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蔬菜生产成本收益波动分析

2015-11-07 00:40王朋成等
安徽农学通报 2015年20期
关键词:对策建议蔬菜

王朋成等

摘 要:蔬菜产量、销售价格和生产成本的变动,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对比关系,对比关系不同是蔬菜收益波动的主要原因。该文根据安徽省 2011-2014 年的蔬菜成本收益相关数据,对构成蔬菜生产成本和收益的各要素变动情况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其波动特点和成因,并提出了稳定蔬菜生产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蔬菜;成本与收益;波动特点;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 S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5)20-05-03

安徽是农业大省,也是全国蔬菜主产省之一,蔬菜生产已经成为全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重点产业和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十二五”以来,在政府扶持和市场的引导下,蔬菜播种面积和产量不断增长。2014年全省蔬菜播种总面积86.21万hm2,蔬菜总产量2551.0万t,比2010年分别增加11.2%和19.4%。然而,“菜贵伤民、菜贱伤农”现象在不同时期、不同程度地伴随了蔬菜发展。本文通过对安徽省2011-2014年蔬菜生产成本收益波动情况的分析,阐述了其成因和变化特点,为政府和生产者提供参考建议,以期促进蔬菜产业稳定发展。

1 安徽省蔬菜生产成本波动分析

蔬菜生产成本主要包括物资与服务费用、人工成本、土地成本3大组成部分,其中物资与服务费又包括直接费用(含种子费、化肥费、农家肥费、农药费、农膜费、租赁作业费、工具材料费等)和间接费用(含固定资产折旧、销售费、保险费等),人工成本包括家庭用工和雇工。2011-2014年安徽省蔬菜平均成本及构成比例情况见表1和表2。

1.1 蔬菜总成本波动情况及特点 2011-2014年,蔬菜生产平均每667m2总成本呈逐年递增趋势,从2011年的3 643.7元增长到2014年的4 737.2元,增加1 093.5元、增长30.0%;2012年同比增长20.4%、2013年同比增长6.2%、2014年同比增长1.7%。

从总成本内部构成看,人工成本所占比例逐年上升,由2011年的53.3%上升到2014年的63.7%;物质与服务费用所占比例逐年降低,由2011年的39.8%下降到2014年的29.3%;而土地成本所占比例维持在6.3%~7.0%之间波动;人工成本已经超过总成本的50%以上。

从费用增加绝对量看,2012年、2013年和2014年平均每667m2总成本年度增加量分别是743.8元、271.8元、77.9元,人工成本、物质与服务费用和土地成本的年度增加量分别对总成本增加的贡献率是2012年为81.9%、13.3%和4.8%,2013年为121.5%、-23.0%和1.5%,2014年为171.9%、-126.4%和54.6%,人工成本对总成本增加的贡献率远远超过物质与服务费用和土地成本。

因此,人工成本不仅是总成本的主要构成部分,而且是影响总成本波动的关键因素。

1.2 物质与服务费用波动及成因 2011-2014年,物质与服务费用呈高低相间增减波动特点,年度同比增减率分别是2012年6.8%、2013年-4.0%、2014年-6.6%;但其内部构成比例比较稳定,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所占比例分别在78.9%~81.7%和18.3%~21.1%之间波动。

农用生产资料用量和价格的变化是影响物质与服务费用波动的主要因素。蔬菜生产中一般构成直接费用的种子、肥料、农膜、农药等生产资料年度平均每667m2用量、构成间接费用的固定资产年度折旧比例、产品销售用工量等增减幅度不大,其费用主要受农用生产资料价格高低影响。2012-2015年《安徽统计年鉴》数据资料显示,2012年种子、化肥、生产服务等价格指数较高,分别是111、103.5和109,提升了2012年的物质与服务费用;而2013、2014年化肥价格指数较低,分别是95.7和92.2,降低了物质与服务费用;从而形成了年度间物质与服务费用的高低波动。

