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化体育教学课堂中有效实施小组合作的探究

2015-11-06 06:19陈泳亮
体育师友 2015年5期
关键词:小班化分组教学模式

□ 陈泳亮

小班化体育教学课堂中有效实施小组合作的探究

□ 陈泳亮

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将教学重心置于基本体育运动项目教学上,未给予学生个体体育素质发展的特殊性以足够的重视度,在教学活动中容易产生偏颇;而目前正在逐渐推广的小班化教学恰好可弥补该缺陷,既提高学生个体的体育教育效果,也可适当发展其分工与合作意识。针对小班化体育教学课堂进行分析,并尝试提出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在小班体育课堂的应用策略,以期为广大小学体育教师提供教学参考依据。

小班化教学;小学体育;小组合作策略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教育水平也得到大幅度提升。体育作为我国教学中的基础重点课程,既具备理论知识教学特点,同时也兼并了较强的实践性;对教师的理论教学水平以及活动设计与控制水平提出了较高要求[1-2]。在小班化小学体育教学实践中,教师在体育活动类型、活动精度等方面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可开展各种形式的体育教研。小组合作是目前各学科教学实践的热门教学模式,多数教师已初步认识到小组合作摸式教学的一般规律与优势,但其科学性与合理性仍有待考究,须经过教师不断实践、总结与反思,方能得出更为成熟的教学理论。笔者以教学经验为基础,对小班体育教学中的小组合作模式进行深入分析。

1 小班化教学与小学体育

小班化是注重发展学生个性化特征、提高教学精度与效率的新兴教学组织形式,以少数人组成的班级区别于普通的大班教学[3-4]。小班化教学模式中学生数量较少,教师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可顾及尽可能多的学生发展,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明显优势。而小学体育教学实践通常以体育活动为主,通过有目的、有组织的体育项目发展学生各方面身体素质;从整体教学过程上看,教师给予每个学生的教学时间越长、关注度越高,个体学生的体育综合素质水平就越高。可见,小班化模式给予小学体育教学实践以新的提升平台,有利于小学体育“教”与“学”的双向进步。

2 小班化教学与小组合作模式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经历了较为漫长的发展时期,至现阶段已积累了丰富的小组合作教学经验,并总结出该模式的一般规律。小组合作模式指教师通过有计划、有目的地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给予各个小组以一定的学习情境、学习主题以及学习任务;使各小组成员通过分工合作开展组内学习活动,并通过沟通与分享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小组合作学习弥补了“一对一”教学的片面性与局限性,同时有助于学生通过对同伴学习活动的观察进行有效自省,从而取得自我的进一步发展。

从上文论述中可知,小班化教学在提高教学质量上具有明显优势,而小组合作模式作为个性化与一般化并举的教学模式,与小班化教学组织形式相结合可进一步提高教学成效。在小班化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模式首先要求教师以班级学生为基础进行科学分组,分组所应考虑的因素包括组数、组内成员分配、学习任务区别度等;其次,教师要在可控范围内进行分组以及任务的分配,并在教学过程中对各组学习情况进行有效观察;另外,教师在小班化教学组织中不仅要观察各组的学习进度与成效,同时也应对组内每个学生进行个性化教学与评价。可见,小班化教学在改善小组合作学习个性化成效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3 在小班化课堂中开展小组合作摸式体育教学

在小班化教学组织形式以及小组合作教学模式中,教师可通过合理把握细节设计提升小班化体育课堂的有效性。笔者经过思考总结,对小班化体育教学课堂中实施小组合作式教学模式的具体策略作出如下分析。

3.1 在平衡分组基础上设计综合性体育游戏

小班化教学所包含的学生人数较少,教师应在全面了解班级学生主要特点的基础上控制分组的平衡性。所谓“平衡分组”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分组的过程中要把握各组人数的平衡、性别比例的平衡、学习水平的平衡、各类动作水平发展的平衡甚至身高、体重的平衡等;在同一个体育教学课时内,组数过多将影响小组合作学习的必要性,组数过少则导致学生个体化发展受阻。因此,教师在进行平衡分组时,应尽可能减少组间差异;在无法彻底避免的差异上,可进行互补性的、有区别的、针对性的综合体育游戏设计;例如,教师给予耐力较强的组别以“耐力型体育任务”,如长跑,给予耐力较差、但灵活度高的组别以“灵敏型体育任务”;另外,在发展各组别的弱势项目时也应保持相应平衡。

