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璐 魏建子
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选穴用穴现状分析
张 璐 魏建子*
目的 对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选穴用穴的情况进行分析探讨,为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选穴用穴提供依据。方法 以针灸、痛经为关键词,对2000年至2014年以来中文数据库中有关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试验文献进行检索,分析整理文献中针灸选穴用穴情况。结果 对纳入符合要求的95篇文献的分析结果显示,针灸治疗痛经选穴较为宽泛,95篇文献中共涉及40个穴位。其中,使用频次最高的前10个穴位依次为三阴交、关元、足三里、中极、太冲、气海、地机、次髎、血海、肾俞。使用频次最高的经脉为足太阴脾经和任脉。结论 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多使用脾经的三阴交穴和任脉的关元穴。
痛经;穴位
痛经是指妇女在月经期或月经期前后,出现小腹或腰部疼痛,甚至痛及腰骶,每随月经周期而发,严重者可伴恶心呕吐、冷汗淋漓、手足厥冷,甚至昏厥的病证。痛经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痛经是指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的痛经,占痛经的90%以上[1],是发生在不同年龄与种族妇女的最常见妇科疾病[2]。祖国医学认为,痛经病位在胞宫,冲任,其主要病机为“不通则痛”或“不荣则痛”。主要是在经期或经期前后受情志所伤、起居不慎或六淫为害等干扰,导致冲任气血不畅、胞宫气血流通受阻[3]。针灸可疏通经脉,通畅气血,缓解痛经症状,常用于原发性痛经的治疗[4]。与西药治疗相比,针灸疗法疗效确切、起效快、复发率低、无毒副反应,容易被患者所接受[5-7]。近年来有关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试验文献日益增多,但从腧穴作用规律的角度探讨针灸治疗本病的文献却较为罕见。本文拟对近15年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选穴、用穴进行分析整理,探讨其规律。
检索CNKI、万方、维普中文数据库2000年至2014年针灸治疗痛经的文献并进行分析。检索关键词针灸、痛经。纳入标准:(1)研究对象:明确诊断为原发性痛经的患者。(2)研究内容:以十四经腧穴为主要治疗点,以针刺、艾灸为主要治疗手段的临床研究文献。排除标准:(1)研究以药物或非针灸疗法作为单独治疗手段的临床研究;(2)以耳穴、阿是穴等非十四经腧穴作为主要针刺点的临床研究;(3)文献内容为专家评论、评述、综述等;(4)实验研究;(5)不同数据库中重复发表的文献,保留1篇。
通过对2000年至2014年CNKI、万方、维普中文数据库中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文献进行检索与整理,共搜索到文章1674篇,纳入符合要求的文献95篇。
2.1 原发性痛经取穴情况 95篇文献中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选穴用穴的统计结果显示,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选穴范围很广,共涉及到40个穴位。其中,选穴频率较高的前10位腧穴分别是三阴交、关元、足三里、中极、太冲、气海、地机、次髎、血海、肾俞。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排名第1的三阴交穴有86篇文献选用,占全部纳入95篇文献的90.53%,排名第2的关元穴的选用频率也达到74.74%。见表1。
2.2 治疗原发性痛经腧穴所属经脉情况 95篇文献中治疗原发性痛经的腧穴所属经脉包括任脉、脾经、膀胱经、胃经、肝经、督脉、心包经、肾经、胆经、肺经,并未涉及小肠经、三焦经、心经。其中任脉和脾经在所有经脉中出现频率较高,见表2。
作者单位:2201203上海中医药大学
表1 95篇文献中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穴位频次及比例
表2 治疗原发性痛经腧穴的经脉分布情况
文献统计结果显示,临床治疗原发性痛经选穴用穴有以下两个特点:(1)取穴部位以下肢部和腹部为主。远端取穴多以下肢部位的三阴交、足三里为常用穴;局部取穴多以腹部的关元、中极为常用穴。除此之外,在治疗取穴时背部穴位也有一定程度涉及。(2)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常以足太阴脾经及任脉两经为主治经脉。
