价。通过日常检查和稽查办案,荣成市食药监局对企业进行量化考评,按照荣成当前诚信评级的总要求,进行分级标记。“每年年底,我们会将企业的诚信得分提交给全市的社会信用体系,结合其他相关诚信领域的得分,企业将获得自己最终的社会信用得分。对评定等级差的单位,我们将通过增加检查次数,重点约谈等举措,督促企业守法经营。”荣成市食品药品信息化监管中心负责人林栋说。

智慧监管同样应用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控上。依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平台,设立标准化基地、农资监管、检验检测、质量追溯和监管预警五大功能模块,可实现对辖区内农产品的产、供、销及加工、检测等关键环节的全程监控,并将在年内覆盖全市22个镇街的种养基地、大型超市和农产品加工企业。该平台不仅能为监管部门提供及时、准确、快捷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而且市民可通过销售网点的终端机能直接查询到农产品的原产地及用药施肥等情况,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的无缝监管。

借助智慧监管平台,荣成市实现了全方位、立体的网络化监管,在省时省力高效的同时,让动态化监管成为现实。endprint

猜你喜欢
荣成食安荣成市
临平区市场监管局 推进基层星级食安办建设 激发食安共建共治新格局
《兰台见证:荣成70年大事记》出版发行
荣成“天鹅湖”
荣成市苹果高光效树形改造及其配套技术总结
陪伴成长,一路花开
——记荣成雪梅读书写作团队创立人杨雪梅
山东荣成市中医院免费治疗5名特困眼疾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