例如,教师在小班化体育课上组织学生进行分组的接力跑游戏,旨在锻炼学生短跑爆发力、敏捷度以及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首先,以学生身高、性别为分组依据,保证组间平均身高差异以及性别比例差异的最小化;其次,对学生以往跑步体育项目成绩进行分析,保证每组既包含短跑爆发力较强的学生,也包含爆发力欠缺但耐力较足的学生,确保分组尽可能合理和公平。另外,将接力赛设计为不同路程的赛段,如短跑直道、短跑弯道、障碍直道等,增强学生接力跑过程中的趣味性和复杂性,以满足不同学生对不同部分发展的内在要求,从而保证小组体育游戏的综合性以及有效性。

3.2 设置趣味情境,提高小组间合作学习的联系水平

小学体育的教学对象为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均未成熟的小学生,该阶段学生在自控力、自我发展意识等方面稍欠缺,对课堂活动的气氛以及效果提升具有一定程度的阻碍作用。因此,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致以及成效,教师可结合教学目的与体育项目,以学生兴趣为导向设置课堂趣味情境;将体育活动教学巧妙地转化成为趣味游戏,有助于提高小学体育教学的效率与效果。在进行趣味情境的设置过程中,教师要首先注意情境的合理性以及吸引度,尽可能采用学生感兴趣的题材;其次,要注意情境的联系性以及逻辑性,使各小组间的体育学习活动具有较强的相关性,从而促进组间学习联系水平;另外,在以趣味情境为依托的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及时进行情境引导,以达到保持学生参与热情的目的。

例如,教师在培养学生对篮球各环节技能的把握能力时,可借助相关动漫,如灌篮高手,进行情景设置;将学生进行半场赛的分组,并分配每个学生以相应的角色;设置锻炼各部分篮球应用技能的环节,如五十米运球、五次投篮等;每组学生需要跨越各环节障碍,且每个学生完成相应环节后方可进行下一环节的任务;对每组学生用时进行记录,用时少者为胜。

3.3 适当采用小组合作竞赛模式,提升学生合作与集体意识

小组合作竞赛模式是小学体育教学实践中较常使用的方法之一,小组竞赛既能达到发展学生身体素质的目的,同时也具有较为明显的提升学生合作意识与集体意识的效果。但在具体的小学体育教学实践中,教师容易忽略竞赛项目的综合性以及公平性,也没有给予个体体育素质发展的实况以足够重视。对此,教师应对小班化体育教学的小组合作竞赛模式进行改善,通过竞赛项目的合理设置、竞赛集体目的以及个人目的的关注等提升教学成效。例如,教师安排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式跳远比赛时,可首先对各组进行针对性指导,使稍微薄弱的学生快速获取技巧,帮助擅长跳远的学生更好地发挥特长;在小组比赛过程中,注意各组学生的表现,并做好记录;完成比赛后,以平均跳远距离最远者为胜。教师在竞赛后应对学生表现进行总结,对小组教学成效进行评价,为下次教学改进提供依据。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班化教学课堂中,体育教学的施展空间也相应扩大,有助于教师教学的针对性以及具体性发展。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

[1] 黄向阳.体育课程小班化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13(04): 555.

[2] 李荣.小学体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四环节”[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06): 228.

[3] 刘宏.小学体育小组合作浅析[J].赤子(中旬),2013(10): 187.

[4] 吴刚.小学体育“分组分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策略[J].青少年体育,2013(04):92-93.

(广州市增城区荔城街第二小学)

G807.2

A

10.3969/j.issn.1006-1487.2015.05.005

本文系广州增城区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专项)立项课题《农村中学小班化体育教学组织形式的研究》(课题编号:zc201544)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小班化分组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分组搭配
怎么分组
小班化教育实践问题与对策分析
分组
小班化的“化”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青岛实施中小学“小班化”教改 全面革新传统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