1.3 人工成本费用波动及成因 2011-2014年,蔬菜生产人工成本呈逐年显著增加特点;2011年为1943.1元/667m2,2014年增加到3 016.1元/667m2,增加1 073.0元/667m2、增长55.2%;年度同比增长率分别是2012年31.3%、2013年12.9%和2014年4.6%。

蔬菜生产平均每667m2用工总数量变动不大,在41.3d~44.8d,其中家庭用工数量38.8~42d、占总用工量的87.1%~98.8%;而劳动力价格呈逐年上升趋势,2011年为46.4元/d,2014年增加到73.0元/d,增长57.3%。可见,劳动力价格的提高,增加了家庭用工费,导致了人工成本的上升。由此说明,劳动力价格不断上升是人工成本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同时也反映出目前安徽省蔬菜生产仍以家庭式、小规模生产为主,劳动用工以家庭劳动力投入为主。

1.4 土地成本费用波动及成因 2011-2014年,土地成本费用呈逐年增加特点,2011年为251.4元/667m2,2014年增加到333.7元/667m2。从内部构成比例看,自营地折租占土地成本比例逐年下降,从2011年的92.5%降低到2014年的75.3%;而流转地租金所占比例逐年上升,从2011年的7.5%上升到2014年的24.7%;但自营地租金仍然占土地成本的70%以上,说明自营地折租仍然是目前蔬菜生产土地成本的主要构成部分。

从租金增长量看,2012年、2013年、2014年平均每667m2土地成本总费用分别增加了35.9元、4.0元和42.4元,而流转地租金、自营地折租的年度增减量分别对土地成本增加的贡献率是2012年19.8%和80.2%,2013年282.5%和-182.5%,2014年106.6%和-6.6%。可见,流转地租金对土地成本增加的贡献率逐年增大,土地成本的上升主要来源于流转地租金的提高。

土地成本波动特点表明,目前安徽省蔬菜生产仍以家庭承包地为主要生产方式,同时也反映出逐渐向流转土地生产经营方式转化。随着土地资源的日益紧张和土地流转范围和数量的扩大,土地成本对蔬菜总成本的影响力度将会进一步提高。

2 安徽省蔬菜生产收益波动分析

2.1 安徽省蔬菜收益变动情况及成因 2011-2014年,蔬菜平均每667m2净利润呈逐年减少特点,2011年为3 073.0元,2014年降低到2 119.7元;2012年同比减少506.8元/667m2、下降16.5%,2013年同比减少445.3元/667m2、下降17.4%,2014年与2013年基本一致。2011-2014年安徽省蔬菜平均收益变动情况(表3)。蔬菜单产、销售价格和成本的变动,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对比关系,这是蔬菜收益波动的主要原因。

从蔬菜平均单产变动看,2011年、2012年单产分别是3 930.1kg/667m2和4 100.51kg/667m2,两年度相差不大;2013年、2014年单产分别是3 538.9kg/667m2和3 420.0kg/667m2,两年度也差别不大;但2011年、2012年单产显著高于2013年和2014年。主要原因是2013年和2014年冬春季节低温阴雨天气持续时间较长、夏季异常高温的突发,不利于蔬菜生长,导致单产下降。

从每50kg产品销售价格变动看,2011年、2012年分别是89.4元和89.8元、基本一致,2013年和2014年分别是101.6元和102.9元、差别不明显。但2013年显著高于2012年13.1%。单产和价格的变动呈现出负相关的变化特点,由此反映出目前安徽省蔬菜生产受天气因素影响较大,抗灾害生产能力较弱;蔬菜销售价格受产地产出量的影响较大,基地丰产、市场供应充足则价格下降,反之价格上升。