3.1 治疗痛经选穴规律分析 三阴交是治疗原发性痛经在下肢部的首选穴位,也是治疗原发性痛经的首选穴位。三阴交属足太阴脾经,是足三阴经的交会穴。三阴经循行经过小腹,“经脉所过,主治所及”,三阴交通过调和三阴经气血起到调控胞宫的作用。同时,三阴交具有补虚泻实的双向调节作用。通过针刺三阴交可养血益气、健脾补肝益肾、固冲任、养胞宫;也可疏肝理气、活血调经,从而达到缓解痛经的效果。故治疗原发性痛经远端取穴多以三阴交为首。其次是足三里穴,《针灸甲乙经》说:“五脏六腑之胀,皆取三里,三里者,胀之要穴也”。其对经行所致的下腹部胀痛有良好的疗效[8],且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合穴,胃的下合穴,可补脾益胃以滋养气血生化之源,补中益气,通经活络,行气止痛。除以上两穴,治疗原发性痛经远端取穴时,地机、血海、太冲三穴也较常使用。且三穴都位于下肢部。地机穴是脾经的郄穴,属于特定穴,是临床治疗痛经的要穴。有关郄穴最早的记载见于《针灸甲乙经》,郄穴,是经脉气血曲折深聚之处,常被用来治疗本经循行所过部位及所属脏腑的急性病症。阴经郄穴多用于治疗血分病症[9-11],阳经的郄穴多用于治疗急性病症。痛经属于血分之证,疼痛多为急性病症,故以地机为主穴,可疏通经气达到止痛的功效。《灵枢·经脉》记载足太阴脾经循行经过腹部:“入腹,属脾,络胃”。痛经时小腹或腰部出现疼痛,甚至痛及腰骶。针刺足太阴脾经之地机穴对治疗痛经有较明显的效果。血海亦属足太阴经,为气血归聚之海,即脾经所生之血聚集之处,故能主男女诸血症,是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的要穴[12];故针刺或艾灸血海穴亦可治疗痛经。太冲是肝经的输穴、原穴,是治疗月经病的重要穴位,针刺该穴有疏肝行气止痛的作用。
关元穴是治疗原发性痛经在局部取穴的首选穴位。《针灸聚英·卷之四·腧穴证之歌》网中云:“小腹坚治带脉中,月水不调约成结,用针关元水自调。”明《采艾编》记载:关元,小肠募,三阴任脉之会。言元气之关会也,为女子蓄血之处,关元穴在脐下三寸,为人身元阴元阳关藏之处,补关元可补肾阳、益精血、调冲任;泻关元可行气通瘀、散寒止痛。现代研究表明,关元和子宫的神经传入投射,在L3-S5的脊神经节内有汇聚与重叠[13],因此针灸关元能有效治疗痛经。中极穴系足三阴经与任脉之交会穴,膀胱之募穴,能通调濡养肝、脾、肾三经的气血阴阳,达到活血养血,温经散寒,行气止痛之功效。气海为人身生气之海,而气为血帅,当血滞行时气可推行之,血有妄行时气可正行之,故本穴虚证能补,实证能泻。
在治疗取穴时,背部穴位也有一定程度涉及,次髎及肾俞选用频率较高。次髎为八髎穴之一,是足太阳膀胱经腰骶部的重要穴位,腰骶部与肾经、膀胱经及督脉密切相关,督脉与冲任同出胞宫,“一源三歧”,针刺次髎有调理冲任,理气活血,调经止痛之功,可使冲任通畅,气血旺盛,通行无滞留,通则不痛。《素问·奇病论》说“胞络者,系于肾”,肾与胞宫有一条直通的经络联系,肾俞为足太阳膀胱经穴,肾之背俞穴,为肾之经气输注之处,故针之能温肾壮阳,使气血得温则行,通则不痛。
综上可知,在治疗原发性痛经选穴用穴时,有以下规律:首先,腧穴的经穴效应循经特异性是远端取穴治疗某疾病的理论基础。痛经的发病原因,不仅与冲任通调与否、胞宫润养是否充足关系密切,更与肝脾肾三脏气血之盈亏息息相关。其次,腧穴均有治疗该穴所在部位及其邻近组织器官病变的作用,即腧穴所在,主治所及,这是腧穴共同的主治特点,亦是局部取穴的理论基础。痛经的病变部位主要在胞宫,疼痛反应部位通常在小腹和腰骶。故与胞宫相近或位于腰骶部的穴位均可治疗痛经[14]。本文所统计的文献中,治疗痛经的前十个穴位中关元、气海、中极、次髎、肾俞5个穴位均为下腹部、下腰部,处于病变胞宫的局部这一结果,再次证明了腧穴这一主治规律的正确性。治疗原发性痛经在辩证的基础上选取合适的穴位对于提高治疗疗效意义重大。
3.2 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腧穴经脉分布规律探讨 本研究结果显示,用于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最常用的10个腧穴所属经脉中,足太阴脾经使用频率最高。三阴交属足太阴脾经,是足三阴经交会穴。这是足太阴经常作为原发性痛经主治经脉的主要原因。足三阴经直接或间接与胞宫相通,在经络上与胞宫紧密相联,肝、脾、肾三脏均与胞宫功能密切相关。肝主藏血调血而疏泄气机,为胞宫功能正常之保障;脾主统血,为气血生化之源,是胞宫功能正常的物质基础;肾藏精化血主生殖,肾气充盛是胞宫功能正常的前提。在选取腧穴中,任脉上选取的腧穴种类较多,任脉的使用频率也较高。任脉为“阴脉之海”,为妊养之本而主胞胎,它与月经的生成息息相关,天癸对人体的生长、发育与生殖功能的影响,主要通过任脉来实现。任脉主一身之阴,精、血、津、液等阴精均由任脉总司,另外任脉起于胞宫,经过下腹部,由带脉约束,毗邻胞宫表面投影之处[15],腧穴的局部治疗能起到良好的效果,任脉腧穴与足三阴经肝、脾、肾并行腹里,与肝、脾、肾的功能相互配合,起到补气调血止痛的作用。胃经是多血多气之经,通过任冲二脉与胞宫间接相联,可以补养气血、缓解疼痛。膀胱经与督脉交于巅顶,通过督脉与胞宫相通,其所过腰骶部的穴位可以治疗痛经。另外督脉起于胞中而贯脊柱,循行经过腰部,可以益肾填精、补虚止痛。心包经、胆经也可间接与胞宫相通,其经脉上的某些五输穴、原穴可以治疗痛经。
痛经是妇科临床常见疾病之一,由于高发病率引起了人们广泛地关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女性面对地竞争与压力越来越大,如何提高针灸治疗痛经的疗效得到了广泛重视。针灸治疗痛经的临床报道很多,疗效肯定,无任何毒副作用,说明针灸治疗痛经具有一定的优势和发展潜力,因此,痛经患者一定要遵照医生的指导,以便尽快解除疼痛。
