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佰成 步泽晨 邵振文
摘要:公有制经济是中国社会经济的基础,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保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体地位有所变化。本文以中国上市公司为切入点,基于行业视角,研究中国上市公司中公有资产分布情况、公有股权比例和公有制经济对我国国民经济的贡献程度,以此来研究我国公有制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主体地位。研究结果表明,目前在上市公司中公有资产虽然占据主体地位,但是公有资产应继续调整布局,在国家安全级行业应不断提升控制力;在重要基础级行业应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但保持控股地位:在市场竞争级行业应进一步全面放开,积极参与市场竞争。这样既有利于实现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制度优势,又有利于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的竞争功能,对保证我国国民经济稳步快速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提高人民生活整体水平都具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公有制经济;上市公司;主体地位;资产状况;股权结构
中图分类号:F1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54X(2015)01-0017-09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方针,对推进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在肯定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的基础上.指出要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同时,提出国有企业改革的计划,以及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操作思路,这将是未来一段时期内我国社会经济体制发展的重要导向。
关于公有制经济的社会地位以及如何发展公有制经济,国内外很多学者都进行了深入研究。OscarAfons。(2012)的研究表明,政府资助生产性公有资产。除了能够推动政策研发外,还能提升经济表现.政府对国有经济的干预行为通过增加生产性公有资产而产生工资溢价;并从溢出效应出发,研究财政政策对公有经济的影响,结果表明,政府的优惠税收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公有经济的增长率。Edward L Glaeser(2014)和Giacomo A.M.Ponzetto(2014)以公有经济对养老金的作用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公有资产的控股结构和社会福利的关系,结果表明,股权集中的公有企业会使得养老金水平下降,政府和州政府的不同特征使得公有企业提升了国家层面上的养老金补偿,最终导致不同地区养老金的差别,并提出了增加养老金透明度的建议②。
赵华荃(2012)以界定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的临界值这一要素为出发点,通过国有经济对经济发展的主导作用和国有经济对经济的控制力两个层面以及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绝对控制力和相对控制力的三个临界值来量化公有制主体地位,认为在1979年至2003年国有经济发挥主导作用,基本上控制着国家的经济命脉,而在2003年以后,我国所有制基本格局被打乱,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已经开始动摇,并提出了整顿国有公司治理结构、遵循价值规律及其市场机制进行国有企业改革,通过强化科学管理、有效考核等措施来制定发展、壮大国有经济计划。郑志国(2012)就赵华荃的研究提出疑问,认为在量化公有经济的主体地位时,把资源性资产排除在总资产之外、用经营性资产作为标准衡量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可行性以及我国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是否已经动摇这几个观点还需要商榷,并提出了公有制经济的社会经济地位的定位最终要与生产力发展要求和市场竞争相适应,且资源型资产的存在使得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不会动摇。宗寒(2014)认为,国有经济在关乎国民经济命脉的行业占据主导地位和作用,才能解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公有制经济为主体,有三个基本要求:一是劳动者的数量优势,即创造就业的优势;二是资产量和产出量的优势:三是收入分配政策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公有制经济为主体.有三个表现:一是公有制经济数量和质量上的优势;二是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三是公有制经济在城市和农村都占有优势。提升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应该从提高认识、增加投资改善质量以及加强管理三个方面入手。
