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通古斯鄂温克人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独有风貌的传统婚俗文化但是随着生产生活的改变通古斯鄂温克人的传统婚俗文化有了时代特色的变化。本论文主要对陈巴尔虎旗鄂温克苏木的通古斯鄂温克人的传统婚俗和现代婚俗文化进行了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对其婚俗文化的现存状态、变迁和特点进行了人类学阐释。
[关键词]通古斯鄂温克人;婚俗文化;变迁
通古斯鄂温克人是鄂温克族的三个部落之一,有着独特的婚俗文化,一直以来婚俗文化的最特点就是一夫一妻制和氏族外婚制,氏族外婚制是指严禁在同一氏族内部通婚。这次围绕着“通古斯鄂温克婚俗文化变迁”,2014年在一年的时间里对陈巴尔虎旗鄂温克苏木的通古斯鄂温克人的婚俗文化进行了实地田野调查。陈巴尔虎旗鄂温克苏木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2013年鄂温克苏木的鄂温克族有1685人,占全苏木总人口的64.8%。鄂温克苏木是通古斯鄂温克人聚居的民族乡,是一个颇为典型的鄂温克族民族乡。鄂温克苏木的通古斯鄂温克人过着游牧生活,把传统婚俗文化保留的较好。
一、传统婚俗文化
笔者本人是通古斯鄂温克人,从小参加过很多通古斯鄂温克人的婚礼,在这一年的时间里主要参加了四个通古斯鄂温克人的婚礼,并结合实际调研、深入访谈老人们的口述史访谈来展现通古斯鄂温克人的传统婚俗文化。
(一)传统婚俗仪式的程序:①求亲仪式。通古斯鄂温克人是在男女双方登记结婚之后才开始商讨关于举行婚礼的程序及相关礼仪。首先男方要派一个能说会道的媒人到女方家去求亲,通知女方父母,两个孩子已经登记领证。如接下媒人敬的酒,说明这门亲事已定。按习俗一般通过一两次的求亲女方父母才能点头同意,求亲仪式后双方父母择日举行订婚仪式。②订婚仪式。通古斯鄂温克人较重视订婚仪式,女方的亲戚们会参加订婚仪式,按照习俗男方父母不可前去参加订婚仪式。仪式上男方派主婚人(男)和几个亲戚(男)前去参加。男方将礼物献给参加仪式的每一个人。③订婚期。男方父母带礼物来到女方家商讨订结婚的日子婚期的选择上较尊重女方意见。订婚后,男方派的主婚人挨家挨户的邀请人们参加婚礼。④送亲。送亲仪式上女方亲戚们都前去帮忙并根据自己的经济能力馈赠礼物。男方派一个骑马的迎亲队接新娘,队伍中有新郎、伴郎、嫂子和两个主婚人(男、女)等。女方亲戚站在门口故意不理睬男方的迎亲队,男方主婚人敬完酒后新郎和伴郎才进包里,新郎坐在右边,新娘坐在左边。送亲队伍按顺时针方向绕包三圈。⑤婚礼。新娘和新郎先祭拜祖先神和火神。新娘穿上已婚妇女袍子把八辫梳成两辫,带上头饰“忒比”(银饰),象征已婚。婚礼上还会举行一个抢枕头的娱乐节目。新人在人们围坐的圈中来回走时,人们形容两位新人的美貌和才干。⑥萨黑木吉。又称别宴。婚礼的第二天大家过来品尝新娘熬制的奶茶,新娘父母向新郎父母敬献礼物。年轻人们从鄂温克包顶扔割下的羊耳,玩抢夺游戏。
(二)婚姻形态:通古斯鄂温克人一直以来都实行一夫一妻制和同姓不婚制。通古斯鄂温克人在婚礼上重复问男方的哈拉(姓氏),从这可以看出通古斯鄂温克人对氏族外婚制的重视程度。通古斯鄂温克人传统婚姻形式的最大特点是“逃婚形式”,从这种婚姻形式可以看出鄂温克族青年男女对婚姻自由的向往,所以当时有的青年男女选择这种婚姻形式来结婚。据老人们回忆,以这种婚姻形式结婚以后可举办婚礼也可不举办婚礼一直生活在一起,新娘因各种原因被退回娘家的情况也时有发生。但是大多数通古斯鄂温克人还是比较保守,还是会领完证后才开始举行婚礼。
二、现代婚俗文化
随着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通古斯鄂温克人的传统生活也有了很大的变化,从游牧生活转向半定居游牧生活,这种转变给传统婚俗文化带来的一定的变化。通过参加四个婚礼总结出以下几个方面。
(一)婚礼仪式的程序:仪式被简化,认亲仪式—订婚仪式—婚礼。①认亲仪式。双方父母穿上民族服装举行简单的认亲仪式。②订婚仪式。通古斯鄂温克人到现在为止,还是较注重订婚仪式,两位新人必须在订婚仪式之前领结婚证。男方将派两位主婚人旧时多为男性,现在无论男女都可以参加。③婚礼。旧时送亲仪式和婚礼都在一天,现在,女方在婚礼前一天举行送亲仪式。送亲仪式与婚礼基本相同,一般都在饭店举行仪式。婚礼当天男方将派迎亲队,队伍人数还是传统的奇数。迎亲的交通工具现多为汽车。新娘新郎台上举行完仪式后向每一位客人敬酒。