[1]乐杰.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18.
[2]Proctor ML,Farquhar CM Dysm enorrhoea[J].Clin Evid.2004,12:1524-1547.
[3]张玉珍.中医妇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131.
[4]郑兆俭.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观察[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16(2):78-81.
[5]李本科.针灸治疗痛经28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10):167.
[6]赵士辉,刘志顺.针灸治疗痛经干预时机、频次及疗程特点的文献分析[J].河北中医,2012,34(1):115-117.
[7]田健来,李旗,马树祥等.银质针温针与普通针温针对原发性痛经疗效对比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1,30(2):815-816.
[8]左阳.针灸治疗痛经的体会[J].当代医学,2007,127:91.
[9]李蔚江.运用推拿手法治疗痛经伴晕针的病例报道[J].中外医疗,2008,27(33):97.
[10]庄子齐.电针郄穴为主对血瘀型颈椎病疗效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上海针灸杂志,2005,24(11):3-4.
[11]王为凤.巨刺郄穴配合推拿治疗粘连期肩关节周围炎疗效[J]上海针灸杂志,2011,30(2):110-112.
[12]邹卓成.薛丽飞,张家维.“海”穴探析[J].山东中医杂志,2009
[13]周金山,晋志高,陶之理.关元一级感觉神经元在脊神经节的节段分布[J].上海针灸杂志,2001,20(3):40-41.
[14]朱博,陈淑琳,李月,等.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取穴规律的探讨[J].上海针灸杂志,2014,33(4):71-374.
[15]陈薇.试论冲任二脉与妇女特殊生理病理的关系 [J].光明中医,2006,21(12):2-4.
nalysis of Current Situation of Acupuncture with Acupoint Selec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Primary Dysmenorrhea
Zhang Lu Wei Jian-zi
(College of Acu-moxibustion and Massage,Shangha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hanghai,China 201203)
Objective Analysis of situation of acupuncture with acupoint selec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primary dysmenorrhea to provide the basis for acupoint point selection.Methods Acupuncture and dysmenorrhea as keywords,selecting the articles from 2000 to 2014 of primary dysmenorrhea treated by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therapy from Chinese Datebase,analysis on the laws acupoint selection.Results In the 95 articles,there are 40 acupoints,the frequency of use of the top 10 points followed by Sanyinjiao,Guanyuan,Zusanli,Zhongji,Taichong,Qihai,Diji,Ciliao,Xuehai,Shenshu.The use of the highest frequency channels for the Spleen and Ren.Conclusion Acupuncture treatment of primary dysmenorrhea more use of San yinjiao,the point of the Spleen channel and Guanyuan,the point of Ren channel.
dysmenorrhea;acupoint
R246.3
B
*通讯作者:魏建子
国家973课题(2015CB55450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3101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