研究公有经济所有制结构的主要方法,通常有三种:一是以各经济成分的经济产值为依据,计算其所占比重,即产值结构法;二是以各经济成分在全社会固定资产和总资产存量中所占有的比例的变化来刻画,即资产结构法;三是以整个社会劳动力的去向来刻画不同经济成分的结构变化,即就业结构法。本文采用资产结构法和产值结构法结合的研究方法,同时辅以股权结构分析,以中国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研究中国上市公司的资产结构和股权结构,分析公有资产在公司资产所占比例和公有股权在公司股权中所占的比例,并研究公有制经济、集体所有制经济的产值和个体、私营以及外资的产值的相对比例关系,进而研究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一、沪深A股上市公司中公有资产的布局状况
沪深A股市场是中国大陆人民币普通股票市场,截至2013年12月31日,中国沪深A股市场公有上市公司2515家,总市值23.76万亿,占GDP的41.77%,证券化率为41.77%。
在过去几年中,中国A股市场市值和证券化率如表1所示:
2006年以来,中国市场证券化率基本达到了40%以上,沪深A股市场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对于衡量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状况极具代表性。以沪深A股市场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具有样本量充足、数据准确等优势。
本部分选取沪深A股市场2003年以后的数据。因为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到2003年这段时间.是我国所有制改革的第一阶段,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绝对占据主导地位,其它所有制经济的形成过程是在2003年以后随着我国不断推进市场化经济格局而逐步发展的,此后非公有制经济才有了较快的增长,并和公有制经济共同构成了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选取2003年至2013年中国沪深A股市场的上市公司公有资产比例、股权结构以及公有制经济的贡献率等为数据样本.并对样本按照行业垄断程度和对国民经济的重要程度进行分类,再对数据进行分析,以研究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根据国家发布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和证券交易所的分类标准,中国证券市场共有44个行业。我们主要研究沪深A股市场的状况,根据各个行业对国民经济稳健发展的重要程度,将上市公司行业划分成为国家安全级行业、重要基础级行业和市场竞争级行业三大类。第一类行业包括石油加工、有色金属、电力行业、煤炭采选、金融业以及水利水电及航空航天等行业;第二类行业包括交通运输、民航机场、电子信息、化工化纤、邮电通讯、机械制造、交运设备、医药行业、仪器仪表、水泥建材、材料行业及配输电气等行业:第三类行业包括房地产、纺织服装、酿酒行业、农牧饲鱼、食品行业、塑胶制品、综合行业、商品百货、造纸印刷、文化传媒、国际贸易、家电行业、旅游酒店等行业。表2中,化工化纤行业包括化工行业和化纤行业,农牧饲渔行业包括农业、畜牧业、养殖业及林业,机械制造行业包括机械制造业及工艺品制造业,交运设备业包括交运设备制造和交运物流业,共计44个行业。
1.国家安全级行业分析
从资产所占比重来看(见表3所示),2003年至2013年,在关乎国家命脉和自然垄断的行业,公有资产的比例缓慢下降,由最初的89.10%下降至72.62%:其他资产比重不断上升,由10.90%上升至27.38%。
数据来源:Wind资讯和CSMAR数据库。
国家安全级行业中(见图1所示),公有资产比重虽有所下降,但依然占据较高比重,具有绝对的行业主导作用。
从资产值变化来看,2003年至2013年,公有资产数量不断上升,由2003年的31364.95亿元增长到2013年的141409.31亿元,公有资产增长了351%:其他资产数量亦不断增长,由2003年的3943.12亿元增长到2013年的56178.85亿元,其他资产增长了1325%(见图2)。在关乎国家命脉的行业中,公有资产和其他资产不断增长,公有资产依然占据较高比重,截至2013年12月31日,沪深A股市场在国家安全级的行业中,公有资产达到141409.31亿元,是其他资产的2.52倍,具有绝对的行业主导作用。
图2国家安全级行业公有资产和
非公有资产数值变化趋势
2.重要基础级行业分析
从资产所占比重来看(见表4),2003年至2013年,在重要基础级行业,公有资产的比例走势平稳,略有下降,由最初的75.03%下降至71.69%;其他资产比重略有上升,由24.97%上升至28.31%。
重要基础级行业中(见图3所示),公有资产比重几乎不变,依然占据较高比重,具有绝对的行业主导作用。从资产产值变化来看(见图4所示),2003年至2013年,公有资产数量不断上升,由2003年的2051.51亿元增长到2013年的10969.95亿元,公有资产增长了435%;其他资产数量亦不断增长,由2003年的682.78亿元增长到2013年的5 158.45亿元,其他资产增长了656%。
重要基础级的行业中,公有资产和其他资产不断增长,公有资产依然占据较高比重,截至2013年12月31日,沪深A股市场在关乎国家命脉的行业中,公有资产达到10969.95亿元,是其他资产的2.13倍,具有绝对的行业主导作用。
3.市场竞争级行业分析
从资产所占比重来看(表5),2003年至2013年,在市场竞争级行业,公有资产的比例不断下降,由最初的54.08%下降至43.46%;其他资产比重不断上升,由45.92%上升至56.54%。市场竞争级行业中(图5),公有资产比重有所下降,依然占据较低比重,不具有行业主导作用。从资产产值变化来看(图6),2003—2013年,公有资产数量不断上升,由2003年的2388.023亿元增长到2013年的10740.73亿元,公有资产增长了350%;其他资产数量亦不断增长,由2003年的2027.61亿元增长到2013年的13969.67亿元,其他资产增长了589%。
市场竞争级行业中,公有资产和其他资产不断增长,公有资产虽然有所增长,但由于初始资产比重较小、增长率低,公有资产依然占据较低比重。截至2013年12月31日,沪深A股市场在关乎国家命脉的行业中,公有资产达到10740.73亿元,是其他资产的0.7689倍,不具有主导作用。
4.沪深A股市场总体分析
