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缺陷护理管理理念在心脏手术术后患者的临床效果应用

2015-11-07 06:27闫小涵
医药与保健 2015年12期
关键词:住院费用手术室心脏

闫小涵

零缺陷护理管理理念在心脏手术术后患者的临床效果应用

闫小涵

目的 观察零缺陷护理管理理念应用在心脏手术术后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择100例在本院接受心脏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5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接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零缺陷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患者手术时间、手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住院费用、缺陷发生率、满意度等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手术中出血量、住院费用自己缺陷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零缺陷管理理念应用于心脏手术能够显著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患者的预后,并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心脏手术;零缺陷护理;临床效果

先天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其他复杂的大血管性疾病手术在心胸外科较为常见,其手术风险大、技术含量高、专科性强,患者很容易在手术过程中因为各种因素导致病情出现变化,危险性高,很可能会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零缺陷护理管理是一种新兴的理念,其护理目标在于无缺点,提倡事前采取积极措施处理,强化了预防的理念,避免护理人员主观失误和事后补救,是一种预见性的护理模式[1,2]。有研究表示,零缺陷护理能够明显提高患者预后,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本研究则主要是对零缺陷护理管理理念应用在心脏手术术后患者的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现将具体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7月-2015年3月在我院接受心脏手术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其中对照组中男31例,女19例,年龄18-62岁,平均43.1±6.8岁,手术类型:室间隔、室间隔缺损修补术33例,主动脉瓣、二尖瓣置换术13,其他4例;观察组中男27例,女23例,年龄20-63岁,平均44.9±6.3岁,手术类型:室间隔、室间隔缺损修补术35例,主动脉瓣、二尖瓣置换术12例,其他3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手术类型等资料比较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式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手术室护理:包括手术前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访视、疾病知识的讲解、解答疑问;术前胃肠道准备;消毒灭菌;术中严密监测;术后用药护理;心理疏导;饮食护理、出院指导等。观察组患者接受零缺陷护理:(1)护理意识强化。护理目标在于无缺陷,保证患者的满意度,从护理措施、缺陷管理、护理质量等方面对手术室相关护理人员急性培训,增强其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意识和责任感,并进行理论和操作技术的考核。(2)构建手术室护理管理体系,形成全面规范的程序,切实落实责任,保证每一位护理人员能够明确认识到自身的责任和义务,培养主动性的护理理念,同时根据零缺陷原则构建适当、全面的激励和惩罚机制。(3)手术前访视。护理人员在手术前1d对患者进行访视和讨论,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并据此制定相应的计划[3]。做好手术前准备工作,耐心告知疾病和手术的情况,做好健康教育与心理护理,稳定患者的情绪以保证其治疗的依从性和信心。(4)手术前安全检查。手术前对手术医生、麻醉医生、护理人员、患者的身份、手术部位等进行核查。(5)静脉输液管理。护理人员待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建立静脉通道,严格无菌才做,避免污染,手术过程中根据患者情况调节输液速度,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及时、合理的补充药物。心脏手术患者心功能通常较差,因此要事先准备好多巴胺、肾上腺素等药物以及微量泵。(6)手术温湿度调节。手术室温湿度分别控制在23℃和55%左右,灌注液和血液制品适当加温,对呼吸机进行通气处理,防止患者出现体温骤降和寒战。(7)体位调节。手术过程中患者的体位首先要保证将手术视野充分暴露,在此基础上使用硅胶或海绵对患者的受压部位进行适当的安全,手术后帮助患者进行翻身和清洁,防止压疮的出现[4]。(8)感染控制。手术前手术室、手术器械、设备等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消毒,手术前30min使用抗生素,手术后使用生理盐水清洗体腔,预防感染发生。心脏手术患者手术后容易发生肺不张、肺部感染等并发症,要及时清洁呼吸道,吸痰以控制感染。(9)饮食护理。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食物以保证患者的营养,细心、耐心地做好营养物质的输入工作。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患者手术时间、手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住院费用、缺陷发生率、满意度等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对记录所得的数据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满意度、缺陷发生率等采用百分率表示,两组间比较进行X2检验;手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手术时间、住院费用、护理质量评分等采用±s表示,两组间比较进行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观察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手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s)

组别 例数 手术时间(min) 术中出血量(ml) 住院时间(d) 住院费用(元) 护理质量评分(分)对照组 50 97.12±12.13 403.36±18.57 30.72±10.11 43579.26±3839.47 77.25±3.37观察组 50 57.72±12.04 210.13±19.96 14.98±4.56 37862.15±3138.92 98.26±3.96 t 17.12 32.17 7.79 123.31 18.21 P <0.05 <0.05 <0.05 <0.05 <0.05

2.2 两组患者护理质量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缺陷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满意度与缺陷发生率比较[n(%)]

3 讨论

零缺陷理论是由美国企业管理发展而来的。零缺陷护理管理的目的是持续改进护理质量,以零缺点作为努力的方向,且核心在于一开始就正确地工作,第一次九江事情做对,完全消除工作中的人为主观性的食物,清除缺点。零缺陷护理管理是一种预防性质量文化,在于事前积极预防,而不是事后处理[5]。这种新型的无缺点运动护理管理模式不同于以往的人总要犯错的理念,倡导尽可能减少错误,通过全体医护人员追求零缺点的工作来保障患者的安全和权益。接受心脏手术患者的病情多严重,手术创伤大、风险高,因此手术后的护理工作对于患者的预后极为重要。零缺陷管理模式应用于心脏手术中对于保护患者机体功能、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具有重要价值。心脏手术中零缺点护理的重点在于整体、细致、耐心地对护理全程进行管理,提前好做工作,详细分析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提前采取预防措施避免发生,通过相互之间的合作实施零缺陷的护理[6]。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手术中出血量、住院费用自己缺陷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作者单位:450052河南省郑州市中医院心病二科

综上所述,零缺陷管理理念应用于心脏手术能够显著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患者的预后,并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1]殷亚亚,宦怡,王宇,等.神经外科手术内植入物的零缺陷管理[J].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2012,11(5):479-480.

[2]张静.零缺陷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 (30):120-121.(找不到?)

[3]孔庆兰.“全零共赢”目标管理在妇产科手术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24(3):1157-1158.

[4]李翠英,孟凤丽,张军.护理干预对手术室预防和控制感染的影响[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14(12):83-84.

[5]郑灵.护理安全干预机制在手术室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28):66-67.

[6]谢玮娜,何丽云,于美华.前馈控制在手术室护理缺陷中的运用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2):140-142.

R473.6

A

猜你喜欢
住院费用手术室心脏
手术室优质管理在提高手术室安全性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新生儿肺炎患者(日龄<1 天)住院费用及影响因素
术前访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手术室细节护理对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的作用
手术室细节护理在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我国脑卒中患者住院费用及影响因素研究
心脏
桑植 卫生院住院费用全报销
国家卫计委:2017年实现住院费用异地结算
有八颗心脏的巴洛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