2012年、2013年单产同比增加4.3%和-13.7%、销售价格同比增加0.4%和13.1%、总成本同比增长20.2%和6.2%,单产、价格和成本3因素变动的对比关系是2012年总成本增加比例显著大于单产增加和价格上涨比例,2013年总成本增加和单产下降比例显著大于价格上涨比例,从而导致2012年、2013年净利润大幅下降。而2014年成本增加和单产下降比例虽高于价格上涨比例,但相差不大,所以2013年和2014年净利润基本一致。可见,在单产、价格和成本的对比关系变动中,增效因素变动量的大小是农民增收的关键。

2.2 蔬菜同粮食作物平均收益比较 2011-2014年蔬菜与粮食作物平均收益比较(表4),平均每667m2产值蔬菜高于粮食作物,但比值在波动下降,2012年最高为6.3倍、2014年最低为5.9倍;平均每667m2净利润蔬菜高于粮食作物,但比值在逐年下降,从2011年的7.8倍下降到2014年的6.1倍;平均每667m2成本利润率波动较大,2011年、2013年蔬菜比粮食作物分别提高24.2和18.8个百分点,而2012年、2014年蔬菜与粮食作物差别不大,仅高于粮食作物3.0和5.3个百分点。可见,蔬菜生产经济效益与粮食作物比较,优势仍然明显;但同时也反映出蔬菜比较效益在下降,经济优势在降低。

3 稳定蔬菜产业发展对策

3.1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抗风险能力 加强蔬菜基地水、电、路等基础设施、保护地生产设施和集约化育苗设施等建设,提高蔬菜抗自然灾害风险能力;加强蔬菜省级定点批发、基地批发、农贸市场批发三级流通市场体系建设;加快蔬菜农资市场和蔬菜信息平台建设,及时发布蔬菜市场供求和价格信息,提前进行市场预警,引导蔬菜的合理流动,使蔬菜流通更加有效率,规避蔬菜生产和市场风险;加强对农资市场的调控,保障农资市场的稳定。

3.2 优化产业结构,适度推进规模化专业化生产 根据蔬菜产业均衡稳定发展的要求制订相应的引导扶持政策和发展规划,以避免盲目性和随意性。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相对集中、特色鲜明、优质高效、绿色环保”的原则,重点建设专业化生产基地,推进优势基地区域规模化,扩大建设一批设施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重点抓好生产布局,解决好蔬菜季节性、区域性和结构性的供给矛盾。

3.3 推进产业化经营,增强蔬菜价格优势 培育壮大一批起点高、规模大、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积极引导和扶持菜农合作联社、农民股份制经济实体,推进蔬菜产业化进程。发挥集中采购优势,降低生产资料采购价格。重点推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新、名、特、优、稀新品种,提高名牌产品、优质产品的市场比重,增强竞争优势,增加蔬菜价格优势。

3.4 加强研究和推广简约化生产技术,降低人工成本 蔬菜生产是一种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人工成本不仅是蔬菜生产成本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升生产成本的关键因素。密切产、学、研合作,以降低蔬菜生产的人工投入量为目标,大力开发和推广蔬菜轻简化生产技术,特别是价格不高、适用于设施生产的小型实用农业机械,提高蔬菜生产效率。

3.5 加强专用品种研发和技术集成,提高蔬菜生产的技术贡献 针对不同季节、不同生产条件、不同栽培模式,培育筛选优质、抗逆、抗病等设施和露地专用蔬菜品种;加强蔬菜安全、精准化生产管理等关键技术研究和集成,为提高蔬菜单产、优化品质、降低生产成本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参考文献

[1]胡延松.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波动性[J].科学发展,2010(09).

[2]丁声俊.完善产销结构是保持蔬菜价格合理水平的关键[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2(4).

[3]项朝阳.我国蔬菜生产成本收益波动研究[J].长江蔬菜,2012,21.

(责编:张长青)

猜你喜欢
对策建议蔬菜
蔬菜“涨疯”,咋了?
“难吃”的蔬菜也有“过人之处”
奇怪的蔬菜
蔬菜
职校学生手机使用状况调查报告
蔬菜也“疯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