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贤文 张 勇
探讨中等剂量糖皮质类固醇激素用于缓解带状疱疹疼痛及肿胀的临床疗效
黄贤文 张 勇
目的 分析探讨采用中等剂量糖皮质类固醇激素缓解带状疱疹疼痛、肿胀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100例带状疱诊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总有效率。结果 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止疱时间、结痂时间、水肿消退时间、疼痛消失时间、痊愈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中等剂量糖皮质类固醇激素能够有效缓解带状疱疹疼痛及肿胀的临床症状,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使用。
糖皮质类固醇激素;带状疱疹;疼痛;肿胀;临床疗效
带状疱疹是一种常见的病毒感染性皮肤疾病,主要临床症状包括水疱、局限性皮肤炎症、神经痛等[1]。带状疱疹主要由带状疱疹病毒引发,临床表现为局部神经受累及其所支配的黏膜上出现疱疹,或者丘疱疹,伴有明显的神经疼痛[2]。首次感染后,病毒进入皮肤感觉神经末梢,然后逐渐向中心移动,最后潜伏在脊髓后根神经节中[3]。本研究旨在研究中等剂量糖皮质类固醇激素缓解带状疱疹疼痛、肿胀的临床疗效。
1.1 对象 将本院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100例带状疱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试验组中,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龄为20~72岁,平均年龄为(39.8±3.4)岁,病程为 2~6天,平均病程为(3.8±0.4)天;对照组中,男性26例,女性24例,年龄为22~70岁,平均年龄为(37.6±3.8)岁,病程为1~6天,平均病程为(3.5±0.7)天。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临床资料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营养神经药、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如口服消炎止痛片,每日3次,每次25 mg;口服阿昔洛韦片,每日3次,每次800 mg;口服维生素B1片,每日3次,每次10 mg;另外用聚维酮碘液,每日3次。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中等剂量的糖皮质类固醇激素得宝松进行局部注射治疗。
1.3 评价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丘疹、疼痛、红斑、水疱、糜烂的变化情况。痊愈:全部消退;显效:大部分消退,有效:部分消退;无效:无明显改变甚至恶化。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计数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组间通过t检验,结果由百分比(%)构成,当以P<0.05为显著性差异时,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结果见表1:
2.2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情况比较 试验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结果见表2: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情况比较
糖皮质激素具有广泛的生理、药理作用,常应用于康复科。糖皮质激素能够减少炎症介质的产生,通过抑制前列腺素的生成而抑制炎症反应的发生,并稳定溶酶体膜,防止了溶酶体酶的释放,减轻组织的损伤;增加血管张力,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减轻局部充血[4]。相关研究证明,特异性的抗病毒药物联合皮质类固醇激素能够有效地减轻带状疱疹疼痛、缩短疼痛、脱痂时间。也有研究表明,大剂量使用皮质激素可减少疱疹后神经痛(PHN)的发生率,但大剂量使用同时存在一定的危险,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使用。本次研究表明,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将糖皮质类固醇激素用于带状疱疹痛及肿胀的治疗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其临床总有效率较高,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症状消失的时间,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1]张恩义,董金亮.分析探讨中等剂量糖皮质类固醇激素用于缓解带状疱疹疼痛及肿胀的临床疗效[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4,(13):2349-2350.
[2]孙伯岩,王新民,周晓军,等.糖皮质类固醇激素在带状疱疹治疗中的疗效分析[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2,23(10):1205-1206.
[3]李刚.糖皮质类固醇激素在带状疱疹治疗中的疗效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4,24(7):3789-3790.
[4]蒋文兰.甘利欣防治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30例疗效观察[J].中外健康文摘,2012,(48):166-166,167.
作者单位:404000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
R752.12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