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蓉 范立燕 武秀玲 柴乐乐 刘明杰
(山东省禹城市中医院,山东禹城251200)
中医特色护理技术应用于哮喘患儿的临床观察
李蓉范立燕武秀玲柴乐乐刘明杰
(山东省禹城市中医院,山东禹城251200)
目的观察中医特色护理技术应用于哮喘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96例轻中度支气管哮喘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实施中西医结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中医特色护理技术。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护理前后肺功能、免疫球蛋白及T细胞亚群变化,比较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75%,优于对照组的79.17%(P<0.05)。两组患儿护理前肺功能各指标比较均差别不大(均P>0.05),两组患儿护理后第1秒用力呼吸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最大呼气流量(PEF)均较护理前改善(均P<0.01),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护理前血清免疫球蛋白比较均差别不大(均P>0.05),护理后IgA、IgG含量均较护理前升高(均P<0.01),IgE含量降低(P<0.01),且观察组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儿护理前T细胞亚群各指标比较差别不大(均P>0.05),护理后两组患儿CD3+、CD4+及CD4+/CD8+较护理前上升(均P<0.01),CD8+均下降(P<0.01),且观察组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为95.83%,优于对照组的83.33%(P<0.05)。结论中医特色护理技术有助于改善哮喘患儿肺功能,提高其免疫力和临床疗效及护理满意度。
哮喘患儿中医特色护理技术临床效果
支气管哮喘(哮喘)是小儿常见呼吸系统疾病,系由嗜酸性粒细胞、T淋巴细胞等多种炎性细胞参与的气道慢性非特异性炎症[1],该病常反复发作,迁延难愈,严重危害小儿身心发育。近年来,小儿哮喘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2],在合理治疗基础上加强哮喘患儿的护理工作对提高临床疗效尤其重要,而中医护理在哮喘患儿的临床护理方面更具优势[3]。2013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了13个病种中医护理方案(试行)后,由笔者所在医院护理部牵头,制定了符合笔者所在医院儿科实际的小儿哮喘中医护理方案,并通过观察对48例哮喘患儿应用中医特色护理技术治疗哮喘患儿的临床效果,进一步验证中医护理方案的可行性。现报告如下。
1.1病例选择均符合2008年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制定的《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中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标准及病情分级标准[4]。1)纳入标准:年龄≥5岁,可配合进行肺功能测量;住院时间≥7 d;患儿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患儿近3周内未应用激素类及免疫调节剂。2)排除标准:伴严重感染;伴严重心、肝、肾及血液系统疾患;过敏体质;依从性差,预计不能配合完成全程治疗及护理者。
1.2临床资料选择2013年7月至2014年12月期间笔者所在医院儿科住院治疗的支气管哮喘患儿9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8例。观察组48例,男性29例,女性19例;年龄5~13岁,平均(8.64±2.40)岁;病程5个月至6年,平均(3.98± 1.50)年;病情轻度17例,中度31例。对照组48例,男性28例,女性20例;年龄5~14岁,平均(8.57±2.50)岁;病程6个月至6.5年,平均(3.87±1.6)年;病情轻度18例,中度30例。两组患儿性别比、年龄、病程及病情分级等临床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3护理方法两组患儿均根据病情采取相同治疗方案,包括应用支气管扩张剂、吸氧、祛痰止咳、抗生素控制感染,并服用孟鲁司特钠治疗。对照组患儿实施中西医结合常规护理,包括入院介绍、健康教育、情志调护、饮食起居调护、药物吸入护理、体位护理、病情观察及出院指导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中医特色护理技术。1)穴位按摩。根据病情需要,选择膻中、天突、定喘、肺俞、膏盲、足三里等穴位进行按摩,每日200~300次,另外可取头面部穴位进行按摩,揉风池穴、风府穴每日20次,按大椎穴每日30次,推揉坎宫、开天门、太阳穴每日30次。穴位按摩每日1次,连续按摩7 d。2)穴位贴敷。穴位按摩后,进行穴位贴敷。取患儿双侧定喘、双侧肺俞、膻中、神阙及膏肓穴,清洁皮肤后用生姜片涂擦所选穴位,待干后,用笔者所在医院儿科调配的中药贴敷药膏(主要成分包括白芥子、白芷、延胡索及细辛等药物粉末,加生姜汁调制),取适量置于专用的一次性穴位贴敷贴上,贴于所选穴位,根据患儿耐受情况每次贴敷3~6 h,每日1次,连续贴7 d。3)耳穴压豆。取一侧耳部肺穴、肾穴、肾上腺穴等穴位,酒精棉签消毒皮肤,选择王不留行籽,使用方块医用胶布准确粘贴固定于所选穴位,加压按揉1~2 min,患儿家长每日为患儿按压3~5次,每个穴位按压1~2 min。第2日将压豆取下,在对侧耳穴重新选择王不留行籽进行贴压,双耳穴位依此顺序隔日交替贴压。
