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玲丽
着力提升县域旅游经济发展水平
戴玲丽
近年来,浙江省积极推动各县(市)发展旅游业,推动旅游业的转型升级。很多县(市)将旅游产业定位为“战略性支柱产业”,一些县(市)积极实施“旅游兴县”和“旅游智慧化”、“旅游全域化”的战略。县域旅游业是浙江旅游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动浙江旅游业的发展发挥着其重要的作用。
在“县域旅游”迎来大发展的同时,也要认识到由于旅游资源、经济发展程度、交通区位条件、基础设施条件等的差异,浙江旅游经济在空间上表现出不均衡发展。基于此,本文以浙江省58个县(市)为研究对象,系统地研究浙江县域旅游经济差异及其影响因素,这对调整浙江旅游产业要素空间配置、协调各区域旅游发展的竞合关系,编制浙江省整体的旅游发展规划、制定区域旅游经济差异调控政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县域国内旅游市场对全省贡献巨大。县域旅游对全省国内旅游市场的贡献度不断提升。从国内旅游市场来看,2013年浙江省共接待国内游客43439万人次,同比增长11.0%,实现国内旅游收入5202.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6.2%;其中,58个县域合计接待国内游客39555万人次,同比增长19.1%,实现国内旅游收入3412.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5.2%,增幅均高于全省值。近六年来,县域旅游发展对全省国内旅游市场的贡献度不断提升,县域接待国内游客占全省接待国内游客的比重从2008年的74.1%提高到2013年的91.7%,六年间提升了17.6个百分点,县域国内旅游收入占全省国内旅游收入的比重从2008年的56.7%提高到2013年的65.6%,六年间提升了8.9个百分点。
县域入境旅游市场增速稳中上升。县域入境旅游市场发展速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从入境旅游市场来看,2013年浙江省共接待入境游客866.3万人次,基本上与上年持平,实现国际旅游(外汇)收入53.9亿美元,同比增长4.7%;其中,58个县域合计接待入境游客342.2万人次,实现旅游外汇收入20.8亿美元,同比增长7.8%,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从近六年的情况来看,县域旅游发展对全省入境旅游市场的贡献度在不断提升,县域入境旅游(外汇)收入占全省入境旅游(外汇)收入的比重从2008年的32.5%提高到2012年的38.6%,六年间提升了6.1个百分点。
县域旅游总收入占全省一半以上。从总量上来看,2013年浙江省实现旅游总收入5536.2亿元,同比增长15.3%,其中,58个县域合计实现旅游总收入3364.0亿元,同比增长18.0%,县域旅游总收入占全省旅游总收入的比重超过半数,达到60.8%,五年间共提高了10.8个百分点。县域旅游已经占到浙江旅游业的半壁江山,县域旅游业发展对浙江旅游经济的拉动效应越来越显著。
县域旅游业对县域经济的拉动作用明显。县域旅游总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逐年上升。2013年浙江旅游总收入相当于全省地区生产总值(37568.49亿元)的比重为14.7%,全省58个县级行政区旅游总收入相当于地区生产总值(19651.4亿元)的比重达到17.12%,高于全省的平均水平。近六年县域旅游业发展对地区经济的拉动作用越来越显著,县域旅游总收入相当于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从2008年的9.92%上升到2013年的17.12%,提高了7.2个百分点,这充分说明近年地方政府在经济转型过程中充分重视旅游业的发展,努力营造县域旅游大发展的氛围,不断加大旅游项目招商引资的力度,在实现当地旅游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也带动了地区经济的良性发展和升级转型。
