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前路椎间融合器植入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2015-11-07 06:27王传魁
医药与保健 2015年12期
关键词:脊髓型前路植骨

王传魁

颈椎前路椎间融合器植入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王传魁

目的 研究分析颈椎前路椎间融合器植入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颈椎前路减压自体髂骨植骨融合术治疗,观察组采用颈椎前路椎间融合器植入术治疗,对比两组手术前后JOA评分、VAS评分和临床优良率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后JO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VA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优良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椎前路椎间融合器植入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神经压迫,增加植骨融合程度,值得推广。

颈椎前路椎间融合器植入术;脊髓型颈椎病;疗效

颈椎病在老年人群中有较高的比例,而脊髓型颈椎病是因为颈椎椎骨间连接结构发生变化,引发脊髓受压或缺血,最终出现脊髓功能障碍[1]。此病病程长,给予患者保守治疗的时间较长,椎间盘组织可能会发生组织变性,关节突关节退变,最终增加颈椎病病情。所以需要选择有效手术方法重建力学关系,进而消除神经根所受的压迫[2]。在本研究中主要探究采用颈椎前路椎间融合器植入术对于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将其与颈椎前路减压自体髂骨植骨融合术做对比。现将结果示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38-72岁,平均年龄为(52.3±6.5)岁;其中单节段病变14例、双节段病变16例;观察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37-74岁,平均年龄为(52.9±5.8)岁;其中单节段病变13例、双节段病变17例。所有患者临床症状表现为躯干束带感、四肢麻木、行走不稳以及腱反射亢进等,病情呈现进行性进展。排除标准:伴随心、脑、肝、肾、淋巴系统以及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者;术前未良好控制患者病情造成手术难以进行者;病情严重者;精神疾病者;临床资料不全难以配合治疗者。两组一般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

1.2 方法 所有患者取仰卧位,并且给予全麻。切口取颈部横型或胸锁乳突肌内缘纵行切口,在C型臂X线透视定位下完成减压术。对照组在减压后给予颈椎前路减压自体髂骨植骨融合术,测量骨槽大小,并且选择最合适的自体皮质髂骨,使用椎体撑开器撑开相邻椎体,然后将修整好的骨块植入椎体前缘,加压后选择钛板固定,锁紧螺钉。在C臂观察位置合适后,放置引流管,逐层缝合组织和切口。观察组在减压后给予颈椎前路椎间融合器植入术治疗,在牵引下撑开相邻椎体,将填充松质骨的椎间融合器(Cage)嵌入椎体间,加压。然后选择合适长度的钛板固定,给予加压后固定螺钉。在C臂透视下Cage嵌入位置合适后放置引流管,逐层缝合组织和皮肤。

1.3 评价指标(1)采用日本骨科学会评估标准(JOA)对患者手术效果进行评价,主要从临床症状、生命体征和排尿功能等方面评估。(2)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对患者疼痛情况进行评价[3],总分10分,无痛:0分;极剧烈疼痛:10分,分数越高则疼痛越重。(3)疗效评价[4]:优:患者治疗后疼痛症状完全消失;良:患者治疗后偶尔出现颈部疼痛,各项临床症状明显好转;差:患者治疗前后各项临床症状无任何改善,甚至严重。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8.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n(%)表示,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JOA评分和VAS评分 观察组术后JO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VA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疗效 观察组治疗优良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 讨论

对于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主要可以给予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保守治疗能够避免机体受到再一次损害,并且能够恢复颈椎正常曲度,但是此方法的长期疗效不佳。因此如果患者临床症状不严重,可以选择保守治疗。而手术方法中颈椎前路减压能够有效缓解脊髓前方压力,再给予植骨融合能够有效稳定颈椎,恢复脊髓功能。相比于非手术保守治疗,手术方法治疗更为彻底,长期疗效更佳[5,6]。

表1 两组手术前后JOA评分和VAS评分对比(±s,分)

表1 两组手术前后JOA评分和VAS评分对比(±s,分)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时间 组别 JOA评分 VAS评分手术前 观察组(n=30) 8.4±0.6 7.56±1.63对照组(n=30) 15.6±1.2 1.88±0.93手术后 观察组(n=30) 12.2±1.1* 1.92±0.91对照组(n=30) 8.1±0.5 7.59±1.62

表2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n(%)

不同手术方式的减压效果和稳定颈椎功能方面各有不同。颈椎前路减压自体髂骨植骨融合术虽然能够取得一定疗效,但是融合的椎间隙稳定所需时间较长,且外固定的稳定性不佳。而椎间融合器植入术中通过填充椎间融合器入椎体间,能够有效起到支撑作用,且在手术中不需要另外取骨,减少患痛苦。在本次研究中,采用椎间融合器植入术治疗的观察组术后JO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并且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其与梁英杰[7]等研究结果相类似。其原因主要为椎间融合器植入术具有较高稳定性,能够有效解除神经压迫,同时能降低对硬脊膜囊的影响,从而显著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作者单位:476300虞城县人民医院骨科

综上所述,椎前路椎间融合器植入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神经压迫,增加植骨融合程度,值得推广。

[1]李玉伟,王海蛟,严晓云,等.颈前路减压零切迹椎间融合器与钉板系统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比较[J].中华骨科杂志,2015,35 (11):1136-1141.

[2]陈焰,黄阳亮,钟祎.选择性连续三节段椎间融合器置入对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颈椎曲度的长期影响 [J].吉林医学,2014,35(09): 1860-1862.

[3]于凤宾,陈德玉,王新伟,等.前路单椎体次全切与双间隙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相邻双节段颈椎病的影像学比较 [J].中华医学杂志,2012,92(37):2636-2640.

[4]郭小伟,母心灵,张华,等.纳米仿生骨在颈椎病前路减压融合术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刊,2012,39(14):50-51.

[5]郑留根.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与后外侧植骨治疗脊柱胸腰段爆裂骨折效果比较[J].河南医学研究,2014,23(10):36-37.

[6]罗程.颈前路减压Cage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42例观察[J].现代临床医学,2015,(3):214-215.

[7]梁英杰,尹庆水,张光明,等.颈椎前路椎间融合器植入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22例疗效分析[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15,38(03):287-289.

R687.3

B

猜你喜欢
脊髓型前路植骨
Herbert螺钉合并桡骨远端松质骨植骨治疗陈旧性舟骨骨折
显微镜辅助下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颈椎病疗效研究
前路
国医大师刘柏龄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用药规律探析
前路漫长,但值得期待
一脚踩空,引发全身瘫痪
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与颈后路椎板切除减压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对比研究
逐梦记·马
椎管减压并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分析
脊髓型颈椎病前路减压融合术的预后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