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长庆
摘 要:在语文教学中, 教师应通过多种方式、多种渠道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 为学生创建一个有利于积极主动思考的活动环境,在充分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激发学生自求发展的内在动力,充分弘扬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的活动过程中,促使小学生内隐的认识、情感、能力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内隐学习;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1976 年美国心理学家罗伯提出了内隐学习的概念,作为一种不知不觉的获取复杂知识的过程, 内隐学习一经提出,就受到了教育界以及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与研究。由于知识不经刻意就可以获得,因此与外显学习相比,内隐学习有着独特的优势。而在语文学科中,由于其学科特点,在教学过程中,除了有意识的外显学习之外, 无意识的内隐学习大量存在,如何发挥语文教学中内隐学习的重要作用对于实施新一轮的语文学科的新课改有着重要意义。
作为母语学习,内隐学习伴随着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从小到大,从开始学说话到读书认字写作文,到一些基本概念、规则的学习,内隐学习在其中无不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把握语文内隐学习的特征,有助于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一、语文内隐学习的特征
1.情境性,即内隐知识的获得是与一定的情景相联系的,与个人在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对事物的内涵与认识与其背景相契合的。我们对于情景的隐性知识的记忆会随着情景的出现被唤醒。例如,当我们看到满地的枫叶时,我们会情不自禁的脱口而出:“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2.抽象性,内隐学习获得的是可以进行迁移的抽象性的知识,如幼儿在学说话时,会逐渐掌握很多语法规则,并自动的运用到各种改变了的环境当中,这是因为我们学习到内隐知识是抽象的是可以迁移的。
3. 非逻辑性, 由于内隐知识是无意识的学习的过程,因此,其获得的知识不具有逻辑性,不能够被验证和说明,同时其学到的规则只能部分的被意识所理解。这也就是有些人在写作时,习惯描述自己的心理活动,但又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形成如此的写作风格,并且其中的有些规则也不能够很清晰的表达出来的原因。
二、语文教学与内隐学习相结合
受现代社会科学化、理性化思维的影响,语文教学丧失了其独特性,如数理学学科一样,在课堂中给学生灌输一些用于考试作答的公式、定理,语文学科带给我们的审美及人文情怀作用消失殆尽,在语文教学中,语感能力、审美情趣、道德情操、思维想象等大量学习内容,无不关涉语文教学,无不受到内隐学习的深刻影响。本文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谈谈如何将语文教学与培养学生语感能力、人文素养以及自主学习能力内隐学习结合起来。
1.在阅读中体会情感,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
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是语言的表达和理解, 在语文课本中,要通过简短的篇章去理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是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不断的阅读过程中去感悟作者情感至为重要, 如阅读一篇文章,反复揣摩,灵敏地抓住某些片段以及关键词,将作者的思想感情表达出来,甚至能听出作者的言下之意、弦外之音。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为学生创建一个与内隐学习相结合的轻松、和谐的阅读环境。而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要促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习得和运用语法规则,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内隐的语感知识与能力,准确的扼住作者情感世界的“咽喉”。
在语文课本中, 有很多篇目都会谈到爱国之情, 思乡之情,例如在《梅花魂》、《难忘的一课》、《最后一分钟》等等篇目中,作者表达了对祖国热爱,怀念,眷恋的爱国之情。因为小学生很少离开家乡离开祖国,因而无法深刻的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之愁,爱国之切。为了让学生理解作者的情感,形成对作者内隐情感的认识,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多次阅读课文,或者必要的时候,请班上朗诵能力强的同学进行示范朗诵,在阅读与朗诵中尤其重点理解品味其中能表达作者感情的句子,深刻感悟作者情感,提高语感能力。正如某些表达思乡情绪的诗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等等所表达的一样,反复品读这些诗句,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有些文章,则需要教师要引导学生去想象体会文中的关键词,来把握作者的情感脉络。如在《燕子》一文中,作者用了很多的拟人手法来描写春色,比如“像赶集似的聚拢来”,作者用“赶集”、“聚拢”等词拟人化的写法形象、生动的描绘了一幅生动活泼的春景。又如《穷人》一文中一段简短的对话场景:
但桑娜坐着一动不动。
“你怎么啦? 不愿意吗? 你怎么啦,桑娜? ”
“你瞧,他们在这里啦。”桑娜拉开了帐子。”
这简短的几句话,是文章的高潮部分,文章的悬念终于揭开。“一动不动”这个词语不仅仅只是一个动作,他恰如其分地表达了桑娜被丈夫理解时内心激动、兴奋的心情,收到了似平静又不平静的效果,读来给人以回味的余地,在此过程中,只有深刻把握了“一动不动”这个词语所蕴含的深刻含义,才会感受到了作者的用词的精妙和文章的精彩之处。
2.在体验中陶冶情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观,而课本收录的大量的文学作品在学生面前展示了一个璀璨夺目的美的世界,阅读课文的意义不仅在于促使学生习得基本知识以及语法规则,更重要的是用一篇篇或语言优美或发人深省的文章来感染学生,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等人文素养。
3.在思考中进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在每一本小学语文课本中,都会有几则寓言故事,而每则寓言故事中都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如《亡羊补牢》,《南辕北辙》等等,对寓言故事的学习,不仅要指引我们以古为鉴,帮助我们处理日常生活中面临的问题,更是要引发学生进行多角度的思考,并逐渐形成自己的思维方式,提高自己的观察、分析、判断、推理等自主学习能力。
在寓言教学中,充分激发小学生的想象力。如在学习《扁鹊治病》时,通过展开时空对话,如“如果你穿越到战国见到了蔡桓公,你会对他说什么”等问题,在课堂上进行角色扮演,或者教师设置教学环节让学生根据寓言故事的特征设计续写寓言故事、改写寓言故事、仿写寓言故事,充分激发小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 教师应通过多种方式、多种渠道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 为学生创建一个有利于积极主动思考的活动环境,在充分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激发学生自求发展的内在动力,充分弘扬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的活动过程中,促使小学生内隐的认识、情感、能力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维雯,郭秀艳《论内隐学习与语文教学的结合》,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 年第1 期.
[2] 辛志英《内隐学习: 提升语文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 石家庄学院学报2009 年第2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