从资产比重来看(见表6所示),2003年至2013年,在沪深A股市场,公有资产的比例不断下降,由最初的80.31%下降至65.96%;其他资产比重不断上升,由19.69%上升至34.04%。
由图7所示,公有资产比重有所下降,但依然占据较高比重,具有行业主导作用。从资产产值来看,2003年至2013年,公有资产数量不断上升,由2003年的34099.24亿元增长到2013年的156710.74亿元.公有资产增长了357%;其他资产数量亦不断增长,由2003年的8358.76亿元增长到2013年的80889.25亿元,其他资产增长了990%。
在沪深A股市场(下表7),公有资产和其他资产不断增长,公有资产初始规模大、增长率低,其他资产初始规模小、增长率高。截至2013年12月31日,在沪深A股市场中,公有资产达到156710.74亿元,是其他资产的2.16倍,具有主导作用。
二、关于股权结构的分析
1992年至2013年,中国上市公司中,所有股权中公有股的比例情况如表8所示,研究结果表明,1992年至2013年,中国上市公司中公有股数量总体有所下降,其中,在2001年至2003年,公有股数量有所上升,但在2004年后公有股数量不断下降,截至2013年12月31日,中国上市公司中公有股共计96121.84亿股,股权比例为25.52%。
截至2013年末,中国所有上市公司中,三大类行业公有股共计40334亿股,其中国家安全级行业公有股共计16727亿股,重要基础级行业公有股共计4927亿股,市场竞争级行业公有股共计4088亿股,在三大类行业中,公有股比例约为50%,低于公有资产的比例(见图9)。一方面由于公有股权控制的公司资产规模大、市值高、每股资产高,因此在沪深A股市场中公有股权比例低于公有资产比例,国资委和国家法人用50%的股权控制着沪深A股68%的资产;另一方面,在股权统计分析部分,股权为境内上市的人民币普通股、境内上市外资股和境外上市外资股的流通股本与非流通股本之和,其中A股股本约占总股本的60%,而A股股本中公有股权比例为50%,因此中国所有上市公司中,公有股权比例为30%左右。
三、不同所有制经济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分析
1998年统计结果表明,中国工业总产值中有68%是国有经济创造的;国家财政收入的88%是由公有经济(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提供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占到68%。2013年的统计结果表明,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9.3万亿.其中国有经济增加值2.1万亿,集体经济增加值1.3万亿,其他经济成分增加值5.9万亿,民营经济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已经超过60%(见图10所示)。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国有经济、集体经济、非公有制经济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贡献率如表9所示。
将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合并为公有制经济后,各年度国内生产总值中各个经济成分变化见下图11所示。1993年至2013年,国有经济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贡献率由42.86%下降至22.62%,平均每年下降0.88个百分点,呈逐年下降趋势,对比1978年和2013年的情况,国有经济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下降了60%。
1993年至2013年,集体经济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贡献率由42.25%下降至14.10%,平均每年下降1.22个百分点,呈逐年下降趋势,对比1978年和2013年的情况,国有经济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下降了66%。
1993年至2013年,私营经济成分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贡献率由12.33%上升至62.28%,平均每年上涨2.17个百分点,呈逐年上升趋势,并在1999年左右上升速度达到最大。对比1978年和2013年的情况,私营经济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收1%上升至63.28%。
从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相对地位变化和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来看,我国所有制结构的变化表现出以下几个特征:第一,国有经济的贡献率有所下降,集体经济的贡献率有所上升,集体经济的贡献率增长,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国有经济贡献率下滑所引致的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下降,并使得公有制经济内部结构发生相应变化,但公有制总体的贡献率在下降;第二,公有经济和其他经济的规模都在增加,但公有企业的注册资本在国内企业注册资本的比例不断下降,由2008年的51%下降至2013年的39%,非公有制企业的注册资本比例由2008年的49%上升至2013年的61%。2013年.非公有制经济的资本占有率为61%,但其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达到了63%,而公有制经济的资本占有率为39%,但其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只有37%,公有制经济的资本比率和贡献率有所下降,公有经济主体地位在下降。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
