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区域经济发展视阈下的高技能人才培养问题刍议

2015-11-05 03:20刘颖
职业教育研究 2015年10期
关键词:区域经济天津市

刘颖

摘要:天津作为四大直辖市之一,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以八大支柱产业为主的区域经济发展特色,一直受到外商的青睐,成为环渤海区域经济的中心。但天津市在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同时,经济发展急需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在规格、质量、模式与体制创新等方面还存在着诸多问题。本文通过对天津市区域经济发展特点的分析与梳理,探讨区域经济视域下的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诸多问题。

关键词:天津市;区域经济;高技能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5)10-0013-05

一、天津市区域经济的发展特点

天津作为四大直辖市之一,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及其自身产业结构的特点,形成了天津独特的经济特色。

(一)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建于天津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于1984年12月6日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建立,为中国首批国家级开发区之一。成立之初以高新技术企业、先进技术企业和产品出口企业为主,鼓励发展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促进了经济结构调整,带动了天津经济的快速发展。1993年,国家提出了要建设“滨海新区”的战略目标。滨海新区是国务院批准的第一个国家综合改革创新区,也是目前中国面积最大的国家级新区,是环渤海经济的中心地带,2005被纳入我国“十一五”规划发展战略之中,成为国家级的开发区。2006年5月,国务院批准天津滨海新区为中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并给予了“先试先行”的政策。从2006至2012年,滨海新区的生产总值年均增长24%,增速领跑全国,并带动环渤海乃至中国北方经济发展。2012年,滨海新区生产总值达到7 205亿元,占天津市GDP总量的55.9%。2013年5月1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天津滨海新区调研时指出:“要以滨海新区为龙头,积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集成、集约、集群发展。同时,要加快发展服务业,形成与现代化大都市地位相适应的服务经济体系。”“天津要充分利用滨海新区平台,努力为全国改革发展积累经验。”同时,滨海新区也十分受到外商的青睐。天津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的数据显示,截止到2013年12月,滨海新区已吸引126家世界500强企业落户,共投资260多个项目,其中,开发区和保税区(空港经济区)的世界500企业投资项目占到了七成以上。

(二)八大支柱产业特色鲜明

天津是传统的老工业基地,国家和市政府一直不遗余力地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实施优势产业支撑战略,全力培育优势产业,用优势打造支柱、抢占高端、支撑发展。自2006年,天津由原来的六大支柱产业增加到了八个,分别是航空航天、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轻工纺织、国防科技。八大支柱产业在改造传统产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过程中得到快速发展,成为带动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发展方式转变、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强大保障与引擎。天津市经济信息委提供的数据显示:2006年,八大优势支柱产业产值为6 391亿元,2011年,产值达到了1.89万亿元,2012年,产值规模达到2.11万亿元,占全市工业比重的90.7%,对全市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90%,增长率达14.8%,对全市经济及工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发挥了显著的支撑作用。表1所示数据是2012年的八大支柱产业的产值和增长率。产值和发展速度可以充分说明:天津经济在以培育大企业、大产业、大集群为重点的战略目标基础上,在加快壮大产业规模和快速推进产业升级的过程中,八大优势支柱产业继续保持快速发展态势,支柱产业地位与作用日益突出。

