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环保社会组织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2015-11-09 13:01张虹萍崔永江
中国经贸导刊 2015年30期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

张虹萍 崔永江

摘要:21世纪,中国城市化要贯彻以人为本,优化布局,生态文明,传承文化的基本原则;要加快城市环境生态建设的步伐,推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解决城市化过程中出的各类环境问题;推进社会治理创新,就要实行城市环境的多元主体共同治理,更好发挥环保社会组织在公共服务和环境管理中的作用。

关键词:环保社会组织 城市生态环境 可持续发展

要实现中国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就需要协调发展与环境的关系,与企业、环保社会组织协调合作的行动,限制人类损害环境质量的行为,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体系、社会体系和保持与之相适应的可持续利用的资源和环境基础。

一、中国城市生态环境现状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城镇化进入稳步发展时期,全国城镇数量与质量有很大提高,农村人口非农化过程一直在加快。1995年—2008年是中国城镇化加速发展的重要时期,同时也出现了城镇化的冒进式发展的现象,脱离了循序渐进的原则,超出了正常的城镇化发展轨道,在城镇化进程中表现出人口城镇化率虚高,耕地、水资源、能源等重要资源过度消耗,环境受到严重污染,城镇空间规划建设出现无序乃至土地失控,这种状况属于中国冒进式的急速城镇化现象,基础设施建设出现了巨大的浪费。目前来看,城市污染有从东部地带向中部和西部地带转移的倾向,城市污染从大中城市向中小城市甚至农村转移的倾向。

1974年,美国学者休威尔指出“环境管理是对损害人类自然环境质量的人的活动(特别是损害大气、水和陆地外貌的质量的人的活动)施加影响。”中国在21世纪初期,环境管理竞争力仍然处于较低水平。需要动员社会各种力量,参与到城市化建设之中,从而满足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二、中国环保社会组织现状及培育的重要意义

中国环保社会组织的分布主要集中在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及东部沿海地区;其次是湖南、湖北、四川、云南等生态资源丰富省份;其他地区的环保社会组织相对较少。

开展环保活动比较好的环保社会组织大多是全国性的组织。如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于1993年4月正式成立,是环境保护部主管、民政部登记注册的中国第一家专门从事环境保护事业的全国性公募基金会。为促进我国环保公益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建立了严格的资金筹集、管理和使用制度并接受政府有关部门、捐赠者和公众的监督。

(一)中国环保社会组织存在问题

中国环保社会组织存在一些问题。环保社会组织大多数属于官办性质,数量少,自我生存的能力较差,缺乏社会认知,作用不明显。环保社会组织的活动一般都是围绕政府和环保部门的重点工作展开,缺乏工作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较少考虑社会影响和公众利益。截止2008年底,共有6716个生态环境类的环保社会组织。但根据中国社会组织网站,查到的全国性环境保护的社会组织有34个。环保社会组织经费大体来自政府拨款和企业赞助,拥有相对固定经费来源,但不足以支撑其完成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中国城市市民对环保组织一般没有明确的概念,甚至不知道自己所在城市环保组织的存在。中国环保社会组织不能满足城市化进程城市公共管理多元需求,特别是提高公民环境意识需求。市民各项合法权益的保护需要通过非政府组织来提供,他们对多元化利益需求的反应、对政府意见的表达也要环保社会组织协助才能实现。

(二)培育环保社会组织的意义

随着中国政府职能转变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需要培育引导环保社会组织,进一步加强政府与社会组织之间的联系与合作;采取多种形式,拓展公众在环保领域进行有序参与的空间,从而推动中国的生态文明、政治文明建设和民主化、法治化进程。

环保社会组织是提高市民环境意识的主力军。据学者研究,城市市民是城市环保的主力军,城市是环保运动的主阵地。市民环保意识的提高得益于各种形式的环境教育和环境运动。

环保社会组织是不同省份之间、国内外环保交流的平台之间交流的媒介。环保社会组织通过省际和国际民间环境交流合作的渠道宣传政府的环境政策和工作成效,努力维护政府的环境形象。

环保社会组织是城市环境管理重要组成部分。环保社会组织作为社会上的第三方力量,可以弥补市场和政府部门的不足,完成政府部门不能或不能有效完成的社会职能。处理各类城市环境问题,监督各级政府经济环保政策,起到了关注民生,维持社会稳定的积极作用。

三、具体措施

城市发展需要改变以往的管理模式,建立政府主导下的多元主体共同治理的模式。各种环保社会组织进行的部分治理活动,是城市管理中非常重要的治理主体。那么,如何培育环保社会组织呢?

学校是环保社会组织主阵地。从组建形式看,西方的环保组织主要依托各类基金会而建立。然后确定各类环保对象和落实各种环保目标。相比较而言,中国的环保社会组织起步晚,成长迅速,发挥作用明显,但发展不均衡,骨干人才偏少。学生环保社团数量大、热情高,但组织不稳定,负责人变动频繁。要改变这一现状,就应该面向学校,利用黑龙江各类学校特别高校现有的科技和教育优势,建立起环保社会组织。

企业是环保社会组织的投资方。经费不足是环保社会组织面临的共同压力和挑战。解决途径就是通过政府和公众参与的社会组织迫使企业承担相应的环境责任,企业对应该承担环境责任进行技术和资金扶持,可以采取给环保社会组织投资的形式,进行环保技术的开发研究以及环境教育的宣传工作。

社区是环保社会组织的实践基地。在中国,真正意义上的城市社区工作开始于1986年。但目前,社区仍是国家传统的城市基层工作的一个“末梢”,仍带有很浓厚的城市政府管理的味道。要建成现代化新型文明社区,“社区环境管理的目标就是要提高社区居民的环保意识,保障社区居民合法的环境权益;保护社区环境卫生,建设绿色、生态、低碳化的美好社区;建设现代化的社区环境文明,建成环境优美、生活舒适的现代化新型文明社区。”环保社会组织深入到社区,能够极大地扭转社区资金、技术不足的劣势,使得环保社会组织组织越来越具有“草根性”,形成居民广泛参与的热潮。例如,一些扎根基层的社区环保组织成员通过互联网向他们所属地区的市政府发邮件,让官员了解社区里正在发生的事情的真相。

环保社会组织产生是与环境危机和城市环境管理转型相呼应的政治文化现象,是城市可持续发展重要力量。实质是表示这样一种观念:人类作为自然的一部分而不是主宰者所应当担当的适当角色,应该以环保社会组织为桥梁来重新构建一种可以使人类长久地在地球上生存的经济、政治、社会与文化。环保社会组织教导市民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生态观,并指导自己的行为,最终实现城市中的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琨,李永峰,王璐主编.环境规划与管理[M].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10

[2]李建平,李闽榕著.中国省域环境竞争力发展报告 2005—2009[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3] http://www.chinanpo.gov.cn/

index.html

[4]竹立家主编.中国公共行政[M].红旗出版社,2007

[5]鲁哲著.论现代市民社会的城市治理[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6]孙录宝主编.城市社区管理知识读本[M]. 山东人民出版社,2012

〔本文系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黑龙江‘三优文明城市创建中的市民参与问题研究”(项目编号:13E071)部分研究成果〕

〔张虹萍,1969年生,黑龙江省五常人,佳木斯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区域史和环境史。崔永江(通讯作者),1974年生,佳木斯大学组织部副研究员。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猜你喜欢
可持续发展
生态文明视角下中国光伏产业的发展研究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江苏省出口产品结构优化升级
中小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建筑节能新材料应用探究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