1.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2003年至2013年,公有资产的比例由最初的83.76%下降至68.36%,公有资产的比例不断下降:其他资产比重不断上升,由16.24%上升至31.64%(见表7所示)。
公有股比例在1992年至2013年的区间段内有所下降(见表8所示),在1992年至1997年,公有股比例有较大幅度下降;1998年至2001年,公有股比例经历了一个小幅度上升过程;2002年以后,公有股比例逐渐下降,并在2005年至2007年下降速度较为明显。整个区间内,公有股比例由1992年的42.11%下降至2007年的26.85%,截至2013年年末,公有股权比例为25.52%。
从公有资产总量来看,2003年至2013年.公有资产数量不断上升,由2003年的35561.72亿元增长到2013年的162424.05亿元,公有资产增长了357%;其他资产数量亦不断增长,由2003年的6896.28亿元增长到2013年的75175.95亿元,其他资产增长了990%。
在沪深A股市场,各种所有制资产都在不断增长,但公有资产初始资产较多、增长率偏低,其他资产初始资产较少、增长率较高。截至2013年12月31日,在沪深A股市场中,公有资产达到162424.05亿元,是其他资产的2.16倍。在国家安全级行业,公有资产数量不断上升,由2003年的31742.83亿元增长到2013年的143112.99亿元.公有资产比例略有下降,由最初的88.83%下降至71.57%;在重要基础级行业,公有资产数量不断上升,由2003年的2640.64亿元增长到2013年的14686.86亿元,公有资产比例基本不变,由最初的66.70%下降至66.29%,下降幅度0.6%;在经营竞争型行业,公有资产数量不断上升,由2003年的1178.25亿元增长到2013年的4624.20亿元,公有资产比例不断下降,由最初的42.61%下降至29.88%,具有较大幅度下降。
综合上述研究可知,在2003年至2013年,中国沪深A股市场中公有资产比例有所下降,由2003年的83.76%下降至68.36%,但依然占据较低比重:公有资产数量不断增长,由2003年的35561.72亿元增长到2013年的162424.05亿元。而其他资产初始资产数量少,但是增长速度快,其他资产的比例也越来越高。截至2013年年末,沪深A股市场中公有资产比例为68.36%,仍然占据较高位置,具有主导作用,这说明中国公有制经济仍然具有主体地位,公有资产在重要行业具有控制力,大型国有企业构成重要行业支柱。但是对比2003年和2013年的沪深A股市场资产结构和股权结构,我们发现中国公有资产比例不断下降.公有资产的增长速度已经被其他资产所赶超,行业控制力不断下降,公有制经济的绝对优势地位开始下降。
2.公有制经济的作用
公有制经济作为经济发展主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有效保障,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提高人民整体生活水平,促进社会共同富裕。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内容之一在于经济基础,公有制经济以稳定市场、提供物质资料、稳定物价、促进就业及调节收入等为目标,公有制经济在促进社会公平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能够促进国民经济稳步发展,夯实社会经济基础,缩小贫富差距,实现人民共同富裕。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充分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有利于市场经济发挥调节作用。公有制经济能够促进社会主义生产力提高,促进社会进步,维护社会稳定。持续就业、稳定就业是对人民群众生存和发展权益的基本保障,公有制经济除了在促进就业方面具有很大贡献外,在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以及国家重点攻关领域中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对于中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3.提升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优势
在国家安全级行业中。由于公有制企业具有垄断优势、技术优势、规模优势、资本优势以及国家政策优势。因此股权集中的公有制企业更有利于完成国家的战略目标。因此,在国家安全级行业,公有资产应保持数量和质量优势,不断加强垄断和控制.提升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在重要基础级行业中,公有制企业具备资本优势和规模优势,而私有企业相对而言更具备人才优势和管理优势,在其中某些行业,私有企业的运营情况优于国有企业;当然在其他一些行业中,公有制企业的运营情况优于私有企业。基于这些客观情况.在重要基础级行业中,应该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在保持控股地位的前提下,积极引入其它所有制形式,充分激发该类公有制企业的活力,为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多做贡献。
在市场竞争级行业中,一些公有制企业的出资模式和管理模式不能适应市场变化,相对而言,私有企业管理更加灵活,随机应变,其运营状况相对优于公有制企业。由于这个领域是一个市场化程度较高且充分竞争的领域,因此涉足该领域的公有制企业应进行适当改革,全面放开,以资本为纽带,对国有企业进行市场化管理,推行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现代管理制度,促进公有制企业和私有企业在同样市场环境中充分竞争,优胜劣汰,既充分激发公有制企业的市场活力,同时也为有效发挥民营企业创造性、促进市场公平竞争提供了客观基础,从而为国民经济稳健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责任编辑 陈孝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