(三)重要交通港口带动海洋经济与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

天津曾是中国北方最大的工商业城市,同时也是中国北方最大的传统通商口岸。随着现代化过程的推进,天津在空港、海港、铁路运输上的优势逐渐显现出来。早在1997年12月,国务院发展战略中就将天津作为环渤海区域经济的中心城市,用其辐射及引领环渤海区域经济的发展。2000年1月,通过天津、北京两市的合作,天津空港保税区成为了中国首家空港国际物流区,并建立了国际贸易与国际交流的绿色通道。随着天津区域经济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带动了环渤海区域及天津港的快速发展。2001年,天津海港率先成为我国北方吞吐量过亿的港口,成为国内乃至国际上重要的海运港口。近几年,天津港港口规模不断扩充。2011年,天津港货物吞吐量突破4.5亿吨,集装箱吞吐量突破1 150万标准箱,港口世界排名由第6位上升到第4位,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世界级港口。天津市也于2013年正式成为全国第五个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地区。依托海空两港优势和其核心作用,国际贸易和对外经济规模不断扩大。天津港保税区(空港经济区)经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2年完成进出口商品总额207.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8.2%。在进口方面与128个国家和地区保持贸易联系,出口方面与181个国家和地区保持贸易联系。进口商品主要集中于汽车、电气电子、植物油等,全年进口额分别达到54.8亿美元、17.7亿美元、17.3亿美元,合计占天津港保税区进口额的53.0%;出口商品主要集中于机械设备、电气电子、无机化工产品等,全年出口额分别达到4.7亿美元、4.4亿美元、2.7亿美元,合计完成出口11.8亿美元,占天津港保税区出口总额的30.6%。

二、区域经济背景下天津市高技能人才需求的特点

(一)天津市高技能人才总量

高技能人才是知识经济发展的有力保障,也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人力资本的合理使用与效能的发挥,直接关系到经济领域中劳动生产率的高低。天津自身独特的区域经济特点及经济快速发展和结构转型的需要,主要依赖于大量、充足的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天津作为环渤海经济圈的核心城市,长期以来十分重视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与选拔。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主的天津职业教育近些年也得到了快速、长足的发展。天津市中、高等职业院校承担并培养了一批业务精良、素质较高的高技能人才,在天津市各个生产领域中扮演着重要而不可或缺的角色。为了快速推动天津市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加快解决区域经济发展所急需的大量高技能人才需求,天津从2004年起在全市各类职业院校中广泛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规定所有符合国家职业资格的专业都要开展职业技术鉴定工作,对于不同专业技术与技能达到合格或优秀的人员颁发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职业资格制度的实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2009年,天津市参加职业技能鉴定的各类院校毕业生达13.5万人,占应鉴定毕业生总数的90%以上。其中,取得中级及以上职业资格证书的占78%。截止到2012年,全市技能劳动者总量达到253.2万人,高技能人才达到33.8万人,占技术工人队伍的26%,130万人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在全国率先建立岗位需求程度目录。2012年,天津市技工院校毕业生为1.1万人,其中近40%取得了高级职业资格证书。

(二)天津市区域经济发展对于高技能人才的需求状况

虽然近几年天津市加大了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力度,从政策层面及财政和资金投入上都给予了很大的支持与保障,但高技能人才紧缺和不足仍然是制约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尤其是一些支柱产业或特殊行业对于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更为迫切,高技能人才培养已成为天津市中长期发展的战略任务。

天津滨海新区作为国家级开发区,其发展速度迅猛,也吸引了大批优秀的高技能人才竞相流入,无论从生产一线的技术型、技能型人员到管理岗职位,都聚集并涌现出大批优秀人才。这些高技能人才不仅为滨海新区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也带动并大大推进了天津市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

调查数据显示:滨海新区企业所缺乏的人才相对集中在中级工和高级工,如表2所示。

从表2中可以看出,中、高级工短缺现象明显,其次是技师和高级技师也比较缺乏。从紧缺行业看,主要集中在化工、运输、物流、制造业、国级贸易、计算机信息处理等方面。

三、天津市高技能人才培养问题分析

随着国家加快推进滨海新区及环渤海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步伐,定会有越来越多的国内外著名企业落户天津。因此,可以断言,在未来几年、甚至几十年内,天津经济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将会大幅增加。长期以来,天津市一直十分重视人才培养,尤其是高技能人才培养,在财政投入、人才培养模式和质量等方面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2010年,国家将第一个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落户天津,更为天津职业教育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动力,也为探索和创新高技能人才培养体制、模式、方法等提供了政策支持与保障。然而,天津市基于环渤海区域经济发展的高技能人才培养还存在诸多问题。

