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同庆+王义芝
罗家洞石窟寺俗称罗家洞寺,又名云光寺,藏语叫典却让旋,是一处藏传佛教寺院。罗家洞寺位于甘肃省永靖县城之南4 公里处的罗川村,西距炳灵寺石窟仅数十公里。
佛窟开凿于黄河岸边的赤色高崖绝壁之间,是古代行旅在丝绸之路途中祈求佛陀保佑平安的一座重要石窟寺。
远远望去,一道红色宫墙般的崖壁映入眼帘,绝壁上镶嵌着一座藏式四层楼阁,上接蓝天,树遮花掩,经幡飘舞,犹如仙阁。
罗家洞寺曾是《河州八景》之一,有诗云:
崚嶒赤壁接云天,
一抹浓红入望月。
琢就珊瑚成突兀,
高临霄汉显峥嵘。
千寻石柱凭空起,
万斛丹砂似染尘。
几次凿山曾避乱,
幸蒙佛佑迪清平。
罗家洞寺最初开凿于明代成化二年(1466),经不断修建,规模宏大,据有关文献记载,“绝壁有洞,殿阁飞空”,洞窟内不仅供有“大佛、欢喜佛、千手千眼佛、诸佛菩萨”,还供有“铁牛”等动物;另外,山脚下还有“僧院三十余所,枣树数千株”,为此“番族往来瞻拜,络绎不绝”。然而,这些丰富多彩的佛教艺术竟在1958年被毁于一旦。现在所看到的寺院建筑,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陆续重新修建的。
不过,仰望危壁高处的一条条栈道和数十个残窟,还依稀可以看到当年这些佛窟的宏伟规模 。
关于罗家洞寺石窟的开凿,相传,公元8世纪时,尼泊尔有一僧人叫潘唐哇,他潜修密宗,造诣颇深,为求正果,遵其师嘱远涉东土,行程万里来到刘家峡炳灵寺,夜宿寺中,梦见其师说:“你再向东行,见一处红崖赤壁、剑峰刀削、白土盖头、黄河弯曲似太极图,而且河水向西倒流之地,就是你修炼之处。”次日,潘唐哇一路向东走去,果然见一处红山白头、黄河水倒流、形似太极图的地方,与师傅所说丝毫不差,于是便留了下来,在半山腰的岩洞里闭关修炼。当地有一位叫罗荣的老人见其真修,就让自己的女儿金环女每日送饭,风雨无间,年复一年,很快,金环女到了待嫁的年龄。一天,给大师送饭时,她伤心地告诉大师:“父母已将我许配给古城人家,明日就来迎亲,我再也不能给你送饭了。”大师对她说:“别难过,明天迎亲皮筏渡河时,你只要手握一把土祈请我就行了。”次日,当迎亲皮筏载着金环女渡河时,金环女祈请潘唐哇大师,忽然,狂风四起骇浪滔天,所乘皮筏卷于浪旋之中。不大一会,风平浪静,金环女不知去向。同时,潘唐哇也不知去向,但红石山下茅庵依旧。第二年开春,突然一声巨响,红石山崖齐刷刷地塌了一半,山腰间豁然显出一洞,虹光灿烂。人们攀梯爬上山洞一看,只见一男一女相依而坐,虽然黄沙齐腰,但肤色跟活人的一样鲜亮、红润。男的正是茅庵和尚潘唐哇,女的正是金环女。此事轰动乡里,于是,由地方信士募资建寺,名曰“罗家洞”,从此香火兴旺,佛事隆重。潘唐哇便是后来的典却活佛,金环女便是后来的金环女佛。
如今的罗家洞寺前后有三块碑文,相继记叙了潘唐哇和金环女成佛的传略。
更令人惊奇的是,虽然当年的洞窟和栈道如今已经残破不堪,但在残破洞窟之侧,一处崖壁不知何时竟在日晒雨淋的风化过程中出现了奇异的形象:一个头发卷曲的外国小孩与中国妇女头额相碰,面对面地矗立在崖壁边。当地百姓便传说这身外国小孩像就是尼泊尔僧人潘唐哇的化身,而中国妇女像则是本地姑娘金环女的化身,只不过他们经过数百年的修行后转世变成了母子俩。不管怎样,这两身形象一个看起来确实酷似外国小孩,而另一个也确实像中国妇女。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与民间传说恰巧互相印证。
透过罗家洞石窟外的藏式佛殿建筑以及殿内艺术和寺院的僧众、管理人员、信众等情况,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藏、汉人民如何在这里和谐相处、共同发展佛教艺术的。
罗家洞寺的原有建筑已荡然无存,现在的建筑都是在原址上重新恢复修建的。依山洞修建的三间藏式典却佛殿(正殿),中间为两层楼阁,内供典却佛和金环女佛像(男女合抱欢喜佛像),佛体内装有珍藏的真骨;左侧供嘉木样一世尊像,右侧供着释迦、阿底峡、宗喀巴师徒三尊。正殿左侧是弥勒佛殿四间,除了供奉弥勒佛外,两侧还供有释迦化身210尊,以及循化七台沟送来的九美扎华坚措第三世舍利塔。另外,殿内除了绘有许多精致的唐卡外,还供有铁牛一头。据说,这些内容和形象都是工匠根据有关资料和人们的记忆恢复塑造的,均与原来情况基本相符。
山脚下建有藏汉结合式大经堂,里面可容纳300名喇嘛进行佛事活动。另外建有菩萨殿、护法殿、胜乐金刚立体坛城殿等。值得关注的是,其中一个汉式殿堂内,供奉的则是汉族民间信奉的关圣帝君。另外,在护法殿西去约50米的山脚处,建有一座独立的小殿,叫吕祖殿,供奉道教八仙之一的吕洞宾,由此可见,藏、汉信仰在这里已经融为一体了。
据了解,虽然这里的殿堂建筑主要是藏式风格的,艺术内容也主要是藏传佛教的,但参与建筑和绘塑的工匠们主要都是永靖本地的汉族能工巧匠。而从所雕刻的飞檐画栋、门楣斗拱和所绘塑的佛像等精湛艺术中,可以看到这些汉族工匠对于藏传佛教艺术的热爱,与藏族同胞一样虔诚地在里面倾注自己的情感。
传说中的密宗修行者潘唐哇来自尼泊尔,修行内容属于藏传佛教,但支持者罗荣一家从姓氏看显然是汉族。特别是主殿中供奉的典却佛和金环女佛,既是中、尼两国人民友谊的结合,从其欢喜佛等密宗内容属于藏传佛教的角度来看,也可以说是藏、汉民族的和谐相处,甚至可以说是从肉体到精神灵魂的完美融合。
而且,在洞窟中和殿堂里,可以看到管理寺院的既有不少藏族喇嘛,也有当地汉族人士;在朝拜礼佛的人们中,既有藏族同胞,也有汉族信众,他们都是为佛教事业出资出力的经济基础。不同民族的人们,为了自己美好的心愿,在这里共同供奉同一尊佛、同一身菩萨,共同创造幸福美好的和谐生活。
这一切,一定也是当年潘唐哇和金环女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