1.4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疗效;肺功能观察指标包括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及最大呼气流量(PEF);免疫功能观察指标包括血清IgA、IgG、IgE;T细胞亚群检测指标包括CD3+、CD4+、CD8+;两组患儿出院前分别向家属发放护理满意度调查表,比较两组患儿家属护理工作满意度。
1.5评价标准1)疗效评价标准参照文献[5]制定。临床控制:临床症状完全缓解,偶有轻度发作不需用药即可自行缓解。显效:临床症状较治疗前明显缓解,但仍需应用糖皮质激素或支气管扩张剂。好转:临床症状较治疗前有所缓解,但仍需应用糖皮质激素和/或支气管扩张剂。无效:临床症状无明显缓解甚至加重。临床控制+显效+好转=总有效率。2)护理满意度评价标准。两组患儿出院前均向家属发放护理部统一设计的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包括25项调查内容,每项内容按照满意、较满意、一般、不满意分别评分为4、3、2、1分,总分≥90分为满意,80~89分为较满意,70~79分为一般,<70分为不满意,满意+较满意=满意度。
1.6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结果示,观察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两组护理前后肺功能比较见表2。两组患儿护理前肺功能各指标比较均差别不大(均P>0.05),两组患儿护理后FEV1、FVC、PEF均较护理前改善(均P< 0.01),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均P<0.05)。
表2 两组护理前后肺功能比较()
表2 两组护理前后肺功能比较()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下同。
组别时间PEF(L/min)FEV1(L)FVC(L)观察组治疗前2.01±0.98(n=48)治疗后2.96±0.52**△对照组治疗前1.99±1.00 1.48±0.942.57±1.03 2.43±0.58**△3.63±0.94**△1.44±0.972.55±1.06(n=48)治疗后2.68±0.53**2.15±0.67**3.08±0.97**
2.3两组护理前后血清免疫球蛋白比较见表3。两组护理前血清免疫球蛋白比较均差别不大(均P>0.05),护理后IgA、IgG含量均较护理前升高(均P<0.01),IgE含量降低(P<0.01),且观察组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均P<0.05)。
表3 两组护理前后血清免疫球蛋白比较()
表3 两组护理前后血清免疫球蛋白比较()
组别时间IgE(U/mL)IgA(g/L)IgG(g/L)观察组治疗前210.2±53.1(n=48)治疗后143.8±34.8**△对照组治疗前209.6±52.5 1.27±0.367.49±2.15 1.67±0.25**△10.96±2.37**△1.25±0.397.46±2.18(n=48)治疗后161.7±31.5**1.54±0.26**9.83±2.14**
2.4两组护理前后T细胞亚群比较见表4。两组患儿护理前T细胞亚群各指标比较差别不大(均P>0.05),护理后两组患儿CD3+、CD4+及CD4+/CD8+较护理前上升(均P<0.01),CD8+均下降(P<0.01),且观察组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均P<0.05)。
表4 两组护理前后T细胞亚群比较()
表4 两组护理前后T细胞亚群比较()
组别时间CD3+(%)CD4+(%)CD8+(%)CD4+/CD8+观察组治疗前(n=48)治疗后对照组治疗前48.47±7.8333.14±5.1432.35±8.131.02±0.51 59.96±8.64**△42.35±7.18**△24.32±8.42**△1.74±0.87**△47.71±7.6032.76±6.0533.37±7.870.98±0.72(n=48)治疗后55.59±7.98**38.95±5.86**27.86±7.24**1.40±0.68**
2.5两组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比较见表5。结果示,观察组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
表5 两组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比较(n)
支气管哮喘证属中医学的“哮证”“喘证”范畴,哮喘患儿经合理治疗及适当调护后病情可缓解或自行缓解,多数患儿随年龄增长可治愈[2]。若治疗不及时或调护不当,可致病情反复发作,久之则影响肺功能,患儿喘息持续,难以缓解[6],严重影响患儿生长发育及生活质量。中医护理系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特点是整体护理和辨证施护,饮食起居调护、情志调护等常规中医护理措施与中医护理技术共同构成了中医护理体系,而中医护理技术能够较好地体现中医特色优势。西医护理的整体护理模式与中医护理内涵十分相似,中西医结合护理可谓取二者之长,将中医护理独特的理论体系及经验与西医护理的整体护理模式有机地相结合[1],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本研究结果示,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肺功能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表明在中西医结合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中医特色护理技术,有助于进一步改善哮喘患儿肺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是导致哮喘发病的主要机制[7],IgA、IgG、IgE等含量变化可反映机体免疫功能的变化。