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昆山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包桥小学 钱玥
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因材施教
□江苏省昆山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包桥小学钱玥
因材施教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每个学生都存在认知水平、学习能力及自身素质等方面的差异。教师在教学时应认识到学生的学习特点,选择适合每个学生的教学方法,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小学数学因材施教练习设计课后指导
因材施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应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理念,其实质就是要求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坚持因材施教。
正如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一样,世界上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由于学生的生活环境及家庭背景不同,他们必然存在着生理和心理上的差异。这些差异的存在又影响他们的性格、态度,进而影响他们的学习。作为教师,我们应认识到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有些甚至是无法改变的,我们只能设法缩小差异。面对智力、能力、性格等各方面都有差异的学生,我们要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其实,差异正是因材施教的前提和基础。
1.了解学生。教师因材施教的对象是学生,因此,我们必须了解班级中每一位学生的情况。每当我接手一个新班级时,都会向以前的任课老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我还会通过各种调查及测试,整体把握班级的数学学习情况。在此基础上,根据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将全班学生分成高、中、低三个层次。对于每个学生属于哪个层次,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当然,对班级中学生分层次的情况不能向学生公开,教师表面上要做到“一视同仁”,否则,会挫伤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后,有部分学生在学习上会有明显的变化,这时,教师也要及时应变,调整学生的层次。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儿童不仅仅知道而且体会到教师和集体对他们的优点既注意到了,又很赞赏的话,那么,他就会尽一切努力变得更好。”学生的自尊心很强,他们也很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对他们的肯定。教师一味地批评,只会打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多鼓励学生,当学生在某一方面有进步时,应及时给予肯定。
在数学课堂中,优秀学生总是能得到老师的关注。但是,过多的表扬会使他们心高气傲。因此,表扬好学生也要选准时机,适可而止。课堂上,我一般会让优秀学生回答一些具有一定难度的问题,让他们充分表现自己。如果回答正确,加以鼓励;如果回答错误,也不是急于批评他们,而是让他们再好好想想。有时候,我也会展示他们的作业,一方面,希望其他学生向他们学习;另一方面,也希望他们继续严格要求自己,永不懈怠。
我们每一位教师总是喜欢乖巧、聪明的学生,但每个班级中总会有几个不爱学数学的学生,他们很多时候都是在老师的批评、同伴的讥笑中度过的。其实,他们更需要得到老师的肯定。陶行知先生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识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学生都是有感情的个体,不管多么顽皮的孩子,他们也有自尊心。有时候,他们表面上装作若无其事、嬉皮笑脸的,但他们的内心还是脆弱的。我们要帮助他们消除消极的心理,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课堂上,我会让他们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回答正确时,及时给予肯定,即使回答错误,也给予笑脸,让他们减少压力。当他们的作业有所进步时,如能及时完成或书写比较规范,我也会在班级中表扬他们。十句百句的批评抵不过一句“你真棒”。其实,每个孩子都是聪明的,就要看我们如何去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因此,我们要善于抓住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学会将他们的优点无限放大,以此来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课堂中的练习,既能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又能及时反映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书本上的习题除了思考题外,我是要求所有的学生都掌握。对于优秀学生来说,他们的基础知识比较扎实,类似的习题使他们在重复相同的事情。机械的思考反而不利于他们思维水平的提高,同时也使他们产生厌恶心理。如果对学生的练习进行分层,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因此,我们要学会弹性处理练习,给学生提供更多选择的空间。比如:校园里有杨树80棵,柳树50棵。杨树比柳树多百分之几?解法一:80-50=30(棵),先计算“杨树比柳树多的棵树”;30÷50=60%,再计算“杨树比柳树多百分之几”。这种方法正是例题中所呈现的,班级中每一位学生都要理解并掌握。解法二:80÷50=150%,先计算“杨树的棵树相当于柳树的百分之几”;150%-100%=50%,再计算“杨树比柳树多百分之几”。第二种方法比较抽象,部分学生理解时存在一定的困难,更不要说用此法来解决问题。在练习中,我便会对学生明确要求:高层次的学生必须两种方法都理解,并且会用这两种方法来解决问题;中层次的学生必须两种方法都理解,但只要用一种方法来解决问题;低层次的学生只要尝试用第一种方法解答即可。这样的训练,可以体现学生的不同思维水平,有利于实现学生的自我价值。
课堂教学是一项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活动。在数学课堂中,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只能被大部分人所接受。班级中有一部分人因为学习习惯等自身素质的原因,不能很好地掌握课堂知识,往往会出现“吃不到”的现象;也有一部分基础知识扎实、接受能力比较强的学生,他们已经不满足于书本上的知识,往往会出现“吃不饱”的现象。针对班级中的这类现象,我们要采取措施,进行课后个别辅导。
对于优秀学生来说,他们本身的学习习惯较好,常规的练习不利于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更不利于他们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我专门对他们进行“培优”训练,引导他们完成一些思维难度较大的题目。
对于学困生来说,他们的基础知识不扎实,又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仅仅依靠教师课堂上的教学,他们是不能达到教学要求的。因此,我专门对这类学生进行“补差”训练。课后,我会及时帮助他们梳理知识,让他们减少问题的积累。如有一些学生不能按时、独立完成作业,我会把他们带在身边,时刻督促他们。当他们作业中出现问题时,我会不失时机地加以指导,并要求他们说清解题思路。在补授知识的同时,我还会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让他们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因材施教是中国教育的传统,也是中国教育的特色。对有差异的学生进行有差异的教学,是“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的真正体现。教师应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和发展观,正确看待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促使他们数学水平的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