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痰通腑汤治疗中风急性期临床疗效观察

2015-11-07 06:27刘海波
医药与保健 2015年12期
关键词:通腑急性期中风

刘海波

化痰通腑汤治疗中风急性期临床疗效观察

刘海波

目的 观察分析化痰通腑汤治疗中风急性期临床疗效。方法 从医院收治的中风急性期患者中随机抽调92例,根据1:1比例划为两组,对照组46里采用西医综合治疗,观察组46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结合采用化痰通腑汤治疗,对比疗效。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有效率、症状积分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用化痰通腑汤治疗中风急性期疾病,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应用效果显著。

化痰通腑汤;中风急性期;疗效

中风病为一种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急性期发病急危,具有较高的致残率致死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1]。因此临床应在明确患者的临床症状后,对症采取措施治疗。临床不断深入研究治疗方法,在传统西医基础上,提出结合采用中医治疗。本次研究中,评价中风急性期患者采用化痰通腑汤治疗效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从医院2014年1月到2014年10月收治的中风急性期患者中随机选取92例,根据1:1比例分为两组,对照组46例,男26例,女20例,年龄为40-74岁,平均年龄为57±2.2岁,发病时间为(1.14±1.00)d,观察组46例,男31例,女15例,年龄为42-78岁,平均年龄为58±2.3岁,发病时间为(1.14±1.00)d,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研究。排除意识障碍、严重心肝肾功能受损、可逆性脑缺血发作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西医综合治疗,包括吸氧、脱水降颅压、防治感染、调控血压、脑保护、营养支持以及改善水电解质紊乱。观察组在对照组西医综合治疗基础上,结合采用化痰通腑汤加减治疗,具体组方:生大黄(后下)10g、全瓜萎30g、胆南星10g、芒硝(冲服)6-9g。一天1剂,用水煎服,一天分早晚两次服用。神志不清者,可增加安宫牛黄丸;明显热象患者可增加丹皮10g、黄芩12g、栀子12g;语言不利者可增加石菖蒲12g、全蝎6g;年老体弱津亏者,可增加麦冬15g、生地黄15g;明显淤血患者可增加丹参15g、桃仁10g,鸡血藤30g,川芎10g;肝阳上亢者可增加生龙骨30g、生牡蛎30g、石决明12g、旆莶草15g、钩藤30g;头痛、球结膜水肿、项强,现代医学称之为脑水肿,多选用益母草15g、泽兰15g、牛膝15g。大便顺畅后可将芒硝去除,芒硝去除后大便仍2-3次/d,减少大黄用量,但不能去掉。

两组患者均接受一个疗程14d治疗,两个疗程结束后评价临床疗效。

1.3 观察指标 根据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以及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对临床疗效评价观察。治愈:无病残;显著改善: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减少≥21分,病残程度评为1-3级;改善: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减少8-20分;无效:功能缺损评分程度减少<8分,或增加<8分;恶化:功能缺损评分增加≥9分。治疗有效率=治愈率+显著改善率+改善率[2]。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一般资料与结果资料均采用SPSS20.5软件进行处理分析,采用X2检验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以P<0.05表明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对照组46例,治愈3例,显著改善11例,改善14例,无效13例,恶化5例,有效率为60.9%,观察组46例,治愈7例,显著改善16例,改善19例,无效3例,恶化1例,有效率为91.3%,统计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有效率(91.3%)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60.9%),两者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症状对比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症状积分与治疗前相比有差异,且治疗后观察组症状积分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具体见表1:

表1 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症状积分(±s)

表1 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症状积分(±s)

组别 时间 言语不利 恶心呕吐 意识障碍 头晕头痛对照组 治疗后 1.75±0.80 0.95±0.72 1.80±0.54 1.04±0.42治疗前 2.53±1.37 2.43±0.55 2.40±0.55 1.76±0.75观察组 治疗后 1.35±0.61 1.33±0.27 1.30±0.27 0.95±0.30治疗前 2.45±1.42 1.87±0.63 2.45±0.63 1.87±0.60

3 讨论

急性期中风病情重,发病急,轻微者致残,严重者致死,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随着人们对治疗质量要求不断提高,如何在有效治疗中风基础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成为临床研究的重点。临床分析该疾病发生机制为痰浊内闭,主要临床症状为神志不清、大小便失禁、烦躁不安、痰鸣。中医分析该疾病发生于风、虚、瘀、痰、火等因素相关[3]。其病机为痰瘀互阻而导致中焦壅滞,升降异常,进而出现气郁化火、肝失疏泄,因此发病后患者多表现为邪热风火充斥三焦,而导致痰浊化热,腑气不通,毒损脑络。中焦为痰热邪实阻滞,影响机体的气血运行,不利于患者神志障碍与半身不遂功能的恢复。因此中风急性期最突出症状为内风、痰浊、血瘀,唯腑实为要。针对发病机制,中医提出中风急性期的治疗关键在于处理腑实证。化痰通腑法为一种临床常用的治疗痰热腑实证方法,基本方为化痰通腑汤。该方为全瓜萎具有理气散结、清热化痰功效;胆南星具有化痰清热功效,与全瓜萎搭配用,可起到清热化痰功效,生大黄具有峻下热结、荡涤胃肠积滞效果,芒硝具有软坚散结功效,与大黄搭配可提高通腑导滞功效。多种药物搭配使用,化痰热通腑气[4,5]。本次研究表明,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且治疗后观察组症状积分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中风急性期采用化痰通腑汤联合西医综合治疗,应用价值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1]高磊,焦静,王美姣,等.芪参通络增智汤对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患者认知障碍的干预研究 [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14,21(5):331-334.

[2]白雪,罗钢,杨思进,等.蛭龙活血通瘀胶囊结合中医辨证治疗缺血性中风急性期30例临床观察[J].中医杂志,2014,55(9):768-771.

[3]马丽虹,鲁明源,李可建.系统评价葛根素注射液治疗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临床疗效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4,25(4):998-1000.

[4]邓景元,邹鹏,崔红缨,等.补肾通阳行气针刺法治疗中风急性期后肢体偏瘫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7):1524-1526.

[5]杨红琴.化痰通腑汤治疗中风急性期40例[J].河南中医,2012,32(3): 332-333.

作者单位:457001河南省濮阳市油田总医院天运医院

R255.2

B

猜你喜欢
通腑急性期中风
KD患儿急性期h-FABP、PAC-1表达与冠状动脉受损的关系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回药失荅剌知丸治疗中风后痴呆的疗效观察
中国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抑郁障碍的性别差异
通腑降气汤治疗腑气郁滞型便秘60例
巨刺灵骨、大白治疗颈型颈椎病急性期4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急性期61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偏瘫25例
通腑逐瘀汤治疗创伤后腹胀122例
自拟通腑理气汤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7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