王荣德等[8]研究发现,哮喘患儿血清IgE含量较健康儿童明显升高,血清IgE在哮喘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意义,IgA、IgG等含量则较健康儿童明显下降。另有研究表明[9],T淋巴细胞(CD3+、CD4+、CD8+)在启动免疫反应中起着关键调控作用,哮喘患儿血清CD3+、CD4+含量及CD4+/CD8+处于失衡状态,此时机体免疫功能降低,细菌及病毒趁虚而入,从而诱发哮喘发作[10]。因而只有提高IgA、IgG含量,降低IgE含量,改善T细胞免疫紊乱状态,才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从而促进哮喘恢复。
穴位按摩是通过运用一定的按摩手法,作用于哮喘患儿体表的特定经络腧穴,调节各脏腑器官生理功能,增强机体免疫力,达到防病治疾的目的[9]。刘金睿等[3]对观察组31例哮喘患儿在常规护理及辨证饮食、情志护理的基础上联合穴位按摩,结果表明,观察组患儿肺功能较仅采取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明显改善。穴位贴敷则是指将具有化痰平喘、温中散寒等作用的药物粉末敷贴于患儿体表穴位上,所选穴位如肺俞、膏盲、定喘等穴位具有补肺止咳平喘的作用,通过药物刺激穴位经络达到疏通经络、调整阴阳、改善脏腑功能、提升正气的目的,进而提高临床疗效[11]。单翠英等[12]通过对1124例儿童哮喘患者进行穴位贴敷,结果表明,穴位贴敷可使患儿哮喘发作次数减少,肺功能明显改善,且IgA、IgG明显升高,IgE明显降低,因此指出穴位贴敷有助于调节机体免疫力,纠正免疫紊乱,从而起到治疗哮喘的作用。耳穴压豆法是临床常用的中医传统外治法,以王不留行籽贴在相应穴位上,通过定期刺激穴位,达到改善脏器生理功能,增强机体免疫力,从而提高抗病能力的目的。本研究所选肺穴、肾穴、肾上腺穴等穴位,具有宣肺平喘的效果。
本研究结果示,两组患儿护理后IgA、IgG含量均升高,IgE含量降低,CD3+、CD4+及CD4+/CD8+均上升,CD8+下降,表明两组患儿免疫功能明显改善,观察组改善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与单翠英等[12]研究结果一致。由此可见,在药物治疗及中西医结合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将穴位按摩、穴位贴敷及耳穴压豆3项中医特色护理技术应用于哮喘患儿,可起到协同作用,可通过增强免疫功能而提高临床疗效,改善肺功能。
中医特色护理技术的应用,增加了护理人员与患儿及家属的接触机会,执行中医护理技术的过程中,护士需要不断与患儿及家属解释及沟通,增加了患儿及家属对中医护理技术操作方法、目的和护理效果的认识,密切了护患关系,加之3项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均为无创性操作,患儿无明显不适,依从性较高,且护理效果明显,患儿家属的满意度明显提高。
综上所述,中医特色护理技术有助于改善哮喘患儿肺功能,提高免疫功能和临床疗效及护理满意度,且操作简单,成本低廉,患儿无明显不适,易于为患儿所接受,值得临床推广。
[1]范益平,贾睿之.护理干预对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效果观察[J].全科护理,2012,10(2):513-514.
[2]杨关山,欧静琳,张旭卉,等.“儿喘方”联合妥洛特罗贴剂对哮喘患儿肺功能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8):807-809.
[3]刘金睿,肖娟.分析中医护理对缓解期儿童哮喘的临床效果[J].中国卫生产业,2014,12(23):91-92,95.
[4]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J].中华儿科杂志,2008,46(10):745-753.
[5]高志刚.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临床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2):151-153.
[6]李风雷,李建生.成人咳嗽变异性哮喘中医证素分布规律文献研究[J].中医学报,2013,28(4):488-489.
[7]蔡娜莉.孟鲁司特对哮喘患儿血清IL-4、IL-5和IFN-γ的影响[J].广州医学院学报,2012,30(4):386-387.
[8]王荣德.血清IgE和最大呼气中期流速在儿童哮喘中的临床意义[J].中国临床研究,2010,23(11):962-964.
[9]周晓星,邢向晖.防哮颗粒联合中医护理干预对哮喘缓解期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28):9-11.
[10]黄艳春,肖强.孟鲁司特钠对哮喘患儿免疫指标及促炎因子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29):3252-3254.
[11]郭思佳,孙增涛,刘恩顺.穴位贴敷治疗支气管哮喘临床应用现状[J].辽宁中医杂志,2011,36(1):138-140.
[12]单翠英,林忠嗣,卞镝.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儿童哮喘的临床及免疫机制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7,25(4):845-846.
R248.4
B
1004-745X(2015)12-2301-03
10.3969/j.issn.1004-745X.2015.12.088
2015-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