因地制宜发展县域旅游业。各县(市)在发展旅游业时应充分挖掘自身特色,利用自己的优势资源,形成差异化发展。可根据各县(市)的旅游总收入,将县域划分成不同等级的旅游县(市)。对不同等级的旅游县(市)制定不同的县域旅游发展模式。对于旅游业成熟县,应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方式。旅游业成熟县的旅游产业已经进入到了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关键阶段,应对旅游策划、规划、设计、运营、营销、管理等环节进行创新升级,以创新促进发展理念的转变、发展方式的优化、发展效率的提高。对于旅游业较成熟县和旅游业成长县,应实施投资驱动的发展方式。这类县(市)在旅游业上已有一定的起色,但缺少大的旅游项目来推动旅游业达到质的飞跃。这类县(市)应加大招商引资,围绕国家产业政策、各地比较优势等投入一批旅游大项目、好项目,确保旅游重大项目建设能带动整个县域旅游业的大发展。对于旅游业滞缓县,应实施资源驱动的发展方式。旅游业滞缓县相较其它县(市)旅游经济相对比较薄弱,这些县(市)应充分开发当地有特色有价值的旅游资源,通过新的旅游资源来吸引游客,从而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图/金川
培养县域旅游增长极。增长极是指某经济发展过程中增长速度快于周边地区的的区域。对于旅游经济来讲,增长极一般是指拥有较强的旅游经济实力和拥有较快的旅游发展速度的旅游经济强县(区)。可将义乌、诸暨、海宁、桐乡、绍兴、象山等旅游业成熟县(市)作为浙江省的县域旅游增长极。这些旅游经济的增长极都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旅游增长极拥有较高的旅游收入,在全省的旅游市场中占一定份额;旅游增长极普遍拥有较为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基础配套设施;旅游增长极拥有较好的区位交通条件,有利于吸引游客的进入,也便于大量资金的投入和高级旅游人才的引进;这些县(市)拥有悠久的历史,已形成相对稳定的客源和品牌效应,可以产生一定的聚集效应。要重点培养这些旅游增长极,增强其吸引力和辐射力。位于增长极周边的县(市),要以依托增长极为基础,利用增长极的集散能力和综合服务设施功能,加强与增长极之间的物资、资金、人才交流,完善与增长极之间的交通基础设施,依靠增长极带来的游客人气,将其吸引到周边县(市)来,真正发挥增长极的辐射功能。
此外,在浙西南金丽衢地区还未形成一个旅游增长极,应加大培养浙西南地区的旅游增长极,选取旅游资源独特、区位交通条件相对优良的县(市)进行重点扶持,早日形成浙西南地区的旅游增长极,从而带动整个浙西南旅游的发展。
健全县域旅游基础设施体系。要建立起与县域旅游经济相适应的旅游基础设施体系,打造功能比较齐全、设施基本完善的县域旅游目的地。要加强交通设施、景区配套设施、环境保护设施和接待服务设施等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交通条件是影响旅游业兴衰的重要因素。目前浙江省各县(市)的交通网络完善程度差异较大,没有很好地体现出交通条件对旅游的服务作用,部分县(市)的交通条件还有待改善。像新昌、天台、遂昌、江山、建德等县(市),旅游资源禀赋非常高,其中江山市的江郎山已被评为世界自然遗产,因其交通区位的边缘化,可达性程度低,制约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浙江省应加强各中心城市的交通建设,形成以航空、公路、铁路、水运相结合的旅游交通网络,提高其交通通达性,增强县域与地级市主城区的交通联系,使周边县域能更好地接收主城区的经济辐射作用,以满足当地旅游业发展的要求。在景区设施方面,重点建设景区景点的水电气供应、通信设施、标识系统、垃圾和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一批布局合理又生态环保的旅游厕所。在环境建设方面,加强主要旅游区、旅游公路的生态环境建设。在接待服务设施方面,在主要景区景点建设游客接待中心,在主要县城区和主要旅游区建成一批星级旅游接待设施,完善特色餐饮、康体娱乐、旅游购物、休闲养生等设施条件。
融合发展旅游业与其他产业。发展县域旅游业,不能光着眼于旅游业,还应加强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力度。不断促进旅游部门与文化部门、体育部门、农业部门、商业部门、工业部门、信息部门、环保部门、林业部门、气象部门等的合作,推陈出新地发展农业旅游、医疗旅游、工业旅游、游学旅游、体育旅游、会展旅游、商务旅游、影视旅游、养生旅游等新项目,使旅游业不再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涉猎范围,而是在新形势下开创旅游业与其它产业协同发展的新面貌。
特别是当今处于互联网时代,尤其要加快旅游业与信息技术产业的融合,打造县域智慧旅游。互联网、移动终端等技术逐渐在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影响着人们对旅游方式的选择。网络信息技术也在逐渐改变旅游业的管理模式、营销模式,将为游客提供更加人性化、个性化的旅游体验。
作者单位:浙江省经济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