(一)环渤海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与天津市高技能人才培养规格的问题

先来看看麦肯锡公司的最新报告:随着经济结构的进一步转型和调整,中国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正飞速增长。到2020年,中国用人单位将需要1.42亿受过高等教育的高技能人才。如果劳动者的技能不能进一步得以提升,中国将面临2 400万的人才供应缺口。这种非常严重的“用工荒”现象,在国内许多大中型城市将长期普遍存在。天津作为环渤海区域经济发展的中心城市以及最吸引外商投资的一个国家级经济区域,这种“用工荒”现象也一样出现在部分企业中,并间接困扰、阻碍着天津经济健康有序地发展。

《2013年第3季度天津市企业数据报告》显示:2013年,天津市企业总数为311 343,在全国所有城市企业总数排名中居第12位。其中生产制造类企业为115 796,贸易经营类企业为169 711,对外贸易类企业为18 538,信息技术类企业为5 601,旅游类企业为1 697。从数据中可见,天津市生产制造类和贸易类企业数量占到所有企业数量的91.7%。这些企业对于高技能人才求之若渴,急需大量技能娴熟、有多年行业实践经验的高级技能型人才。根据目前的统计数据,截止到2012年,天津市共有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学院26所,在校生14.5万人,中等职业学校69所,在校生约20万人。天津市大中专就业指导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天津市对高等职业学校毕业生需求总量年均达到近12万个,2012年的供需比达1∶2.3。这些数据充分说明高职院校每年培养的技能型人才的数量与天津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差距较大,毕业生就业呈现出供不应求的状况。

与此同时,国家对于天津市经济发展的战略部署,促使天津市正面临着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经济结构的调整和技术进步,产业正经历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密集型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过渡,生产领域的劳动力结构也正发生深刻变化。加之天津市区域经济增长所带来的大量新增岗位,对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都有较高要求。目前,天津地区生产一线的劳动者素质偏低,无法适应和满足生产领域对技能型人才的要求,也是导致人才紧缺的另一个主要原因。现有工人队伍中,技术工人所占比重仅为1/3左右,而且多数是知识结构较差、操作能力较低的初级工,具有中、高等职业资格证书的技师和高级技师比例过低。天津市劳动和社保局的数据显示:2012年,天津市有130万人取得了职业资格证书,高技能人才达到33.8万人。在结构方面,高技能人才主要集中在国有大中型企业,民企和中小企业分布较少。在现有的高技能人才中,年龄结构、性别结构仍然不合理,40%以上的技师、高级技师年龄超过46岁,人才断档问题比较突出,年轻的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这种现状与国家颁发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纲要(2010—2020年)》规定的目标以及天津市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相距甚远。因此,加大高技能人才培养数量、提升人才质量,培养更多素质优良、业务精干的高技能人才成为现在和未来面临的挑战。

(二)天津市宏观管理方式与高技能人才培养体制与模式创新的问题

目前,天津市基本形成以政府为主导、行业企业为主体、职业院校为基础、培训机构为补充、校企合作为纽带、社会各方共同参与的职业培训和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中高等职业院校作为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主要场所,在人才培养体制的探索上,立足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与地方经济发展特色,积极、主动与企业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采用“工学结合”、“学徒制”及“订单培养”等方式,在人才培养质量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上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绩。

面向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以及八大支柱产业对高技能人才实际需求,以就业为导向,加强校企合作力度和管理体制创新,以及服务区域经济,是天津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内涵。为此,天津市高职院校与滨海新区管理部门搭建了产学研合作平台,双方建立了大范围的工学结合合作关系,在政府管理部门的宏观管理、协调和统筹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合作。早在1999年,天津市便按照中央部署进行政府机构改革,使行业主管部门退出政府序列,转制为企业性质的集团总公司。市政府以此提出“各个学校继续依托行业企业管理的体制不变,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渠道不变,经费额度不减,由教育部门加强统筹规划和宏观管理体制。例如,天津二轻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委任公司总工担任其隶属的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的院长,公司党委副书记担任院党委书记,从体制建设上将职业院校与行业融为一体。但在人才培养体制创新上尚显不够,尤其是在人才培养体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上,要始终围绕天津环渤海区域发展的重点与需要,不断探索适合区域经济发展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拓展人才培养服务地方经济、区域经济发展的深度与广度。在人才培养模式上,要积极发挥学校的主动性与服务性,解决好校企合作与工学结合两大核心问题。积极引导学校与国内外知名企业、世界知名公司建立相互信任、相互支持和稳固的合作关系,带动校企合作向更好、更健康的良性发展方向推进。

