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琳琳等
摘 要:将1960-2000年华南地区(包括南海、广东、广西)40a各站积温、干燥度的数据分为4个阶段,每个阶段10a进行处理,应用Excel求出华南地区各站每10a的积温、干燥度平均值,并使用Arcgis软件对处理好的数据进行插值分类处理,最终得到变化趋势的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南亚热带湿润区20世纪70年代显著增加,20世纪80年代和20世纪90年代均逐渐减少,到20世纪90年代减少到和20世纪60年代相当。南亚热带亚湿润区20世纪70年代减少,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增加,但是还没有达到20世纪60年代的数值。北热带亚干旱在20世纪70年代显著减少,20世纪80年代与20世纪60年代相当,20世纪90年代又有减少的趋势。
关键词:气候区划;干燥度;华南地区
中图分类号 P468.0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5)20-116-02
1 资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1960-2000年华南地区(包括南海、广东、广西)40a各站积温、干燥度的数据。
1.2 数据处理 将40a数据分为4个阶段,每个阶段10a进行处理,应用Excel求出华南地区各站每10a的积温、干燥度平均值。并使用Arcgis软件对处理好的数据进行插值分类处理,得到干燥度的变化趋势结果。
2 气候区划分析
图标说明:深色区域代表南亚热带湿润区;浅色区域代表南亚热带亚湿润区;条纹区域代表北热带亚干旱区;①为北热带湿润区;②为北热带亚湿润区;③为北热带亚干旱区;④北热带亚湿润区。如图1,为1961-1970年10a气候区划图,在海南最南端出现了很少面积的北热带亚干旱区。南亚热带湿润区比例略高于南亚热带亚湿润区。
图1为1961-1970年10a干燥度图,图中红实线为干燥度1.0分界线,红虚线为积温8000分界线、红色粗虚线为干燥度1.5分界线。以干燥度为底图结合积温插值图,图中浅黄色为南亚热带湿润区,中黄色为南亚热带亚湿润区,其中图中①为北热带湿润区,②为北热带亚湿润区③为北热带亚干旱区,从图1可以看出华南地区干旱区面积最少。
如图2,为1971-1980年10a气候区划图,在海南最南端出现了很少面积的北热带亚干旱区。南亚热带湿润区较大,比前10a扩大了32.4%;南亚热带亚湿润区面积减少,比前10a减少了36.9%,北热带亚干旱区面积减少,减少了47.4%,因此20世纪70年代华南地区比20世纪60年代气候湿润。
如图3,在海南南部中热带亚湿润区面积扩大,在海南西部出现了中热带亚干旱区,在广东西南部出现了北热带亚湿润区,广西省中北部北热带亚湿润区面积扩大。与20世纪70年代相比,华南地区的南亚热带湿润区面积减少17.4%;南亚热带亚湿润区面积增加了41.4%;北热带亚干旱区增加了75.7%,因此可得知,20世纪80年代华南地区气候比20世纪70年代干燥。
如图4,20世纪90年代与20世纪80年代相比,在广东省东出现了北热带亚湿润区。与20世纪80年代相比,华南地区南亚热带湿润区面积减少了5.2%;南亚热带亚湿润区面积增加了7.9%;北热带亚干旱区面积减少了11.4%,因此,与20世纪80年代相比,华南地区气候干燥度无明显变化。
3 结论
综合以上结果可以看出:南亚热带湿润区20世纪70年代显著增加,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均逐渐减少,到20世纪90年代减少到和20世纪60年代相当。南亚热带亚湿润区20世纪70年代减少,20世纪80年代和20世纪90年代增加,但是还没有达到20世纪60年代的数值。北热带亚干旱在20世纪70年代显著减少,20世纪80年代与20世纪60年代相当,20世纪90年代又有减少的趋势。
参考文献
[1]孟猛,倪健,张治国.地理生态学的干燥度指数及其应用评述[J].植物生态学报,2004,28(6):853-861.
[2]韩芳,刘朋涛,牛建明,等.50a来内蒙古荒漠草原气候干燥度的空间分布及其演变特征[J].干旱区研究,2013,30(3):449-456.
(责编:张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