(二)婚礼准备和后期习俗的变化:①礼物。旧时人们给新人准备各种各样的木制的箱子、铁箱子、银制的马鞍、床、碗筷等家庭用品,现在人们直接送礼金。婚礼上已经取消向每位客人敬献礼物。婚礼结束以后,双方父母都会依据自家的经济条件赠送牲畜的同时赠送房子或汽车来当陪嫁,这些是两位新人成家立业的物质基础。②婚礼仪式。婚礼现场向双方父母跪拜以示敬意以后向每一位来宾举行敬酒仪式。③交通工具。传统婚礼都是骑马迎亲,现在多用汽车。④双方准备。男方准备婚房多为楼房、平房或毡包,女方购置室内的家具和电器。双方准备传统服饰的同时还要准备西装、婚纱和礼服等服饰。⑤回门。传统婚俗是三天以后必须回门,而如今人们因各种原因不能在婚礼第三天回门的可会利用闲暇时间回门。⑥现代因素。婚礼仪式上邀请鄂温克族或蒙古族主持人主持婚礼,现场邀请乐队和歌手并请专人进行摄像和照相。婚礼上播放两位新人的婚纱照和传统服饰照,客人们等待两新人的同时可以看到很多漂亮的照片,这也成为现代婚礼的一大特点。
三、婚俗文化特点
通古斯鄂温克人丰富多彩的各种文化中,婚俗文化因基于饮食、服饰和娱乐等传统文化而充分展现着通古斯鄂温克人的独特的风俗和灿烂的文化。参加通古斯鄂温克人的婚礼可以感受民族文化和礼俗的展示,在游牧生活中形成了自己独一无二的婚俗文化特点。①领证。很多民族的婚礼都是双方婚礼快临近时才会领结婚证,然而通古斯鄂温克人必须在双方领结婚证以后才可以开始谈婚论嫁,这种习俗与旧时的“逃婚”习俗有很大的关联,逃婚习俗时两位新人成为夫妻以后才开始张罗婚礼。②饮食文化。通古斯鄂温克人从事牧业经济所以以肉、乳和面为主食。婚礼上用各式各样的传统饮食来招待来宾,有各种糕点、奶食品和肉食品。各种糕点中被炸的叫“卡布塞”、烤制的叫“列巴”和“卡拉其”。奶食品、“出布”(奶,奶油和面粉制的甜食)和手把肉等传统绿色食品。③服饰文化。服饰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另一个民族的最大的特点,通古斯鄂温克人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中形成了美观大方的民族服饰,民族服饰充分展现着通古斯鄂温克人的审美观念和风俗习惯。通古斯鄂温克民族服饰已经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婚礼上,一直保持穿戴民族服饰和头饰的传统,每一位来宾都会穿上五颜六色的民族服装和头饰,婚礼是一种相互比较民族服饰的场所,通古斯鄂温克人专门针对婚礼、那达慕等节日活动会缝制新的民族服饰。民族服饰的样式是按传统样式缝制,这对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服饰文化有积极保护和传承的作用。④居住。虽然现在人们趋向选择现代城市式婚礼,因为这种婚礼简单而实际。但是很多通古斯鄂温克人还是要回归传统生活即游牧生活。大多数鄂温克人在草地放牧过着半定居游牧的生产生活,随着21世纪初鄂温克苏木中心小学的取消,很多通古斯鄂温克人为了把孩子送到巴彦库仁镇上学,搬到镇上生活。现在聚集在镇上的通古斯鄂温克人较多所以在镇上的饭店举行婚礼的较多。
通古斯鄂温克人作为北方少数民族之一,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婚俗文化,随着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和外界的频繁交流的增多而与各民族间相互通婚的现象变得越来越普遍,这也对传统婚俗文化的变迁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婚姻是人类社会中从一种身份向另一种身份的转变,所以有通过仪式的功能。人们通过举行婚礼在社会中建立一种婚姻关系,对婚姻的责任感和婚姻的维系有很好的约束作用。20世纪90年代开始,通古斯鄂温克人的传统文化开始受到外界的影响与此同时自身的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都给只有千余人的通古斯鄂温克人带来了一定的冲击。传统婚俗文化在全球化的环境下变迁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怎么样传承其优良的传统是值得人们思考和探讨。
参考文献:
[1]徐占江、格日勒图、杨晔、徐鑫、赵玉霞、谭辅杰主编:《中国莫尔格勒鄂温克人》[M].海拉尔:内蒙古出版集团、内蒙古文化出版社,2013.36.
基金项目:2014年度内蒙古自治区社科规划特别项目的内蒙古自治区民族文化建设工程项目“鄂温克族婚俗文化变迁调查研究”资助
作者简介:呼格吉乐玛(1984-)女,鄂温克族,呼伦贝尔学院民族历史文化研究院秘书。研究方向:北方少数民族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