(三)天津市“职业教育改革示范区”建设与高技能人才培养政策环境的问题

基于天津市长期以来在大力推进与发展职业教育上所取得的成就,教育部和天津市人民政府于2010年3月共同签署共建国家第一个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示范区建设目标要立足天津,服务环渤海,辐射“三北”地区,为全国技能型人才培养提供重要支撑。

实验区的建立,对天津市职业教育快速发展及高技能人才培养都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与促进作用。市政府与教育主管部门结合天津市区域经济发展对高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需求颁发了一系列针对性的政策和法规。基于环渤海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与需要以及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实际要求,示范区内的各类职业院校合理调整教学目标,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完善教学方法。在资金投入上,中央和天津市累计投入1 000万元用于天津市职业教育区域综合性实训基地的建设,保障职业院校的实训设备、教学基础设施均具备了国内领先水平。同时,又聘请或引进高层次的专兼职教师,提供切实可行的政策支持。除此之外,示范区内的职业院校采用校企业合作的方式,加强职业院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真正形成了产、学、研相结合的育人环境。

但从示范区运行的几年时间来看,高技能人才培养政策环境建设中仍然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第一,针对高技能人才培养政策实施情况的评价、激励、保障机制还需要进一步健全与完善。职业院校除应主动邀请合作企业或用人企业共同参与学校教学质量和水平的评估,改变传统由教育部门、学校自身的内部质量评价格局。第二,学校从企业或行业聘请高级技能型人才作为专兼职教师的待遇,政府应制定相应的政策予以倾斜和支持。对于真正的高级技能人才及企业内的技术能手,要采用优厚的待遇留住人才,给人才更多的提升空间。这样,既可以推动学校和企业之间人才的有效流动,也可以提升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的质量和水平。第三,打破传统的错误观念,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在示范区整体布置下,应校校联合共同创造良好的高技能人才培养环境与氛围。学校之间协同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同时,应在示范区内创设平等和谐的育人软环境和体现技能型人才特色的文化氛围,使每一位学生能够在舒适的环境中学有所成。

参考文献:

[1]马红晶.滨海新区发展与环渤海区域经济合作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5.

[2]闫飞.我国高技能人才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9.

[3]邓恩远.天津滨海新区高技能人才需求分析与对策研究[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2(2).

[4]张岩.天津市滨海新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现状、问题与对策[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13.

[5]天津经济社会发展与高技能人才需求[EB/OL].[2012-12-13].http://www.gygov.gov.cn/art/2012/12/13/art_118

99_350750.html.

[6]2020年高技能人才缺口2400万 高校毕业生加速蓝领化.[EB/OL].[2013-06-17].http://edu.ifeng.com/news/detail_2013_06/17/26466564_2.shtml.

[7]126家世界500强企业落户天津滨海新区[EB/OL].[2014-01-03].http://www.tjec.gov.cn/jwnew/51183.

[8]天津:八大优势支柱产业带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EB/OL].(2011-08-14).http://www.gov.cn/gzdt/2011-08/14/content_1925248.htm

(责任编辑:杨在良)

猜你喜欢
区域经济天津市
有趣的云
天津市津农果树研究所
如果画笔会说话?
天津市津农果树研究所
天津市第三届“未来之星”初中数学邀请赛
区域经济视角下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岗位胜任力培养研究
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产学研用合作模式实践研究
基于物流经济的区域经济增长研究
实践探索商务英语专业有效服务区域经济能力的提升
中国社会信任基础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研究