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慧民 卢 毅 刘 薇 廖小林
(重庆市中医院,重庆400021)
经方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临床观察
谢慧民卢毅刘薇廖小林
(重庆市中医院,重庆400021)
目的观察经方大黄黄连泻心汤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4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单纯采用西医手段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大黄黄连泻心汤,两组疗程均为5 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8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27%(P<0.05)。治疗组止血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输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6个月复发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黄黄连泻心汤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大黄黄连泻心汤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临床观察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或胰、胆等病变引起的出血[1]。本病是临床常见的急危重症,病情进展快,若不及时治疗可引起出血性休克甚至死亡[2]。因此临床上如何及
时止血显得尤为关键[3]。经方为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之方,药味虽少,但效专力宏,为后世时方之祖。笔者近年采用经方大黄黄连泻心汤结合西医手段治疗本病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1病例选择所选病例临床西医诊断均符合《内科学》[4]标准。根据其临床表现、急诊胃镜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均确诊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中医诊断符合《中医临床病证诊断疗效标准》[5]。中医辨证为胃中积热证。排除标准:1)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及肿瘤引起的出血者;2)合并肝肾功能不全以及其他严重疾病者;3)对本研究不知情者。
1.2临床资料选取2013年5月至2015年6月本院收治的急性上消化道患者7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7例。其中对照组男性17例,女性20例;平均年龄(24.15±1.20)岁;出血类型包括胃溃疡并出血22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并出血10例,胃及十二指肠糜烂出血5例;出血量<500 mL者10例,500~1000 mL者25例,>1000 mL者2例;平均发病时间(24.52±2.61)h。治疗组男性14例,女性23例;平均年龄(26.52±2.41)岁;出血类型包括胃溃疡并出血18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并出血14例,胃及十二指肠糜烂出血5例;出血量<500 mL者12例,500~1000 mL者21例,>1000 mL者4例;平均发病时间(23.47±2.83)h。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
1.3治疗方法两组均给予休息,禁食或流质饮食,加强监护,常规补液,必要时输血抗休克。两组均予奥美拉唑40 mg,静推,每次12 h。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大黄黄连泻心汤:大黄10 g,黄连6 g,黄芩6 g。500 mL开水浸泡5 min,去渣,分3次温服。每日3次,每日1剂。两组疗程均为5 d。
1.4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如呕血、黑便等消失时间,观察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以及两组输血量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6个月复发率。
1.5疗效标准根据文献[6]制定疗效标准。治愈:吐血、黑便等症状停止,大便隐血试验连续3 d阴性。显效:吐血、黑便等症状停止,大便隐血试验(+)。有效:吐血、黑便等出血减少,大便隐血试验(++)。无效:出血不止,经治无效,转手术治疗。总有效=治愈+显效。
1.6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结果示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n)
2.2两组平均止血时间及输血量比较见表2。结果示治疗组止血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输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
2.3两组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及6个月复发率比较结果为治疗组不良反应1例,占2.70%,对照组不良反应3例,占8.1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6个月后有1例因家庭琐事吵架后复发,对照组6个月后有2例因酒后复发。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平均止血时间及输血量比较()
表2 两组平均止血时间及输血量比较()
组别n止血时间(h)输血量(mL)治疗组3726.12±8.12△266.88±2.93△对照组3740.21±7.84581.23±4.45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为临床常见急症之一,以呕血、便血为主要临床表现,本病属于中医学“吐血”“便血”“血证”的范畴[7]。中医学认为本病有虚实之分,实者多由情志不遂、过度饮酒、外邪侵袭等引起,病机为胃中热盛、热灼血络、迫血妄行。症状主要为吐血鲜红或黯紫,便秘或大便色黑,口渴,舌红苔黄,脉滑数等[8]。治疗当以清热泻火、凉血止血为准。本次研究笔者选用大黄黄连泻心汤。本方为经方,出自《伤寒杂病论》,第154条“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者大黄黄连泻心汤主之”,本条为热痞所设,由无形邪热结于心下(胃脘部),气滞不通而成。本方临床应用广泛,不仅治疗热痞,且治疗火邪所致诸般血证,从病机来看与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之胃热出血甚合。
本方由大黄、黄连、黄芩3味药组成,大黄清热泻火,凉血止血,且能活血,止血而不留瘀。唐容川《血证论》指出“大黄一味既气药,又血药,止血不留瘀,尤为妙药”。黄连、黄芩二药相配,清热泻火,凉血止血。诸药共奏清热泻火,凉血、止血、活血之功。药味虽简,却效专力宏,直达病所。现代药理研究证明,大黄[9]有效止血成分主要是大黄酚、大黄素甲醚、α-儿茶精和没食子酸,这些有效成分能够促进血小板的黏附和聚集功能,有利于血栓形成,同时增加血小板数和纤维蛋白原含量,缩短凝血时间,降低抗凝血酶Ⅲ(AT-Ⅲ)活性,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收缩损伤局部血管。黄连、黄芩具有广泛而良好的抗炎作用,黄连[10]中的有效成分小檗碱具有广泛的抗菌、抗病毒。且可以有效地中和胃酸,临床常用于治疗胃肠炎、细菌性痢疾等肠道感染性疾病。黄芩[11]中有效成分黄芩苷可通过显著抑制细胞内白三烯B4、白三烯C4的生物合成,以及抑制人工三肽(fMLP)激发的白细胞内Ca2+升高,促进细胞内cAMP水平提高,从而影响白细胞的多种功能而发挥抗炎作用。这与黄连、黄芩缓解上消化道炎症,抑制上消化道出血有一定的关系。从本次研究结果看,用大黄黄连泻心汤结合西医手段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治疗组止血时间短于对照组,输血量少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本次研究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从结果来看比单纯西医治疗本病效果更好,说明经方历时千年而其效不衰,且药味少,价格低廉,的确是中医之瑰宝,值得我辈继承与发扬。
[1]毛荷芬.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3,22(5):816-817.
[2]周彪,牛旭平.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与治疗新进展[J].中国现代医生,2009,47(19):31-34.
[3]严华.消化性溃疡并急性上消化道出血46例临床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2011,40(12):1596-1597.
[4]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508-509.
[5]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临床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2.
[6]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3:84-86.
[7]赵小青,付朝丽.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中西医临床诊治体会[J].中国中医急症,2011,20(4):559-560.
[8]赵长城.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59例[J].中国中医急症,2011,20(4):616.
[9]郑素梅,张艳国,张艳红,等.中西医结合治疗上消化道出血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2,21(2):282.
[10]余园媛,王伯初,彭亮,等.黄连的药理研究进展[J].重庆大学学报,2006,29(2):107-111.
[11]关晓燕,杨洁.黄芩药理研究概况[J].中医药信息,2006,23(4):21-23.
R573.2
B
1004-745X(2015)12-2271-02
10.3969/j.issn.1004-745X.2015.12.074
2015-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